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

合集下载

缝纫机操作规程

缝纫机操作规程

缝纫机操作规程一、引言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工业设备,用于缝制各种织物和纺织品。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缝纫机的操作规程。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确保缝纫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路线是否连接稳固,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2. 准备好工作区域: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保持通风良好。

3. 穿戴工作服:穿戴适合的工作服,避免长发、衣袖等被缝纫机吸入。

三、缝纫机操作步骤1. 打开电源开关:将缝纫机的电源开关打开,确保设备通电。

2. 调整路线:将路线通过缝纫机的路线导向器,确保路线通畅。

3. 调整线张力:根据缝纫物料的不同,调整线张力,确保缝纫线不会过紧或者过松。

4. 调整缝纫机针:根据缝纫物料的厚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缝纫机针,并确保针头安装坚固。

5. 调整缝纫机速度:根据缝纫物料的要求,调整缝纫机的速度,确保缝纫质量和操作安全。

6. 开始缝纫:将缝纫物料放置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用手轻轻引导物料进入缝纫机,保持适当的缝纫速度。

7. 完成缝纫:缝纫到物料的末端时,住手缝纫机的运行,将缝纫线剪断,并将缝纫物料取出。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警惕,避免手指、衣物等被缝纫机吸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缝纫机的各个部件,清理灰尘和杂物,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合理使用:根据缝纫物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材、针头和缝纫机速度,确保缝纫质量。

4.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设置和参数。

5. 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即将关闭缝纫机的电源开关,并报告相关人员。

五、操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缝纫线断裂:检查路线是否松动或者卡住,重新调整路线并重新启动缝纫机。

2. 缝纫不坚固:检查线张力是否合适,调整线张力并重新缝纫。

3. 缝纫机噪音过大:检查设备是否有杂物或者异物卡住,清理设备并重新启动。

4. 缝纫机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连接,确保电源开关打开。

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

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和工作过程第一节缝纫的线迹形成过程初次接触缝纫机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缝纫机是怎样把线缝在衣料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手工缝纫的线迹和缝纫机缝纫的线迹不同的地方(见图1)。

图1 手工缝纫线迹和缝纫机线迹的不同(a)手工缝纫缝迹;(b)缝纫机线迹手工缝纫由于针眼在针尾端,针穿上线后,在缝料的正、反两个方向朝前移动,见图1a;而缝缝机的线迹则由两根线(面线和底线)象搓绳一样绞合而成,由于它象锁环,见图1b,因此,称它为双线连锁线迹。

怎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先从图2中看它的绞合情况。

要使两根线绞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上面的线团①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②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线环,绕过轮②,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组成一个绞合点。

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从两根线的绞合达到缝纫目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用机械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缝纫机的各机构动作配合必须十分准确和协调。

否则,轻则影响缝纫效果,重则无法工作。

图2 上下两根线的绞合(a)(b)(c)(d)(e)图3 线迹的形成过程(a)摆梭尖在左端极限位置;(b)摆梭与机针中心线重合;(c)线环绕过梭心中线;(d)挑线杆向上运动;(e)线环从摆梭尾部脱出缝纫机是怎样形成双线连锁线迹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缝纫机上轮旋转一周,各机构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

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

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

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见图3a。

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

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

详解家用缝纫机工作过程家用缝纫机是多功能的家用工具,可用于修补衣物、制作家居用品、设计服装等。

它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线程穿线、调整缝纫机设置、开始缝合、调整速度和完成缝合等多个步骤。

首先,要进行线程穿线,这是使用缝纫机的基本步骤。

线程穿线步骤如下:1.将线固定在线卷架的卷杆上,然后将线引入缝纫机的线导孔。

2.把线顺着缝纫机的线权分别引入缝纫机上下两个线孔中。

顶线应通过顶线张力器和张力器盘上的张力孔,在张力杆上下方进行穿线;底线要从线权带上引出的线扣中引出,并穿过缝纫机的转向片、线针板的导引槽、线身抱线和线眼。

3.引线过后,将尾线拉出约10厘米,让线头和尾结束在缝纫机的针眼中央。

完成线程穿线后,接下来就是调整缝纫机的设置。

1.调整针脚长度,通常根据缝合物的种类和需求来确定。

2.调整缝纫机的张力,通过调节张力器上的旋钮来控制线的张力,确保上线和下线同时匹配。

3.调整线松,通常需要根据缝纫材料和要缝合的项目来确定。

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可以开始缝合了。

1.将需要缝合的部分放在缝纫机床面上,并用缝纫机的压脚放下来固定好。

2.用操纵踏板或按钮启动缝纫机,让针头下降并穿过缝合物,再回升。

3.通过手控或踏板控制缝纫机的运转速度,确保缝合物平稳缝合。

4.轻轻向后拉动缝纫机,保持缝合线的拉伸和稳定。

在完成缝合之后,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检查缝合线是否牢固,需要再次调整张力和线松等。

在使用家用缝纫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防止线头或废料堵塞缝纫机。

2.注意缝纫机的安全操作,避免手指被针头刺伤。

3.定期清洁缝纫机,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4.根据不同的缝合任务,选择合适的针和线,并调整相应的设置。

总结起来,家用缝纫机的工作过程包括线程穿线、调整设置、开始缝合、调整速度和完成缝合。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调整,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缝合效果。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是利用一个上下活动的针来穿透织物,把线从上面针眼里穿过织物,再通过下方的针眼将线拉出来,从而形成一条线在织物上方和下方交替穿过的针脚,从而形成缝纫。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将线穿过上面的线杆和线轮,然后将线穿过上面的针眼。

2. 动力源开始启动:打开电源或者踩下脚踏板,使得缝纫机开始运转。

3. 织物的定位:将被缝纫的织物放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通过缝纫机的移动装置,将织物定位到需要缝纫的位置。

4. 针的上下活动:缝纫机内部的机械装置产生连续的上下运动,使得针在织物上与下面的针脚交替穿过。

5. 线的拉伸:当针在织物上方穿过时,线杆和线轮会通过机械装置拉紧线,使得线被拉伸。

6. 线的穿透和针脚的形成:针顶部的尖端穿透织物上方,然后向下穿透,经过下面的针脚,最后从下方的针眼中穿出。

7. 针脚的形成:线从下方的针眼中穿出后,将织物上方的线拉下,与织物下方的线拉紧,形成一个针脚。

8. 继续缝纫:重复上述步骤,不断地在织物上形成针脚,从而完成缝纫的任务。

9. 结束工作:缝纫完成后,切断线与缝纫机上的线杆进行连接,同时将线杆上剩余的线收集好。

通过以上步骤,家用缝纫机能够完成各种不同的缝纫任务,包括基本的直线缝纫、钉扣子、打补丁等。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是一种用来缝纫各种织物的机械设备。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步骤:
1. 起针:当缝纫机开始工作时,针床会向上移动,将顶部的机针抬起。

2. 引线:在起针的同时,缝纫机会通过引线器将线从线盘引入机芯,并穿过针眼。

3. 抬针:机针继续上升,直至完全穿过缝纫面料,形成一条针迹。

4. 下压:针床开始下降,将机针与下方的线针板对准。

5. 拉线:当针床降低到一定位置时,线针板的针眼将与机针形成针眼开口。

此时,线条会从线引口传出,并在针眼开口处与机针形成线环。

6. 回针:一旦拉出线环,缝纫机会向后推动缝纫面料,以便准备进行下一次缝合。

7. 放线:缝纫机持续向前移动,线条会通过刀片或剪刀被切断,完成一次缝合。

8. 循环重复:随着缝纫机不断前进,以上步骤会循环重复,从而形成一串连续的针迹。

以上便是缝纫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针床的不断上下移动、机针与线针板的配合,以及线条的引导和切断,实现了织物的缝纫。

这种机制高效且可靠,成为了纺织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换底线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不换底线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不换底线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不换底线缝纫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起针:当缝纫机开始工作时,下针和上针同时向下移动。

此时,下针从把针板上的针孔穿过并向下穿过织物,上针则穿过并插入到下针中。

2. 锁针:上下针交叉形成一定的针眼,并卡住了织物。

这个过程使得针线能够顺利地被拉进织物中。

3. 下针回升:上针向上移动,而下针则穿过织物并开始向上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线轮会将线材从下方抬升上来。

4. 刺针:当下针回升到一定位置时,线材通过线芯被刺入织物。

上下针的协同作用使得线材能够被牢牢地钉在织物中。

5. 上线索引:线轮将线材上提,然后通过线引导脱离线轮,向前方拉紧线材。

6. 上下针交替运动:上下针持续地交替移动,重复进行上述步骤,形成连续的缝合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不换底线缝纫机能够将线材穿过织物,并将其锁定在织物中,实现缝合的功能。

调整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调整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调整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上线:将一根线从线轴上通过线穿线装置引入缝纫机。

2. 下线:将线从线扣中通过位于针柱上的线扣取出。

3. 上料:将要缝合的面料放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

4. 双线齐针:将两根线分别经过两个线扣后引入位于针柱上的齐针装置。

齐针装置会将两根线绑在一起。

5. 左右针移动:针柱上的齐针装置将两根线引入机械传动系统。

机械传动系统通过驱动装置使针柱上的左右针移动起来。

6. 上下针动:随着左右针移动,针柱上的针眼轮上的针眼会上下动起来。

面料通过向下压接脚板被夹紧,针将线穿过面料,形成线迹。

7. 线扣退针:在上下针动的过程中,线扣会随着针眼的上下移动,将线从线扣中退回。

8. 下线:完成一针后,线会从针眼中穿过,通过位于针柱上的线刀剪断。

9. 运行:通过驱动装置和机械传动系统,缝纫机可以持续进行上述步骤,实现连续缝合。

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在细节上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相似。

例如,一些高级缝纫机还可能具有自动上线、调整线张力、调整针距和针长等功能。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是一种用于缝制衣物或其他织物的机械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线程传送、针眼形成、线迹形成和布料传送四个步骤。

1. 线程传送
缝纫机通过线轴提供上线和下线两根线。

上线从线轴通过上线导引器、张紧器和线杆进入机身,下线从线轴通过下线导引器、张紧器和线杆进入机身。

线杆上的张紧器可以调节线的张力,确保线的传送顺畅。

2. 针眼形成
缝纫机通过上下针的往复运动形成针眼。

上针和下针分别固定在上针杆和下针杆上,通过机身内的传动机构实现运动。

当针向下运动时,上针通过线迹板和下针眼板将线迹穿过布料,形成针眼。

当针向上运动时,布料被抬起,使线迹从针眼中穿过。

3. 线迹形成
线迹形成是缝纫机的核心步骤。

线迹的形成依赖于上线和下线的交织。

当上针向下穿过布料时,它将上线穿过布料,与下线在针眼中交织。

针眼中的交织将上线和下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线迹。

线迹的形成需要合适的线张力和适当的机身运动速度。

4. 布料传送
缝纫机通过下摆、上摆和齿轮传动实现布料的传送。

下摆是一个金属板,上摆是一个金属杆,它们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当齿轮转动时,下摆和上摆交替运动,将布料向前传送。

布料的传送速度可以通过调节齿轮传动的速度来控制。

综上所述,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线程传送、针眼形成、线迹形成和布料传
送四个步骤完成的。

线迹的形成是缝纫机的核心步骤,它依赖于上线和下线的交织。

布料的传送通过下摆、上摆和齿轮传动实现。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使用和维护缝纫机都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和工作过程
第一节缝纫的线迹形成过程
初次接触缝纫机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缝纫机是怎样把线缝在衣料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手工缝纫的线迹和缝纫机缝纫的线迹不同的地方(见图1)。

图1 手工缝纫线迹和缝纫机线迹的不同
(a)手工缝纫缝迹;(b)缝纫机线迹
手工缝纫由于针眼在针尾端,针穿上线后,在缝料的正、反两个方向朝前移动,见图1a;而缝缝机的线迹则由两根线(面线和底线)象搓绳一样绞合而成,由于它象锁环,见图1b,因此,称它为双线连锁线迹。

怎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先从图2中看它的绞合情况。

要使两根线绞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上面的线团①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②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线环,绕过轮②,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组成一个绞合点。

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从两根线的绞合达到缝纫目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用机械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缝纫机的各机构动作配合必须十分准确和协调。

否则,轻则影响缝纫效果,重则无法工作。

图2 上下两根线的绞合
(a)(b)(c)(d)(e)
图3 线迹的形成过程
(a)摆梭尖在左端极限位置;(b)摆梭与机针中心线重合;(c)线环绕过梭心中线;
(d)挑线杆向上运动;(e)线环从摆梭尾部脱出
缝纫机是怎样形成双线连锁线迹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缝纫机上轮旋转一周,各机构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

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

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

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见图3a。

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

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槽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不象机针长槽一侧面线随机针上升),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即靠摆梭尖运转轨迹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梨形的线环。

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
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

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2)钩线和扩大线环在机针开始从最低位置向上回升时,摆梭也从逆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面对摆梭,摆梭尖在机针左侧)。

当机针从最低位置回升2~2.5毫米时,线环的形状完全满足摆梭尖钩线的要求,就在这一瞬间,摆梭尖应正好到达机针短槽线环处与机针重合,见图3b。

随着摆梭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摆梭尖钩住了面线的线环。

摆梭继续顺时针旋转,梭床盖的分线斜面将线环分到摆梭的两侧,见图3c,使线环扩大并绕过装在摆梭内的梭心套。

在此期间,挑线杆迅速下降,以供给摆梭扩大线环所需的线段。

机针继续向上运动退出缝料。

此时,送布牙在针板下面也回到起始位置并向上运动。

(3)收线和送料当摆梭把线环刚绕过梭心套中线时,挑线杆就开始向上运动,见图3d。

由于夹线器对面线通过时产生的阻力,在挑线杆向上运动,给面线线环造成一个拉力,使之紧贴在梭心套外壁上。

随着摆梭到达顺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和挑线杆的向上运动,在面线的拉力的作用下,线环脱离摆梭叉口处的斜面,向上收缩。

由于底线就绕在梭心中,当线环绕过梭心套的时候,面线也就套住了底线。

就在线环收宿到接触底线时,摆梭又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由于挑线杆迅速向上运动,把缩小了的线环从摆梭尾部与摆梭托的空隙中(0.35~0.55毫米)拉出来,见图3e。

此时,送布牙已露出针板、机针也上升到最高位置。

摆梭逆时针转动时,利用其外侧的翼形斜面给底线一定的张力,此张力与梭皮对底线的压力相配合,与面线对它的拉力相对应,以收紧底线和从梭心中拉出供下一个线迹使用的底线线段。

随着挑线杆的继续上升,加上送布牙向前送布时对缝线的作用力,使套住底线的面线环收紧在两层缝料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双线连锁线迹。

随着机针的向下运动,又开始下一个线迹的循环过程。

由于家用缝纫机的最高缝速一般为每分钟1000针,在这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因此不但要求机器的各部分动作十分正确和协调,而且对机器的精度和零件光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过程尤如搓绳一样,因此,从原理上讲,线迹歪斜是必然的。

但是,通过对过线处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底面线压力的调节均匀,可减少歪斜程度。

在倒缝时,因其送料方向相反,底面线绞合时的复杂程度增加,所以歪斜程序比顺缝时要大得多。

缝纫机的线迹有很多种,除上面阶绍的摆梭钩线形成的双线连锁线迹外,还有链式线迹、包缝线迹等多种。

显然,各种线迹形成所需的机构是不同的。

就是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除摆梭钩线还有旋梭钩线等机械形式,这里就不再作一一介绍。

第二节主要机构
从线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形成一个线迹,主要由机针、摆梭、挑线杆、送布牙等四个主要零件作有规则的运动来实现的。

因此,可以把缝纫机机头划分为引线机构、钩线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等四大机构和另外一个独立的绕底线机构。

图4 四大机构关系图
图5 缝纫机零件的安装位置
图6 缝纫机工作循环图
图7 送布牙的运动轨迹
(a)抬牙;(b)送布;(c)降牙;(d)倒回;(e)抬牙;(f)全部动作的运动轨迹
1—缝料;2—针板
表1 家用缝纫机四个主要机构在工作周期中的特殊点(配合图6)
上轮转
动角度
机构名称
0°~90°90°~180°180°~270°270°~360
引线机构
0°时,机针处
于最高位置,机
针开始向下运
动,直到180°
继续下降。

90°时,针尖触及
针板平面,开始刺
布。

90°~110°为
穿过缝料时间。

180°时,机针处
于最低位置。

机针开始上升。

从180°
至360°区间,机针作回
升运动。

180°至210°
时,由于机针回升,缝
线形成梨形的线环。

270°时机针尖脱离针板
平面,开始退回。

机针退出缝
料,继续上升,
直到最高位置。

从90°至270°为机针工作行程,其余时间为机针的空行程。

从上表不难看出,各个机构都是随着上轮的转动而运转。

家用缝纫机的工作转速最高为1000转/分,也就是说,家用缝纫机在一分钟内,四大机构的工作循环要重复一千次。

在四大机构中,引线机构和钩线机色是一对“重要主角”,如要检查和维修家用缝纫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机针与摆梭的配合关系
上轮转角为0°时,机针处于上极限位置,摆梭一定要处于顺时针转动的下极限位置。

相反,上轮转为180°时,相针处于下极限位置,摆梭处于逆时针转动的上极限位置。

以便从180°至210°,机针回升形成线环时,摆梭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钩住线环。

两者关系:如果摆梭与机针的相对极限位置不协调(发生错位),如机针抛出线环后,摆梭提前或推后钩入线环,就会引起“跳针”和“断线”等故障。

机针过早下降和摆梭钩线过迟,同样会引起“断针”故障。

2.挑线杆与摆梭、机针的配合关系
挑线杆配合机针和摆梭的运动,具有严格的时间性。

(1)如果机针已经穿刺缝料,需要供应面线时,挑线杆应该马上供应面线,若未及时下降或过早快速下降,就会产生断线和跳线的故障。

(2)如果机针从下极限位置向上回升复位到180°~210°时,挑线杆应静止不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成。

(3)当摆梭钩住线环后,挑线杆应马上下降,供应扩大的线量。

不然,会产生绷线和断线故障。

(4)当机针在90°~110°区间进入刺布阶段时,挑线杆还未下降,仍然上升,未及时给机针供应面线,此时,面线也会被拉断或者将机针拉弯甚至折断。

(5)在摆梭接近下极限位置(180°)时,挑线杆应及时收紧面线,并让面线越过摆梭和摆梭托,将线环迅速上升,以免产生轧线故障。

挑线时间过早,也会引起轧线。

3.送布牙与机针、挑线杆的配合关系
当挑线杆收回线环后,机针上升到360°时,送布牙应随着机针下降而向上送料,形成一个线迹。

这时,送布牙的送料运动才结束。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快,挑线杆尚未收回线环,送布牙继续向前推进,在压脚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把未收紧的线环压住在压脚下面(缝料与针板之间)而引起浮线。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慢,虽然对挑线杆收紧线环有利,却会引起断针的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