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含答案)
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顾 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 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动词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发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需掌握的文言实词(共136 个,按拼音排序)【安】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4.君谓计将安出?怎么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6.多歧路,今安在?哪里7.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10.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卑】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被】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本】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4.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比】1.曹操比与袁绍相比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4.比至陈等到【鄙】1.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毕】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4.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别】1.士别三日分别2.与世无别区别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4.驱之别院另外【兵】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2.上使外将兵士兵【病】未果,寻病终. 得病【策】1.执策而临之鞭子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3.策勋十二转记录【曾】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强否定语气2.曾不吝情去留加强否定语气3.计其长曾不盈寸加强否定语气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尝】(书中该词都解释为曾经)1.未尝识书具曾经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长】1.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2.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3.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4.而或长烟一空大片5.幼有所长成长6.以君为长者敦厚7.宋无长木多余的【朝】1.朝服衣冠早晨2.山间之朝暮也早晨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皆朝于齐朝拜【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3.帝感其诚诚心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出】1.卷石底以出露出2.奋袖出臂露出3.水落而石出者露出4.不复出焉出去5.皆出酒食拿出6.君谓计将安出产生7.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10.方出神脱离【初】1.初极狭起初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3.每至晴初霜旦刚4.令初下刚刚【辞】1.未尝稍降辞色言辞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3.旦辞爷娘去告辞【从】便舍船,从口入自问所从来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战则请从跟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从民欲也顺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从流漂荡顺、随鲦鱼出游从容不急迫溯洄从之追寻【达】1.达于汉阴到达2.乡书何处达传达3.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旦】1.旦辞爷娘去早晨2.每至晴初霜旦早晨3.旦日第二天【当】1.当是时在2.当奖率三军应当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应当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5.今当远离将要6.今当涂掌事主持7.木兰当户织对着8.咨臣以当世之事当今9.会当凌绝顶终当【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不足为外人道也。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食”字,①吃。
《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吃的东西,食物。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专指饭。
《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sì)壶浆以迎将军乎?”④读sì,喂。
《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通“蚀”,亏损。
《易·丰》“月盈则食。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1.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所谈的基本义是指后者。
例:(1)战则请从[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
如说:“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
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深入。
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
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
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
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动词,想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引申为欣赏,音yù
轻寡人与
句末语气词“吗”,音yú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音yǔ
相与步于庭中
和“相”连用,共同,一起
八、观潮
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为最盛
动词,是
海涌银为郭
动词,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介词,被
而
随波而逝
修饰连词,不译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并列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连词,可是,却
启窗而观
修饰连词,不译
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
可以
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形容词,音qí,奇异,特殊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音jī,零数,余数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动词,音yǒu,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上册
一、桃花源记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动词,wéi,作为,当作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wèi,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对
之
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
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其
欲穷其林
那,那片
既出,得其船
他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连词,音yòu,通“又”
四、大道之行也
为
八上文言文一词多义

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通“嘱”,嘱托
谢谢观看
本微课图片、音乐来自互联网,仅限于学习,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会尽快删除,谢谢!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 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 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 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 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 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 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八上文言文一词多义(一)
寻志以为亲 乃可得归属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替,给 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对,向
4.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雕刻 5.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是
亲 1.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以……为亲
2.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父母,亲人
乃 1.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竟然
寻 1.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寻找
2.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不久
志 1.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标记,名词
2.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作标记,动词
以 1.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用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如,及 3.以此夸能《观潮》 凭借
4.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因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作为
3.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才
可 1.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可以
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大约
得 1.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找到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备(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4)计将安出(产生)着)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体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上一层楼(再、又)(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6)太守自谓也(命名)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假借義
2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包括比喻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2、朝向,对着。3、方向,趋向。究竟哪一个意义是“向”的本义呢?从文字体形看,“向”甲骨文作 ,小篆作 ,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视窗。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墐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抬高"
"用眼睛示意"
"柴薪"
6、 语法分析推断法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信义著于四海
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多种义项
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回头
看Hale Waihona Puke 访问顾念关心考虑顾及
回还
谢绝
对一词多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相当数量实词的多义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8.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外
外面,外表
中通外直《爱莲说》
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
以外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鲜
鲜艳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出
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少,读xīǎn
陶后鲜有闻《桃花源记》
出去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属
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往来
表示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信
与朱元思书
断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并
和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断
沿溯阻绝《三峡》
一起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消失、停止
哀转久绝《三峡》猿则百叫无绝《三峡》
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亲
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端
(东西的)头
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远
远播
香远益清《爱莲说》
略
毫无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远远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间
夹杂
间有里拉崩倒之声《口技》
更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间断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中间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再室中更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石壕吏》私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陈涉世家》
病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
仅
几乎
仅如银线《观潮》
欲
欲望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只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想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云
句尾语气助词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想要
鱼我所欲也
说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归
女子出嫁
女有归《大道之行》
从
向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归依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跟从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回来
归来见天子《木兰诗》
白
白色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酒杯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归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余
我
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
世
时代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多
江干上下十余里《观潮》
世上
世有伯乐《马说》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
书
书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通“嘱”吩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字条
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绝
极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绝献多生怪柏《三峡》
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父母
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端正
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修
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
足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脚
东坡现右足《核舟记》
独
老而无子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只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标记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重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站》
乱
战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偶然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紊乱
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使……颠倒错乱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势
气势
势极雄豪《观潮》
奇
奇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阵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
闲
空着
虽席地不容闲《观潮》
自
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清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能
本领
以此夸能《观潮》
疾
快
不以疾也《三峡》
能够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