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含水量对北京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
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含水率增加会使土壤的体积重量降低,因为水比土轻。
这将导致土壤的承载能力降低。
当含水率增加时,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
这是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土颗粒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弱了土壤的抗剪强度。
含水率越高,土壤就越可压缩。
这是因为水分可以使土壤颗粒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土壤体积缩小,导致沉降或振动。
当土壤含水率增加时,内部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
这可能导致土壤液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土壤的稳定性。
在地下水中,岩体及其裂隙的摩擦系数和黏结力会减小,地下水会使填充物、岩石软化,从而降低岩体的抗剪强度。
综上所述,水对土壤和岩体的抗剪强度均存在影响,具体表现和机制可能因物质种类和状态而异。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附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 年5月附录A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方法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模型评估法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
其中,模型评估法所需参数较多,对数据需求量较大,准确度较高;定量指标法以NPP 数据为主,参数较少,操作较为简单,但其适用范围具有地域性。
为提高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以及与实地的相符性,评估方法的参数选取可在评估过程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尽可能采用国内权威的、分辨率更高的基础数据。
评估结果还需根据实地观测、调查结果进一步校验。
对于全国和各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可使用 NPP 定量指标法、模型法及其他常用评估方法。
鉴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中使用的方法为模型法,为保持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建议各地优先使用模型法。
模型评估法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滞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
以水源涵养量作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指标。
评估模型i i 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来计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为:TQP R ET A 10式中:T Q 为总水源涵养量(m 3),P 为降雨量(mm ),R 为地表径ii流量(mm ),E T 为蒸散发(mm ),A 为 i 类生态系统面积(km 2),i 为 研究区第 i 类生态系统类型,j 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
数据准备(1)数据来源与获取 根据上述模型,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需收集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蒸散发数据集等,具体信息见表 A 1。
表 A 1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数据表(2)数据预处理降雨量因子:根据气象数据集处理得到。
北京山区果园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估算——以北京市平谷区果园为例

2011年 1 月 2
林
业
科
学
Vo.4 No 2 1 7, .I De ., c 20 1 1
SCI ENTI A
SI LVAE
S NI I CAE
北 京 山区果 园 生态 系统 土壤 保 持 功 能及 其 生态 经 济价 值 估算
究人 员开 展 了大量 的有关 生态 系统 服务 功能及 服务
生态 系统 生态 服 务 功 能 的经 济 价 值 进 行 评 估 , 为 可 山 区果树 产业 的健康 发展 提供 理论 依据 。 生态 系统 服务 功 能 的评价 是联 合 国千年 生态 系
收稿 日期 : 0 1— 1— 9; 回 日期 : 0 1— 5—1 21 0 1 修 21 0 0。
刚等 , 0 4 2 0 ;李 晶等 , 0 5 2 0 ;阎水 玉 等 , 0 5 郭 淑 20 ; 敏等 , 0 5 喻 建华 等 , 0 5 李 波等 , 0 8 , 20 ; 20 ; 2 0 ) 已取
( RMB)p ra n m,o hc ,b u . lo u n o odn ur n ,5 . h u a dy a frd cn ee ors e n u fw ih a o t 1mi i y a fh lign te t1 3 7 to sn u no u igrsr i i 8 ln i e v h
r v a e h tt e t t l v l e o o l o s r a i n o i g u o c a d c s s e d e p t a o t 1 . 9 li n y a e e l d t a h o a a u f s i c n e v to f P n g r h r e o y t ms a d d u o b u 2 4 mi o u n 1 l
中国农业大学_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期末试题及解析(2套)

中国农业大学 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期末考试 土壤学考试试题(B)
9. 碱性土壤的 pH 值范围是 ( )
A.4.6-5.5 B. 5.6-6.5 C. 7.5-8.5 D. 6.6-7.4
10. 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 )
A. 吸湿水 B. 膜状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11. 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 )
A. 层状 B. 片状 C. 柱状 D. 团粒
12. 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
A .活性酸 B .交换性酸 C .水解性酸 D .潜性酸
13. 不属于土壤矿质化过程的为( )
A. 氨化作用 B. 硝化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腐殖质化
姓名:
14. 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 )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 石英 15. 在酸性条件下仍能很好地发育的土壤微生物种类是 ( )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D. 藻类 16. 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 ) A .腐殖质层 B .淀积层 C .表土层 D .母质层 17. 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 A. K + B. Ca 2+ C. Mg 2+ D. Al 3+ 18. 下列阳离子交换最强的是( ) A. H+ B. Ca+ C. Mg+ D. K+ 19. 在胶体种类中属于 2:1 膨胀型的是( ) A. 高岭石组 B. 蒙脱石组 C. 水云母组 D. 氧化物组 20. 下列不属于岩浆岩的是( ) A. 玄武岩 B. 页岩 C. 花岗岩 D. 安山岩 21. 下列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 方解石 B. 萤石 C. 正长石 D. 黄玉 22.土壤中占土壤全氮含量做多的是( ) A. 无机态氮 B. 有机态氮 C. 生物固氮 D. 水解性有机氮 23.玉米叶尖发黄一般是缺哪种元素( ) A. N B. P C. K D. Fe 24.Cl-离子的负吸附最大的是( ) A. Na+ B. K+ C. Ca+ D. Ba+ 25.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 A. 犁耕 B. 中耕 C.免耕 D.深耕 26.哪种离子过多,会使土壤胶体分散,不易凝聚,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 A. Fe+ B. Al+ C. H+ D.Na+ 27.下列哪项不会使土壤水分含量上升( ) A 降水 B.灌溉 C.上行水 D.地表水径流 28.土壤吸附性能的类型不包括( ) A.交换性吸附 B.可变性吸附 C.转性吸附 D.负吸附 29.哪项不是增加土壤有机肥的途径( ) A.增施有机肥 B.种植绿肥 C.撒草木灰 D.秸秆还田 30.下列土粒粒径最小的是( ) A.石粒 B.砂粒 C.黏粒 D.粉粒 二判断题 1、国际土壤质地分类制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类以及十二小类。( ) 2、土壤酶活性是作为土壤肥力水平的较好指示指标。( ) 3、土壤中 HA/FA 比值越大说明土壤结构越复杂,反之土壤结构越简单。( ) 4、土壤有机质能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 ) 5、土壤密度是指包括土壤空隙在内的单位容积固体土粒质量。( ) 6、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当量孔径成正比。( ) 7、土壤膜状水的外层和吸湿水均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
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271072 ,40235056) 资助 作者简介 :张科利 (1962~) ,男 ,陕西宝鸡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 ,已发表论文 60 余篇 收稿日期 :2005 - 09 - 11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06 - 04 - 24
介于 315~415 之间时 , m = 014 ;当坡度介于 1~3 之
间时 , m = 013 ;当坡度小于 1 %时 , m = 012 。
如果实际小区处理不是标准小区要求的完全裸
露地 ,需要根据实际观测确定的覆盖因子 ( C) 或水 土保持因子 ( P) 值予以订正 , 然后再计算土壤可蚀 性 K 值 。为了便于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 ,本文在计 算土壤可蚀性值时 ,先将土壤流失量资料统一订正 到 USLE 标准小区规范上 ,再计算可蚀性值大小 。 113 观测小区及资料获取
冲仪 ,测定了黄土的相对抗冲性指标 。周佩华等[9] 、 吴普特等 [ 10 ] 分 别 尝 试 了 用 小 区 资 料 对 黄 土 的 可 蚀 性进行分析计算 ,他们将单位径流深所引起的侵蚀 模数作为土壤抗冲性强弱的指标 。
虽然上述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土壤性质与土 壤侵蚀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定量化评价指标 ,但真正 具有预报价值的指标是由 Olson 和 Wischmeier[11] 于 1963 年提出的土壤可蚀性 K 指标 ,即用标准小区上 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多少来表征土 壤性质对侵蚀的影响作用大小 。围绕土壤可蚀性 K 值的 测 定 与 估 算 , Smith[12 ] 、Young 和 Mutchler[13 ] 、 Romkens 等[14]学者根据其研究结果 ,各自提出了适 用于不同条件的土壤可蚀性值估算式 。美国学者 Calvin 等[15 ] 、意大利学者 Zanchi[16 ] 通过研究土壤可 蚀性的季节变化 ,提出了用月平均气温计算土壤可 蚀性值逐月变化的公式 。Ei2Swaify 等[17] 和日本学 者细山田[18]建议在进行 USLE 应用推广时 ,按干湿 季的不同分别计算可蚀性值 。Bajracharya 等[19]的研 究表明 ,土壤可蚀性值变化同降雨侵蚀力的相关性 很小 。Rejman 等[20] 对波兰东南部黄土带土壤可蚀 性的时间空间变化做了统计分析 ,表明土壤可蚀性 值大小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Wall 等[21] 的研究 指出 ,土壤可蚀性季节变化与土壤性质的季节变化
中国亚热带土壤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的影响

Ce u a r d n
( 9 4J Tu n(9 0) 究 了前期 含水 量对土 15 和 rma 19 研 壤 团聚体 分散性 的影响 .认 为湿态 土壤 能增加其 团 聚程 度 Mo r 19 和 Bso ni 19 认 为 oe( 90) isna s( 9 2) 湿态 土壤 可减少结 壳的形成 与 侵蚀 .前期 含水量 常
E— al s s s i m i: e @ o l er r
中国亚热 带土壤 不 同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 值 的影 响
刘 立 ,邢 廷瓷 :
… 园地质 大学研 究生 院 铷北 武 4 0 7 2 武设 大 珥境 l 系 30 4 学 制北 武 救 4 07 30 2
摘要 :采用人 工模 拟降雨试验 的方法 .研究我国亚热带 7种有代表性: 壤在干 卜
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介质 剥蚀和搬运 的敏感性 . 它是评价土壤遭受降雨侵蚀难易程度的
重 要指标 、 工模拟 降雨法 是测 定土壤 可蚀 胜 值 人 的重要 方法之 一 .这一方 法 的可靠性 已得到 大 多数
验 地原 是一块 坡 度为 3 4的稀 疏马尾 松 荒地 其 土 ~。
壤为第 四纪红色牯土发育的红壤 ,表层 已被剥蚀. 每个试验 区水平投 影长 8 宽 1 m, . 5m, 面积 l 2m , 分别填装 7 种南方有代表性的土壤 , 其基本情况见 表 I其中 I 号小区的土壤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 , 一3 土 ,4号和 5号小 区的 土壤发 育 于红 砂岩 试验采用德国生产的人工模拟降雨仪, 漠拟 其 降雨面积宽 5 m,长 2 m,台 l0 本次试验 5 0 1m 采用 1 个喷头 . 0 喷头离地面 2 在人工模拟降雨 m. 之前 ,对 小 区土壤进 行 翻耕 ,并 耙 平 .每个小 区降 雨 3次 .每 次持续 降雨 1 .两 次 降雨间 隔 j 在 h h 第一次人工模 拟降雨前 , 采集 7 种土壤样品 . 分别 测定 其含水 量 ,即得 到干 态 时 的前期 土壤含 水量 : 分别在第二 、 第三次人工模拟降雨前 1mn i.采集 土壤样 品 ,并分 别测定其 含水 量 ,取 其平 均值 作为
水分含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水分含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水分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水分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等。
因此,深入研究水分含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结构的影响水分含量是土壤中固体相和孔隙相之间的重要连接环节。
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固体相与孔隙相之间会出现接触点和细颈,固体颗粒间的粘聚作用增强,土壤结构变得较为稳定,比表面积增大,土壤孔隙度减小。
这种情况下,土壤排水性较差,根系呼吸受限,容易导致土壤中氧气的不足以及根系窒息死亡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土壤质量。
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水分含量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土壤的容重会逐渐降低,孔隙度增大,土壤的通气性、渗透性和保水能力也随之提高。
这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植物养分的吸收和根系的侵扰。
因此,适宜的水分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质量。
三、土壤化学性质的调节水分含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土壤的盐分含量。
较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土壤中钠盐和氯化物的溶解度增加,从而增加土壤的离子强度,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作用,土壤中的阳离子浓度升高,对土壤中坏境益生菌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土壤的肥力。
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水分含量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当水分含量过低或者过高时,微生物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降低,影响土壤肥力的提高。
因此,合理调控水分含量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提高土壤质量。
总结:水分含量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生存与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适宜的水分含量对于土壤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土壤 侵蚀原理习题 参考答案

森林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适用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森林土壤学教研组二OO三年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土壤圈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具有的作用包括(ABC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期含水量对北京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方岚符素华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摘要: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其研究有利于系统掌握土壤侵蚀规律。
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北京山区的8亚类(三大土类)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不同土类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明显差异,相同土类不同亚类的土壤在干湿状态下可蚀性K值变化趋势相同。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K值;人工模拟降雨;前期含水量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on erodibility factor k value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Fang lan, FU Su-hua, Liu baoyuan(School of Geography,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ffect soil erosion.It is propitious to comprehend soil loss by study it .Erodibility of eight representative subtype (three main types) soils under dry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Beijng mountain area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rainfall simula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 was obvious between erodibility of thedifferent soils under dry and moisture conditions,th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of K between different subtype soils was same.Keywords:soil erodibility;K value ;rainfall simulating;antecedent soil moisture1 引言土壤可蚀性反映土壤在雨滴击溅,径流冲刷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被分散搬运的难易程度[1]。
其研究主要是用于评价土壤性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2]。
上个世纪60年代Olson 和Wischmeier [3]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出了20种土壤的可蚀性k值。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可蚀性关系密切。
Wischmeier 和Mannering[4]分析了55种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K值的关系,得出了包括24个变量的方程其中第14个变量是土壤前期含水量。
Barnett 和Roger(1966)认为在预测土壤侵蚀时前期含水量是一个有用的因子。
虽然含水量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USLE和WEPP中都没有将其考虑在内。
国内关于前期含水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也较少,张玉龙[5]等在做辽宁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时将前期含水量作为一个重要因子考虑。
但还没有关于北京地区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可蚀性K值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可为北京地区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2 试验设计﹑资料与方法人工模拟降雨研究方法是研究可蚀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Duley D.Hbys (1932),Hendzinkgen(1934),Zingg[6](1940)都曾经用人工降雨法在微型小区上做过试验。
Laflen[7]等(1991)用人工降雨方法测定WEPP方程中的牧草地和耕地的K值(Ki ,Kr, Tc)。
陈明华[8]等,史学正[8]等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特定区域K值变化。
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采用美国进口人工降雨机,安装高度离地面2.4米,其雨滴降落的终点速度基本接近天然雨滴,试验开始前率定雨强达到试验要求.试验土壤采自北京山区不同土壤的典型分布地(见表2),采集表层20厘米的土壤若干。
同时测定采土地土壤容重并以此为标准控制试验土盘填土容重。
从采回土壤中取出1kg风干,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其余土壤使用加水法或晾晒法控制其含水量在11%左右。
试验土盘的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1031);国家重点基金(40235056)作者简介:方岚,女,生于1979年,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
Email:fanglanmailbox@以防细颗粒土随水分下渗,最上部20厘米填充试验土壤。
土盘坡度为15度 [10],八种土壤的宽深分别为100cm﹑50cm﹑40cm,土盘底部打有小孔,最底部铺约20厘米深的砾石,保证由土壤下渗的水分通过小孔渗出土盘而防止土盘底部出现不透水层,砾石上铺一层能透水的毛毯,基本情况见表1:表1:八个土壤试验样品的基本情况序号采土地点成土母质土类亚类基本情况1 怀柔汤河口黄土母质褐土普通褐土海拔500米以下,无枯枝落叶层及腐殖质层2 怀柔汤河口岩石风化物褐土淋溶褐土海拔700-800米以下300-5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腐殖质层较厚3 延庆孙庄黄土母质褐土碳酸盐褐土海拔多在600米以下,水土流失严重,粘化程度较弱4 密云石匣风化残坡积褐土粗骨褐土海拔400-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的陡坡﹑山脊。
侵蚀严重5 白草畔凝灰岩草甸土山地草甸海拔19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顶部的平台缓坡,腐殖质层厚6 白草畔坡积物棕壤山地棕壤海拔700-800米中山坡地,土层较厚,植被茂密,森林集中7 白草畔凝灰岩棕壤粗骨棕壤海拔850米山地棕壤下部,土层较薄,砾石含量高无腐殖质层8 白草畔凝灰岩棕壤生草棕壤海拔1900米的百花山中坡,主要植被是华北落叶松天然降雨的雨强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往往不同,我们认为可蚀性因子是在长时间段内,土壤及土壤剖面对降雨侵蚀力抗蚀程度的平均反映,本试验取大﹑中﹑小三种雨强,干湿两种运行状态以模拟天然降雨下的复杂状况。
试验雨强﹑时间﹑降雨量如表2所示:干湿运行间隔5小时,按照USLE 第二版划分次降雨的方法,整个模拟降雨过程作为一次降雨。
总雨强与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11][12] 一致。
降雨过程中测定项目包括:降雨开始﹑结束时间;产﹑断流时间;径流量;流速等。
径流取样每5分钟一回。
每组试验重复一次,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试验时间在秋季,月温度变化不大,蒸发微弱,降雨用水水温也保持在14.5摄氏度左右。
估干运行时含水量为11%,湿运行是在土壤接近饱和含水量状态下测定侵蚀量。
为了考察不同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试验控制其它因子不变,使前期含水量成为影响土壤可蚀性的唯一变量。
表2:雨强设计情况目前,通用的几种求取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方法:一是利用天然小区上直接测定的降雨,侵蚀资料,用USLE来计算。
这样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是费时,费力。
二是用人工模拟降雨的降雨侵蚀资料,然后用USLE确定K值,历时短,精度相对较高,三是通过相关方程计算K值或者是诺谟图,这种方法精度最差。
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求取K值。
采取国际单位制。
A=RKLSCP (1)A 是土壤流失量,单位是t/(ha.a). R是降雨侵蚀力单位是MJ.mm/(ha.h.a),.K是土壤可蚀性因子,单位是t.ha.h/(ha.MJ.mm).。
L因子订正公式采用:L=(λ/22.13)m, m=0.5,λ为投影坡长,本研究中L取0.21。
S因子采用的陡坡公式S=21.96sinθ-0.96[13],本研究S取4.72,C=1,P=1.3 结果与分析3.1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由表3可知:同一亚类土壤,干态土壤的产流时间较长,湿态土壤则较短,并且产流时间的长短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有机质含量越高产流所需时间越长。
这是由于有机质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渗透。
对于前期含水量相同的森林土壤而言(草甸土和棕壤)它们产流时间的长短和有机质含量有着极好的相关性,两种状态产流时间长短顺序均为:生草棕壤>山地草甸>山地棕壤>粗骨棕壤;对于干态褐土类土产流时间长短顺序关系为:粗骨褐土>淋溶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湿态产流顺序是:淋溶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粗骨褐土。
不同亚类的土壤干湿状态下断流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
在干运行状态下褐土类(1-4号土)的产沙量大于草甸土和棕壤,而湿态条件下草甸土和棕壤的侵蚀量远大于褐土类,粗骨棕壤质地贫瘠,砾石含量高,透水性好而保水性差,易受侵蚀侵蚀到一定程度,砾石出露地表,保护土壤,故在湿运行状态下,其侵蚀量小于其他森林土壤。
表3:人工模拟降雨的产沙量和径流量序号土壤名称容重(g/cm3)有机质含量(g/kg)前期含水量(%)状态产流时间(min)断流时间(min)产沙量(t/ha)1 普通褐土 1.05 7.69 11.88 干 4.58 0.59 8.73湿0.84 0.56 12.29 2 淋溶褐土 1.12 25.3 11.13 干 5.13 1.29 4.06湿 1.78 0.74 8.03 3 碳酸盐褐土 1.06 25.6 10.8 干 3.10 0.56 12.15湿0.35 0.67 17.26 4 粗骨褐土 1.22 19.3 10.8 干7.53 0.50 8.92湿0.00 0.66 13.07 5 山地草甸0.9 75.5 11.49 干10.91 0.50 6.09湿 1.43 0.58 22.35 6 山地棕壤0.88 42.9 11.38 干 5.91 0.69 8.41湿 1.05 0.46 21.12 7 粗骨棕壤——34.1 11.40 干 5.50 0.88 5.32湿0.97 ——12.448 生草棕壤0.74 93.4 11.88 干21.46 0.54 1.93湿 3.26 0.70 46.69 3.2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可蚀性值表4: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K值从表4可知:(1):同一亚类的土壤在干,湿两种条件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不同。
褐土类土壤(1-4号)的K 值在湿态下小于干态下,而草甸土和棕壤(5-8号)则相反。
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类型的土壤,不同的前期含水量对其K值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