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合集下载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第1节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最新考纲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知识梳理1.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a 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通项公式法.2.数列的分类3.数列的通项公式(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 n =f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则a n =⎩⎨⎧S 1 (n =1),S n -S n -1 (n ≥2).[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1)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数列2,4,6,8,…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3)数列1,2,4,8,…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 (4)数列1,4,9,16,…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 (5)数列1,12,13,14,…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 2.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一般有两种常见思路: (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 (2)利用累加或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诊 断 自 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都表示同一个数列.( ) (2)一个数列中的数是不可以重复的.( ) (3)所有数列的第n 项都能使用公式表达.( )(4)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 ) 解析 (1)数列:1,2,3和数列:3,2,1是不同的数列. (2)数列中的数是可以重复的. (3)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答案 (1)× (2)× (3)× (4)√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A .15B .16C .49D .64解析 当n =8时,a 8=S 8-S 7=82-72=15. 答案 A3.已知数列的前4项为2,0,2,0,则依此归纳该数列的通项不可能是( ) A .a n =(-1)n -1+1B .a n =⎩⎨⎧2,n 为奇数,0,n 为偶数C .a n =2sin n π2D .a n =cos(n -1)π+1解析 对n =1,2,3,4进行验证,a n =2sin n π2不合题意,故选C.答案 C4.已知a n =n 2+λn ,且对于任意的n ∈N *,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因为{a n }是递增数列,所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1>a n ,即(n +1)2+λ(n +1)>n 2+λn ,整理,得2n +1+λ>0,即λ>-(2n +1).(*)因为n ≥1,所以-(2n +1)≤-3,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只需λ>-3. 答案 (-3,+∞)5.(2018·台州月考)在数列{x n }中,x 1=10,x n =log 2(x n -1-2),则数列{x n }的第2项是________,所有项和T =________. 解析 ∵x 1=10,x n =log 2(x n -1-2),∴x 2=log 2(x 1-2)=log 28=3,x 3=log 2(x 2-2)=log 21=0. 数列{x n }所有项的和为10+3+0=13. 答案 3 136.(必修5P33A5改编)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a 1=1,a 2=6=1+5=1+5×(2-1),a 3=11=1+5×2=1+5×(3-1), a 4=16=1+5×3=1+5×(4-1), ∴a n =1+5×(n -1)=5n -4. 答案 5n -4考点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例1】 根据下面各数列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7,-13,19,…; (2)23,415,635,863,1099,…; (3)12,2,92,8,252,…; (4)5,55,555,5 555,….解 (1)偶数项为正,奇数项为负,故通项公式必含有因式(-1)n ,观察各项的绝对值,后一项的绝对值总比它前一项的绝对值大6,故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n (6n -5).(2)这是一个分数数列,其分子构成偶数数列,而分母可分解为1×3,3×5,5×7,7×9,9×11,…,每一项都是两个相邻奇数的乘积,分子依次为2,4,6,…,相邻的偶数,故所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2n(2n -1)(2n +1).(3)数列的各项,有的是分数,有的是整数,可将数列的各项都统一成分数再观察.即12,42,92,162,252,…,分子为项数的平方,从而可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n 22.(4)将原数列改写为59×9,59×99,59×999,…,易知数列9,99,999,…的通项为10n -1,故所求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59(10n -1).规律方法 根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时,需仔细观察分析,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各自特征; (2)相邻项的联系特征; (3)拆项后的各部分特征;(4)符号特征.应多进行对比、分析,从整体到局部多角度观察、归纳、联想. 【训练1】 (1)数列0,23,45,67,…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a n =n -1n +2(n ∈N *)B .a n =n -12n +1(n ∈N *)C .a n =2(n -1)2n -1(n ∈N *)D .a n =2n2n +1(n ∈N *) (2)数列-11×2,12×3,-13×4,14×5,…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1)注意到分子0,2,4,6都是偶数,对照选项排除即可.(2)这个数列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n 1n (n +1).答案 (1)C (2)(-1)n1n (n +1)考点二 由S n 与a n 的关系求a n (易错警示)【例2】 (1)(2017·温州市十校联考)在数列{a n }中,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n =2a n +1,则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1,则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解析 (1)依题意得S n +1=2a n +1+1,S n =2a n +1,两式相减得S n +1-S n =2a n +1-2a n ,即a n +1=2a n ,又S 1=2a 1+1=a 1,因此a 1=-1,所以数列{a n }是以a 1=-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n -1. (2)当n =1时,a 1=S 1=3+1=4,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1-3n -1-1=2·3n -1. 显然当n =1时,不满足上式. ∴a n =⎩⎨⎧4,n =1,2·3n -1,n ≥2.答案 (1)-2n -1(2)⎩⎨⎧4,n =1,2·3n -1,n ≥2规律方法 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是a n =⎩⎨⎧S 1,n =1,S n -S n -1,n ≥2.①当n =1时,a 1若适合S n -S n -1,则n =1的情况可并入n ≥2时的通项a n ;②当n =1时,a 1若不适合S n -S n -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易错警示 在利用数列的前n 项和求通项时,往往容易忽略先求出a 1,而是直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写成a n =S n -S n -1的形式,但它只适用于n ≥2的情形. 【训练2】 (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2n +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3a n +13,则{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解析 (1)当n =1时,a 1=S 1=3×12-2×1+1=2;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2-2n +1-[3(n -1)2-2(n -1)+1]=6n -5,显然当n =1时,不满足上式.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6n -5,n ≥2.(2)由S n =23a n +13,得当n ≥2时,S n -1=23a n -1+13, 两式相减,得a n =23a n -23a n -1,∴当n ≥2时,a n =-2a n -1,即a na n -1=-2.又n =1时,S 1=a 1=23a 1+13,a 1=1, ∴a n =(-2)n -1.答案 (1)⎩⎨⎧2,n =1,6n -5,n ≥2 (2)(-2)n -1考点三 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例3】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4,a n +2+2a n =3a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2018·衢州质检)在数列{a n }中,a 1=1,(n 2+2n )(a n +1-a n )=1(n ∈N *),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1)由a n +2+2a n -3a n +1=0, 得a n +2-a n +1=2(a n +1-a n ),∴数列{a n +1-a n }是以a 2-a 1=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1-a n =3×2n-1,∴n ≥2时,a n -a n -1=3×2n -2,…,a 3-a 2=3×2,a 2-a 1=3, 将以上各式累加得a n -a 1=3×2n -2+…+3×2+3=3(2n -1-1), ∴a n =3×2n -1-2(当n =1时,也满足).(2)由(n 2+2n )(a n +1-a n )=1得a n +1-a n =1n 2+2n =12×⎝ ⎛⎭⎪⎫1n -1n +2,所以a 2-a 1=12×⎝ ⎛⎭⎪⎫11-13,a 3-a 2=12×⎝ ⎛⎭⎪⎫12-14,…,a n -1-a n -2=12⎝ ⎛⎭⎪⎫1n -2-1n ,a n -a n -1=12⎝ ⎛⎭⎪⎫1n -1-1n +1,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3-a 2)+(a 2-a 1)+a 1=12×⎝ ⎛⎭⎪⎫1+12-1n +1-1n +1=74-2n +12n (n +1).答案 (1)3×2n -1-2 (2)74-2n +12n (n +1)规律方法 (1)形如a n +1=a n +f (n )的递推关系式利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特别注意能消去多少项,保留多少项.(2)形如a n +1=a n ·f (n )的递推关系式可化为a n +1a n =f (n )的形式,可用累乘法,也可用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代入求出通项.(3)形如a n +1=pa n +q 的递推关系式可以化为(a n +1+x )=p (a n +x )的形式,构成新的等比数列,求出通项公式,求变量x 是关键. 【训练3】 在数列{a n }中,(1)若a 1=2,a n +1=a n +n +1,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一题多解)若a 1=1,a n =n -1n a n -1(n ≥2),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3)若a 1=1,a n +1=2a n +3,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得,当n ≥2时,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2+(2+3+…+n )=2+(n -1)(2+n )2=n (n +1)2+1.又a 1=2=1×(1+1)2+1,符合上式,因此a n =n (n +1)2+1.(2)法一 因为a n =n -1n a n -1(n ≥2),所以a n -1=n -2n -1·a n -2,…,a 2=12a 1,以上(n-1)个式子的等号两端分别相乘得a n =a 1·12·23·…·n -1n =a 1n =1n . 法二 因为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n -2a n -3·…·a 3a 2·a 2a 1·a 1=n -1n ·n -2n -1·n -1n -2·…·1=1n . (3)设递推公式a n +1=2a n +3可以转化为a n +1+t =2(a n +t ),即a n +1=2a n +t ,解得t =3.故a n +1+3=2(a n +3).令b n =a n +3,则b 1=a 1+3=4,且b n +1b n =a n +1+3a n +3=2.所以{b n }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b n =4·2n -1=2n +1,∴a n =2n +1-3. 答案 (1)n (n +1)2+1 (2)1n(3)2n +1-3基础巩固题组一、选择题1.数列23,-45,67,-89,…的第10项是( )A .-1617B .-1819C .-2021D .-2223解析 所给数列呈现分数形式,且正负相间,求通项公式时,我们可以把每一部分进行分解:符号、分母、分子.很容易归纳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n+1·2n 2n +1,故a 10=-2021. 答案 C2.数列0,1,0,-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a n 等于( ) A.(-1)n +12B .cos n π2C .cosn +12πD .cos n +22π解析 令n =1,2,3,…,逐一验证四个选项,易得D 正确. 答案 D3.(一题多解)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1,a n +1=2a n +1,则其通项公式a n =( ) A .2n -1B .2n -1+1C .2n -1D .2(n -1)解析 法一 由a n +1=2a n +1,可求a 2=3,a 3=7,a 4=15,…,验证可知a n =2n -1.法二 由题意知a n +1+1=2(a n +1),∴数列{a n +1}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1=2n ,∴a n =2n -1. 答案 A4.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2n -3,若a 1=2,则a 8-a 4=( ) A .7B .6C .5D .4解析 依题意得(a n +2+a n +1)-(a n +1+a n )=[2(n +1)-3]-(2n -3),即a n +2-a n =2,所以a 8-a 4=(a 8-a 6)+(a 6-a 4)=2+2=4. 答案 D5.数列{a n }的前n 项积为n 2,那么当n ≥2时,a n 等于( ) A .2n -1B .n 2C.(n +1)2n 2D.n 2(n -1)2解析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n =n 2, 当n ≥2时,a n =T n T n -1=n 2(n -1)2.答案 D6.(2018·宁波镇海中学调研)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a ,其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n +S n -1=4n 2(n ≥2,n ∈N *),若对任意n ∈N *,a n <a n +1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5)B .(4,6)C .[3,5)D .[4,6)解析 由S n +S n -1=4n 2(n ≥2,n ∈N *),得S n +1+S n =4(n +1)2.两式相减得,a n +1+a n =8n +4(n ≥2),则a n +2+a n +1=8n +12.两式相减得,a n +2-a n =8(n ≥2).又由a 1=a ,a 1+a 2+a 1=16得a 2=16-2a ,又由a 1+a 2+a 3+a 1+a 2=4×32得a 3=4+2a ,所以a 2n =a 2+8(n -1)=8n +8-2a ,a 2n +1=a 3+8(n -1)=8n -4+2a .因为对任意n ∈N *,a n <a n +1恒成立,所以⎝ ⎛a <16-2a ,8n +8-2a <8n -4+2a ,8n -4+2a <8(n +1)+8-2a ,解得3<a <5. 答案 A二、填空题7.若数列{a n }满足关系a n +1=1+1a n,a 8=3421,则a 5=________.解析 借助递推关系,则a 8递推依次得到a 7=2113,a 6=138,a 5=85. 答案 858.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0(n ∈N *),又a n a n +1=S n ,则a 3-a 1=________.解析 因为a n a n +1=S n ,所以令n =1得a 1a 2=S 1=a 1,由于a 1≠0,则a 2=1,令n =2,得a 2a 3=S 2=a 1+a 2,即a 3=1+a 1,所以a 3-a 1=1. 答案 19.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n +1(n ∈N *),则a 1=________;a n =________.解析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当n =1时,a 1=S 1=4≠2×1+1,因此a n =⎩⎨⎧4,n =1,2n +1,n ≥2.答案 4 ⎩⎨⎧4,n =1,2n +1,n ≥210.(2018·绍兴一中适应性考试)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2+n +1,b n = (-1)n ·(a n -2)(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数列{b n }的前50项和为________.解析 当n =1时,a 1=S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1-[(n -1)2+(n -1)+1]=2n ,当n =1时不满足上式,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3,n =1,2n ,n ≥2.当n =1时,b 1=-1;当n ≥2时,b n =(-1)n ·(a n -2)=(-1)n ·2(n -1),则数列{b n }的前50项和为-1+2×1-2×2+2×3-…+2×49=-1+2×(1-2+3-…+49)=-1+2×25=49.答案 a n =⎩⎨⎧3,n =1,2n ,n ≥2 49三、解答题1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7n +6.(1)这个数列的第4项是多少?(2)15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若是这个数列的项,它是第几项?(3)该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各项都是正数?解 (1)当n =4时,a 4=42-4×7+6=-6.(2)令a n =150,即n 2-7n +6=150,解得n =16或n =-9(舍去),即150是这个数列的第16项.(3)令a n =n 2-7n +6>0,解得n >6或n <1(舍).∴从第7项起各项都是正数.12.已知数列{a n }中,a 1=1,前n 项和S n =n +23a n .(1)求a 2,a 3;(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解 (1)由S 2=43a 2得3(a 1+a 2)=4a 2,解得a 2=3a 1=3.由S 3=53a 3得3(a 1+a 2+a 3)=5a 3,解得a 3=32(a 1+a 2)=6.(2)由题设知a 1=1.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n +23a n -n +13a n -1,整理得a n =n +1n -1a n -1. 于是a 1=1,a 2=31a 1,a 3=42a 2,……a n -1=n n -2a n -2,a n =n +1n -1a n -1. 将以上n 个等式两端分别相乘,整理得a n =n (n +1)2. 显然,当n =1时也满足上式.综上可知,{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n +1)2. 能力提升题组13.设a n =-3n 2+15n -18,则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的值是( ) A.163 B.133 C .4 D .0解析 ∵a n =-3⎝ ⎛⎭⎪⎫n -522+34,由二次函数性质,得当n =2或3时,a n 最大,最大为0.答案 D14.(2018·杭州调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2=a n +1-a n ,且a 1=2,a 2=3,则a 2 019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a 3=a 2-a 1=1,a 4=a 3-a 2=-2,a 5=a 4-a 3=-3,a 6=a 5-a 4=-1,a 7=a 6-a 5=2,∴数列{a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而2 019=6×336+3,∴a 2 019=a 3=1.答案 115.(2017·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对于各项均为整数的数列{a n },如果a i +i (i =1,2,3,…)为完全平方数,则称数列{a n }具有“P 性质”.不论数列{a n }是否具有“P 性质”,如果存在与{a n }不是同一数列的{b n },且{b n }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①b 1,b 2,b 3,…,b n 是a 1,a 2,a 3,…,a n 的一个排列;②数列{b n }具有“P 性质”,则称数列{a n }具有“变换P 性质”. 下面三个数列:①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3(n 2-1);②数列1,2,3,4,5;③1,2,3, (11)具有“P 性质”的为________;具有“变换P 性质”的为________. 解析 对于①,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a 1=0,∴a n =n 2-n ,∴a i +i =i 2(i =1,2,3,…)为完全平方数,∴数列{a n }具有“P 性质”;对于②,数列1,2,3,4,5,具有“变换P 性质”,数列{b n }为3,2,1,5,4,具有“P 性质”,∴数列{a n }具有“变换P 性质”;对于③,因为11,4都只有与5的和才能构成完全平方数,所以1,2,3,…,11,不具有“变换P 性质”. 答案 ① ②16.(2018·台州测试)已知数列{a n }中,a n =1+1a +2(n -1)(n ∈N *,a ∈R 且a ≠0).(1)若a =-7,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2)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a 6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a n =1+1a +2(n -1)(n ∈N *,a ∈R ,且a ≠0), 又a =-7,∴a n =1+12n -9(n ∈N *). 结合函数f (x )=1+12x -9的单调性,可知1>a 1>a 2>a 3>a 4, a 5>a 6>a 7>…>a n >1(n ∈N *).∴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为a 5=2,最小项为a 4=0.(2)a n =1+1a +2(n -1)=1+12n -2-a 2, 已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a 6成立,结合函数f (x )=1+12x -2-a 2的单调性, 可知5<2-a 2<6,即-10<a <-8.即a 的取值范围是(-10,-8).17.(一题多解)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2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2-b n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2n ·b n ,证明:当且仅当n ≥3时,c n +1<c n .(1)解 当n =1时,a 1=S 1=4.对于n ≥2,有a n =S n -S n -1=2n (n +1)-2(n -1)n =4n . 又当n =1时,a 1=4适合上式,故{a n }的通项公式a n =4n . 将n =1代入T n =2-b n ,得b 1=2-b 1,故T 1=b 1=1. (求b n 法一)对于n ≥2,由T n -1=2-b n -1,T n =2-b n ,得b n =T n -T n -1=-(b n -b n -1),b n =12b n -1,所以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故b n =21-n . (求b n 法二)对于n ≥2,由T n =2-b n ,得T n =2-(T n -T n -1),2T n =2+T n -1,T n -2=12(T n -1-2),T n -2=21-n (T 1-2)=-21-n ,T n =2-21-n ,b n =T n -T n -1=(2-21-n )-(2-22-n )=21-n . 又n =1时,b 1=1适合上式,故{b n }的通项公式b n =21-n .(2)证明 (法一)由c n =a 2n ·b n =n 225-n , 得c n +1c n=12⎝ ⎛⎭⎪⎫1+1n 2. 当且仅当n ≥3时,1+1n ≤43<2,即c n +1<c n .(法二)由c n =a 2n ·b n =n 225-n ,得c n +1-c n =24-n [(n +1)2-2n 2]=24-n [-(n -1)2+2]. 当且仅当n ≥3时,c n +1-c n <0,即c n +1<c n .。

数列问题与函数问题的转化

数列问题与函数问题的转化

数列问题与函数问题的转化
将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递归函数。

考虑一个数列的问题,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参数n,表示数列的第n个元素。

函数的定义中可以使用数列中的前一些元素的值来计算第n个元素的值。

例如,如果数列满足递推关系an = 2 * an-1 + 1,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数列的第n个元素的值:
def sequence(n):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2 * sequence(n-1) + 1
对于函数问题的转化,可以考虑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函数f(x),我们可以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计算数列f(1),f(2),f(3),...的值。

这种转化可以使问题更易于处理,可以使用类似数列的方法来求解。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计算数列的前n个元素的值。

这些是将数列问题和函数问题互相转化的一些常见方法,具体的转化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转化方法。

基础知识一、按 叫数列,数列中的都叫这个数列的项;在函...

基础知识一、按 叫数列,数列中的都叫这个数列的项;在函...

解法3:设递推式an=3an-1+2, 可以化为:an+1-t=3(an-t). 即an+1=3an-2t. ∴2 =- 2t , ∴ t =- 1 ,于是得 an + 1 + 1 = 3(an + 1) ,
(这是手段之二)
数列 {an + 1} 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a1 + 1 =2,∴an+1=2×3n-1,即an=2×3n-1-1.
(3)对于递推式为an+1=pan+qn(p,q为常数).
对于递推式an+1=pan+qn,可两边除以qn+1,得
= 再解. (4) 当然,本例各小题也可以采取“猜想归纳法”, 先写出前几项,再找出规律,猜测通项公式,最后用数学 引辅助数列{bn},bn= ,得bn+1
归纳法证明.
[解析] (1)由已知得an+1-an=
(3)这个数列的第________项最小;
(4)这个数列前________项的和最小. 答案:-18 11 2或3 6或7
3.已知数列{an}的前 4项为1,3,7,15,写出数列{an}的 一个通项公式an=________. 答案:2n-1 4.数列 {an}的前n项和Sn满足log2(Sn+1)=n+1,则
总结评述: 解这类题需要我们从多角度思考,全方
位观察,广泛联想,将原数列作出适当的转化变形后,作 为基本数列或特殊数列,方可迅速获解.
【例2】
(1)已知{an}中,a1=
,an+1=
,求an.
(2)数列{an}中,a1=1,对于n>1(n∈N*)有an=3an-1+
2,求an. (3)已知数列{an}中,a1=1,a2= 求an.
令 “ n” = 1,2 , „ , (n - 1) ,代入后 (n - 1) 个等式累加,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数学中,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常常出现在数列和函数的研究中。

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都是描述数值序列或函数在某个变量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分别介绍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数列极限数列极限是指当数列的项随着序号无限增加时,数列的值逐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

数列极限可以通过极限值的存在与否来判断。

设数列${a_n}$中的项为$a_1, a_2, a_3, \ldots$,若存在常数$A$,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varepsilon>0$,都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不等式$|a_n-A|<\varepsilon$成立,那么称$A$为数列${a_n}$的极限,记作$\lim\limits_{n \to \infty} a_n=A$。

对于数列极限,有以下常用性质:1. 极限的唯一性:若数列${a_n}$的极限存在,则极限是唯一的,即极限存在时,极限值是确定的。

2. 夹逼准则:若数列${a_n}$,${b_n}$和${c_n}$满足$a_n\leqb_n\leq c_n$,且$\lim\limits_{n \to \infty} a_n=\lim\limits_{n \to \infty}c_n=A$,那么$\lim\limits_{n \to \infty} b_n=A$。

这一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构造夹逼数列来求解某些复杂数列的极限。

3. 有界性:若数列${a_n}$的极限存在,则数列${a_n}$是有界的。

即存在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n$,都有$|a_n|\leq M$。

二、函数极限函数极限是指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的取值逐渐趋近于一个常数。

与数列极限类似,函数极限也可以用极限值的存在与否来判断。

设函数$f(x)$在$x$趋近于$a$时的取值逐渐趋近于$A$,那么称$A$为函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记作$\lim\limits_{x \to a} f(x)=A$。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例2.已知函数f (x) ( 1)求证:a n 1;
x 1 ,设a n f (n)(n N * ), x
(2) {a n }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为什么?
分析:数列的增减性 递增数列 —— a n <a n + 1
递减数列 —— a n >a n + 1
常数列 : a n = a n + 1 摆动数列 : a n -1 <a n 且 a n >a n + 1
22 19 16 13 10 7 4 1 o -2
● ● ● ● ● ● ●
1 ●
2
3
4
5
6
7
8
9
n
a1 q
2、关于等比数列{an}
通项公式an=a1qn-1,可以写成an= 当q>0且q≠1时,y=
q a1 的图象是函数y= q · qx(x R)的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与指数函数的积,因此an=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简述: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N*(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1,
2,3,…,k}的函数(“离散型”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 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是数列的第n项an 与自变量n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数列的图象是横坐标为正整数的一系列的 离散的点。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具有函数的本质属性,我们称之为数 列的函数特性,即用函数的观点来理解数列,解决数列中的某些问题。 事实上,任何数列问题都蕴含着函数的本质及意义,具有函数的一些固 有特征。作为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函数概念的继续和延伸。另外,数列 与函数的整合也是当今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列问 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有关知识,以它的概念、图象、性质为纽带,架 起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揭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学好数列 问题。因此,学完《数列》后,一方面要用函数的观点加深了解数列, 拓展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中有

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

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

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数列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所以,在定义上,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极为相似,因而他们具有相类似的性质。

要想完美解答两者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深刻理解两者的定义,不妨对比一下二者的定义,列举一下两者的性质以及两者的判别法则~这有助于加深记忆~ 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即看作是函数的特例,这样数列的极限也就可以归入函数的极限。

1、例如函数arctan(1/x)当x趋向于1时的极限是π/4,那么对于任何一个以1为极限的数列a(n),当n趋向于∞时,arctan[1/a(n)]的极限一定都是π/4;但是反过来则不然,例如还是这个函数,数列{1/n}的极限为0,当n趋向于∞时,arctan[1/(1/n)]=arctan(n)极限是π/2,我们不能说当x趋向于0时,这个函数的极限是π/2,事实上数列{-1/n}的极限也是0,但当n趋向于∞时,arctan[1/(-1/n)]=arctan(-n)极限是-π/2,即函数arctan(1/x)当x趋向于0时,极限是不存在的。

2、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即看作是函数的特例,这样数列的极限也就可以归入函数的极限。

例如函数arctan(1/x)当x趋向于1时的极限是π/4,那么对于任何一个以1为极限的数列a(n),当n趋向于∞时,arctan[1/a(n)]的极限一定都是π/4;但是反过来则不然,例如还是这个函数,数列{1/n}的极限为0,当n趋向于∞时,arctan[1/(1/n)]=arctan(n)极限是π/2,我们不能说当x趋向于0时,这个函数的极限是π/2,事实上数列{-1/n}的极限也是0,但当n趋向于∞时,arctan[1/(-1/n)]=arctan(-n)极限是-π/2,即函数arctan(1/x)当x趋向于0时,极限是不存在的。

专题23 数列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学生版)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

专题23 数列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学生版)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

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专题23数列的基本知识与概念【考点预测】1.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通项公式法.2.数列的分类(1)按照项数有限和无限分:(2)按单调性来分:111()n n n nn n a a a a a a C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 ,常数列:常数摆动数列 3.数列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方法技巧与总结】(1)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通项公式为n a ,则1112n n n S n a S S n n N*-=⎧⎪=⎨-≥∈⎪⎩ , , ,注意:根据n S 求n a 时,不要忽视对1n =的验证.(2)在数列{}n a 中,若n a 最大,则11n n n n a a a a -+≥⎧⎨≥⎩ , 若n a 最小,则11.n n nn a a a a -+≤⎧⎨≤⎩【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数列的周期性题型二:数列的单调性题型三:数列的最大(小)项题型四:数列中的规律问题题型五:数列的最值问题【典例例题】题型一:数列的周期性例1.已知无穷数列{}n a 满足()21N n n n a a a x *++=-∈,且11a =,2a x =()x ∈Z ,若数列{}n a 的前2020项中有100项是0,则下列哪个不能是x 的取值()A .1147B .1148C .1142-D .1143-例2.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2.52=,[]44=,[]2.53-=-),已知2107n n a ⎡⎤=⨯⎢⎥⎣⎦,11b a =,()*110,2n n n b a a n n -=-∈≥N ,则2019b =()A .2B .5C .7D .8例3.数列{}n a 满足12a =,111nn na a a ++=-,其前n 项积为n T ,则10T 等于()A .16B .16-C .6D .6-例4.若数列{}n a 满足1222a a ==,且21n n n a a a ++=-,则{}n a 的前100项和为()A .67B .68C .134D .167例5.数列{}n a 满足112,0,2121,1,2n n n n n a a a a a +⎧≤<⎪⎪=⎨⎪-≤<⎪⎩若125a =,则2021a 等于()A .15B .25C .35D .45例6.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22,32n n n n n a a a a a ----⎧-+>⎪=⎨-⎪⎩ *(,1)n N n ∈>,若1(2,3)a ∈且记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019=m S ,则2019S 的值为()A .60572B .3028C .60552D .3029例7.(2022·广东汕头·三模)已知数列{}n a 中,114a =-,当1n >时,111n n a a -=-,则2022a =()A .14-B .45C .5D .45-例8.(2022·河北·沧县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数列{}n a 中,()1112n n n a a a n --=⋅+≥,12a =,则10a 等于()A .12-B .12C .-1D .2题型二:数列的单调性例9.(2022·四川达州·二模(理))已知单调递增数列{}n a 满足9,102121,109n n m n a m n n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12,+∞B .()1,12C .()1,9D .[)9,+∞例10.(2022·河南·温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文))已知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若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n a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9,34⎛⎫ ⎪⎝⎭B .9,34⎡⎫⎪⎢⎣⎭C .()2,3D .[)2,3例11.(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1a =,2a a =,且121(2,)n n a a n n n N *++=+≥∈,若数列{}n a 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为()A .12a <<B .23a <<C .3522a <<D .1322a <<例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等比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满足113n n S A +=-⋅(A R ∈),数列{}n b 是递增的,且2n b An Bn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A .2,3⎡⎫-+∞⎪⎢⎣⎭B .[)1,-+∞C .()1,-+∞D .1,3⎛⎫-+∞ ⎪⎝⎭例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712,83,8n n a n n a n a n *-⎧⎛⎫-+>⎪ ⎪=∈⎝⎭⎨⎪≤⎩N ,若对于任意n *∈N 都有1n n a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0,3⎛⎫ ⎪⎝⎭B .10,2⎛⎫ ⎪⎝⎭C .1,12⎛⎫ ⎪⎝⎭D .11,32⎛⎫ ⎪⎝⎭例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bn =+,若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A .(2,)-+∞B .[2,)-+∞C .(3,)-+∞D .(,3)-∞-【方法技巧与总结】解决数列的单调性问题的3种方法作差比较法根据1n n a a +-的符号判断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或是常数列作商比较法根据1(>0<0)n n n na a a a +或与1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数形结合法结合相应函数的图象直观判断题型三:数列的最大(小)项例15.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且()()*111n n n a a n n ++=∈+N ,则na的最小值是()A .12B .1C .2D .3例16.已知数列{}n a 满足110a =,12n na a n+-=,则n a n 的最小值为()A .-1B .112C .163D .274例1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且2(1)n n S a n -=-,22na nn b S =,则数列{}n b 的最小项为()A .第3项B .第4项C .第5项D .第6项例18.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12,n S n n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则nT n的最小值____例19.数列,1n =,2, ,中的最小项的值为__________.【方法技巧与总结】求数列的最大项与最小项的常用方法(1)将数列视为函数()f x 当x ∈N *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根据f (x )的类型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或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出()f x 的最值,进而求出数列的最大(小)项.(2)通过通项公式n a 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利用11()2n n nn a a a n a -+≥⎧⎨≥⎩≥,确定最大项,利用11()2n n nn a a a n a -+≤⎧⎨≤⎩≥,确定最小项.(3)比较法:若有1()()10n n a a f n f n -=+->+或0n a >时11n na a +>,则1n n a a +>,则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1(1)a f =;若有1()()10n n a a f n f n =-+-<+或0n a >时11n na a +<,则1n n a a <+,则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1(1)a f =.题型四:数列中的规律问题例20.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f n 表示第n 幅图的蜂巢总数,则(4)f =();()f n =().A .352331n n +-B .362331n n -+C .372331n n -+D .382331n n +-例21.由正整数组成的数对按规律排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4,1,()1,5,()2,4,⋅⋅⋅.若数对(),m n 满足()22222021m n -⋅-=,,m n N *∈,则数对(),m n 排在()A .第386位B .第193位C .第348位D .第174位例22.已知“整数对”按如下规律排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68个“整数对”为()A .()1,12B .()3,10C .()2,11D .()3,9例23.将正整数排列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则图中数2020出现在A .第64行3列B .第64行4列C .第65行3列D .第65行4列题型五:数列的最值问题例24.(2022·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三期中)已知数列{}n a 满足32n a n n=+,则数列{}n a 的最小值为()A .343B .575C .D .12例2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2141n n a n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数列没有最大项B .此数列的最大项是3aC .此数列没有最小项D .此数列的最小项是2a 例26.(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理))在数列{}n a 中,11a =,1n n a a n --=(N n +∈,2n ≥),则11n a n ++的最小值是()A .12B .34C .1D .32例27.(2022·辽宁·高三阶段练习)若数列{}n a 满足24122,n nn n n a T a a a -==⋅⋅⋅,则n T 的最小值为()A .92-B .102-C .112-D .122-例2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数列{}n a 满足113a =,1n n n a a +-=,则na n的最小值为()A .235B .143C 12D .13例2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221316n a n n =-+-,则数列{}n a 中最大项的值为()A .134B .5C .6D .132例30.(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11n aa n n n=-+,5a 是数列{}n a 的最小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40,25--B .[]40,0-C .[]25,25-D .[]25,0-【过关测试】一、单选题1.(2022·陕西·交大附中模拟预测(理))函数()f x 定义如下表,数列{}()N n x n ∈满足02x =,且对任意的自然数n 均有()1n n x f x +=,则2022x =()x 12345()f x 51342A .1B .2C .4D .52.(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理))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其中一列数如下:0,2,4,8,12,18,24,32,40,50,…….按此规律得到的数列记为{}n a ,其前n 项和为n S ,给出以下结论:①22122n a n n -=-;②182是数列{}n a 中的项;③21210a =;④当n 为偶数时,()2122n n n S S S n n *++-+=+∈N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2022·河南·模拟预测(理))观察数组()2,2,()3,4,()4,8,()5,16,()6,32,…,根据规律,可得第8个数组为()A .()9,128B .()10,128C .()9,256D .()10,2564.(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0n n a a +-++=,112a =,则数列{}n a 的前2022项积为()A .16-B .23C .6-D .325.(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预测(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21*+-==∈-n n n a a a n N a ,则2022=a ()A .13B .1C .2D .52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aa n n=+,则“21a a >”是“数列{}n a 单调递增”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满足()2**2,5,,1,5,.n n tn n n a t n n n ⎧-+≤∈⎪=⎨->∈⎪⎩N N 且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t 的取值范围是()A .919,24⎛⎫⎪⎝⎭B .9,2⎛⎫+∞ ⎪⎝⎭C .()5,+∞D .(]1,4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数列{an }的前n 项和Sn =n 2-10n (n ∈N *),则数列{nan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A .第2项B .第3项C .第4项D .第5项9.(2022·上海普陀·二模)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N )n n S S n n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数列{}1n n a a ++是常数列B .若113a <,则{}n a 是递增数列C .若11a =-,则20221013S =D .若11a =,则{}n a 的最小项的值为1-10.(2022·北京四中三模)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为22n a n n λ=-,则“0λ<”是“*n ∀∈N ,1n n a 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多选题11.(2022·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数列的第20项是200B .此数列的第19项是180C .此数列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222n a n=D .此数列的前n 项和为(1)n S n n =⋅-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数列{}n a 满足1112,012,1321,12n n n n n a a a a a a +⎧⎪⎪==⎨⎪-<<⎪⎩ ,则数列{}n a 中的项的值可能为()A .13B .2C .23D .45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数列2345,,,3456,⋯的一个通项公式是1n n a n =+B .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C .数列1,1-,1,1-,⋯与数列1-,1,1-,1,⋯是同一数列D .数列11,24,⋯,12n是递增数列1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n S 是{}n a 的前n 项和,12a =,()1112n n a n a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20212a =B .20211012S =C .331321n n n a a a ++⋅⋅=D .{}n a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数列{an }满足112,2712,62n n n n n a a a a a +⎧≤⎪⎪=⎨⎪->⎪⎩,123a =,则数列{an }中的项的值可能为()A .19B .16C .13D .431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a =-,111n n a a +=-,则下列各数是{}n a 的项的有()A .2-B .23C .32D .31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文))南宋杨辉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记录了一种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即现在著名的“杨辉三角”.如图是一种变异的杨辉三角,它是将数列{}n a 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的,其中{}n a 是集合{}220,,s ts t s t Z +≤<∈且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列,即13a =,25a =,36a =,49a =,510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第四行的数是17,18,20,24B .()11232-+=⋅n n n a C .()11221n n a n +=+D .10016640a =1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的数表中,第1行是从1开始的正奇数,从第2行开始每个数是它肩上两个数之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6行第1个数为192B .第10行的数从左到右构成公差为102的等差数列C .第10行前10个数的和为9952⨯D .数表中第2021行第2021个数为202060612⨯19.(2022·河北·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数列的第20项是200B .此数列的第19项是182C .此数列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222n a n=D .此数列的前n 项和为(1)n S n n =⋅-20.(2022·福建漳州·三模)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1n S n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a 是递增数列B .{}n a 是递减数列C .122n a n=-D .数列{}n S 的最大项为5S 和6S 21.(2022·湖南·长沙一中高三阶段练习)对于正整数n ,()n ϕ是小于或等于n 的正整数中与n 互质的数的数目.函数()n ϕ以其首名研究者欧拉命名,称为欧拉函数,例如()96ϕ=(1,2,4,5,7,8与9互质),则()A .若n 为质数,则()1n n ϕ=-B .数列(){}n ϕ单调递增C .数列()2n n ϕ⎧⎫⎪⎪⎨⎬⎪⎪⎩⎭的前5项和等于72D .数列(){}3nϕ为等比数列三、填空题22.(2022·北京·人大附中模拟预测)能说明命题“若无穷数列{}n a 满足()111,2,3,n na n a +>= ,则{}n a 为递增数列”为假命题的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n a =__________.23.(2022·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预测)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①{}n a 是无穷数列;②{}n a 是单调递减数列;③20n a -<<.这个数列的通项可以是__________.24.(2022·海南·模拟预测)写出一个同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③的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__________.①10n n a a +<;②数列{}n a 是单调递减数列;③数列{}2nn a 是一个等比数列.25.(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预测(文))已知23n a n n =+,若2nn a λ≤对于任意*n ∈N 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6.(2022·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期末)在数列{}n a 中,()71()8n n a n =+,则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的n =________.27.(2022·山西·模拟预测(理))数列{}n a 中,已知11a =,20a >,()*21n n n a a a n ++=-∈N ,则2022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8.(2022·四川成都·三模(理))已知数列{}n a 满足13a =,122n n n a a a ++=,则2022a 的值为______.29.(2022·全国·模拟预测)在数列{}na 中,11a =,1,231,nn n n n a a a a a +⎧⎪=⎨⎪+⎩为偶数为奇数,则1232021a a a a ++++= ___.。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a p3 : 数列 n 是递增数列;p4 : 数列 n
an 3nd是递增数列;
D. p1, p4
A. p1, p2
B. p3 , p4
C. p2 , p3
{an } 是公比为 q 例3.设 (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的等比数列,则 " q 1"
"{an }" 是
n是正整数, Sn 是数列 an 的前n项和,求S n 的最小值。
解:( 1)已知函数f(x)=ab x (a, b为常数)的图像经过点P, Q则有
5 x 1 x f ( x) 4 (也可以写成 4 2 等不同的形式。 ) 32
4n 2 an log 2 f n log 2 32 因为a n 1 a n 2 n 1 5 2n 5 2 ; 所以a n 是首项为 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n(3 2n 5) n 2 4n (n 2) 2 4 2 当n 2时,取最小值 4 所以Sn
知识点三: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 解析2:函数y=f(x)为增函数,则其对应的数列为增函数, 函数y=f(x)为减函数,则其对应的数列为减函数 但是,数列 a f (n) 为递增数列其对应的函数不一定是增函数
n
知识点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一、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1、等差数列的的通项公式可以变形为an =dn+ a1 - d , 故 当d 0时可看成是关于的一次函数,d 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 d 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n(n 1) d 2 d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 n = na1 d n (a1 )n 2 2 2 可看出是关于n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2)an 1 1+ . 2a a 2(n 1) n 2 对任意的n N * , 都有an a6成立, 1 2 并结合函数f ( x) 1+ 的单调性, 2a x 2 2a 5 6 10 a 8. 2
例8:设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 Sn ,若 a1 0, S2009 0
a p3 : 数列 n 是递增数列;p4 : 数列 n
an 3nd是递增数列;
D. p1, p4
A. p1, p2
B. p3 , p4
C. p2 , p3
{an } 是公比为 q 例3.设 (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的等比数列,则 " q 1"
"{an }" 是
且 S3 a3 , S4 a4 , S5 a5 成等差数列.
(Ⅰ)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T S (n N *) , 求数列的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 n n (Ⅱ ) 设 Sn
例6: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 (n 1)( ) n (n N ) 试问该数列有
典型例题
例1、数列an ,an f n 是一个函数,则它的定义域为( ) A.非负整数集 C.正整数集或其子集 B 正整数集 D 正整数集或 1,2,3 n
例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下
面是关 于公差的等差数列的四个命题: ( )
p1 : 数列an 是递增数列; p2 : 数列nan 是递增数列;
例7:已知数列 an 中 an 1
1 (n N , a R, a 0) a 2(n 1)
若 a 7求数列 an 中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若对任意 n N 的都有 an a8 成立求的 a 取值范围
1 (n N * , a R, 且a 0), a 2(n 1) 1 a 7, an 1 . 2n 9 1 结合函数f ( x) 的单调性。 2n 9 可知1 a1 a2 a3 a4 ; 解:( 1) an 1 a5 a6 a7 · · · an 1(n N * ). 数列{an }中的最大项为a5 2, 最小项为a4 0.
10 11
没有最大项?若有,求最大项的项数,若没有说明理由。
10 n 1 10 n 9 n 10 n 解: an 1 an (n 2)( ) (n 1)( ) ( ) 11 11 11 11 当n 9时,an 1 an 0即an 1 an 当n 9时,an 1 an 0即an 1 an 当n 9时,an 1 an 0即an 1 an 故a1 a2 a3 · · · a9 a10 a11 a12 · · · , 所以数列中最大项为9,10项。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知识点一:概念间的关系(必修五P29)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3})为定义域的函数an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 =f (x) 如果f (i)(i=1,2,3 )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 f (1),f (2),f (3) f (n)
知识点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二、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1、等比数列的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n q, q
当q 0,时数列为摆动数列 a 当q>0且q 1时y = 1 q x可看成是一个指数型函数 q a1 0,(1), q>1数列为递增数列 (2),0 q 1数列为递减数列 a1 0,(1), q>1数列为递减数列 (2),0 q 1数列为递增数列 a1 (1 q n ) a1 a1 n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q (q 1)也可看作关于n指数型函数 1 q 1 q 1 q
求 Sn 最小值及此时n的值 求n的取值集合,使 an Sn
1 已知函数f ( x) ab x a,b为常数 的图象经过点( P 1,)和Q (4,8) 8 1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2 记 an log2 f n
1 ab 8 ab 4 8 1 a 解得 32 b 4
为递增数列的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4、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d,若数列 2a1an 为递减数列,则() A. d 0 B. d 0 C. a1d 0 D. a1d 0

例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 3 已知首项为 的等比数列不是递减数列, 其前n项和为 Sn (n ,N *) 2
知识点三:数列的单调性与最值 解析2:函数y=f(x)为增函数,则其对应的数列为增函数, 函数y=f(x)为减函数,则其对应的数列为减函数 但是,数列 a f (n) 为递增数列其对应的函数不一定是增函数
n
知识点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一、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1、等差数列的的通项公式可以变形为an =dn+ a1 - d , 故 当d 0时可看成是关于的一次函数,d 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 d 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n(n 1) d 2 d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 n = na1 d n (a1 )n 2 2 2 可看出是关于n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如何理解这句话: 1、若数列为无穷数列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2、当数列为有穷数列时,定义域为形如{1,2,3……}的集合 知识点二:数列的图象 数列的图象是一列孤立的点,点的坐标的横坐析1: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比前一an an1 (n 2) an an1 (n 2) 则此函数为递减 项大则此数列为递增数列,反之,若, 数列
n是正整数, Sn 是数列 an 的前n项和,求S n 的最小值。
解:( 1)已知函数f(x)=ab x (a, b为常数)的图像经过点P, Q则有
5 x 1 x f ( x) 4 (也可以写成 4 2 等不同的形式。 ) 32
4n 2 an log 2 f n log 2 32 因为a n 1 a n 2 n 1 5 2n 5 2 ; 所以a n 是首项为 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n(3 2n 5) n 2 4n (n 2) 2 4 2 当n 2时,取最小值 4 所以S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