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培养中需要梳理和明确的有三步,即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强化数学运算培养途径,形成数学运算的培养共识.

一、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

1、审题出错(看错)

虽然看不懂,没看全,看错字等都是造成审题出错的因素,但缺少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审题解决三个疑惑: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说要数学运算正确,首先要了解该题的基本情况和答题的基本方向,即首先是要有目标.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目标意识.

2、计算出错(算错)

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智力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计算错误。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计算的具体实施,对计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算就错的尴尬境地.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虽有基础性的问题,但缺少规则(规范)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规则意识.

3、答案写错(写错)

虽计算等环节正确,但抄错、写错答案也是使运算出错的致命环节,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数字书写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对于减少第一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强身健体(平时注意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减少第二个错误就需要规范字的书写,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需要蕴含强体质意识、写规范字的意识.

4、方向出错(弄错)

如果说前三种出错是细微是偶然,那么解题方案理解出错,是方向性错误,犹如一艘迷航的船,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这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造成方向性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想当然的坏习惯造成的,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 sin()y A x ω?=+的振幅有的理解是A ,有的理解2A ,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方向意识.

二、强化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1、理解概念夯实运算根基

概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现行高中教学改革和教学考试考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根深之树不易折,泉深之水不会涸。准确理解概念是取得数学运算成功的重要根基,而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概念理解出错,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把概念讲清讲透,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2015年浙江理高考试题第7题:存在函数()f x 满足,

对任意x R ∈都有( )

A. (sin 2)sin f x x =

B. 2(sin 2)f x x x =+

C. 2(1)1f x x +=+

D. 2(2)1f x x x +=+

这个试题的考查就是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函数概念教学,这样的考查应该说使得考试更具公平性,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如果课堂上能准确落实概念教学的老师,那么学生就多了一份可能和胜算.

2、错错得正巩固运算经验

数学运算中有“负负得正”的运算律,对于学生运算发生错误,老师也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要给学生产生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知道出错了,也能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实践出真知,通过一次次的出错,让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论.正如陆游的一首教子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优化策略指明运算方向

运算策略是取得运算成功的重要条件,好比作战中的参谋部,可以为运算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运算方向和运算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分类讨论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但若能合理避免分类讨论那就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从哲学辩证的角度如果能注意克服动辄加以分类讨论的思维定势,并能充分挖掘数学问题中潜在的特殊性和单一性,尽力打破常规,对应该讨论的正确讨论,对不必讨论的问题能避免分类讨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是分类计论的一个基本要求:“用之有度、避之有法” .下面举“消除参数,避免讨论”一例进行说明:对于含参问题若能有效回避参数,运用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等手段可以使问题的解决与参数的讨论无关,以避开对参数的烦琐讨论. 例:已知适合不等式2435x x p x -++-≤的x 的最大值为3,求p 得值.

分析:本题的第一感觉是去绝对值讨论不等式组的解的最大值,显然去绝对值和后面的分类讨论过程都相当烦琐,计算复杂.不妨回避讨论:由 的最大值为3知道整数“3”是不等式解的一个端点值这一重要信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把参数问题具体化.

解析:由已知不等式的性质知“3”是不等式解的一个端点值,

“3”是方程5342=-++-x p x x 的一个解,代入得8p =或2p =-,

当8p =时,不等式为53842≤-++-x x x ,

∵0842

>+-x x ,∴234835x x x x ≥??-++-≤? 或???≤+-+-<5

38432x x x x 32≤≤?x ,满足题意 当2p =-时,不等式为53242≤-+--x x x ,

易知5是不等式的解,故x 的解肯定大于3,不满足题,∴8p =

4、强化计算提升运算速度

计算是数学运算不可逾越的基本功,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避免计算上的错

误,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场地,在课堂上若能借助于适当的计算,特别是全员参与的限时计算或竞技计算,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纠正计算常见错误十分有效.因为课堂计算是实战计算,是限时计算,是比较计算,与课后计算有明显的区别,若能有效运用课堂计算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十分有益.

5、一题多解提供运算通途

一题多解是提高学生运算水平和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若能借助于学生的思维对一些问题进行多解研讨和研究,就可以有效拓展学生对于数学运算和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关于不等式性质(同乘性)的讲解之中,若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讲讲不同的想法,那就会有下面至少五种不同的方案:

例1、已知0,0a b c d <<<<,证明ac bd <

证明1:(1巧用)因为0,0a b c d <<<<,则有

1,1b d a c >>,因此有1bd ac >,又0ac >,即有ac bd <.

证明2:(换元法)不妨设,(0,0)b a m d c n m n =+=+>>,则有()()bd a m b n =++ ab nm mb na =+++,因此有0bd ac mm mb na -=++>,即有ac bd <.

证明3:(传递性)因为0,0a b c d <<<<,则有0bc bd <<,又0ac bc <<,则有ac bd <.

证明4:(作差法)对于()()ac bd ac ad ad bd a c d d a b -=-+-=-+-,

因0,0c d a b -<-<,而0,0,0,a d ac bd ac bd >>∴-<∴<

证明5:(对数法)因lg lg ,lg lg ,lg lg lg ,lg lg a b c d a c lb d ac bd <<∴+<+∴<, 因此有ac bd <

三、形成数学运算培养共识

1、师生协力强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就要特别重视课堂练习,数学运算能力提高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落实运算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就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正确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错误的也可以适当引导,使其愈挫愈勇.当然课堂训练不能让教师演示替代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课堂练习不但要有目标,而且需要有梯度,这样数学运算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2、教师着力推进教法改进

教学改进就需要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向深层次的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进军.而运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瓶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改变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应有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如教师在板书时要既要讲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计算,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一些训练计算能力的练习题,要求他们要心算,也要笔算,即使是草稿也要整洁,因为草稿不是“潦草”.

3、学生用力促成习惯养成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习惯上强化,一般性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数学运算良好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而形成的关键是时间,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好习惯、好意识的养成需要21天,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或意识,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自己验证21次以上,它一定会形成你的信念或意识.例如采用《错题本》(课堂和课外结合)收集错误问题,巩固避错经验,做到“有目标、能坚持”,那么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水平亦是指日可待。正所谓静待花开,芬芳自来。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起也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

. 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和价值,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抽象思维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抽象思维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抽象思维培养 数学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17和18世纪推动了以机械运动为主的科学技术革命。后又推动了以发电机,发动机和电器通信为主的技术革命。近代无论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数理经济学等分支所要的数学工具尤为深奥和抽象。集合论的观点与公理化的方法论在20世纪逐渐成为数学抽象化的范式,数学发展到了更为抽象的道路。 抽象,是指在认识过程中,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和方法.数学抽象性的特征有:数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就是抽象的;在数学的抽象中只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他;数学抽象是一步一步逐步提高的,所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学科;核心数学主要处理抽象概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分析,撇开事物表象的、外部的、偶然的东西,抽出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东西,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数学研究方法.著名数学家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撇开岛区、陆地的其他属性,将它们抽象成四个点,把七座桥抽象成七条线,于是,一次无重复地走过七座桥的问题转化为不重复地一笔画成图形的

问题.欧拉这一成功的实践采用的就是数学抽象的方法。 数学抽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数学概念与规则;形成数学命题与模型和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等。 (一)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的获得有两种基本方式———概念的形成与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指从一些具体例证出发,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形成概念。概念同化是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概念,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理解新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对概念进行数学抽象、概括的过程。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观察实物,模型,图形等,让学生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概念,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平行线,再利用相交线做比较,然后概括定义。在圆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用绳子固定一端,另一端栓一支笔,拉紧绳子画出图形,然后归纳定义。另外借助符号与类比得到更高层次的抽象. 也是引入概念的重要方法,如: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归纳提炼,教学生抽象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新课标提出的六大数学素养之一,应用题是建模的主要载体,也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而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抽象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亲历探索、建模的过程,教学生抽象数学模型和问题的本质。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培养中需要梳理和明确的有三步,即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强化数学运算培养途径,形成数学运算的培养共识. 一、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 1、审题出错(看错) 虽然看不懂,没看全,看错字等都是造成审题出错的因素,但缺少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审题解决三个疑惑: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说要数学运算正确,首先要了解该题的基本情况和答题的基本方向,即首先是要有目标.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目标意识. 2、计算出错(算错) 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智力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计算错误。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计算的具体实施,对计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算就错的尴尬境地.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虽有基础性的问题,但缺少规则(规范)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规则意识. 3、答案写错(写错) 虽计算等环节正确,但抄错、写错答案也是使运算出错的致命环节,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数字书写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对于减少第一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强身健体(平时注意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减少第二个错误就需要规范字的书写,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需要蕴含强体质意识、写规范字的意识. 4、方向出错(弄错) 如果说前三种出错是细微是偶然,那么解题方案理解出错,是方向性错误,犹如一艘迷航的船,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这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造成方向性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想当然的坏习惯造成的,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 sin()y A x ω?=+的振幅有的理解是A ,有的理解2A ,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方向意识. 二、强化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1、理解概念夯实运算根基 概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现行高中教学改革和教学考试考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根深之树不易折,泉深之水不会涸。准确理解概念是取得数学运算成功的重要根基,而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概念理解出错,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把概念讲清讲透,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2015年浙江理高考试题第7题:存在函数()f x 满足,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一、背景: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通过顶层设计,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 A、人才培养的指针。 不同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 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化素养,包括:

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等概念不同,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态度因素特别重要。 “素养”比“能力”含义更为广泛,它与“能力”的不同点还表现为: 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素养则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 素养是可以测评的,且需要长期的培养。 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素养的特性尤其它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离开了对素质发展的整体把握,我们有可能对素养的可塑性作出绝对化的解释,最终走向谬误。 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少而精的。 日本学者恒吉宏典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核心素1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07-22T12:29:31.59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作者:李珍[导读] 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却不是特别的理想,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辽宁省丹东市站前小学李珍 1180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却不是特别的理想,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都没有方法,那么也就不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实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深入挖掘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新课标为指导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养成数学素养。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很多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让学生去强行记忆,然后以反复习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上,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对于数学的认识也都是概念和数字,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形成,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改变,重视素养培养教学,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认识和数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落实之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概念,也是对教学的要求。在内容上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方面,是对学生的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应用的总结[1]。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教学策略,不能将素养的内容教授学生,要通过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建立素养,得到综合素质提升。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导入环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特别重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不够积极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数学知识,而有效的导入知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2]。在方法上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以实际应用和详细推导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形象的观察到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生动形象的呈现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加与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各种事物的加减变化,并在加减演示中加入数字式子的代表计算。这样在内容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而在形式上也为学生呈现了加与减的实际意义和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是学生对于上数字之间的加减有了一个抽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通过多媒体导入数学知识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彰显了数学抽象,能够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数学认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诸多的限制,自主学习也就无法完成,学生的素养也就无法建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生本教育与素养培养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基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人的差异,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学生的素养也可以在知识的学习积累当中得到提升。 差异化教学需要运用教学方法来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以旧推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逐步的去探究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推理也就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升。例如,在《乘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同数字的加法,让学生用式子来算,将数字用形象的点或者圆来表示,将数字加法的式子罗列出来,再引导学生将加法进行总结,尝试用乘法符号将复杂的加法式子列举出来,从而学生就对乘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使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乘法的性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得到了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要注意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对于数学的认识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其中缺少实际应用,思想发展和取得成绩的教育。无论素质教育怎样被重视,因为考试制度的存在,成绩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绕不开的教学工作[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理解学习之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应用到实际的计算和解决问题当中。例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学习之后,要注意学生理解认识的完整度,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提出几组分数混合运算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快速、准确的完成,并让小组中讨论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数学思想就得到了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决定了数学核心素养是否可以得到体现,两者这件具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内容为基础,创新教学的方法,让生本教育得到落实。教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建立抽象认识和直观想象,进行差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这样就使小学生高效的获取到了数学知识,也养成了数学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 养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 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 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 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数学 学科而言,更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 高,特别是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更 引起广泛的讨论。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 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一整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

的能力。”可见,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某些核心素养与单一的学习领域内容相关。例如,数据分析与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

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

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

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专版要目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有哪些? 二○一六年第六期 编者按: 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可见,21世纪核心技能强调不同于传统知识系统的评估体系,转向了更为深层、复杂、创新与合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培养。“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专家及工作者都进入了讨论此话题的行列。本期小编就来梳理一下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讨论。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余文森 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

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素养与知识、能力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但是,就像能力不同于知识一样,素养也不同于知识、能力。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第二,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 研究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JCJYC17041615)的研究成果。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核心 素养理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 使教师形成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知识层面上的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知识背后隐藏的方法,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感受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数学思考的基础。 1. 更新教学观念,感受数学人文。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 要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引?АT诮?行课堂教学

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参考核心素养的理念,提高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开展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除 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 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 据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质量,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2. 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有效的课堂评价融合在一起,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由此,促 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拓展课堂教学,贯彻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中,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选择合适的内容有方法地进行拓展。由此,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的解读

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的解读 发表时间:2019-06-24T11:19:18.953Z 来源:《成功》2019年第2期作者:王秀玲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从只注重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毫无疑问是至高无上的课题,对高中生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绕不开的话题,而数学抽象是排在所有数学核心素养之首,是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东西,数学的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数学抽象呢? 黄梅理工学校湖北黄冈 435500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从只注重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毫无疑问是至高无上的课题,对高中生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绕不开的话题,而数学抽象是排在所有数学核心素养之首,是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东西,数学的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数学抽象呢? 一、数学抽象的定义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从数学抽象的内涵看,数学抽象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注意这里舍去的“物理属性”不是物理科学和物理理论,而是现实的物体的特殊性质。舍去的是它们的不同点,而得到的是它们的共同点,其中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共同点就是数学研究对象——数学抽象。另外某些共同点是物理或者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理学或其它科学的抽象。 从数学抽象的学科价值看,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它具有把具体问题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符号表示、用一般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数学文字、变表面无关的东西为奇妙的数学结构和体系。“抽象”一词几乎成为了数学的代名词,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从数学抽象的教育价值看,通过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够感悟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的形成;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二、数学抽象的特点 (一)数学抽象具有抽象性特点 数学是一门研究度量、形式、图形和变化的学科,虽说它的研究对象脱不开现实原型,但可以绕开具体内容,理性地抽象出思维结果;另外我们可以用公理化的方法统一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二)数学抽象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数学抽象的合理性表现为重点抽取对象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同时还表现为相对的确定性。以概率为例,我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各概率特点,根据对象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特点,将概率划分为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等概率模型,分别推出得出相应的判定与求解策略,而这些结论相互补充正好构成了系统而又完备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我们运用公理化的思想,借助合理性的数学抽象可以建立起各种数学符号体系,并借这个科学思维的智力工具,通过某些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得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形式化、统一化且具有联系性、整体性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体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这样加以规划、设计和培养数学抽象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三)数学抽象具有层次性与可接受性 数学抽象由于抽象的对象(概念、模型、理论体系等)和过程的不同,数学抽象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一样,越抽象概括性越强、应用性越广泛,反映人们抽象思维水平也就越高,但与之俱来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困难大大增加。 三、数学抽象水平的质量标准 依据新课标每个数学核心素养水平都是从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并且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数学抽象也划分为三个水平,也是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说明: 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数学高考的命题依据;水平三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四、高中阶段数学抽象的基础载体 通过解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看出,能力的培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土壤,这就必须明了相应的素养知识与相应的的能力载体,这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高中阶段数学抽象的基础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初步;概率;导数及其应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 五、数学抽象与其它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是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各具独立性,又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六、数学抽象的具体表现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正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恰恰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我们每次学习的升华无一不是抽象的过程。数学抽象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数学概念和规则;形成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形成数学结构与体系。 总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抽象思考和数学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在问题中抽象出并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其中,涉及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培养中需要梳理和明确的有三步,即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强化数学运算培养途径,形成数学运算的培养共识。 一、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 1. 审题出错(看错) 虽然看不懂,没看全,看错字等都是造成审题出错的因素,但缺少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审题解决三个疑惑: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说要数学运算正确,首先要了解该题的基本情况和答题的基本方向,即首先是要有目标。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目标意识。 2. 计算出错(算错) 不少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智力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计算错误。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计算的具体实施,对计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算就错的尴尬境地。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虽有基础性的问题,但缺少规则(规范)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规则意识。 3. 答案写错(写错) 虽计算等环节正确,但抄错、写错答案也是使运算出错的致命环节,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数字书写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对于减少第一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强身健体(平时注意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减少第二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规范字的书写,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需要蕴含强体质意识、写规范字的意识。 4. 方向出错(弄错) 如果说前三种出错是细微是偶然,那么解题方案理解出错是方向性错误,犹如一艘迷航的船,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这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造成方向性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想当然的坏习惯造成的,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y=Asin(xω+φ)的振幅,有的理解是A,有的理解2A,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方向意识。 二、强化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1. 理解概念夯实运算根基 概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现行高中教学改革和教学考试考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根深之树不易折,泉深之水不会涸。准确理解概念是取得数学运算成功的重要根基,而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概念理解出错,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把概念讲清讲透,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2015年浙江理高考试题第7题: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R都有() A. f(sin2x)=sin(x) B. f(sin2x)=x2+x C. f(x2+1)=|x+1| D. f(x2+2x)=|x+1| 这个试题的考查就是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函数概念教学,这样的考查应该说使考试更具有公平性,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如果课堂上能准确落实概念教学的教师,那么学生就多了一份可能和胜算。 2. 错错得正巩固运算经验 数学运算中有“负负得正”的运算律,对于学生运算发生错误,教师也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要给学生产生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知道出错了,也能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实践出真知,通过一次次的出错,让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和?\算结论。正如陆游的一首教子诗: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 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核心素养是怎么出来的?研究者是借助怎样的框架来界定核心素养的?本文讲了支撑核心素养的三大研究,以期回答这些问题。——编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核心素养的概念不是凭空捏造的,那么,它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核心素养研究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集成,历来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三大领域,而这三大领域,也启发了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人格构成及发展研究 发现人格发展的法则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发展的研究是首要的。

人格结构说主张,人格由四层要素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第一层是志向,包括冲动、愿望、兴趣、能力倾向、理想、世界观和信念等;第二层是经验,包括知识、技能、熟练和习惯等;第三层是反映,包括情绪、感觉、思考、体悟、感情、意志和记忆等;第四层是气质,包括性别特质、年龄特质、病理学变化和身体变化等。也有把世界观、思想和道德的基本信念视为人格核心的人格学说。众多的人格学说可以为我们思考基础教育实践的指针,提供思想资料。我们期待于学校教育的是,从儿童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格的结构与发展研究所引出的发展法则,为界定“核心素养”提供了基本视点:人格并不是个体心理机能与要素的简单总和,而是相互关联的内在条件的总体,这些要素交互作用,使得人格不断形成新的品质;人格并非单从个人自身之中就能求得诸要素之依据,它是受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仅受周遭外在条件所制约的,而是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乃至个人自身,从而展开创造性变革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脱离社会集体的个体存在,唯有介入社会、集体的关系之中,才能作为社会地、集体地行动的个人而存在。 人格的发展过程,是受种种社会条件所规定、所制约的。在思考儿童的人格发展之际,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格的发展不是先天预成的,也不是凭借适应主义、个人主义所能决定的。人格是儿童周遭的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 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 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 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 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 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 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 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 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 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 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 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 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 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 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 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 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