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_1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_1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

(化险为夷)[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

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十课。

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的篇幅较长,加之课后又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教学时一定要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分别从郑和受命扬帆启航、与所到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和航行途中战胜各种凶险三方面写的。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有过七次远航。

【教学目标】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的篇幅较长,加之课后又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严阵以待”“化险为夷”“惊叹不已”等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4.学习作者的描述方法,初步感知“列数字”说明法。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郑和第一次远航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难点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的篇幅较长,加之课后又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严阵以待”“化险为夷”“惊叹不已”等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郑和第一次远航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难点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郑和远航》的基本内容和情节;(2)理解并正确演绎文言短句的含义;(3)学习使用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4)能够朗读《郑和远航》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情感教育:通过郑和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情感;(2)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3)失败乃成功之母: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不怕失败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思路】1.通过故事情节将学生引入《郑和远航》的内容;2.合作学习,学生讨论郑和的远航经历并总结;3.初步学习文言短句,理解修辞手法;4.分析郑和远航的目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反思、教材、图片、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一】引入1.张贴有关郑和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郑和的了解。

2.通过图片和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郑和的身份和重要事迹。

【课堂活动二】合作探究1.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教材,要求他们大声朗读《郑和远航》的课文。

2.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郑和要远航?(2)郑和遇到了哪些问题?(3)郑和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由小组代表发表结论。

【课堂活动三】学习文言短句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课文中的文言短句,如“渺无人烟”的意思是很远没有人烟的意思。

2.学生朗读文言短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

3.学生进行搭配练习,用文言短句填空。

4.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小故事,使用至少三个文言短句。

【课堂活动四】分析问题与解决方法1.教师与学生讨论郑和远航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愿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的原因,然后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写一个小故事,讲述郑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学问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宏大事务,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终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沟通活动,最终再回来文本,深化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

这堂课的动身点是课本,回来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课上以疑导学,激发爱好,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

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溢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加创建有利条件。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务,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务,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相识这位了不得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激昂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日,它仍旧是我们中国人的傲慢,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白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3)质疑过渡:原委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2、学习规模大(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介: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目标预设: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

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点拨指导→自主探究↓↓点评疏理→交流汇报↓↓设计应用→训练实践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认识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启发质疑1、读新词:派遣身材魁梧健步抱拳浩浩荡荡赠送扶老携幼瓷器珊瑚惊叹不已呼啸奔腾咆哮撕咧镇定自若化险为夷2、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3、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呢?(播放郑和远航的录象片段)4、引导质疑:这节课,你最想知道有关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质疑)【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文库.docx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文库.docx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木课的7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屮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2、默读课文,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新大陆是谁在1492年发现的吗?对,他是哥伦布。

你们可知道在我国明代也有这样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候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的名字叫——郑和!2、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3、投影显示郑和及其下西洋的图片,边介绍郑和及其下西洋的情境。

郑和(1371-1435),我国明代航海家。

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廷做太监。

由于在燕王朱棣争夺皐位的战争中立过军工而得到朱棣的赏识,赐姓名为郑和。

从永乐三年到宣徳八年Z间,郑和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大致是从我国沿海出发,经南海、穿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印度半岛入波斯湾,然后经红海远达非洲东岸。

其航行之远、历吋之长可想而知。

那么郑和远航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一“郑和远航”(齐读课题,两遍)4、初读感知:①朗读课文:口由朗读课文一一指名朗读课文(顾启桢1——让顾启桢请同学来挑战他2——请2请3——7)②学习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7请同学读生字词)码头派遣桅杆抱拳赠送炫耀瓷器珊瑚撕裂范围扶老携幼雄伟壮观身材魁梧浩浩荡荡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惊叹不已把这些词语在课文里标注出來,明犬默写。

5、精读品味,理清文章脉络:1、如何评价郑和的七次远航?自主学习要求:请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要词句,思考如何评价郑和的七次远航?并说明理由。

讨论交流想法。

评价:①“规模大”——人数多(第一自然段两万七千八百多人);船大,数量多(第二自然段);船队如巨龙(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说明郑和船队的规模大?列数据,举例子(“宝船”的例子)的说明方法。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郑和远航》第二课时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实实在在真语文,尊重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朗读,注意学生的表达,这是我设计此课教学所追求的!四、教学具准备ppt课件(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而重点就在于郑和的第一次远航。

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分层概括,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几层,每层又说了些什么?2、指名交流。

3、每一层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指名板书,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写,要求把字写端正。

(三)分层学习,品味感悟1、扬帆起航过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读1、2、3自然段,找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2)指名交流。

引导:当学生说到宝船时,出示宝船图片,生看图感情朗读。

2、友好交往过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郑和第一次远航,到过许多国家,交往是友好的,场面是热闹的,虽然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话,但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郑和的谦逊有礼,看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听到了他们亲切友善的话语。

请看:(出示想象说话题)a、老百姓交换物品时说的话。

b、郑和与造访国国王说的话。

引导学生联系书上的语句展开想象。

(4)学生练说(5)指名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杨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知道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主要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

(生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
策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

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汇报准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①关于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

(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
学楼进行对比。


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

”(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


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的确是
宝船!
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

”(看出送行人很
多,连皇帝都参与了,从“人山人海”看出。


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很多。


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呢?
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
③指名读、齐读。

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


①指名读
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
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喻句和浩浩荡荡。


③指名读——范读——齐读
任务二:学习“友好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
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


策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展示交流:
相机拓展:
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

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
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指名答(风浪海盗)
②险恶的风浪
★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
★面对如此凶险的风浪,郑和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看出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镇定自若)指名读
★是啊,正因为郑和面对凶险的风浪时镇定自若,所以才能一次次战胜凶险,可以从文中的“化险为夷”看出。

(相机理解“化险
为夷”,“险”指的什么,“夷”指的是什么?)
③凶恶的海盗
★除了凶险的风浪,还有什么其他的凶险?(海盗)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样做的呢?又可以看出郑和是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有勇有谋)
总结:在漫漫的远航之旅中,像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郑和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一次次凶险。

任务四:复述第一次远航。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课文主要从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描述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部分,根据板书的小标题,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同桌互说,指名说,评价。

(主要写了1405年7月11日,郑和受命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在苏州刘家港码头起航;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并与各国人民建立了友好的感情;在远航途中,船队还战胜了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


任务五:学习最后两节,总结文章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6、7节)
1、同学们,郑和第一次远航,受到各国人民热烈欢迎,在这之后,郑
和还多次远洋出使,请大家快速浏览最后两节,看看自己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重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及重要的意义)
2、从大家刚才的了解中,你们是否发现后六次远航有没有像第一次那
样写的那么详细呢?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郑和远航前后七次,历时二十八年,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如果要巨细无遗地罗列开来,显然是这篇短文不能胜任的。

巧在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即以第一次远航为“点”,详细描写,有时间,有地点,有船队的情况,有人员组成,有设
备仪器等等,还有出发、访问、交往等等情况,给人完整而深刻的具体印象,而以其他六次远航为“面”,概括介绍。

“点”见具体,“面”见周到,让读者由点推到面,既不限于一点,又不没有边际,可谓具体周到,详略合宜了。


3、是啊,今后的场面重复出现时,大家可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郑和远
航历时28年,出洋7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让我们用赞叹的语气一起读6、7节!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印度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恋之情再读6、7节!
三、检测导结。

★同学们,这就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课件出示图片),面对着郑和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他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他的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郑和!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去了解更多有关这位英雄,有关这位英雄,有关这段历史的知识。

2、推荐阅读书目:《郑和下西洋》《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教世
界的航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四、板书设计:
10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
战胜凶险
镇定自若有勇有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