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重、难点】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国600多年前出现了一位卓越的航海外交家,他是谁?(生答郑和)指生谈谈对他的了解。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明朝,分享他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11 郑和远航(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1)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指生说一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桅杆魁梧炫耀俘虏迎风招展镇定自若浩浩荡荡扶老携幼名扬海外化险为夷指名读—正音—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词语的味来。
3、小组内练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倾听,随时记录同学存在的问题。
指名说你为同学提供过哪些帮助,其他同学是怎样帮你的?小组内推荐同学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或者你觉得哪个段落最难读,敢不敢来挑战?我觉得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郑和远航的重大历史意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读一读?)生评或者师简单评。
4、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先同桌说说,然后交流,指名概括说说并简单谈谈感受。
(适当问学生是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
本文最简洁有效的方法——题目就是主要内容。
)5、文章先后写了郑和几次远航?(七次)详写了几次?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一次)其余的六次都是略写。
一篇文章,详写和略写内容安排的很恰当就叫详略得当。
三、翻至生字栏,生仔细观察,接着描红注意一笔描成不要回描,注意笔顺,然后自己练写,写完后与范字作比较,再写时要更注意。
师巡视指导,相机提示。
三分钟后听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目标预设](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文中几个重要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1—3小节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壮观、宏大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郑和准备扬帆启航时的宏大场面。
教学难点:划分段落,理清层次。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1、齐读课题,通过课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到航海,大家就会不由的想到哥伦布,但是我国明代时期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要早八十几年。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来追溯那个灿烂辉煌的历史年代。
(二)初读课文,突出关键1、通过预习,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读书情况。
课文共有几小节?你觉得比较长又比较难读的是哪几小节?像这样有点长的课文,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就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小节一小节请同学读了,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练读又长又难读的第4和第5小节。
2、指名读第4小节,纠正发音。
3、奖励刚刚读第4小节的同学推荐一位同学读第5小节,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4、请被推荐的同学读完后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大家根据他(她)的经验自由练读其余小节。
5、请刚刚介绍经验的同学也推荐一名同学选读一个小节,不过这次推荐的同学必须是平时经常被老师忽略的,读书机会比较少的,特别需要锻炼的。
(1)老师耳语秘诀:声音响一点,速度慢一点,再放自信一点,肯定能读好!(2)学生读。
(3)跟平时相比,你觉得他(她)有进步吗?夸夸他(她)的进步。
(4)请进步同学传授秘诀。
(三)划分段落,理清层次1、通过刚才的练读,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非常正确、流利了。
在同学们练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文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生字新词,值得我们好好关注。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出示:雄伟壮观、浩浩荡荡;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郑和远航》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
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
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
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郑和远航简介郑和的生平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课方案[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叙述课文粗心,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要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叙述课文粗心,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 ]: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超越,不饱胀,仔细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
加强初读,指引掌握课文粗心。
[设计思路 ]: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课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 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有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豪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
谁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所认识的郑和?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
郑和下西洋究竟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终究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在郑和右侧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念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应沟通,认识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诵。
(同学之间互相评论)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教师巡视,参加学习。
2、反应学习状况。
练读词语。
(出示)扶老携幼、惊讶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不慌不忙、宏伟壮观、奔跑吼怒、波峰浪谷、码头、仪器、差遣、双手抱拳、赠予、扯破、范围你念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述。
“惊讶不已”迁徙旧知识,练习说话。
“不慌不忙”“宏伟壮观”察看插图理解。
3、同学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请你专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暴风吼叫、奔跑吼怒、波峰浪谷)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概。
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篇一」《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3、补充板书:10、郑和远航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1)郑和是什么样的人?(2)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3)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篇二」苏教版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引出“伟大”:1、1405年7月11日,这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将永远刻下一个伟大人物的名字,他就是——(郑和)。
2、课件同时映现郑和图片。
郑和远航教案(优秀5篇)

郑和远航教案(优秀5篇)《郑和远航》教案篇一【设计理念】《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
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
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
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
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郑和远航简介郑和的生平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
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
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二)新词分类理解,脉络一目了然。
1、提出初读要求,指导学生充分读书。
2、在学生充分初读之后映示文中新词:派遣(qiǎn)魁(kuí)梧(wú)健步浩浩荡荡赠送丝绸瓷(cí)器名扬海外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语词,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4、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郑和远航》教案_1

《郑和远航》教案一、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的结尾全面的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航海意义和影响,所以教学本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加深理解。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感悟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见《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设计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五、教学准备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一)读悟课文第七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2.这第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3.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间交流。
4.指名说说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获。
(1)这一自然段共四句话。
(2)第一句话是对郑和远航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换言之,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无人可比的。
主要原因有三: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
(3)第二、三句点明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它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从小的方面来说,不也是对郑和本人“顽强的探索精神”的高度评价吗?(4)第四句话点明了郑和远航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直到现在”和“还流传着”,突出地表现了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已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
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
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
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
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
(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的读出,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
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
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
西洋的险恶)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再读读这组词语。
4、指名读。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评价。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5、观察文中的插图,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能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
2、强调远航意义。
3、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扬帆起航
郑和远航第一次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
(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