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发育

鄂部发育过程
侧腭突:向下或垂直生长
前腭突 联合 水平生长 融合
鄂部发育过程
切牙管 切牙孔 切牙乳头
腭部发育异常
v 腭裂(cleft palate): 侧腭突之间及鼻中隔 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v 轻者—腭垂裂 v 重者—切牙孔至腭垂全部裂开
腭部发育异常
Ø 颌裂(cleft jaw)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 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Ø 异位甲状腺 Ø 甲状舌管囊肿
根尖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骨病、涎腺病、 口腔颌面部囊肿、涎腺肿瘤、牙源性肿瘤、及颌 面部其它肿瘤等。
学习要求
Ø 了解:面部腭部发育时间、结构和形成组织; 面部、腭部发育异常的类型和组织学原因;舌 的发育过程及其发育异常。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额鼻突下方(相当于未来头颈部两 侧);左右对称,背腹走向,6对柱状突 起。
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 对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本质,从而正确
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组成成分
口腔组织学包括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 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口腔结构。
口腔胚胎学将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口腔病理学主要讨论牙发育异常、龋、牙髓病、
鼻突和侧鼻突 胚胎第五周: 中鼻突末端出现球状突 胚胎第六周: 面突联合形成大部分组
织 胚胎第七-八周:联合完毕
1 面突的联合(merge) 突起之间的沟变浅、消失
1 面突的融合(fuse) 突起之间表面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异常
面部发育异常
两侧球状突 上颌突与同侧球状突 侧鼻突与上颌突 两侧下颌突 上下颌突 额鼻突 中鼻突 上颌突
唇裂Biblioteka 面部发育异常面裂: 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 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题目整理(一)(考研题★★★,本科题★★,类似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01、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本认识。
1)神经塉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后,形成面部大多数结缔组织、包括釉质以外的牙体组织;2)鳃弓和咽囊将形成大部分颈部组织;3)面部、腭和舌的发育与胚胎期形成的颌面部突起融合或联合有关;4)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来自于间充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5)唾液腺的实质发育自口腔黏膜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然后分化为腺体组织;6)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调控过程。
02、简述胚胎的三个发育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此期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出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形成;3)胎儿期:自受孕后9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03、简述三胚层将来分化成的组织。
1)内胚层:肠腔上皮、消化腺上皮——―内消呼肝胰‖;2)中胚层:骨骼、肌肉、血液、淋巴、结缔组织;3)外胚层:表皮、神经组织——―外表感神腺‖。
04、简述神经塉细胞分化成的组织。
1)神经系统组织;2)内分泌组织;3)结缔组织;4)皮肤组织。
05、试述颌面形成过程和列举一个以上发育缺陷。
★★1.面部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面突的分化、联合或融合过程。
1)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了一个凸起称额鼻突。
此时由于迁移的神经塉细胞的增生,在额鼻突两侧的下方出现第1鳃弓,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原口。
原口的上界为额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一鳃弓。
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
2)胚胎第24天,第1鳃弓上出现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的原口上界为额突、下界为第1鳃弓(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
原口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
3)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相通。
4)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原口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

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口腔颌面发育对于儿童的整体口腔健康和面部外观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期是口腔颌面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因此对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对儿童的口腔颌面发育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评估的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发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1. 面部外观评估面部外观评估是儿童口腔颌面发育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观察儿童的面部特征,如嘴唇、鼻子和下巴等,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口腔颌面发育是否正常。
例如,唇裂和腭裂等畸形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面部外观。
2. 牙齿排列和咬合评估对儿童的牙齿排列和咬合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异常的牙齿位置或不正常的咬合方式。
例如,龋齿严重、牙齿缺失或交叉咬合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口腔颌面发育的正常进程。
3. 牙槽骨评估牙槽骨评估是评估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X光检查,可以准确地观察到牙槽骨的形态和密度,从而判断儿童的牙槽骨发育情况。
4. 软组织评估软组织评估主要是评价儿童口腔颌面发育中的软组织结构,包括舌头、唇部和面颊等。
异常的软组织结构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和面部外观。
二、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干预针对口腔颌面发育存在问题的儿童,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以促进其正常的发育。
以下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发育干预的方法。
1.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颌面发育干预方法。
通过牙齿矫治器的使用,可以调整牙齿的位置和咬合方式,达到良好的口腔颌面发育效果。
2. 扩弓矫治扩弓矫治是针对儿童牙槽骨狭窄问题的干预方法。
通过扩大儿童的牙弓宽度,可以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促进口腔颌面的正常发育。
3. 修复龋齿和缺失牙齿修复龋齿和缺失牙齿是保持儿童口腔健康和正常发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及时的龋齿治疗和牙齿缺失的修复,可以保持儿童的牙齿位置和咬合方式的稳定。
口腔颌面部发育

联合突(copula)
舌根
会厌突 会厌
59
1 — 舌体: 表面覆盖外胚层上皮 3 — 舌根: 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
界沟:口咽膜所在位置
舌盲孔:甲状舌管起始部位 ,来自内胚层上皮。
60
甲状舌管萎缩 留下—舌盲孔
61
界沟
(二)舌的发育异常 1、分叉舌(舌裂): 侧舌突未联合或联合
不全。 2、正中菱形舌:舌盲
——位于左右两侧,为第1鳃
弓腹侧份分叉而成。
胚胎第3周
前脑 额鼻突 第1鳃弓
25
胚胎第3周末
拉特克囊
(Rathke pouch)
26
口咽膜
第4周
视 泡
上颌突
1、 第1鳃弓
27
下颌突
上颌突 (maxillary process) 下颌突 (mandibular process)
28
1
2 3 4
①维甲酸综合征、中耳发育异常、下颌骨发育不全、小脑发 育缺陷、腭裂等:是因为神经嵴细胞在迁移前或迁移过程 中发生死亡而产生 。
②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原因是神经节原基细胞死亡,邻 近的神经嵴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片,而使本身的迁移和 分化受到影响, 导致如外、中耳轻度发育异常,颧骨对称 性发育不全或缺失,上、下颌骨后部发育异常等。
侧鼻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切牙和尖 牙之间的颌裂及腭裂。
42
单侧唇裂
43
双侧唇裂
2、面裂
1)面斜裂:上唇与眼内呲之间的裂缝;是上颌 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联合。
2)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3)侧鼻裂:因侧鼻突与中鼻 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 纵行的裂隙(极少见)。
第六章口腔颌面发育

第六章
第六章
舌的发育模式图 舌体来源于侧舌隆突;舌根来源于联合突
第六章
菱形舌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涎腺发育
第六章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各类涎腺发育时间和部位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A 上皮芽的形成;B 上皮条索形成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C 上皮条索发出分支;D 小叶形成
面突联合:6~8周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第六章
A 胚胎第4周 B 胚胎第5周 C 胚胎第6周 D 胚胎第8周 E 成人面部各突起融合的位置
颌面部发育过程模式
第六章
(1)面突的联合
(2)面突的融合
面突联合与融合的概念
第六章
面突的联合(merge)):
➢ 突起表面被覆连续的外胚层上皮,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 ➢ 随面突的生长,沟状凹陷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第六章
第一节 神经嵴和头部的分化
神经嵴的分化和外胚间叶的概念 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第六章
神经嵴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六章
鳃弓发育示意图(胚胎侧面观)
第六章
鳃弓和咽曩发育示意图(胚胎正面剖面观) Nhomakorabea第二节 面部发育
第六章
面突的分化:3~5周 3周:额鼻突(1);下颌突(2) 4周:上颌突(2);中鼻突(1) 侧鼻突(2) 5周:球状突(2)
面突的融合(fuse):
➢ 突起之间无连续外胚层上皮,随突起的生长,其表面上皮 ➢ 发生相互接触、断裂、退化、消失,最终合并在一起。
第六章
面裂畸形发生的部位 面突之间未如期联合或 联合不全所至
第三节 腭的发育
面突的分化:6周~3月 球状突→前腭突(2) 上颌突→侧腭突(2)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velopment
精品课件
教学要求
掌握: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的概念,面部、腭和舌发育的基本过程;
熟悉: 舌发育的基本过程,面部、腭和舌发育畸形的胚胎学背景;
了解: 涎腺、颌骨、颞下颌关节发育的过程,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因
调控。
精品课件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1.鳃弓和神经嵴:神经嵴、鳃弓、咽囊 2.面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3.腭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4.舌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5.唾液腺、颌骨的发育:发育过程
精品课件
胚胎发育Three periods
精品课件
神经沟 神经褶 神经嵴
4w neural tube,neural crest cell,ectomesenchyme 神经嵴
神经沟
脊索 轴旁中胚层
胚胎发育第4周
神经嵴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神经管
胚胎发育第4周
卵黄囊
胚胎发育第4周
胚内体腔
精品课件
胚胎发育第4周
脊神经节 体节
中肾原基 大动脉 原始肠管
口腔组织病理学
• 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 • 对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本质,从而正确诊
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件
组成成分
1. 口腔组织学包括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 、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口腔结构。
2. 口腔胚胎学将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3. 口腔病理学主要讨论牙发育异常、龋、牙髓病、
五、 口腔颌面部发育

突起的分化
侧舌隆突
ⅣW
奇结节
ⅥW
联合突
舌的发育过程(突起的分化)
舌的发育过程(突起的联合)
舌的发育畸形(菱形舌)
舌的发育畸形(分叉舌)
小结 (Summary ,まとめ)
ⅣW ⅥW
下颌突
(口内侧)
侧舌隆突 奇结节 侧舌隆突 联合突
舌 体
分叉舌
第2、3、4鳃弓
(口咽侧)
舌 根
舌
1 — 舌体: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开始融合(模拟图)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开始融合(组织学切片)
胚胎第9周(発生第9週)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完成融合(组织学切片)
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线 前腭突与侧腭突融合线 两侧腭突融合线
唇裂 颌裂 腭裂
腭部突起的发育及融合
唇裂、颌裂和腭裂
腭裂
腭裂
双侧唇裂伴腭裂
唇裂伴颌裂
唇裂伴颌裂
胚胎第7~8周(発生第7~8週)
Merge
联 合
融 合
Fuse
面部联合完成
成人面部各突起联合的位置
婴儿面部各突起联合的位置
不同程度的唇裂
横面裂
正常面部发育
单侧唇裂
双侧唇裂
正中上唇裂
侧鼻裂和斜面裂
正中上唇裂
横面裂
下唇裂
小结 1 (まとめ,summary) 面突的分化
ⅢW ⅣW ⅤW
5.舌前2/3与舌后1/3来自于哪些突起?表面的上皮分别 来自哪些胚层?它们分界的解剖标记是什么?
组织来源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
舌根部、口底部--内胚层 其他部位--外胚层
口腔粘膜的发育
发育时间 3W 5~6W 6~8W 上皮 间充质
最新五、 口腔颌面部发育幻灯片课件

唇裂(Cleft lip, 口唇裂)
舌畸形
本章授课内容
❖ 1、面部的发育 ❖ 2、腭的发育 ❖ 3、舌的发育
4、涎腺的发育 5、口腔粘膜的发育 6、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 掌握:掌握面部、腭和舌的发育过程要点及主 要发育异常的形成。
❖ 熟悉:涎腺、口腔粘膜、颌骨和颞下关节的发 育过程。
唇裂伴颌裂
唇裂伴颌裂
单侧唇裂、颌裂和腭裂 双侧颌裂
双侧腭裂伴唇裂 双侧腭裂
小结
向口腔 侧增生
中鼻突 (球状突)
前腭突 (2个 )
向口腔 侧增生
上颌突
侧腭突 (2个 )
前颌骨 上切牙
全腭
软腭及 部分硬腭
正中上颌裂
上颌裂 腭裂
舌的发育
(Formation of the tongue, 舌の形成)
面突分化和联合
腭的发育
(Formation of palate, 口蓋の形成)
❖腭突的分化
(Differentiation of palatal shelves, 口蓋突起の形成)
❖腭突的融合
(Fusion of palatine processes, 口蓋突起の癒合)
❖腭部的畸形
(Congenital defects of palate,口蓋部の奇形)
末端分
支 再分支、小叶形成 前期腺管形成
细胞分化
腺体名称 发育时间 起源部位 组织来源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小涎腺
6W 6W末 7—8W 12W
上下颌突分 叉处
颌舌沟舌下 肉阜
颌舌沟近外 侧
各自部位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
舌根部、口底部--内胚层 其他部位--外胚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面部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发育的两个阶段、口凹的形成、唇裂是重点。
1.发育过程
面部发育的早期阶段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面部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二是各突起的联合和融合。
面部的发育始于胚胎第3周。
此时,在前脑的下端,出现额鼻突。
额鼻突的下方是第1鳃弓,即下颌突。
此时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口凹或原口。
原口的上界为额鼻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1鳃弓。
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
约在胚胎24天,第1鳃弓上出现了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原口界限是上有迅速增大的额鼻突、下有第1鳃弓(此时称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
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开始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相隔。
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胚胎第4周末,额鼻突的末端被两个凹陷分成三个突起,中间的成为中鼻突,两侧的称为侧鼻突。
上述两个凹陷为鼻的始基,称嗅窝。
至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起,称为球状突。
面部是由上述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联合而形成的。
随着胚胎发育,约在第6周,已形成的突起一方面继续生长,一方面又与相邻的或对侧的突起联合。
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
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
侧鼻突与上颌突联合,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
上颌突与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面颊部,同时使口凹缩小至正常口裂的大小。
口角即两侧两个突起联合的终点。
下颌突将形成下颌的软、硬组织;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中鼻突末端的球状突除形成部分上唇外,还形成前颌骨及上颌切牙;侧鼻突形成鼻侧面、鼻翼、部分面颊、上颌骨额
突和泪骨;上颌突形成大部分上颌软组织、上颌骨及其上颌尖牙和磨牙。
至第8周面部各突起联合完毕。
2.发育异常在胚胎第6周至第7周时,面部各突起如未能正常联合,则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1)唇裂:
唇裂多见于上唇,由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唇裂还常伴有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颌裂与腭裂。
两侧球状突在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则形成上唇正中裂;
两侧下颌突未联合则形成下唇唇裂,此两种唇裂罕见。
(2)面裂:上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如为部分联合则形成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
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则形成斜面裂。
裂隙由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例题】
面部的发育从哪一周开始
A.胚胎第2周
B.胚胎第3周
C.胚胎第4周
D.胚胎第5周
E.胚胎第6周
[答疑编号0101]
【答案】B
【例题】
参与形成小口畸形的突起是
A.球状突与上颌突
B.球状突与球状突
C.球状突与侧鼻突
D.上颌突与下颌突
E.上颌突与侧鼻突
[答疑编号0102]
【答案】D
【解析】A.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引起唇裂。
B.球状突和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
C.球状突和侧鼻突中间发育不全将形成侧鼻裂。
E.上颌突和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小口畸形是一种横面裂,是由于上颌突和下
颌突联合过多引起的。
故选D。
二、腭部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鼻腭管、腭裂是重点。
1.发育过程
腭是鼻和口腔之间的组织。
腭部主要由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发育而来。
前腭突来自中鼻突的球状突,侧腭突来自上颌突。
开始时侧腭突很快即向下或垂直方向生长,位于舌的两侧,至胎儿第8周时,侧腭突发生向水平方向的转动并向中线生长。
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方逐渐联合。
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方逐渐联合。
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或鼻腭管,为鼻腭神经的通道。
切牙管的口腔开口即为切牙孔,其外表面有较厚的黏膜覆盖,即为切牙乳头。
同时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
【例题】
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发生融合的部位是
A.两侧侧腭突与前腭突
B.两侧侧腭突与鼻中隔
C.两侧前腭突与鼻中隔
D.两侧上腭突与球状突
E.两侧上腭突与中鼻突
[答疑编号0103]
【答案】B
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
2.常见发育异常
(1)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一种畸形,为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
腭裂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
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
(2)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常见。
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罕见。
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囊肿。
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三、舌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舌的形成过程和甲状舌管的结构、甲状舌管囊肿是重点。
1.发育过程舌体和舌根分别形成,之后联合。
胎儿发育到第4周时,下颌弓的内表面因下方的间充质增生,长出三个膨隆的突起,两旁两个对称的突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
在两个侧舌隆突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小突起,位置稍低,称奇结节。
在胚胎第6周时,侧舌隆突迅速增大,相互联合,并与奇结节联合发育成舌体。
第2、3、4鳃弓中线处的间充质增生,在背侧面形成一个联合突发育成舌根。
舌体和舌根也在第6周时联合,相连于界沟。
舌体表面覆盖着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原来口咽膜所在的位置。
胚胎第4周,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
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形成甲状腺。
甲状舌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
但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位于界沟的前端。
甲状腺从咽底部开始发生,和舌的奇结节相邻,然后下降至甲状软骨处。
2.发育异常甲状舌管囊肿是重点。
舌甲状腺:在舌根部附近的组织中,偶尔可见到错位发生的甲状腺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腺形成后,甲状舌管即逐渐退化,如有上皮残留,可发生甲状舌管囊肿。
【例题】
舌来源于
A.内胚叶
B.外胚叶
C.外胚叶和间胚叶
D.间胚叶
E.内、间、外三个胚叶
[答疑编号0104]
【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