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介绍
擂茶的制作步骤有哪些方法

擂茶的制作步骤有哪些方法擂茶(Hakka Lei Cha)是一道传统的客家菜品,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
擂茶由炒熟的绿豆、红豆、花生、香菜、薄荷叶、茶叶等成分制成。
以下是擂茶的制作步骤:原料准备:1. 绿豆:用清水浸泡过夜,然后过滤掉水分。
2. 红豆:用清水浸泡过夜,然后过滤掉水分。
3. 花生:将花生用清水洗净,然后晾干。
4. 香菜:将香菜洗净,并剁碎备用。
5. 薄荷叶:将薄荷叶洗净并切碎备用。
6. 茶叶:选择你喜欢的茶叶,如绿茶、龙井茶等。
步骤一:炒豆1. 将绿豆和红豆分别放入炒锅中,用中小火慢慢炒熟,直到变色变香。
2. 炒熟的豆子晾凉后,放入擂钵中。
步骤二:炒花生1. 将晾干的花生放入炒锅中,同样用中小火慢慢炒熟。
2. 炒熟的花生晾凉后,放入擂钵中。
步骤三:擂豆1. 用擂钵将炒好的豆子擂成粉末状。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力气和耐心。
2.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豆子擂碎的程度,有些人喜欢保留一些颗粒感,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腻的口感。
步骤四:加入其他调料1. 将剁碎的香菜和薄荷叶放入擂碗中,搅拌均匀。
2. 加入茶叶,并继续轻轻搅拌。
步骤五:添水搅拌1. 慢慢添加清水到擂碗中,用勺子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细腻的茶汤。
2. 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选择添加多少水。
有些人喜欢较浓的茶汤,而有些人则喜欢稀薄一点的口感。
步骤六:品尝调整1. 品尝擂茶的味道,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擂茶的口感。
2. 如果觉得太淡,可以再添加一些茶叶或其他调料;如果觉得太浓,可以再加一些水。
步骤七:享用擂茶1. 将擂茶倒入杯子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一些糖或蜂蜜。
2. 擂茶可以热饮,也可以冷饮。
根据天气和个人的喜好来选择。
以上就是制作擂茶的基本步骤。
擂茶作为一道营养丰富的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
擂茶中的绿豆、红豆、花生等主要原料富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擂茶的制作过程可能比较繁琐,但是品尝到口感细腻、清爽的擂茶,会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谷雨为什么要喝擂茶

谷雨为什么要喝擂茶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因这个时期的降水明显增加,田间农作物可以得到更多的雨水滋润。
在南方也有谷雨采茶、品茶做擂茶的习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谷雨为什么要喝擂茶,欢迎大家阅读。
谷雨为什么吃擂茶“黑茶之乡”安化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吃了谷雨的擂茶,气死郎中的爷。
谷雨时节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而在谷雨这一天,大家都会采一些新茶回来做擂茶喝,以求健康。
擂茶是什么1.擂茶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风味饮料,又叫三生汤,起源于汉朝,明清时期兴盛起来,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广东汕尾等地。
2.擂茶一般用五谷杂粮:大米、芝麻、大豆、花生、绿豆,食盐,新茶叶,山苍籽,生姜等原材料,再用擂钵将其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或者倒入锅中煮成糊状,佐以炒米,清香可口,口感清脆。
3.目前公认的擂茶起源说法是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南关城老妇人何婆在街边卖小吃,当时南关镇又是潮汕和惠州经商的必经之地,何婆卖的擂茶解决了往来客商的疲劳,因而声名远播。
到今天为止,擂茶还是那一带的主食。
谷雨打擂茶,世代流传下来的茶俗,谷雨为什么吃擂茶,不仅是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是在外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思念。
谷雨是什么意思谷雨,乃雨生百谷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
”这里从雨水开始的“雨”到补雨的“雨”,同是一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雨水是由寒冷的冬天转暖后的初春雨,气温低,水雾细绵绵,随春风飘落,有I寸落地后过夜即冻成冰。
从雨水到谷雨已历时两个月,春季也已过半,气温也稳定了下来,很少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了,这时节,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极适宜农作物的播种及生长,这时的雨是“雨生百爷”的意思。
不过这谷雨的谷字可不是指补子这一种庄稼,而是粮食作物的总称,通指我们日常所说的“五谷杂粮”,即庄稼、农作物。
谷雨节分三候谷雨节分三候。
“初候萍始生”,“萍”指的是水面卜的水生植物浮萍,这说明此时水温升高,已可满足浮萍生长的需要了。
将乐擂茶文化课件

擂茶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 品,常在早餐、午餐或晚餐时饮用。 此外,在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喜庆 场合,擂茶也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擂茶的礼仪与规矩
礼仪
在饮用擂茶时,主人会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冲泡擂茶。客人则需恭敬地接过 茶碗,轻品细饮,并表达感谢。
规矩
在饮擂茶时,有一些规矩需要遵守,例如不能将茶水喝干后再添水,以免被认 为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同时,在品尝过程中需细细品味,不要发出声响。
擂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价值
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 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价值
擂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 作用,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经济价值
随着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擂茶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当地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擂茶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政策支持
制定保护政策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擂茶文化 进行保护和扶持,如设立专项资 金、提供场地支持等。
建立保护机制
建立擂茶文化保护机制,如建立 擂茶文化博物馆、设立擂茶文化 传承人制度等,确保擂茶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 对擂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 公众对擂茶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营养丰富
擂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 分,如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具有很高
的营养价值。
文化内涵
擂茶是福建将乐地区的 传统饮品,具有深厚的 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03
擂茶的饮用习俗与礼仪
擂茶的饮用方式与场合
饮用方式
将乐擂茶的饮用方式为将茶叶、芝麻 、花生等原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用 擂棍来回研磨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 饮用。
擂茶的历史故事

擂茶的历史故事
擂茶起源于福建,是一种将茶叶、芝麻、花生、糯米、桂花、玫
瑰等多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制作的传统饮品。
相传,在宋朝,有一位名
叫赵先生的茶农,他家的茶叶品质一直非常优良,备受人们的好评。
但有一年雨水过多,茶叶受到了严重侵害,赵先生心急如焚,不知道
该如何处理这些受损的茶叶。
他试图用沸水冲泡,但却发现味道非常苦涩,无法喝下。
赵先生
急中生智,开始尝试将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从而改变茶叶的味道。
他试图将芝麻、花生、糯米等材料研磨成粉,再将茶叶与这些粉末混
合在一起搅拌,制成了一种新的饮品——擂茶。
擂茶一开始只是在农村地区流行,后来逐渐传到了福建、广东等地。
到了明清时期,擂茶已经成为福建地区的一种传统茶饮,并逐渐
发扬光大。
现在,擂茶已经成为了福建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每年的清
明节还有一项“擂茶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尝。
茶文化展示

擂茶制作工具,其中有擂棍、擂盆等。
擂茶之“擂”字为研磨之意, 慢慢擂成末,过程中不断加水, 使材料变成浆糊状,后冲入沸水 盛入杯中。少数地方也有省去擂 研,将多种原料放入碗内,直接 用沸水冲泡的,但冲茶的水必须 现沸现泡。 擂茶风味独特,饮用擂茶已从 邻里串门的传统习俗扩大到喜庆 社交场合中,俗语说“一日擂茶 三碗,可保终日不疲倦”。 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土家擂茶更是 和镇城之宝姜糖、血粑鸭一起被称 为“凤凰三宝”。
竹筒香茶属绿茶紧压茶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呈圆 柱菜,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不柱体到面 光滑,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 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 制好的竹筒香茶很耐贮藏,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干燥处贮 藏,品质常年不变。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 特,一般可分为四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
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装茶
烤茶
取茶
泡茶
1、兴奋作用:竹筒香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 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竹筒香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 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 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 山区一带,这里到处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有“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之誉,是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由于当 地生态环境适宜种茶,所以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优质茶和 许多名茶的重要产地。山美、茶美,固能引人入胜,而 土家族同胞喝擂茶的习俗,更令人叫绝不已。
图为身穿土家族服饰的 茶艺表演者,一位正用 擂棍研原料,另一位则 以沸水缓缓冲泡,二人 动作张弛有度、刚柔并 济,浓郁的“擂茶”香 飘扬四溢
擂茶

习俗
都市中的擂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手工擂 茶在都市洪流中低调的演绎着她的姿态和故事。速食擂茶、袋泡擂茶等概念的出现,
安化擂茶
C
ONTENTS 01 02
救命的“三生汤” 制作方法 独特的色香味 功效 饮茶习俗
目录
03
04 05
救命的“三生汤”01安化擂茶起源于“三生汤”。 相传东汉末年,汉室将领马援带兵入湘逆沅水进湘 西,此时正是暑夏之际,暴雨时常袭扰,至沅江边马石(毗邻今安化县)。一天,兵 士们呕吐腹泻,卧床不起,马援以为是瘟疫发生,一面命人在江边凿石室,以躲瘟避 暑,一面命将士寻找治病郎中。将士们沿江寻问数十人家,不见一人。夕阳时分,邬 头村处,见江边有一老妇提水。老妇见将士披铠甲、持长矛而来,慌忙逃避。将士只 好脱掉铠甲,丢下长矛,上前扶起老妪,送其回家,并告诉她军中出现瘟疫,向她打 听哪里有治瘟疫的高明郎中。老妇说道:“此乃风寒所致,村里也无医生,只有待老 身筹点儿药方,同见将军复命罢了。”只见老妇弄些生姜、生米、生茶叶,用木棒在 擂钵中捣烂后,送至军中。马援得老妇之方,并按老妇吩咐“煮沸水,冲药方服下, 蒙头大睡”。 兵士喝后,喷嚏不止,大汗淋淋,不几日,瘟疫渐退,疾病痊愈。此 方称“三生汤”,从此“三生汤”在军士中广为流传。 究其药理也极为平常,每当暴雨袭来,必得伤风之症,生米能润肺止火,生姜能 理脾解毒,生茶叶能提神化倦,三味相和,可迫使人体发汗驱寒,导经理脾,清热解 暑,感冒自然好转。凡在部队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每当一场战斗结束或在在雨中、水 中工作后,炊事员都要做“三生汤”给战士喝,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如今“三生汤” 在民间流行更广,历史上的安化,在遭受水灾村庄的民众,就常用自制的“三生汤” 救自己,在防洪抢险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民间称“三生汤”是 救命汤。为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经常服用“三生汤”,逐渐成为一种饮食习惯。随 着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三生汤”的原料也就不断更新,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擂 茶。
客家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 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 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 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 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 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制作擂茶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
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 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 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
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 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 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
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擂茶算得上客家饮食 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客 家 擂 茶 歌 谣 唱 道
家 家 擂 茶 声
亦称“生茶”。主要用料有鲜艾叶、薄荷叶、生茶叶、枫树
嫩芽、紫苏叶、番香、香苏、鸡脚刺、玫嫩芽、芫荽菜等。 擂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风祛寒、开胃健脾、清热解毒、延年 益寿的功效。2011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 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 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 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 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 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 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 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 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 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 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 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 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 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 一大特色。
汕尾海陆丰擂茶茶艺

擂茶茶艺“擂茶”,是我国闽、粤、台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仪。
同时还是居住湘、川、黔、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人所最珍爱的保健饮料。
擂茶也称为“三生汤”,此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说法之一是:因为擂茶在初创时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生叶(嫩茶叶)、生姜、生米混合研捣成糊状物,然后加水煮沸或用沸水冲熟而成的,三种主要原料都是生的,故名“三生汤”。
说法之二是;传说早在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受汉武帝之命远征交趾,途经湘、粤边界,因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变,北方将士多染疫病倒,大军只好安营扎寨,求医问药。
马援将军正焦虑无奈之际,有一白发苍苍的客家老妪向他献上家传秘方,马将军依方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给将士们饮用,果然治好了大家的病,且身体精神都倍加健旺,此后这种配方代代相传。
说法之三是:在三国时,张飞曾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县境内),当时正值炎夏酷暑,加上那一带瘟疫蔓延,使得张飞的军队多数人都染疾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
正在危难之时,附近乌头村的一位老中医有感于张飞部属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所以献上擂茶的祖传秘方并为张飞和他的部下治好了病,张飞感激万分,称老汉为“神医下凡”井说能得到他的帮助“实是三生有幸!”从此以后,人们也就把擂茶称为“三生汤”。
擂茶的制法和饮用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井得到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一、将乐擂茶(客家擂茶)(一)用具擂钵一个(内壁有辐射波纹,直径约45cm的厚壁陶盆),油茶树或山苍子木制的2尺长的擂棍一根。
竹篾编制的“捞瓢”一把,以上称为“擂茶三宝”。
另配小桶、铜壶、青花碗、开水壶等。
(二)配方及功效将乐擂茶的基本配方由将乐县旅游局摩毓辉局长提供,主料为芝麻,井辅以茶叶、甘草、桔皮等。
其中桔皮可理气调中,止咳化痰。
甘草味甜,有润肺止咳和解毒作用。
芝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神农本草》记载:“服食芝麻可助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直接吃擂茶,或者拌饭菜吃。
独特的是, 客家人 中午经常餐食的饭茶, 则是将米放入锅内熬熟 后连汤带饭一齐倒入预 先擂好的茶叶浆内,搅 匀,再炒上芥兰菜、虾 仁、鱿鱼、香菇等,此 乃上等客家饭茶。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 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 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客 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
相传,建武23年(47年)盛夏,马援率军 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纷纷 病倒,马援卧病石室听取部将汇报战况, 忽闻老百姓献敬汤药的禀报,病魔缠身的 马援将信将疑地喝下一大碗,只觉芳香沁 人肺腑,滋味渐生,遂连喝三大碗,全身 大汗淋漓,四肢销微活动竟可奇迹般地站 立起来,多日淤积的苦痛,仿佛也随汗水 一流殆尽,于是三军皆服,瘟疫大除,从 而大振士气,举旗大捷。康熙时所修《桃 花源县志》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 纪,鸡犬不惊。于是马援凿石室以安民, 民间献擂茶以报德。"
现在普遍认为:擂茶源自中原,唐宋时, 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玉林诗话》 所载一首古诗,就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 擂茶的风情: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客家人精神与擂茶文化
客家人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 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 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 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 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 的品格与客家精神有某些相通之处。擂茶,取 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 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 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 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 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李老师,看完我的PPT有没 有很想吃擂茶的心动,心动不如 行动,老师有机会的话可以来陆 河,千万不要错过喝擂茶呀。那 里有一群好客的客家人正在等你 过来玩呦~~~~~
历 史 传 说
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 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就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饮茶有利于 健康,已为世人所共知,擂茶不仅可 以清饮,也可以配炒米而饮,而陆河 人以擂茶招待客人仍是最隆重的礼节, 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风俗。擂茶,成 了客家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擂 茶 历 史 渊 源
为何要在正月初七吃擂茶时要吃七种菜呢?
南方诸省民间大多自称信佛,这种习俗 或许跟佛教有关。“七”在佛教中有较为特 殊的含义,例如佛教向有“救人一命胜造七 级浮屠”的说法。陆河人过世之后,第七天 以及逢七的倍数,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亲属 都要祭拜(后来简化为只在其中的一天祭拜, 叫做“圆七”)亡灵,这也跟佛教有关。因 此,选择吃七种菜,而不是五种六种菜,也 不是八种九种菜,或者是由此而来。
米程(由精白糯米蒸熟)
擂茶的制作
1、手抓一把芝麻, 放进擂茶钵里,再 放大概30毫升的水。 2、用擂茶棍不断 绕壁旋转,直到芝 麻已成糊浆。 3、放入一把花生, 继续使用擂茶棍搅 拌,直到花生成泥 状。 4、加入少量的薄 荷,用擂茶棍碾压 几下,然后放入滚 烫的热水,最后放 少许盐,以调味。
擂茶时,擂者坐下,双 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 一把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 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 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 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 (薄荷、黄花、香树叶、牵 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 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苦丁茶 苦丁茶比斋茶要苦,材料的量要比斋茶多很 多,特别是茶叶的量。老一辈的人会很愿意喝这 种茶,这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暗示了他们 老一辈生活的苦楚。
油茶
油茶主要在斋茶的基础上,加入艾叶、葱、 蒜、芥蓝菜和生菜等等,菜的种类丰富,使得 茶的味道更加浓香,好喝。
七样菜茶
每年大年初七,陆河客家人有吃“七样菜茶”的年 俗,所谓“七样菜茶”,就是当天中午吃擂茶的时候, 加进去煮的各种菜要凑够七种,具体哪七种不一定要完 全一样,只要是刚好七种就行了。
茶叶其实不全是 茶叶,可充当茶叶的 品种很多,除采用老 茶树叶外,更多的是 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 嫩叶,如山梨叶、大 青叶、中药称淮山的 雪薯叶等等,不下十 余种。 经洗净、焖煮、 发酵、晒干等工序而 大量制备,常年取用。
茶叶
黑白芝麻 皆可,一般为 黑芝麻,增加 茶的质感,味 道。
生芝麻
主要作用是在 擂茶过程中使材 料潮湿,减少摩 擦,磨制更细腻, 更易于制作。
擂茶工具——擂茶钵和擂茶棍
擂钵为陶制圆形牙钵,直径约1.5市尺,也有1市 尺的小擂钵。内四周为错落有致的罗纹,外型拙秀 兼容。擂茶棍长约2─3尺,多选用元樟木、山苍树 或油茶树。
擂茶基本原料
• 必备材料:茶叶、芝麻、花生、盐、 水。 (根据自己喜好可适当添加桔皮、黄豆、 青草药) • 拌料:虾米炒赤豆、炒各种青菜、花 生、米子、米丁、米程(客家人叫法) 等等。
以茶待客
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 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敬地 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 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待 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 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 完没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说你喝完手里的这一碗 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别把手上这碗擂茶再喝下去,让它 留在碗内,等到临走离开主人家时,再一口气喝完,然 后告辞。
白开水
加用药草则随季节 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 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 薄荷、细叶金钱、斑笋 菜等鲜草;秋季风燥, 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 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 或肉桂。 薄荷
陆河客家人擂茶常用的药草是薄荷。薄 荷的功效可以使擂茶味道香浓,并且喝起 来沁人心脾,有益身心。
米子(用粘米炒制而成)
米丁(用糯米炒制而成)
解读陆河擂茶
• • • • • • 擂茶简介 擂茶历史传说 擂茶历史渊源 擂茶基本原料 擂茶的制作 擂茶的功效
擂 茶 简 介
陆河擂茶是广东陆河著名的客家人小 吃,属于粤菜系。 擂茶,制作简便,清香可口,且因配 料不同,分别具有解渴、清凉、消暑、充 饥等效用。经济而又实惠。 擂茶,甚至可称为陆河的标志,好不 夸张的说,陆河人吃擂茶,从断奶开始到 入土为安。每家每户每天中午的食物,大 部分就是这种客家传统的美食。
擂茶的功效
祛 热 解 暑 疏 肝 理 肠 祛 热 解 暑 润 肠 通 便 助 脾 长 肌 补 肺 益 气 理 气 调 中 止 咳 化 痰 提 神 醒 脑 清 肝 明 目 养 颜 保 健
滋 阴 壮 阳
擂茶还有多种用途,如在茶中 加入少许胡椒,便起温中散寒之 作用,对胃寒体弱、夜尿频密者 有神效。
吃擂茶还可以延年益寿呦~~~
擂茶的种类
擂茶可以分为,斋茶,油茶,苦丁
茶,七样菜茶等等。
斋茶:较为清淡。 油茶:味道比较香,更为浓厚。 苦丁茶:比较苦,可以清热解毒。 七样菜茶:是正月初七必吃的,有
七种拌菜,故称七样菜茶。源自斋茶所谓斋的意思就是清淡,制作原料简单。 陆河人几乎天天中午都喝斋茶,已经成了饮食 习惯。斋茶喝起来清爽解渴,有助于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