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六个方面

合集下载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一风评准备1. 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2.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3.组建适当的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4.进行系统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方式,至少包含下列内容:•业务战略及管理制度•要紧的业务功能与要求•网络结构与网络环境,包含内部链接好外部链接•系统边界•要紧的硬件、软件•数据与信息•系统与数据的敏感性•支持与使用系统的人员5.制定方案,为之后的风评实施提供一个总体计划,至少包含:•确定实施评估团队成员•工作计划及时间进度安排6.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工作的支持二资产识别资产的价值是按照资产在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上达到的程度或者者其未达到时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决定1.资产分类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服务、人员等类2.资产的赋值(五个等级:可忽略、低、中等、高、极高)•保密性赋值:根据资产在保密性上的不一致要求,对应资产在保密性上应达成的不一致程度或者者密保性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划分为五个不一致的等级•完整性赋值:根据资产在完整性上的不一致要求,对应资产在完整性上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划分为五个不一致的等级•可用性赋值:根据资产在可用性上的不一致要求,对应资产在可用性上应达成的不一致程度,划分为五个不一致的等级•3.资产重要性等级(五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资产价值应根据资产在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上的赋值等级,通过综合评定得出。

综合评定方法,能够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选择对资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的赋值等级作为资产的最终赋值结果,也能够根据资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不一致重要程度对其赋值进行加权计算而得到资产的最终赋值。

加权方法可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确定。

三威胁识别威胁是一种对组织及其资产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1.威胁的分类根据威胁的来源,威胁可分为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威胁、无作为或者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与病毒、越权或者滥用、黑客攻击技术、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2.威胁的赋值(五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推断威胁出现的频率是威胁识别的重要工作,评估者应根据经验与(或者)有关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推断。

第二部分 审计 —— 专题二 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二部分 审计 —— 专题二 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二部分审计——专题二风险评估与应对一、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的具体内容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2.项目组内部讨论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了交流信息和分享见解的机会。

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讨论。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注意: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分析(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执行。

在进一步审计程序中,针对设计合理且得到执行的控制,实施控制测试程序,目的是要确定内控的有效性。

注意:第一,如果控制设计不当,不需要再考虑控制是否得到执行,但仍应执行穿行测试;第二,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第三,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测试。

(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注意:通常与特别风险相关的重大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二、风险应对(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总体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企业风险评估程序(非常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内容

企业风险评估程序(非常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内容
逐一设置的授权。
27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节、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包括六个问题: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怎么做) 识别和评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内容) 内部控制对财务报表可审计性的影响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对风险的修正
28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的重大错报风险
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 会计政策的变更; ➢ 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
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变更的适当性(合法,合理)和披露
19
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
(1)收入确认方法; (2)存货的计价方法; (3)投资的核算; (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5)坏账准备; (6)存货跌价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 (7)借款费用资本化方法; (8)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
(一)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怎么做)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
关的控制)的 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 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 ✓ 如:更新设备;宏观经济环境不好 (2)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 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 ✓ 如销售困难:
✓ ③ 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 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如重大的购并事宜等。
✓ ④ 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其他重要变化。如所有权结 构、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内部控制的变化等。
6
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编 制的环境;
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其针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 的工作,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 采取适当的措施;

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项目六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一,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地概念与作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风险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以足够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是必要程序。

(二)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目地是为了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为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而实施地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实施这些程序所获取地信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内部其它有关员;(2)分析程序;(3)观察与检查。

o2.其它审计程序o例如,询问被审计单位聘请地外部法律顾问,专业评估师,投资顾问与财务顾问等。

o3.项目组内部地讨论(三)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其环境:(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与其它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地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地选择与运用;(4)被审计单位地目地,战略以与有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地衡量与评价;(6)被审计单位地内部控制。

(四)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o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地可靠性,经营地效率与效果以与对法律法规地遵守(目地),由治理层,管理层与其它员设计与执行地政策与程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内部控制:o1.内部控制地目地是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地可靠性,这一目地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有关;(2)经营地效率与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地目地;(3)在所有经营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地要求,即在法律法规地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

o2.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地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与其它员,组织地每一个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六个方面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六个方面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六个方面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的六个方面包括:
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目标,明确需要评估的风险范围,包括审计对象、审计时间段和审计范围等。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业务文档、历史审计报告、行业分析等,以了解审计对象的背景和风险情况。

3.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

同时,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重要性和概率。

4. 评估风险影响:对识别到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和潜在损失,包括经济影响、声誉影响等。

5.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控制措施、监测和报告机制等,以减轻潜在风险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6. 监测和追踪风险:建立监测和追踪机制,对风险应对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和更新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审计学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学风险评估程序
计人员,请为其进行岗位分工。
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 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 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 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会 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 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三、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
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目的是为了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3.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 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 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 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 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 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内部控制的练习
(1)记录并保管总账。 (2)记录并保管应付账款明细账。 (3)记录并保管应收账款明细账。 (4)记录并保管货币资金日记账。 (5)保管、填写支票。 (6)发出销货退回及折让贷项通知单。 (7)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 (8)保管、送存现金 。 6、7略小,其余工作量相当,咨询单位仅有三名会

审计知识点第七章风险评估

审计知识点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七章 风险评估
PART1 考点框架速览
PART2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
询问 分析程序 观察
检查 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实施
评估
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内部控制 重大错报风险
性质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目标、战略和经营风
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
PART3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三层六点)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性质 目标、战略 和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
会计政策的 选择和运用
财务业绩的 衡量与评价
外部环境
经营环境
财务环境
3
PART4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1.了解什么?
(1)内部控制是由治理层、
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用以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目标①]的可靠性、经营[目标②]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目标③]的遵守。

(2)内部控制五要素
了解什么
相关要求
怎么了解(方法)
内部控制五要素
对控制的监督
风险评估过程
控制活动 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
控制环境
2.相关要求
3.怎么了解?
(1)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

【小斯批注】
需要了解和评价
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所有)
与目标相关但与审计无关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
在所有审计项目中了解内部控制
无需考虑
(2)从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
PART5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特别风险。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一风评准备1. 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2.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3.组建适当的评估管理与实施团队4.进行系统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业务战略及管理制度•主要的业务功能和要求•网络结构与网络环境,包括内部链接好外部链接•系统边界•主要的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敏感性•支持和使用系统的人员5.制定方案,为之后的风评实施提供一个总体计划,至少包括:•确定实施评估团队成员•工作计划及时间进度安排6.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工作的支持二资产识别资产的价值是按照资产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上达到的程度或者其未达到时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决定1.资产分类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服务、人员等类2.资产的赋值(五个等级:可忽略、低、中等、高、极高)•保密性赋值:根据资产在保密性上的不同要求,对应资产在保密性上应达成的不同程度或者密保性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完整性赋值:根据资产在完整性上的不同要求,对应资产在完整性上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可用性赋值:根据资产在可用性上的不同要求,对应资产在可用性上应达成的不同程度,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3.资产重要性等级(五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资产价值应依据资产在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上的赋值等级,经过综合评定得出。

综合评定方法,可以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选择对资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的赋值等级作为资产的最终赋值结果,也可以根据资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不同重要程度对其赋值进行加权计算而得到资产的最终赋值。

加权方法可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确定。

三威胁识别威胁是一种对组织及其资产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1.威胁的分类根据威胁的来源,威胁可分为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威胁、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和病毒、越权或滥用、黑客攻击技术、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2.威胁的赋值(五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判断威胁出现的频率是威胁识别的重要工作,评估者应根据经验和(或)有关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六个方面
1.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领域。

审计对象是指受审计方的财务报表、财务制度、内部控制等,审计领域则是指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等。

审计对象和审计领域的明确对于后续的审计工作非常重要。

2. 了解审计对象的业务和环境。

审计师需要了解审计对象所处
的行业、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以便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

3. 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重大误报风险、重大遗
漏风险和重大欺诈风险。

审计师需要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来降低风险。

4. 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

审计计划和程序是根据审计风险评估
结果制定的,具体包括审计程序的种类、时间表和执行人员等详细内容。

5. 实施审计计划和程序。

审计师需要按照制定的审计计划和程
序进行实施,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

6. 完成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并向审计对象提出建议。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