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错这3点,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

合集下载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做事懒散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缺乏动机和目标:孩子可能没有清晰的目标或动力去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不太愿意付出努力。

2.缺乏责任感:孩子可能没有被教导养成良好的责任感,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影响。

3.学习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能会感到挫败并丧失动力。

这可能导致他们做事懒散拖拉,因为他们可能害怕再次失败。

4.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孩子可能没有学会有效地管理时间,导致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拖延。

5.缺乏组织能力: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步骤,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6.缺乏自律性:自律是一种能力,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并有效地完成任务。

如果孩子缺乏自律性,他们可能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

7.缺乏反馈和奖励机制:孩子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奖励,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完成任务的价值和重要性。

8.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可能对孩子的懒散拖拉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高或家庭中缺乏规矩和纪律,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任务。

9.抑郁或焦虑:孩子可能面临与情绪相关的问题,例如抑郁或焦虑。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动力和专注力,使他们变得懒散拖拉。

针对孩子懒散拖拉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1.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让他们理解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尝试将任务与他们的兴趣相关联。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任务的动力和投入。

3.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有责任心,让他们理解完成任务的责任和影响。

4.教授时间管理和组织技巧:教育孩子如何规划和管理他们的时间,并将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步骤。

5.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6.建立纪律和规矩:建立家庭中的纪律和规矩,让孩子明确知道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期望。

7.提供支持和帮助:展示对孩子的支持和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1.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去尝试新事物,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严厉批评 - 父母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的行为或表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做到好的事情,从而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忽视孩子的感受 - 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从而产生焦虑和沮丧。

4. 过度赞扬 - 父母过度赞扬孩子的表现,不管孩子是否表现出色,会让孩子产生不真实的自我认知,失去对自己实际能力的正确认识。

5. 期望过高 - 父母过高地期望孩子的表现和成就,不顾及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6.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失去自由和独立性。

7. 不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 父母不让孩子自由发展,限制孩子的行为和选择,会让孩子感到被限制和束缚,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1 -。

孩子拖拉磨蹭的心理原因

孩子拖拉磨蹭的心理原因

孩子拖拉磨蹭的心理原因?1、先天因素有些孩子先天性子比较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事都会比较的缓慢,这属于先天性的性格,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通过耐心地教导来改善。

2、自身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平时起床或者吃饭的时候拖拉磨蹭,多数与时间观念不在强烈,有着较大关系。

在平时需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能够减轻做事拖拉以及磨蹭的症状。

3、父母习惯包办,导致孩子产生惰性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太磨蹭,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替孩子做,于是,孩子渐渐对父母的包办行为产生依赖性,他们会认为“反正我也做不好,做不好还要被骂,那还不如不做!”父母本意是想节省时间,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不但导致孩子养成了更加磨蹭的习惯,还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

4、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主义有些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主义”,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譬如有的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一个字写不好,就会不断擦掉,重新写,甚至有的孩子会将一行全部擦掉,或者整页撕掉重写。

这种完美主义就会让孩子不停和自己较劲,导致孩子始终在原地重复,没有进度,出现“磨蹭”的情况。

5、缺乏动力反正做完这个事情后还有别的任务,那我为什么要快一点呢?反正这个任务是爸爸妈妈让我做的,我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很多情况下,家长催促孩子做的事情并没有让孩子获取紧张起来的驱动力。

这个动力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催一催就动一动,不催就慢下来甚至不动,久而久之,一个催促,一个磨蹭,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1、树立时间观念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宝妈们可以教孩子去列计划、列清单。

让孩子将时间计划放在自己的脑袋里,这样有了计划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实施起来会比较吃力,慢慢就会变好了。

2、拖拉,承担后果制定家庭规则也是必要而可行的,比如:若是对于总是写作业太拖拉的孩子,那就必须先写作业才可以玩耍或看电视,不然就取消出去玩耍的时间,什么时候将作业写完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玩;若对于在生活上拖拉的孩子,起床起晚了就要承担起晚的后果,吃爸爸妈妈吃剩的事物或必须把房间收拾好才带出去玩等等。

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问题

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问题

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问题引言:孩子做作业拖拉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他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在琐碎的事情上,导致作业拖延,效率低下。

然而,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的问题,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

一、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任务的时间限制和完成目标。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远离干扰和娱乐设备。

此外,保持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也是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三、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时间规划是培养孩子高效做事习惯的关键。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将作业分解为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时间限制。

同时,要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避免拖延。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做事的基础。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整理笔记、及时解决问题等。

此外,鼓励孩子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浪费时间。

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分享知识、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要鼓励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成就感联系起来。

六、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或者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养成高效做事的习惯。

七、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高效做事的榜样,例如合理安排时间、专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孩子做事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

孩子做事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

孩子做事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不写作业母(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孩子做事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孩子总爱拖拉磨蹭怎么办?讲到这个话题,很多爸妈都觉得非常头疼。

常听到很多爸妈说:“哎呀,我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慢,吃饭慢、冲凉慢、做功课就更加慢,早上起床的时候怎么拉也拉不起,晚上睡觉拖拖拉拉,写作业更是拖拉,真是把我急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谈谈,孩子,为什么会养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不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不可能彻底解决这种坏习惯。

一、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那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分成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两大部分。

1.内在原因就是先天带有的性格特征及心理原因。

这个对孩子的后天影响并不是最直接和最大的,只占了20%左右的因素。

更多的是外在因素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等因素。

2.外在因素指家庭环境等方面。

孩子拖拉磨蹭,更多是外在因素产生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等。

不少父母,自己平时喜欢拖拉磨蹭,孩子也变得拖拉磨蹭。

有时候,孩子答应事情的时候雄心壮志,结果半天没有行动,一个字,拖,把爸爸妈妈的耐心拖没了。

当孩子作业拖到最后才写,爸爸妈妈痛心疾首,不断抱怨。

我想问问家长们,你们自己是不是也会拖延?我们平时要求孩子的,常常自己做不到,所以,如果想帮助孩子改变这个问题,不妨先从自己入手。

外部原因,分以下情况,第一个就是:家长自身的习惯问题,第二个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第三个是持续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第四个,由于家长、老师、同学等让孩子的心理感受不好,产生负面情绪。

1.孩子拖拉磨蹭第一个是家长自身的习惯问题。

孩子在6岁以前是受家长影响最大的,他像一张白纸,自身没有多少是非观念,什么事也不太懂,属于模仿学习过程。

他们身上的各种习惯。

大部分是通过学习家长习得的。

有一些家长喜欢熬夜,早上睡懒觉,跟孩子说好的时间不守时,说好了不算数。

没有一点时间观念,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家长很大的影响。

2.孩子拖拉磨蹭第二个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

家庭中如何处理好孩子的拖延症

家庭中如何处理好孩子的拖延症

家庭中如何处理好孩子的拖延症在家庭中如何处理好孩子的拖延症孩子的拖延症是许多家庭面临的普遍问题。

无论是在完成家庭作业、进行日常任务,还是参与家庭活动,孩子们总是倾向于拖延。

这不仅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来应对孩子的拖延症,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个人成长。

1. 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孩子的拖延症可能源于目标模糊或无法规划自己的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

例如,让孩子在每日作业前先列出任务清单,并将每项任务分配到特定的时间段。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应该在何时开始和完成任务,减少拖延的倾向。

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除了提供时间表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例如,鼓励孩子按时起床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这将有助于孩子形成固定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并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此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解大任务,将其分为较小的部分,每次专注于一部分的完成,从而避免孩子因任务过于庞大而产生拖延的情绪。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克服拖延症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制定个人目标和计划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让孩子自己设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在完成任务后自我评估。

家长可以提供反馈和支持,但应尽量避免代替孩子完成任务或者过度监督。

这样有助于孩子逐渐独立,并自主解决拖延症问题。

4. 建立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激励孩子积极行为的一种方式。

家长可以与孩子商讨相应的奖励,以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和遵循时间表。

例如,一周没有拖延完成任务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些奖励,如额外的娱乐时间或小礼物。

这样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还可以增加他们对任务完成的满足感,减少拖延的倾向。

5. 鼓励孩子寻求帮助有时,孩子的拖延症可能与对任务的挑战、无法解决问题或缺乏信心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孩子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

孩子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

孩子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孩子拖拉磨蹭作业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分析。

首先,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动力不足而拖拉磨蹭作业。

当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或没有明确的目标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和无动力,而更倾向于做其他有趣的事情。

此外,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会认为完成作业并不是很重要,从而导致他们拖延完成。

第二,家庭环境和家庭支持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孩子拖拉磨蹭作业的原因之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家长没有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例如安静的地方、书籍和学习材料等,孩子可能会找不到适合完成作业的条件。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激励,孩子可能会感到没有动力去完成作业。

第三,教育体制和学校环境也可能影响孩子拖拉磨蹭作业。

有些学校可能会给孩子过多的作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和感到厌烦。

此外,如果孩子觉得作业太难或者没有足够的指导和支持,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法应付,从而拖延完成作业。

最后,孩子的个人原因也可能导致他们拖拉磨蹭作业。

有些孩子可能自律性较差,缺乏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安排时间来完成作业。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害怕失败或者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从而避免去尝试完成作业。

为了解决孩子拖拉磨蹭作业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材料,为孩子创造一个专注和愿意学习的氛围。

其次,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激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完成作业。

此外,教育体制和学校可以思考如何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以及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律能力,教给他们时间管理和计划的技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

孩子的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孩子的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孩子的坏习惯形成的原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或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不良,孩子很容易模仿并形成相似的习惯。

比如,如果父母经常吸烟或饮酒,孩子可能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形成吸烟或饮酒的习惯。

2.社交圈子:孩子的朋友和同学也会对其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孩子交往的朋友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撒谎、欺凌他人等,孩子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从而形成相应的习惯。

3.缺乏自律能力:自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容易受到各种诱惑的干扰,从而导致形成坏习惯。

比如,如果孩子没有养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他可能会拖延时间并最终形成拖延症的习惯。

4.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父母或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或教育者没有给孩子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孩子可能不会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5.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孩子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如果无法适应并处理这些压力,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

比如,由于紧张的考试压力,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或熬夜的习惯。

6.父母的过度保护: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性较高,并且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们可能会习惯于逃避问题,而不是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7.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一些坏习惯的形成。

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可能会导致拖延、浪费时间等不良习惯的形成。

8.缺乏注意力集中能力:有些孩子由于自身原因,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导致他们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们可能因为分散注意力而忽视做一些事情,例如忘记将书包带回家或完成家庭作业等。

综上所述,孩子坏习惯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家庭环境、社交圈子、自律能力、引导教育、学习压力、父母过度保护、时间管理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等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做错这3点,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
成长,需要克制人性中的好逸恶劳,一个孩子,即使再聪明再有天赋,因为懒惰,也很难会有好的未来。

孩子的懒散,是最让家长头疼的教育之一,但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跟父母做错这3点息息相关。

一、过度干预孩子,使他们产生了依赖。

不过孩子多大了,在父母的眼中依旧是孩子。

但孩子终将要成长,不能总以孩子的标准来对待他们。

对待孩子,不管多大了,都像小时候一样一如既往的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事无巨细,无不干预,还总喜欢帮孩子做决定。

小到帮孩子收拾书包,整理书桌,收拾床铺,大到替孩子做关键节点的决定。

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磕碰到哪里了,为此就不让孩子做家务;
时时刻刻担心孩子受什么委屈了,为此一昧的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
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不会饿着,冻着,为此总追着孩子的步伐。

父母爱孩子,想给他
们更多更好的东西是正常
不过的事情,但没有必要
事事亲自上手,参与孩子
生活,学习的所有细节。

父母的过度干预,长
此以往,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强,自身不喜欢思考,懒得动脑,什么事都不要操心,自主能力没办法得到锻炼。

孩子缺少了锻炼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对自己的生活,学习都缺乏主动性,做什么都没劲。

什么事情都想着父母会为自己搞定一切,自己又何必去想那么多呢。

二、过度奖励孩子,容易破坏他们内在积极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去做某些事情,就会采用“奖励式”教育。

跟他们约好了,只要事情完成了,就能得到xxx奖励。

例如:孩子自己洗衣服,奖励10元零花钱;
孩子帮忙取个快递,奖励一个新玩具;
孩子考试达到90分以上,奖励一双新鞋子;
......
诸如此类,当然了,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激发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

如果奖励方式用得不对,过度奖励,也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如果奖励被当做“筹码”了,如此过度的奖励,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种无形中的“交易”。

父母总是以奖励的方式
激发孩子做事的手段,然后孩
子养成了这样“奖励式”的方
式去做事,久而久之,如果奖
励不够吸引人,孩子就不会那
么听话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孩子一开始就为了奖励去完成某件事,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做这件事的过程,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只想快速完成拿到奖励。

在没有奖励的时候,让孩子做事情,他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拖拉拉,产生不满的情绪、
没有奖励,做事情也就缺少了乐趣,就懒得去投入,就会延伸出消极怠工,懒散,拖延的坏毛病。

物质奖励会让有成就感的事情变得乏味,容易让孩子失去了自发的动力,时间久了,奖励的惊喜感会消失。

奖励是工具,别让它成为孩子的目的。

奖励有其弊端,可是聪明的父母会善用奖励,避开奖励的误区,让孩子在奖励中变得更积极,更有主动性,而不是让孩子沉溺在奖励中,失去自发的动力。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要学会适当的奖励孩子,效果会更好。

三、过度催促孩子
孩子做事情出现懒散的情况时,家长总是忍不住唠唠叨叨:
“快点快点,都大半天了,天天磨磨蹭蹭。


“一个小时过去了,你怎么才做了一道题,怎么回事啊?”
“再不快点,你上学就要迟到了。


脾气急躁的家长,遇到懒散拖拉的孩子,总是忍不住碎碎念的催促,有时候忍不住了还上手。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家长的催促才要人命。

孩子磨蹭,是成长特点
孩子磨蹭,是家长太完美
孩子磨蹭,是没有兴趣
孩子磨蹭,是专注力不够
孩子磨蹭,是逆反心理
有人说:面对孩子磨蹭,催促,是毒害孩子最深的毒药。

对此,我非常认同。

催促,只能使身体到位,却无法让心思到位。

懒散,拖拉的孩子,背后往往是急性子的父母。

此时的父母很容易就扮演了监工的角色,监视着孩子的一切。

一发现孩子做错了什么,就是一顿批评教训。

这样长期高压下,孩子内心会越来越抗拒,甚至抑郁。

而孩子还不敢明着反抗父母的安排,只会通过懒散,拖拉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过度的催促,毁掉的是孩子的自律性;
过度的催促,毁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过度的催促,毁掉的是孩子的判断力;
过度的催促,毁掉的是
孩子的时间观;
过度的催促,毁掉的是
孩子的自我认知力。

所以,请家长放慢脚
步,不要急于催促孩子,多一点耐心,看看孩子的反应。

当你忍不住想要催促孩子的时候,请先深呼吸,告诉自己:我不能毁掉孩子。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如何安排时间,利用时间。

学会放手,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快,更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