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发育

鄂部发育过程
侧腭突:向下或垂直生长
前腭突 联合 水平生长 融合
鄂部发育过程
切牙管 切牙孔 切牙乳头
腭部发育异常
v 腭裂(cleft palate): 侧腭突之间及鼻中隔 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v 轻者—腭垂裂 v 重者—切牙孔至腭垂全部裂开
腭部发育异常
Ø 颌裂(cleft jaw)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 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Ø 异位甲状腺 Ø 甲状舌管囊肿
根尖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骨病、涎腺病、 口腔颌面部囊肿、涎腺肿瘤、牙源性肿瘤、及颌 面部其它肿瘤等。
学习要求
Ø 了解:面部腭部发育时间、结构和形成组织; 面部、腭部发育异常的类型和组织学原因;舌 的发育过程及其发育异常。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额鼻突下方(相当于未来头颈部两 侧);左右对称,背腹走向,6对柱状突 起。
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 对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本质,从而正确
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组成成分
口腔组织学包括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 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口腔结构。
口腔胚胎学将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口腔病理学主要讨论牙发育异常、龋、牙髓病、
鼻突和侧鼻突 胚胎第五周: 中鼻突末端出现球状突 胚胎第六周: 面突联合形成大部分组
织 胚胎第七-八周:联合完毕
1 面突的联合(merge) 突起之间的沟变浅、消失
1 面突的融合(fuse) 突起之间表面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异常
面部发育异常
两侧球状突 上颌突与同侧球状突 侧鼻突与上颌突 两侧下颌突 上下颌突 额鼻突 中鼻突 上颌突
唇裂Biblioteka 面部发育异常面裂: 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 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1)

第一章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4.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
5.口腔颌面部还有哪些发育畸形?第二章牙的发育1.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高的磷碱性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4.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双生牙、融合牙、结合牙、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尖、巨牙、小牙;少牙或无牙、多生牙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6.总结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第三章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釉牙本质线、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意义。
3. 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
4.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aschkow层/神经壁层,靠近多细胞层5.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6.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四章四、牙周组织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牙龈:胶原纤维(龈牙组,牵引牙龈和牙紧密结合)牙周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邻近牙骨质最多,承受力大)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临床意义如何?半桥粒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成纤维细胞——最多,合成、分解胶原蛋白牙周膜干细胞——牙周组织的再生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的来源成骨细胞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细菌、菌斑聚集地,容易牙龈炎第五章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

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口腔颌面发育对于儿童的整体口腔健康和面部外观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期是口腔颌面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因此对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口腔医学中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与干预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对儿童的口腔颌面发育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评估的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发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1. 面部外观评估面部外观评估是儿童口腔颌面发育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观察儿童的面部特征,如嘴唇、鼻子和下巴等,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口腔颌面发育是否正常。
例如,唇裂和腭裂等畸形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面部外观。
2. 牙齿排列和咬合评估对儿童的牙齿排列和咬合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异常的牙齿位置或不正常的咬合方式。
例如,龋齿严重、牙齿缺失或交叉咬合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口腔颌面发育的正常进程。
3. 牙槽骨评估牙槽骨评估是评估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X光检查,可以准确地观察到牙槽骨的形态和密度,从而判断儿童的牙槽骨发育情况。
4. 软组织评估软组织评估主要是评价儿童口腔颌面发育中的软组织结构,包括舌头、唇部和面颊等。
异常的软组织结构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和面部外观。
二、儿童口腔颌面发育的干预针对口腔颌面发育存在问题的儿童,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以促进其正常的发育。
以下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发育干预的方法。
1.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颌面发育干预方法。
通过牙齿矫治器的使用,可以调整牙齿的位置和咬合方式,达到良好的口腔颌面发育效果。
2. 扩弓矫治扩弓矫治是针对儿童牙槽骨狭窄问题的干预方法。
通过扩大儿童的牙弓宽度,可以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促进口腔颌面的正常发育。
3. 修复龋齿和缺失牙齿修复龋齿和缺失牙齿是保持儿童口腔健康和正常发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及时的龋齿治疗和牙齿缺失的修复,可以保持儿童的牙齿位置和咬合方式的稳定。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详细)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二、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
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
第六章口腔颌面发育

第六章
第六章
舌的发育模式图 舌体来源于侧舌隆突;舌根来源于联合突
第六章
菱形舌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涎腺发育
第六章
涎腺的基本发育过程 各类涎腺发育时间和部位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A 上皮芽的形成;B 上皮条索形成
第六章
涎腺的发育过程示意图:C 上皮条索发出分支;D 小叶形成
面突联合:6~8周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第六章
A 胚胎第4周 B 胚胎第5周 C 胚胎第6周 D 胚胎第8周 E 成人面部各突起融合的位置
颌面部发育过程模式
第六章
(1)面突的联合
(2)面突的融合
面突联合与融合的概念
第六章
面突的联合(merge)):
➢ 突起表面被覆连续的外胚层上皮,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 ➢ 随面突的生长,沟状凹陷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第六章
第一节 神经嵴和头部的分化
神经嵴的分化和外胚间叶的概念 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第六章
神经嵴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六章
鳃弓发育示意图(胚胎侧面观)
第六章
鳃弓和咽曩发育示意图(胚胎正面剖面观) Nhomakorabea第二节 面部发育
第六章
面突的分化:3~5周 3周:额鼻突(1);下颌突(2) 4周:上颌突(2);中鼻突(1) 侧鼻突(2) 5周:球状突(2)
面突的融合(fuse):
➢ 突起之间无连续外胚层上皮,随突起的生长,其表面上皮 ➢ 发生相互接触、断裂、退化、消失,最终合并在一起。
第六章
面裂畸形发生的部位 面突之间未如期联合或 联合不全所至
第三节 腭的发育
面突的分化:6周~3月 球状突→前腭突(2) 上颌突→侧腭突(2)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velopment
精品课件
教学要求
掌握: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的概念,面部、腭和舌发育的基本过程;
熟悉: 舌发育的基本过程,面部、腭和舌发育畸形的胚胎学背景;
了解: 涎腺、颌骨、颞下颌关节发育的过程,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因
调控。
精品课件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1.鳃弓和神经嵴:神经嵴、鳃弓、咽囊 2.面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3.腭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4.舌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5.唾液腺、颌骨的发育:发育过程
精品课件
胚胎发育Three periods
精品课件
神经沟 神经褶 神经嵴
4w neural tube,neural crest cell,ectomesenchyme 神经嵴
神经沟
脊索 轴旁中胚层
胚胎发育第4周
神经嵴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神经管
胚胎发育第4周
卵黄囊
胚胎发育第4周
胚内体腔
精品课件
胚胎发育第4周
脊神经节 体节
中肾原基 大动脉 原始肠管
口腔组织病理学
• 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 • 对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本质,从而正确诊
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件
组成成分
1. 口腔组织学包括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 、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口腔结构。
2. 口腔胚胎学将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3. 口腔病理学主要讨论牙发育异常、龋、牙髓病、
五、 口腔颌面部发育

突起的分化
侧舌隆突
ⅣW
奇结节
ⅥW
联合突
舌的发育过程(突起的分化)
舌的发育过程(突起的联合)
舌的发育畸形(菱形舌)
舌的发育畸形(分叉舌)
小结 (Summary ,まとめ)
ⅣW ⅥW
下颌突
(口内侧)
侧舌隆突 奇结节 侧舌隆突 联合突
舌 体
分叉舌
第2、3、4鳃弓
(口咽侧)
舌 根
舌
1 — 舌体: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开始融合(模拟图)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开始融合(组织学切片)
胚胎第9周(発生第9週)
双侧侧腭突与鼻中隔完成融合(组织学切片)
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线 前腭突与侧腭突融合线 两侧腭突融合线
唇裂 颌裂 腭裂
腭部突起的发育及融合
唇裂、颌裂和腭裂
腭裂
腭裂
双侧唇裂伴腭裂
唇裂伴颌裂
唇裂伴颌裂
胚胎第7~8周(発生第7~8週)
Merge
联 合
融 合
Fuse
面部联合完成
成人面部各突起联合的位置
婴儿面部各突起联合的位置
不同程度的唇裂
横面裂
正常面部发育
单侧唇裂
双侧唇裂
正中上唇裂
侧鼻裂和斜面裂
正中上唇裂
横面裂
下唇裂
小结 1 (まとめ,summary) 面突的分化
ⅢW ⅣW ⅤW
5.舌前2/3与舌后1/3来自于哪些突起?表面的上皮分别 来自哪些胚层?它们分界的解剖标记是什么?
组织来源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
舌根部、口底部--内胚层 其他部位--外胚层
口腔粘膜的发育
发育时间 3W 5~6W 6~8W 上皮 间充质
最新五、 口腔颌面部发育幻灯片课件

唇裂(Cleft lip, 口唇裂)
舌畸形
本章授课内容
❖ 1、面部的发育 ❖ 2、腭的发育 ❖ 3、舌的发育
4、涎腺的发育 5、口腔粘膜的发育 6、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 掌握:掌握面部、腭和舌的发育过程要点及主 要发育异常的形成。
❖ 熟悉:涎腺、口腔粘膜、颌骨和颞下关节的发 育过程。
唇裂伴颌裂
唇裂伴颌裂
单侧唇裂、颌裂和腭裂 双侧颌裂
双侧腭裂伴唇裂 双侧腭裂
小结
向口腔 侧增生
中鼻突 (球状突)
前腭突 (2个 )
向口腔 侧增生
上颌突
侧腭突 (2个 )
前颌骨 上切牙
全腭
软腭及 部分硬腭
正中上颌裂
上颌裂 腭裂
舌的发育
(Formation of the tongue, 舌の形成)
面突分化和联合
腭的发育
(Formation of palate, 口蓋の形成)
❖腭突的分化
(Differentiation of palatal shelves, 口蓋突起の形成)
❖腭突的融合
(Fusion of palatine processes, 口蓋突起の癒合)
❖腭部的畸形
(Congenital defects of palate,口蓋部の奇形)
末端分
支 再分支、小叶形成 前期腺管形成
细胞分化
腺体名称 发育时间 起源部位 组织来源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小涎腺
6W 6W末 7—8W 12W
上下颌突分 叉处
颌舌沟舌下 肉阜
颌舌沟近外 侧
各自部位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
舌根部、口底部--内胚层 其他部位--外胚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突(copula)
舌根
会厌突 会厌
59
1 — 舌体: 表面覆盖外胚层上皮 3 — 舌根: 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
界沟:口咽膜所在位置
舌盲孔:甲状舌管起始部位 ,来自内胚层上皮。
60
甲状舌管萎缩 留下—舌盲孔
61
界沟
(二)舌的发育异常 1、分叉舌(舌裂): 侧舌突未联合或联合
不全。 2、正中菱形舌:舌盲
——位于左右两侧,为第1鳃
弓腹侧份分叉而成。
胚胎第3周
前脑 额鼻突 第1鳃弓
25
胚胎第3周末
拉特克囊
(Rathke pouch)
26
口咽膜
第4周
视 泡
上颌突
1、 第1鳃弓
27
下颌突
上颌突 (maxillary process) 下颌突 (mandibular process)
28
1
2 3 4
①维甲酸综合征、中耳发育异常、下颌骨发育不全、小脑发 育缺陷、腭裂等:是因为神经嵴细胞在迁移前或迁移过程 中发生死亡而产生 。
②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原因是神经节原基细胞死亡,邻 近的神经嵴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片,而使本身的迁移和 分化受到影响, 导致如外、中耳轻度发育异常,颧骨对称 性发育不全或缺失,上、下颌骨后部发育异常等。
侧鼻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切牙和尖 牙之间的颌裂及腭裂。
42
单侧唇裂
43
双侧唇裂
2、面裂
1)面斜裂:上唇与眼内呲之间的裂缝;是上颌 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联合。
2)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3)侧鼻裂:因侧鼻突与中鼻 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 纵行的裂隙(极少见)。
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
❖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 面部的发育 ❖ 腭的发育 ❖ 舌的发育 ❖ 唾液腺及口腔黏膜的发育 ❖ 颌骨的发育
3
4
5
6
7
8
一、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形成和分化 人胚第3周,中轴部分外胚层增厚 → 神经板 → 神经沟(隆起处为神经褶)→ 神经管 + 神经嵴
侧腭突
49
(二)发育: 水平生长,在中线愈合 → 腭
原发腭 继发腭
• 前腭突演化为腭前部。 • 侧腭突演化为腭大部分硬腭、软腭、腭垂。
正中腭突 外侧腭突
52
53
鼻 腔 发 育 示 意 图
• 腭形成后口腔、鼻腔分隔,后鼻孔使鼻咽相通
54
55
(三)腭的发育异常 1、腭裂 (cleft palate)
71
72
73
(二)上颌骨的发育 ❖ 上颌骨发育自第1鳃弓,与鼻囊的发育关系密切。
上颌骨包括前颌骨、腭骨、颧骨和颞骨,均通过 膜内骨化发育的。
❖ 胚胎第8周,鼻囊外侧的上颌带状细胞凝聚区开始 骨化,形成上颌骨骨化中心。上颌骨从这个骨化 中心向以下几个方向生长:
74
1、向上形成上颌骨额突; 2、向后形成颧突; 3、向内形成腭突; 4、向下形成牙槽突; 5、向前形成上颌的表面组织。
75
76
77
颌神经及分支伴随左右。
67
68
下颌骨的发育
69
下颌骨的发育
Meckel 软骨
70
❖ 人胚第10周,下颌骨发育基本完成,下颌软 骨主要作为下颌骨发育的一个支架,部分软 骨最后消失。
❖ 下颌骨至出生的继续生长主要受3个继发性 软骨和肌附着发育的影响。
❖ 下颌骨未发育或发育过小,称无颌或小颌畸 形。
17
咽囊的演变
❖ 原始咽分化为咽,第4周口咽膜破裂,咽与原始口腔和 原始鼻腔相通。
❖ 咽囊的演变
1、第1对咽囊:内侧份
咽鼓管
外侧份
中耳鼓室
第1鳃膜
鼓膜,第1鳃沟
外耳道
2、第2对咽囊:内侧份
腭扁桃体
外侧份
退化
3、第3对咽囊:背侧份 腹侧份
4、第4对咽囊:背侧份 腹侧份
5、第5对咽囊:形成后鳃体
分化为滤泡旁细胞
•两外侧腭突未愈合→正中腭裂 •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未愈合→前腭裂(单或双侧) •有或无唇裂
2、颌裂 ❖ 可发生于上颌或下颌,上颌裂较常见。 ❖ 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
致。 ❖ 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57
四、舌的发育(Formation of the tongue)
甲状旁腺(下) 胸腺原基 甲状旁腺(上) 退化
甲状腺
部分细胞迁入
21
23
二、面部的发育(Formation of the face)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基本在受孕后第3~8周完成。
(一)原基: 围绕口凹的5个突起
• 额鼻突(1个)——
头端正中的一个较大的圆形 隆起。
•上颌突(1对) •下颌突(1对)
13
(二)鳃器的发育
1、鳃弓:6对,间充质增生 2、鳃沟:5对,外胚层凹陷 3、咽囊:5对,内胚层侧突 4、鳃膜
第1对鳃弓与面部发育关系密切称下颌弓; 第2对鳃弓与舌骨的发育有关称舌弓; 第1对和第2对鳃弓生长较快并在中线联合。
16
❖颅面复合体及鳃弓结构中大部分骨和结缔组织都 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而神经嵴细胞 的迁移和分化易受到内外因素作用发生异常。
63
64
三大唾液腺发生的起始部位
65
(二)口腔黏膜的发育
❖主要来自外胚层,部分黏膜来自内胚层(舌根和 口底黏膜)。
❖单层外胚层细胞 双层
逐渐增厚
❖舌黏膜上皮逐渐出现各种舌乳头
❖口腔黏膜的发育也是上皮与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 果
66
六、颌骨的发育
(一)下颌骨的发育 ❖ 下颌骨发育自第1鳃弓,由膜内成骨方式形成。下
原始鼻腔 • 颜面的形成与鼻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颜面的形成
颜面的形成是从两侧向中央方向发展
1、左右下颌突愈合
下颌与下唇
2、上颌突 + 外侧鼻突 鼻泪管
外侧鼻突
鼻翼和鼻外侧壁
3、上颌突 + 内侧鼻突 上颌与上唇的外部
内侧鼻突
鼻梁、鼻尖、人中及上唇正中部分
4、额鼻突
额、鼻中隔
5、眼原基由侧面移向腹面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垂体,视网 膜等。
周围神经系 统,嗜铬细 胞、黑素细 胞等。
❖ 神经嵴细胞转变为间充质细胞,即上皮间充质转化。
❖ 人胚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衍化成机体不 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组织成分。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对 于头颈部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9
10
11
12
• 神经嵴细胞分化成的 组织及细胞有: 1.神经系统组织 2.内分泌组织 3. 结 缔 组 织 , 又 称 外 胚 间充质组织。 4.皮肤组织
额鼻突
上颌突 口凹
下颌突
心突
额鼻突 鼻板 上颌突 下颌突 第2和第3鳃弓
上颌突 下颌突
30
胚胎第4周
中鼻突 鼻凹
侧鼻突
中鼻突 胚胎第5周
球状突
31
2、口凹(原口):为五个隆起中央的凹陷,
口凹底为口咽膜。
3、鼻窝:额鼻突下缘两侧的外胚层增生变厚形成 一对鼻板 鼻窝
鼻窝周缘间充质
一对内侧鼻突
一对外侧鼻突
47
三、腭的发育( Formation of palate )
(第5-12周)
• 腭是介于口腔与鼻腔之间的组织,使口腔与 鼻腔分开。
(一) 原基
正中(前)腭突(1):为左右内侧鼻突(中鼻突)愈合 后,向原始口腔长出的短小突起。
外侧(侧)腭突(2):为左右上颌突向原始口腔长出的 扁平突起。
前腭突
鼻中隔
孔前方可见小块菱形 红色区,舌乳头有不 同程度萎缩。认为奇 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 留,现认为与局限性 慢性真菌感染有关。
62
菱形舌
五、唾液腺及口腔黏膜的发育
(一)唾液腺发育过程
❖ 唾液腺的发育主要是胚胎期间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有唾液腺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只是发生部位 和时间不同。
❖ 发育分为6个阶段: 1、间充质诱导口腔上皮形成上皮蕾 2、上皮索形成及生长 3、上皮索末端分支 4、上皮索反复分支腺小叶形成 5、前期导管形成 6、细胞分化
(一)舌的发育过程
• 舌发育自第1、2、3鳃弓的原始口腔和咽侧形成的隆起。
• 第4周末,左右下颌突的内侧面细胞增生,形成3个突起:
侧舌突(lateral lingual swelling) (一对) 形成舌体大部分 奇结节(tuberculum impar) (一个) 舌盲孔前方舌体的
很小部分
• 第2、3、4鳃弓腹侧端之间的间充质凸向咽腔,形成
6、第1鳃沟
外耳道
周围的间充质增生 第1鳃膜成为鼓膜
耳廓
7、同侧上、下颌突分叉处向中线方向生长 融合形成颊部
口裂变小
至第8周末,胚胎颜面初具人貌
腹 面 观
侧 面 观
第4周
38
第5周
腹 面 观
侧 面 观
第6周
39
第7周
腹面观
第8周
40
侧面观
联
融
合
合
41
(三)面部发育异常
1、唇裂(cleft lip) 常见于上唇,单侧或双侧;由于上颌突与同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