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

经典赏析(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
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
又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
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57经典赏析是能够办得到的。
我们真正干起来是一九八○年。
一九八一、一九八二、一九八三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
一九八四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是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八年。
这五年,首先是农村改革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广大农民购买力增加了,不仅盖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强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这五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六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七。
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
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也大幅度增长。
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进入低潮。
在国内,当时我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正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阶段。
1978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1989—1991年经济出现滑坡,增长明显减缓。
改革开放面临“左”的思潮的干扰和束缚,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而主张对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措施都要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确定,1992年要召开中共十四大。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
邓小平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在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这一次在老师的建议下很认真的读完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看完后心潮澎湃,脑中不断的会浮现那幅画面、那首歌“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回顾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一波三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大肆宣扬“共产主义溃败”,别有用心的西方学者开始以言论大肆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还波及我国,断言中国共产党也将难逃毁灭的厄运。
与此同时,国内也矛盾重重国,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路线的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87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海驶向光明的彼岸。
在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
如今我读到这些谈话要点,就好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和我谈话,是那么的亲切,是那么的容易理解。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谈话意义深远,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也必须要理解的。
这些理论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它深不可测的意义。
其谈话内容主要有以下六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范本)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理论所折服。
由于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开始转入低潮。
西方学者大肆言论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还妄言中国共产党也将难免毁灭的厄运。
然而,苏东剧变,并非象西方学者和政坛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对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个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这种曲折提供了思路和启迪。
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
哪有这回事! 他的谈话,无疑是一盏闪亮的明灯,为当时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新中国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中国这条巨龙继续腾飞。
让我们回顾此次的谈话首先是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在本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感

专业:地理科学学号:20102601011 姓名:何羽伦读《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感“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这是我们邓小平同志在留给我们的。
在以前或许觉得这只是空谈,不过,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事实证明了,小平同志的观点是对的。
实践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既然我们走对路了,我更应该勇敢地走下去。
争取时间,加快发展。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
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正因为有小平同志的远见,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如此快。
如果当初不是有小平同志的这个决定,估计中国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
还能像现在一样在国际上拥有一个强国的地位吗?显然是不能的。
因此发展经济绝对是要务。
只有我们的经济赶上来了,其他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经济永远是一个国家坚强的后盾。
假如一个国家经济不稳,其他一切都难以实现。
这个无需多讲,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中,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我今天讲三点:一、讲这次会议;二、讲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三、讲工作方法。
第一个问题,这次全会很重要,开得非常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这次全会,都是开得好的。
我们党的政治生活,多年没有这么活跃了。
这次全会,真正做到了大家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了中央委员会的集体智慧和集体领导,在党的生活中树立了很好的风气。
应该在全党各级领导机构中把这种风气推广发扬下去。
这次会议解决的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包括加强中央常委领导的问题,建立中央书记处的问题,提出党章修改草案和制定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问题等,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党是执政党。
应该说,党的领导在相当一个时期受了损害。
恢复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这次全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通过的几个决定和文件,都是正确的。
会议真正体现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刘少奇同志的平反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解决得很好。
这件事情可不可以早一点办呢?恐怕不行。
但是,现在再不解决,就可能犯错误。
全会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第四十五条,取消其中关于“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规定,这在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总之,这次会议提出讨论的问题都非常重要,都解决得很好。
会议的消息和文件公布以后,不仅在党内、在全国各族人民中,而且在国际上,都会引起很大很好的反响。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国际上议论纷纷,认为现在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路线和政策是对的,但是怀疑它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这次全会的文件和全会决定的一系列政治、组织措施,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相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这次全会的决定是满意的。
在国际上,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国外的同志、朋友和各种程度的合作者对我们的信任。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

特别关注·经典赏析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
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
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54特别关注·经典赏析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
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 武昌:武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武昌精神,要坚持创新、开放、包容、和谐的发展理念,推动武昌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 深圳: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共享共治的发展路径,推动深圳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3. 珠海:珠海是中国的旅游胜地和经济特区,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4. 上海: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全球视野、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
这些城市都是中国的重要城市,各有其特色和优势。
在谈话中,可以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强调其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鼓励各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节选)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1年第10期
(—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一日)
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
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
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
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
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
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豐富。
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
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
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
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
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总
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根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