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的由来
擂茶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茶待客
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 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敬地 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 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待 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 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 完没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说你喝完手里的这一碗 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别把手上这碗擂茶再喝下去,让它 留在碗内,等到临走离开主人家时,再一口气喝完,然 后告辞。
解读陆河擂茶
• • • • • • 擂茶简介 擂茶历史传说 擂茶历史渊源 擂茶基本原料 擂茶的制作 擂茶的功效
擂 茶 简 介
陆河擂茶是广东陆河著名的客家人小 吃,属于粤菜系。 擂茶,制作简便,清香可口,且因配 料不同,分别具有解渴、清凉、消暑、充 饥等效用。经济而又实惠。 擂茶,甚至可称为陆河的标志,好不 夸张的说,陆河人吃擂茶,从断奶开始到 入土为安。每家每户每天中午的食物,大 部分就是这种客家传统的美食。
米程(由精白糯米蒸熟)
擂茶的制作
1、手抓一把芝麻, 放进擂茶钵里,再 放大概30毫升的水。 2、用擂茶棍不断 绕壁旋转,直到芝 麻已成糊浆。 3、放入一把花生, 继续使用擂茶棍搅 拌,直到花生成泥 状。 4、加入少量的薄 荷,用擂茶棍碾压 几下,然后放入滚 烫的热水,最后放 少许盐,以调味。
擂茶时,擂者坐下,双 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 一把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 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 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 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 (薄荷、黄花、香树叶、牵 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 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历 史 传 说
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 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就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饮茶有利于 健康,已为世人所共知,擂茶不仅可 以清饮,也可以配炒米而饮,而陆河 人以擂茶招待客人仍是最隆重的礼节, 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风俗。擂茶,成 了客家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我国湘赣闽粤和台湾一带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是祖国茶文化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它以古朴醇厚见奇趣,以保健疗效见奇功,闻名遐迩,蜚声中外,她不同于日本的茶道,也区别于我国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一、何为擂茶?擂茶,为客家人招待贵客的一种茶艺,流行在闽、粤、赣、桂、台及湘中的客家人聚居地区(湖南一些非客家地区也存在),即将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研磨、擂碎,冲沸水而成,此法据说取法于药饮,最原始的药饮,也是将某些药置于钵内捣烂,注入沸水饮用,此后人们发现茶叶有清热、解署、生津的功效,茶便成了药饮必用之物,再后来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了一些食物,遂成为风味独特的饮料。
二、擂茶的历史客家擂茶,源远流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相传伏波将军马援奉汉武帝之命,远征边关,途经湘粤边界,由于南方气候多变,时而炎热酷暑,时而阴雨绵绵,北方将士,不服水土,病疫缠身,个个头晕身重,燥热烦漏,上吐下泻,浑身无力,行军停滞不前,马援无奈派人四方求医,正在焦虑万分之际有一白发苍苍客家老妪,向马援献上祖传秘方,以生姜、生米、生茶叶组成“三生饮”擂汁,沸水冲泡后服用。
三军将士服用“三生饮”后非常效验,有病者迅速康复,无病者不再感染。
以三味组成“三生饮”,具有消热、祛暑,解毒、提神、健胃、醒脾、润肺、止呕之功。
此后,“三生饮”沿袭下来,代代相传,成为客家防病健身之保健饮料—擂荼。
对于客家擂茶,还有很多不同版本的传说。
闽有“居建阳县的畲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
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足证研麻,泡茶款客,是当时江南的一种风俗。
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纪胜,茶坊》“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这一古语,说明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众多,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
将乐擂茶文化课件

擂茶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 品,常在早餐、午餐或晚餐时饮用。 此外,在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喜庆 场合,擂茶也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擂茶的礼仪与规矩
礼仪
在饮用擂茶时,主人会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冲泡擂茶。客人则需恭敬地接过 茶碗,轻品细饮,并表达感谢。
规矩
在饮擂茶时,有一些规矩需要遵守,例如不能将茶水喝干后再添水,以免被认 为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同时,在品尝过程中需细细品味,不要发出声响。
擂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价值
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 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价值
擂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 作用,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经济价值
随着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擂茶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当地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擂茶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政策支持
制定保护政策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擂茶文化 进行保护和扶持,如设立专项资 金、提供场地支持等。
建立保护机制
建立擂茶文化保护机制,如建立 擂茶文化博物馆、设立擂茶文化 传承人制度等,确保擂茶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 对擂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 公众对擂茶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营养丰富
擂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 分,如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具有很高
的营养价值。
文化内涵
擂茶是福建将乐地区的 传统饮品,具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03
擂茶的饮用习俗与礼仪
擂茶的饮用方式与场合
饮用方式
将乐擂茶的饮用方式为将茶叶、芝麻 、花生等原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用 擂棍来回研磨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 饮用。
将乐擂茶文化课件

配料丰富
根据个人口味,可添加花 生、芝麻、枸杞、红枣等 配料,增加擂茶的营养价 值和口感。
器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擂茶棒
用于将茶叶、米浆和配料磨碎 搅拌,是制作擂茶的主要工具
。
茶壶
用于煮沸茶叶和米浆,需选用 耐高温、无异味的陶瓷或玻璃
材质。
茶杯
用于盛装擂茶,需选用保温性 能好、不易变形的瓷器或陶器
招待客人,以示热情好客。
其他地区的擂茶文化特色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是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集地区的一种茶文化。其原料和制作工艺与将乐擂茶相似,但在 口味和配料上有所差异。
湖南擂茶
湖南擂茶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口感清爽,并加入一些草药和香料。湖南擂茶注重口感和药用价值的双重效果。
擂茶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的比较与交流
风味
擂茶的风味独特,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喜爱。喝擂茶时,通常搭 配一些小吃如糍粑、米果等,增添口感层次。
02
擂茶的原料与器具
原料的选择与搭配
01
02
03
精选茶叶
选用优质茶叶,如绿茶、 乌龙茶等,以保证擂茶的 口感和品质。
精选米浆
选用新鲜、无杂质的大米 ,经过浸泡、磨浆等工序 制成米浆,作为擂茶的基 底。
擂茶与茶文化的比较
擂茶作为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与其他地 方的茶文化在原料、制作工艺、饮用习 俗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更好 地理解擂茶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VS
擂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将乐擂茶 文化逐渐向外传播,与其他地方的擂茶文 化进行交流与融合。这有助于弘扬擂茶文 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 繁荣。
调查报告关于擂茶的内容

调查报告关于擂茶的内容引言擂茶是一种深受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民众喜爱的传统饮品,也是广东传统早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擂茶的制作原料丰富多样,独特的制作方式使得擂茶成为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擂茶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口味特点以及消费者对擂茶的喜爱程度。
一、擂茶的历史背景和渊源擂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广东地区的茶叶磨制方法非常普遍,人们将茶叶与多种其他食材一起研磨成泥状。
这种饮品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和丰富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道代表广东饮食文化的经典饮品。
二、擂茶的制作过程1. 准备原料:- 绿茶叶- 杏仁- 芝麻- 瓜子- 薏米- 红豆- 糯米- 花生- 芡实- 桂圆- 菜瓜子- 莲子- 葛根粉2. 研磨制作:- 将所有原料放入提前烘干处理过的石臼中,并用木杵慢慢砸打擂臼中的材料,磨制出茶叶和其他食材的混合泥状物。
3. 调制饮品:- 将擂制好的茶叶泥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即可享用。
三、擂茶的口味特点擂茶以其浓郁的茶香、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欢迎。
它融合了茶叶、坚果、米类、豆类等多种食材的特点,口感丰富多样。
擂茶的味道淳厚,略带苦涩,但平衡度的调控能够降低苦涩的感受,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味觉享受。
此外,擂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其中茶叶富含儿茶素和维生素C 等有益物质,坚果类食材则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消费者对擂茶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广东地区的消费者对擂茶非常喜爱,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每周都会饮用擂茶。
在他们看来,擂茶不仅味道独特,各种食材的丰富口感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此外,饮用擂茶还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体质和增强免疫力。
消费者调查还显示,现代人对快餐食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然而,面对忙碌的生活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擂茶作为一种既方便又健康的饮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结论擂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口感的传统饮品,其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口味特点丰富多样。
擂茶

瑞金擂茶擂茶制作方法独特,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擂制而成,擂制的工具是“擂钵”和“擂棍”。擂钵是 一种内壁刻有细密凸凹痕的陶钵,擂棍是一根约2尺长的硬木棍。擂制时,将原料倒入钵内,主妇们坐在矮凳上, 左右大腿紧紧夹住擂钵,双手紧握擂棍,使劲在钵内擂磨,将各种原料擂成细末粉,然后加水倒入锅中煮沸即成。 瑞金人独特的擂茶,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他们以到瑞金能喝上擂茶为荣。2001年,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陈建功来瑞金采风时,瑞金文艺界的人士以擂茶招待他,陈建功称赞瑞金擂茶清香爽口,好喝极了。
武陵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区源远流长。相传二千多年前,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今鼎城区长茅岭乡),军 营闹瘟疫,有仙人献验方,验方上写着“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放入擂钵,用梓姜木捣成糊状,开水 冲泡”。服后疫病痊愈,自此传入民间。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众待 客的上乘饮料。喝时,佐以炸炒的富有地方特色面点以及专门制作的坛子菜,称之为“搭茶”。搭茶,少则十几 种,多则达四十八种,边吃边喝,饶有趣味。
以茶待客
擂茶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 敬地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 待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 完没了。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 擂茶两大类。
擂茶文化

• 正宗的捞子应该是竹蔑制成的,但是考虑到耐用和空眼均 匀细密,金属丝网也用得比较多,捞子是最好冲泡好擂茶 后,把其中的渣滓捞出,用做过滤之用
二:擂茶制作方法
• 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 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 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 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 为日常的饮料。
擂茶
擂茶文化
• 起源:史料记载,在宋朝是就已有擂茶。
• 分布:福建省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省
陆丰市、陆河,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
桃园,台北,花莲等地。 • 分类:土家擂茶,客家擂茶,安化擂茶,武陵擂 茶,揭西擂茶,将乐擂茶。。。
• 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擂钵、擂棍和捞子。 • 擂钵就是盛擂茶原料的容器,直径一尺见方的陶制敞口罐, 沟壑呈辐射状爬满了陶罐内壁。 • 擂棍的一根一米长左右的木杖,由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 加工成的木棍。
谢谢观赏,再见
第一步:加开水擂茶
第二步:放进炒香的芝麻一起擂
第三步:擂的过程边加少量的凉开水, 放炒香的花生(去不去皮都可以)
第四步:加点罗勒增加独特的香味哦
第五步:继续擂哦,直到擂到糊糊状· ·
第六步:把烧开的水倒进擂茶,边冲边 搅香气扑鼻
冲好了,汤色浓郁
三:擂茶的作用
• 擂茶只当作一般饮品。若当药用,有祛 风寒、消暑气、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 细叶金钱、艾叶、小叶客食碗(马蹄金)、 班笋菜(荠菜)、黄花、薄荷等,同茶叶 一起擂烂。各种配料,易熟品,切碎后, 放入钵内由开水冲熟;难熟的,放入锅内 煮熟,同开水一起冲入钵内
擂茶
“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 二口深饮,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擂茶的历史故事

擂茶的历史故事
擂茶起源于福建,是一种将茶叶、芝麻、花生、糯米、桂花、玫
瑰等多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制作的传统饮品。
相传,在宋朝,有一位名
叫赵先生的茶农,他家的茶叶品质一直非常优良,备受人们的好评。
但有一年雨水过多,茶叶受到了严重侵害,赵先生心急如焚,不知道
该如何处理这些受损的茶叶。
他试图用沸水冲泡,但却发现味道非常苦涩,无法喝下。
赵先生
急中生智,开始尝试将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从而改变茶叶的味道。
他试图将芝麻、花生、糯米等材料研磨成粉,再将茶叶与这些粉末混
合在一起搅拌,制成了一种新的饮品——擂茶。
擂茶一开始只是在农村地区流行,后来逐渐传到了福建、广东等地。
到了明清时期,擂茶已经成为福建地区的一种传统茶饮,并逐渐
发扬光大。
现在,擂茶已经成为了福建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每年的清
明节还有一项“擂茶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擂茶的由来
时间:2018-03-16 11:23:58 | 作者:学霸
Hi!大家好!你听说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吗?你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儿吗?它就在我没美丽的家乡——湖南桃源。
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桃源,可一定要品一品我们家乡的特产——擂茶。
滚烫的擂茶,色香味俱全的压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关于擂茶的由来,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据说擂茶最开始的名字叫“三生汤”,为什么会叫做“三生汤”呢?还是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相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带兵南征五溪蛮,路过我的家乡桃源的乌头村时,当时正是盛夏时节,暑气蒸人。
马援的部队里大都是北方人,由于水土不服,一多半的士兵上吐下泻,染上了瘟疫。
马援将军自己也染病卧了床,只好在乌头村扎营休息,并派士兵去找医生。
士兵找来当地的一位老婆婆,听说她说能治好这种病。
马援让老婆婆赶紧开药治病。
谁知老婆婆并没有开药,而是吩咐士兵找来生姜、生米、生茶叶;砍来山楂树,把山楂树削成长两尺、粗两寸的棒;再找来用岩石打造的石钵。
老婆婆把生姜、生米、生茶叶放到石钵里,让士兵用山楂棒擂成糊糊,再把糊糊倒进滚烫的开水里用棒和匀。
一锅又黄又黑的汤就做好了。
老婆婆让马援和染上瘟疫的士兵每人喝上一大碗,蒙头蒙脑盖上被子睡一觉。
没想到士兵们出了一身大汗,打了些许喷嚏,瘟疫就全好了。
由于这汤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这三种材料制作而成,士兵们就把这神奇的汤叫做“三生汤”。
后来,人们又在汤里加入了花生、芝麻、黄豆等原料,喝汤时还配上了各种好吃的压桌,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日的擂茶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