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工业园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 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分工模式
• 扁平化、专业化分工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管理 • 集团旗下有三大专业公司负责不同分工项目
4
新
加
裕
坡
廊
贸
集
工
团
部
腾飞 园区开发与招商
裕廊国际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裕廊港 港口与物流运作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获得新加坡政 府土地资源、财 嘚嘚
政和税收等多种优惠支持
•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 业用地需求
土地安排
• 先由政 府通过贷款或提供税收补贴支付,满足 嘚嘚 先期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
•设立科技园和国际商务区
•配套服务提高园区竞争力
•从服务基地向创新型基地 转型
工业转型推动 区域城市化
区域 配套完善
成熟阶段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产业升级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 重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概况
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新城
中心区(居住、 商业、办公)
新兴工业和 无污染工业区
轻工业和一般 工业区
港口和重工业 区自由贸易区
石化区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61-1968
•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标准厂房
区域初步发展
居住区 市中心
• 而后再实施资金揉入主题多元化政策,包括银
行贷 款、发放债 券等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世界知名产业园简介

PART 2 生态产业园的特 征
二、生态产业园的特征
1、具有明确主题,但往往不仅仅围绕单一主题而设计、 运 行,在设计工业园同时考虑了当地社区; 2、通过毒物替代、材料交换和废物减排和统一处 理来减少环境影响或生态破坏;但生态产业园不单纯 是环境技术公司或绿色产品公司的集合; 3、通过共生和梯级利用来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 4、通过回用、再生和循环对原料进行可持续利用; 5、在生态产业园定位的社区以供求关系形成网络,而不 是
8
6、 具有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工业园和整个社区的 环境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7、 拥有规范体系,允许一定灵活性而鼓励成员适应整体运 行目标; 8、 自觉应用减废减污的经济型设备; 9、 应用便于能量与物质在密封管线内流动的信息管理系 统; 10、准确定位生态产业园及其成员的市场,同时吸引那些 能填补适当位置和开展其他业务环节的企业。
EBARA公司藤泽(Fujisawa-Shi) 公司藤泽( 公司藤泽 ) 生态产业园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产业园
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Naroda 工业区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产业(制糖)示范园 南海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2
CONTENTS
生态产业园的定义 生态产业园的特征 全球生态产业园分布
全球主要生态产业园分布 美国的生态园 亚洲国家生态产业园或生态城市项目
16
泰国
斯里兰卡
PART 4 世界知名生态产业园简介 发达国家的生态产业园 世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丹麦卡伦堡KALUNBORG生态园 世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丹麦卡伦堡 生态园 美国查尔斯角生态产业园美国第一家生态产业园 得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 加拿大BURNSIDE工业园 加拿大 工业园 EBARA公司藤泽(FUJISAWA-SHI) 公司藤泽( 公司藤泽 ) 生态产业园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产业园 印度古吉拉特邦( 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NARODA 工业区 )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产业(制糖 制糖)示范园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产业 制糖 示范园 南海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
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以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些高新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全国优秀高新区的典型案例。
1.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新中心。
自建立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园区内拥有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国家高新区示范区。
园区内涵盖了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
园区不仅搭建了创新平台,还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中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也是深圳打造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新型城市中心核心区。
园区内集聚了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开放型的商务新中心。
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天府新区紧邻成都市中心,是以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内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各类企业和人才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5. 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坐落于美丽的西湖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内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中国台湾地 区
越南
台南技术工业园、长华海滨工业园、共同合作系统项目 (CSS II) Amata (环境管理), Hanoi Sai Dong II (可行性研究)
泰国 斯里兰卡
泰国工业园主管部门计划项目(Map Ta Phut、Northern Region、 Amata Nakorn、Eastern Sea Board、Bang Poo)、 Samut Prakarn 省 CPIE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资助)、曼谷 (Panapanaan)
污泥中的氮800,000
磷600
2024/8/20
24
1. 合适的成员组成 2. 相互距离较进 3. 企业间开放交流和相互信任
2024/8/20
25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美国查尔斯角生态产业园
2024/8/20
27
美国第一家生态产业园,包括工业区、海岸沙丘生境保 护区、废水处理湿地
Kalundborg Municipality
19
一、简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 运行了30多年。卡伦堡是一个仅有两万居 民的小工业城市。最初,这里建造了一座
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数年之后,卡 伦堡的主要企业开始相互间交换“废料”
2024/8/20
20
卡伦堡共生体系中主要有5家企业 1.阿斯耐斯(Asnaes)燃煤火力发电厂 2.斯塔朵尔(Statoil)炼油厂 3.挪伏挪尔迪斯科(Novo Nordisk)制 药和工业酶加工厂
产业园的建立旨在:
➢探讨新发展模式; ➢创造就业和培训机会;
➢保护和加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示范节约型和高 效率的资源使用,以及发展和利用产业生态学原理进 行实践;
举例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例

举例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例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例有很多,下面列举了10个具体的例子。
一、天津生态城天津生态城是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典范之一。
该项目始于2008年,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碳生态城市。
生态城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通过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苏州生态工业园苏州生态工业园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生态工业园之一。
该园区始建于1994年,以生态环保为核心,推动了苏州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园区内建设了多个生态工业示范区,如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能源利用等,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广东佛山南海生态工业园广东佛山南海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南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工业园之一。
该园区以低碳环保为目标,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园区内建设了多个环保工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四、山东潍坊生态工业园山东潍坊生态工业园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典型生态工业园之一。
该园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通过建设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园区内建设了多个循环经济项目,如废水处理、废物利用和能源回收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浙江绍兴生态工业园浙江绍兴生态工业园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工业园之一。
该园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园区内建设了多个示范农场和农产品加工厂,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六、江苏镇江生态工业园江苏镇江生态工业园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典型生态工业园之一。
该园区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能源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减排。
园区内建设了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如风电场、太阳能发电厂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集聚优秀案例

产业集聚优秀案例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或行业中,多个相关产业企业或机构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链条并相互依赖,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来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下面列举了十个优秀的产业集聚案例。
一、硅谷(美国加州)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风投机构和创业者。
它以创新、技术和创业精神而闻名,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电子、生物技术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二、华尔街(美国纽约)华尔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
它以金融服务和投资为核心,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代名词。
三、丹东临港工业园区(中国辽宁)丹东临港工业园区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业集聚区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石化企业和相关供应链企业。
它以石化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中国石化产业的竞争力。
四、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中国广东)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它以电子产品贸易和创新为核心,成为全球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日本汽车产业集聚地(日本)日本有多个汽车产业集聚地,如东京、名古屋和广岛等地。
这些地区聚集了众多的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机构。
它们通过合作创新和资源共享,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六、医药产业园(中国江苏)中国江苏省有多个医药产业园,如南京江宁医药产业园和苏州工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聚集了众多的医药制造商、研发机构和医疗器械企业。
它们通过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七、伦敦金融城(英国伦敦)伦敦金融城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机构。
它以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为核心,为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八、西雅图科技园区(美国华盛顿)西雅图科技园区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集聚地之一,聚集了众多的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创业者。
它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为特色,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
富士康是哪个国家的

富士康是哪个国家的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台湾的一家跨国电子制造公司,创立于1974年,总部位于台湾新北市。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之一,主要为全球知名电子品牌提供组装、生产和定制服务。
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雇佣人数众多。
富士康的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美国、墨西哥、泰国、印度等。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是最为知名的,其深圳总部被称为富士康工业园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之一,也是深圳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富士康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庞大,生产规模庞大,员工众多,是中国大陆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为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富士康从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迅猛。
它在中国大陆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合理的劳动力成本。
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和便捷的供应链也为富士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不仅仅是电子制造业,还涉及到了其他领域。
它在中国大陆设有多个研发中心,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此外,富士康还在中国大陆投资建设了一些工业园区和生活基础设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它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富士康的成功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
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承接了世界各地的订单,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产品和其他制造品。
然而,富士康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其工厂劳动力密集、工作环境硬核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舆论关注。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收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等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富士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培训等。
总体来说,富士康是台湾的一家跨国电子制造公司,在中国大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是中国大陆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知名工业园全球知名科技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裕廊工业区位处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
1961年8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建设、招商、服务、产业政策等全过程.为早期开发区的快速启动奠定了基础。
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为裕廊镇管理局,主要职能为发展和管理土地、园区、不动产、城镇和国外用于工商业发展的地产,以及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新加坡政府将裕廊岛定位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
1977年正式建立石化专区,启动第一期计划并开始实施,仅在80年代就成立了13家石化公司,使得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为满足下游产业对烯烃的需求,1991年又酝酿第二期计划并于1997年开始施行,由此石化产业进入快速集聚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级规模的石化基地。
裕廊工业区围绕石油和化工这个核心产业深入拓展,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园区占地23平方公里,是在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和“索菲亚协会”(当地银行、地主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成立)下主导建设的,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建立于1969年,是法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科技园区。
主导产业突出,信息通信业成为园区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信息通信类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数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地区总部设在这里,聚集了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工程师,成为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主要从事创新和研发环节,以及少量的小批量生产。
园区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制造、物流、市场和销售等环节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和产品市场需求,对园区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采取多种途径支持企业创业发展。
包括:引入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成为法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为园区提供技术创新源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大力发展支持企业创业发展的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建立大量协会和俱乐部来为各种机构的交往提供中介服务和平台。
每年有大量企业诞生。
园区年均新增企业120~160家(企业总数1276家),每年大概80~120家企业退出,年净增40~80家企业。
集中了多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外国人拥有的公司有170家,占园区企业数的13%,工作岗位占园区创造的直接工作岗位总数的24%。
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
非常重视生活质量,大面积自然绿化带,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低建筑密度,无污染产业。
政府主导驱动。
园区设立来自于政府主导意志,并非市场自然形成;政府对园区发展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政府官员及其他知名人士对园区进行推广和宣传。
韩国大德科技园大德科技园区(研发特区)成立于1973年,位于韩国大田广域市儒城区,在首都首尔(原汉城)以南160公里,是韩国最大的科技园,被称为“韩国科技的摇篮”和“新技术的孵化器”。
电子产业高度聚集,光电、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速发展引领韩国高端产业发展。
大德科技园当前总面积为70.4km2,区内产业结构形成多个领域并重,均衡发展的格局。
其中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的企业数各占18%,化学工程占14%,材料科学占11%,能源占10%,航空机械占9%。
集中了韩国电子、宇航、通信、生命科学等高技术领域的近两万名人才。
大德科技园区附近聚集着70个研究机构和八所著名大学,包括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韩国原子力技术研究院、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
韩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国立大学忠南大学也在这里。
这些研究院所和高校推出了一项项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是韩国“技术源动力”。
园区诞生了数以万项的科技成果,其中动态随机存取破储器、6.4万位芯片、64兆位芯片、断层摄像机、肾脏碎石机、黑猩猩基因组图、超薄膜分析技术等等。
同时完成了CDMA技术的商业化以及韩国第一颗科学卫星“阿里耶1号”的研制。
截至2015年底,大德科技园共有7所高校与60家科研机构。
其中,高校有KAIST 大学(又称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科学与技术大学(UST)、忠南大学、韩南大学、大德大学等。
科研机构中,政府研究机构有25家,包括原子力研究所、航空宇宙研究院、电子通信研究院、生命工程研究院、标准科学研究院、能源技术研究院、地质资源研究院等。
韩国政府提供资金、人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专业服务体系等整体配套措施,为园区发展提动重要支撑。
日本筑波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
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
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内建立筑波大学,并以之为中心,培育大学与产业之间,科学城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筑波大学为各个研究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后备人才。
瑞典基斯塔科技园基斯塔科技园位于斯德哥尔摩北部,被称为瑞典硅谷,主要创新产业为电信业。
现在,在这块高科技园区里工作的2.8万人中,基斯塔这位电信巨人像磁铁一样吸引了高科技世界最享盛名的几家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惠普公司、康柏公司、西门子公司和太阳微电子公司。
甚至爱立信公司的竞争对手,手机界老大诺基亚公司也已落户基斯塔。
德国慕尼黑科学园慕尼黑科学园是德国的电子科学研究中心,现拥有数百家电子工业公司,其中闻名于世的西门子公司就设在这里。
仅西门子公司一家所生产的电子表、集成电路产品就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
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坐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新西伯利亚市郊一片莽莽的林海之中,是俄罗斯目前最大的科技产业园,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通称,始建于1957年,目前拥有30个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在内的综合科研实体。
修建科学城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是保持自然风貌,正因为如此,科学城才保留了大片的森林。
近50年来,它在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加拿大卡尔顿高科技区卡尔顿高科技区位于渥太华西部,集中了近400所大学、科研机构及高新开发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计算机及网络、光纤通讯、激光、空间与军用技术等产业的开发,是加拿大的空间核心区,被称为“北硅谷”。
这里原是渥太华河南岸美丽的谷地,如今350多家大中小高技术公司的各具特色的建筑群把绿色的谷地装点得更加诱人。
英国苏格兰高科技区苏格兰高科技区位于英国苏格兰中部地区,被称为英国硅谷,甚至被称为欧洲硅谷,包括格拉斯哥、爱丁堡、史特灵、利维斯顿,邓迪等地理带。
它是英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聚集了皇家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和400余家高科技企业,生产了占英国80%的集成电路和50%以上的计算机及软件和附件产品。
法国格勒诺布尔科技园格勒诺布尔科技园被称为法国硅谷,这里不仅是法国知名的大学城之一,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纳米技术园区,近年来以高科技为城市发展重心。
它是法国高能物理和电子技术的研究中心和开发基地,拥有8000多家研究和制造高能物理和电子产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意大利蒂布尔蒂纳国家高科技区蒂布尔蒂纳国家高科技区位于首都罗马东北部,主要从事通讯卫星及其地面站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产品全部供应国际市场,迄今已为世界各国生产62颗通信卫星和74座地面站系统。
该园区的佼佼者塞莱尼亚集团公司拥有9家大公司,16家工厂,是意大利电子工业的基础。
中国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于1988年5月,地处中国北京,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全球知名生态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园卡伦堡是丹麦城市,是同名城市的主城镇,也是市议会所在地。
它位于丹麦最大的岛屿新西兰岛的西北海岸,在岛的最东就是哥本哈根,距离110公里( 68英里)。
丹麦卡伦堡工业生态园开始于1960年代初,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共生系统,它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进行了最早探索,已经被作为范例广为传播,并为21世纪的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
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得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布朗斯维尔生态产业园位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上的布朗斯维尔,范围扩展到与布朗斯维尔相邻的墨西哥马塔莫罗斯。
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促使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原料—废料—原料交换的工业生产系统(又被称为地区“工业共生”)。
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根据相关企业的特性建立了“工业共生”路线图,在提高园内现有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吸引新企业进入。
该园区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列出了本区及附近地区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废料或排放物,园内咨询专家对这些企业的排放物或废料进行分析,并且找出有可能会使用这些排放物或废料的潜在企业,以促使它们加入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中来。
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内比较典型的“工业共生”组合要算是查普雷尔钢铁公司与得克萨斯工业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米得罗森市共同组建的零排放工业生态模式。
得克萨斯工业公司下属的水泥厂利用查普雷尔钢铁公司炼钢厂的炉渣生产高质量的水泥。
由于炉渣直接从炼钢厂的冶炼炉里转运到水泥厂的窑中,从而使炼钢厂的废料得以充分利用,也让水泥厂省下了大笔生产成本。
水泥厂在使用炼钢厂的炉渣作原料后,其产量增加了10%,能耗则减少了10%。
加拿大伯恩赛德工业园伯恩赛德工业园是加拿大东部最大的工业园。
该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于1975年,于1995年开始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模式进行设计改造。
园区拥有设计制造业及零售业等服务业在内的数十个行业的1200多家企业和1.8万人口。
园区为了鼓励企业生产、使用和出售环境友好产品,专门成立了清洁生产中心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废物排放最小化、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等预防污染与清洁生产方案;监督企业执行生态保护措施;进行废物评价;鼓励企业合作,相互利用产品废物等,1200多家公司实现“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