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不传之秘手法篇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是将推拿手法与小儿特点相结合,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手法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和技巧:
1. 抚摸:用手掌或指腹轻轻触碰、抚摸婴儿的皮肤,通过触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揉擦推:用手掌或指腹的揉、擦、推动作,按摩婴儿的背部、腹部和四肢,有助于舒缓婴儿的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拿:采用手指的指力和指压的方式,按摩婴儿的穴位和经络,促进体内气血的平衡和运行。
4. 轻拍:用手掌或手指的轻拍动作,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和四肢,有助于刺激婴儿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5. 拉伸: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拉伸婴儿的四肢和关节,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和伸展。
6. 捏捏:用手指的捏捏力度,轻轻捏捏婴儿的肌肉或穴位,有助于缓解婴儿的肌肉疲劳和舒缓紧张。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手法温和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给婴儿造成不适或伤害。
另外,推拿前需要确认婴儿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不适和疾病。
如遇到特殊情况或不确定的情况,最好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操作。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二十一、三关(上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
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
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
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
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推拿的四⼤⼿法⼩⼉推拿的四⼤⼿法应对⼩⼉外感的四⼤基本推拿⼿法,即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后⾼⾻。
这四⼤基本⼿法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
⽽且都在头⾯部,不⽤脱⾐服,不怕孩⼦冻着。
按摩介质,⼀般天热可以⽤平常的饮⽤⽔,天冷可以⽤葱姜⽔。
风寒⽤葱姜⽔,风热⽤饮⽤⽔。
如果⼩⼉有发烧,可以⽤酒精或者薄荷⽔。
没有绝对,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运⽤。
当然还有其他⼀些介质可以⽤,也可以根据⾃⼰的情况灵活应⽤。
1.开天门:简单说就是从眉⼼印堂⽳向上直推到发际。
【⽳位】:开天门,天门⽳⼜名攒⽵,位于两眉中(印堂)⾄前发际成⼀直线。
【⼿法】:操作时,术者两拇指交替⾃下向上推3~5分钟,称“推攒⽵”或称“开天门”。
若⾃眉⼼推⾄囟门,约30~50次,称为“⼤开天门”。
【功效】:“开天门”具有开经络、开⽳位、活⽓⾎、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等作⽤。
“开天门”⼀般作为推拿起式。
含有天⼈相应、开经⽳之意。
主治头⾯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眼屎多、⾚眼等。
外感内伤均宜。
“开天门”还能疏风、解表、开窍,治疗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痛、⽆汗等,风寒风热均可配伍后运⽤。
2.推坎宫:从眉⼼向左右两侧分推⾄眉梢。
操作⽅法:⽤两拇指桡侧⾃眉⼼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操作次数:50~100次。
作⽤:功能作⽤:疏风解表,醒脑明⽬,⽌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痛,烦躁不安,惊风,⽬眵等。
临床作⽤:临床上常与推攒⽵、揉太阳开天门、揉⽿后⾼⾻等⼿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在临床治疗中,推坎宫多与推攒⽵、揉太阳等⼿法配合使⽤。
在治疗⽬⾚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掐揉⼩天⼼、清天河⽔等合⽤。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推拿注意事项1.推坎宫是通过对肢体或⽳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化瘀的作⽤从⽽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2.在春夏季患感冒,推拿时蘸⽔,秋冬季患感冒,推拿时要蘸少许⿇油、润滑膏或BB油也可。
小儿推拿摩法的动作要领

小儿推拿摩法的动作要领
小儿推拿摩法是一种针对儿童的特殊按摩技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病。
在进行小儿推拿摩法时,要注意以下动作要领:
1.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安静、舒适,室温适宜,避免空气流通处。
为孩子脱去衣物,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或垫子上,露出需要操作的部位。
2. 保持沟通:在操作过程中,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放松,消除恐惧感。
可以边操作边与孩子交流,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便调整力度和速度。
3. 手法要轻柔:小儿推拿摩法的力度要适中,不能过重,以免伤害孩子的皮肤和肌肉。
手法要轻柔,速度要适中,以孩子能接受为准。
4. 操作顺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操作。
可以采用揉、捏、拿、推、摩等手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
5. 操作时间: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20分钟为宜。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适当调整操作时间。
6. 注意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对于有皮肤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
7. 操作部位:小儿推拿摩法主要针对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关节、脊柱等重要部位的过度操作。
8. 操作结束后,要给孩子穿好衣物,让孩子休息一会儿,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多次操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点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点
小儿推拿是一种用手法刺激儿童穴位和经络,调理身体健康的传统中医疗法。
以下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一些要点:
1. 温和柔和:小儿推拿的手法应该温和、柔和,力度适中,以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度刺激或不适。
2. 熟悉穴位:推拿师应具备良好的穴位知识,熟悉儿童特定的穴位和经络系统。
准确找到穴位,并施以适当的按摩和刺激。
3. 注意节律:推拿手法的节律应有规律,遵循中医理论的脉络。
可以采用轻柔的揉、捏、推、拿等手法,配合适当的按压和旋转。
4. 避免伤害: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儿童的软组织和骨骼造成损伤。
手法要轻巧、灵活,避免过度用力。
5. 尊重儿童反应:儿童的身体比较娇嫩敏感,推拿时要留意儿童的反应和表现。
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抗拒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手法。
6. 与儿童互动:小儿推拿过程中,与儿童进行有效互动,例如通过轻声安抚、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帮助儿童放松身心,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或医生来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 1。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四明陈氏著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
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
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
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
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筋脉拘挛。
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
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手法歌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
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
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H 褂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
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
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
再有横纹数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
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时间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
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
阳池兼行九百功后掐耳珠旁下侧。
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乾位须要运周环。
心经有热运天河六腑有热推本科饮食不进推脾土小水短少掐肾多。
大肠作泻运多移大肠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门入虎口揉脐龟尾七百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之手法篇
基本的原则是:沉肩垂肘,上身微微前倾,手臂一定要放松。
手指不需要用力,按摩的时候基本是靠前臂自然推动或手腕甩出去的力量。
这样就不会觉得吃力。
谈下推拿介质的问题,这个往往说法众多,有些书上写根据不同的病情宜采用不同的介质,比如生姜汁,茐白汁,薄荷水,橄榄油,滑石粉,还有白酒呀,不一而足。
当然这也是前辈的经验总结,都无可厚非,但我想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准备如此多介质实在是件烦琐的事。
从易渗透性和舒适的角度,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特别是夏季或手汗多的家长,滑石粉特别适宜。
但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头部四法时,切记不能让滑石粉弄到孩子眼睛,做头部四法时我一般不用介质(只是个人经验)。
再说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揉法:比如说一窝风,外劳宫这种,指肚一定要像蚂蝗一样吸住穴位,揉的幅度不要太大,大了力量就不能集中。
一般书上会说顺逆
同数,顺主升,逆主降,其实对于点性穴位,不用那么讲究,很多人往往对于一会顺一会逆不习惯。
可以单用顺揉,不会影响效果。
关于五经穴的推法:五经穴就是五个手指上的穴位,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拿的时候手指末节的力量一定要足,不能指根处有力量而到有指尖那节就没力了,这很会影响效果。
像大肠穴,小肠穴,道理也一样。
天河水的推法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注意从头到尾都得固定推在中线上,不能偏。
初学的往往推久了就偏离了中线,这点要注意。
六腑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不大一样。
三字经的六腑位处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其它派的一般是在前臂正尺侧。
推拿的时候如果想两个位置都照顾到,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用除母指外四个手指去推,末节自然弯曲,这样不仅尺侧面可以按摩到,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也按摩到。
效果会非常好。
三关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也不大一样,三字经中的三关是在手太阴肺经的路线,其
它派在前臂正桡侧,推拿方法跟六腑是类似的,用除母指外的四个手指推比较好,两处位置都可以推拿到。
穴位属性其实不分男左女右。
习惯上一般用左手。
但如果有人想推右手或左右都推,其实也可以。
每个穴位连续推是最好的,但多数人其实很难做到,中间略有停滞,这个尽量不要时间过长否则也会影响效果。
关于推拿的力道与速度,一般书上都这么写:轻重适宜,用力均匀,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
但我发现有些初学者一味追求速度快而忽视了穴位和手法的准确性,一定要明白是在穴位和手法正确的前提下速度宜快不宜慢.有些家长问到只能每分钟推100次有没有效?我说如果推不了那么快的速度,那把推拿时间补上来一样有效果,这叫勤能补拙。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推拿速度上去了,但给人一种飘的感觉,这样的话渗透力就不够,同样会影响效果。
这个得多练才能找到感觉。
还有就是力道,这个最不好理解,到底多大的力道合适?轻重适宜,何谓适宜啊?90%的初学者搞不懂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是能带动皮下的肌肉组织的力度就可以了,如果只接触到皮肤层,那
力道是轻了,如果推拿时感觉你的手都能按到孩子肌肉里面的骨头,那是偏重了。
其它的没什么特别说明的了。
手法主要靠平时多练,看字面上的东西而不去实践,是很难体会的。
就像游泳,任谁讲的要领多好,你在陆地上也学不会的。
有个问题再跟大家说一下。
就是有人提到练功法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气功了,说不学功法的话推拿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个大家不要去盲目相信,其实只要取穴和手法正确,推拿时精神集中,就算你不会任何功,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如果真去练气功,那我只能说会有个加强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小儿推拿之所以得以流行,就是因为简单,如果这么个东西也给弄上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就偏离了小儿推拿的本意了。
学这个的父母一定要有信心。
另外还有个说法有些父母极容易受到影响,就是有人说到自己生病的时候不能给孩子推拿,否则会把病气传给孩子。
这个真不用担心,除非你患有什么易传染的病(靠皮肤接触或空气就可以传染的),比如像一些流行性的感冒,手与手的接触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你非要用嘴去吸,那可能是有影响的,如果你
手上长湿疹了,那皮肤接触也可能传染给孩子。
当然了,如果生病的时候感觉都手脚无力了,那也不宜给孩子做推拿,因为渗透力不够效果也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