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PPT

•.
•1
【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
1、 卵孵化
蚕以卵繁殖,约经10天左右孵化。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毛 ,
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
•.
•2
•
共计 49——56天
蚕的一生经历了( 出生 )—( 生长发育 )—( 繁 殖 )—( 死亡 )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呈青 白色,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 蚕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旧皮,生长出较宽 大的新皮再继续生长。
• 蚕在蜕皮过程中,新皮形成时需要睡觉,称为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 眠又是划分蚕龄的界限,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 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 第5龄蚕。
羽化
卵
孵化为蚁蚕
化蛹 结茧
五龄蚕
•.
一龄蚕(蚁蚕) 二龄蚕 三龄 蚕 四龄 蚕
•11
外形特征
行动 食物
时间(天)
卵
扁圆形,
紫黑色 不动 不吃 2—5天
蚕
长圆筒形, 青白色,有环节 爬行 吃桑叶33—35天
蛹
纺锤形,褐色,有环节 受刺激才会动 不吃 10—13天
蚕蛾 白色,有两对翅,一对触角,分头、胸、腹三部分 爬行,不会飞,但会振动翅膀 不吃 6—8天
•.
•7
【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 1、羽化后的虫蛾
约十天,当蛹完成发育后,会蜕一次蛹皮,羽化为 成虫—— 一只漂漂亮亮的披着白色鳞片的蚕蛾。 * 蛹期经过10~13 天的时间。 *羽化后的蚕蛾体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会分泌汁液,侵蚀蚕茧, 由头部从茧内钻出。 *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 腹三部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 》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一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的一生》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蚕从受精卵到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过程,以及蚕的食性、生活习性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还处于科学素养的初级阶段,对于昆虫的发育过程等科学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昆虫的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蚕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的生长过程,昆虫的发育特点。
2.难点: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蚕的发育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蚕的生长过程、昆虫发育特点等内容。
2.蚕的生长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
3.实验材料:蚕、显微镜等。
4.分组讨论:准备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发育特点。
2.呈现(10分钟)播放蚕的生长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蚕的发育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其他发育过程,如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发育特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一生》教科版

4.探究活动:观察蚕宝宝,了解其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5.课后实践:布置学生课后养殖蚕宝宝,记录观察日记,加深对蚕一生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一生》教科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生物生长过程的能力,提高实践探究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宝宝从孵化到结茧的全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一过程来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生长过程和蚕丝的用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蚕的变态发育,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蚕的一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或者蚕宝宝?”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生长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这一基本概念。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对我们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长过程和蚕丝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蚕一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爱护这些小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科学26《蚕的一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26《蚕的一生》(教学设计)蚕的一生蚕是一种寄生于桑树的昆虫,在中国古代曾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从卵到成虫,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蚕的一生,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昆虫。
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让我们逐一来看看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是卵阶段。
蚕的一生从母蚕产下的卵开始。
这些卵呈蛋形,外表白色或灰色,光滑而触感凉爽。
卵通常粘附在桑叶的背面。
蚕的卵有着很高的孵化率,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为幼虫。
第二个阶段是幼虫阶段。
在孵化后,蝴蝶蚕变成幼小的幼虫。
黄白色的幼虫外表藏于蚕丝织成的茧中,移动缓慢。
这个阶段的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并以其充足的营养为基础,快速成长。
它们会时常蜕皮,以适应自己不断增长的身体。
幼虫的特点是头部较大,身体略细,体色白中带有黄,背部呈深绿色。
幼虫阶段持续约四个星期,期间蚕需要及时补充充足的食物和水分。
这是因为幼虫快速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
此时,幼虫的唾液中含有一个特殊的酶,可以将吃下的桑叶中的纤维素分解为可供其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在幼虫期结束时,它会停止进食并开始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
接下来是蛹阶段。
在幼虫期结束时,蚕会蜕皮,将自己包裹在丝绸般的茧中。
这个茧由蚕的唾液与腺体分泌的丝绸纤维制成。
茧的外观呈白色或黄褐色,光滑且坚硬。
在茧内,蚕经历了一个转变成成虫的过程。
这是虫体发育成蚕蛾的关键时期,茧中的蚕逐渐化为新的形态和结构。
整个蛹期大约持续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期间蚕完全依赖体内储存的能量。
最后是成虫阶段。
当蚕在茧内发育完整后,它就成为了成虫,也称为蚕蛾。
蚕蛾从茧中破壳而出,展现出美丽而脆弱的翅膀。
蚕蛾通常不具有飞行能力,因为它们的翅膀往往干裂且容易破碎。
成虫主要依靠羽化液帮助自己破茧而出,然后通过触角和感觉器官来寻找另一只成虫进行交配。
成虫通常只能生存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其主要任务是繁殖后代。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蚕的一生》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蚕的一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的一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蚕的发育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具备一定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需要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的发育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发育特点。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蚕的饲养实验,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关于蚕的生长过程、发育特点的PPT。
2.蚕宝宝:准备一些蚕宝宝,让学生观察和饲养。
3.实验材料:准备饲养蚕宝宝所需的树叶、容器等。
4.调查表:制作关于蚕的生长发育的调查表,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发育特点。
2.呈现(10分钟)分发蚕宝宝,让学生观察并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蚕的饲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蚕的发育过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的发育特点及生长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1c630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e.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
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
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
蚕的一生教案

蚕的一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蚕的一生教案目标:1. 认识蚕的一生,了解蚕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蚕的生命周期,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感受蚕的一生。
教案内容:一、引入(15分钟)1. 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与蚕有关的经历或观察,如吃过蚕豆、蚕丝被等。
2. 引导问题:你知道蚕是如何产生的吗?二、了解蚕的特征(15分钟)1. 观察实验:提供蚕的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部结构特征,如身体颜色、大小等。
2.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间展开讨论,交流各自观察到的蚕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特点。
三、蚕的生命周期学习(25分钟)1. PPT讲解:利用PPT展示蚕的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蚕卵孵化、蚕的生长、结茧和蚕的变态等。
2.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蚕卵和养蚕箱,并自行观察记录蚕的成长过程。
3. 小组汇报:学生小组之间展示各自观察到的蚕的一生过程,并交换观察心得和问题。
四、制作蚕丝实践(30分钟)1. 实践演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从蚕茧中取出蚕丝。
2. 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步骤,自行取茧制作蚕丝。
3. 学生反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制作蚕丝的过程和感受。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蚕的一生的关键过程。
2. 延伸拓展:提出拓展问题,如为什么蚕要结茧?蚕丝有哪些用途?教案评估:1. 学生观察记录:根据学生观察蚕的记录和制作蚕丝的过程,评估学生对蚕的一生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2.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蚕的一生绘本制作:让学生以绘本的形式记录蚕的一生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 参观蚕的养殖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蚕养殖基地,亲身体验蚕的饲养和蚕丝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蚕的一生的理解。
蚕的一生ppt课件

《图一》为牠准备房间让牠安 心的准备吐丝结茧,蚕宝宝的 豪华别墅。
《图二》我们可以用尺来量一量 蚕卵的大小,大约是1.2至1.3mm 左右。
《图三》蚕卵诞生的一 霎那。
《图四》刚产下的卵呈 现淡黄色。
《图五》即将孵化的卵 呈现紫黑色。
☆孵化
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
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 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大 约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 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
《图五》产卵的雌蚕蛾,每 一只约可产四到五百颗卵。
壳。
《图一》孵化前蚕卵颜色逐 渐变成紫黑色。
《图二》刚穿破蚕卵的蚕宝 宝。
《图三》蚕宝宝的头已微微 探出蚕宝宝。
《图四》即将脱离蚕卵的蚕 卵外。
《图五》已爬出蚕卵的蚕宝 宝。爬行中的蚁蚕看起来就 像一只小蚂蚁。
☆蚁蚕
蚕卵孵化出小小黑黑的幼虫,蚕 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 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 3毫尺左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 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 我们叫它「蚁蚕」。
《图一》蛾从嘴部分泌碱性液 体,把茧的一端变得湿湿的。
《图三》头部和触须先伸出来。
《图二》蛾把茧顶破。
《图四》用脚的力量向前推, 露 出胸部。
《图五》身体慢慢的从茧爬出 来。
《图六》整只蛾爬出茧,身体还 是湿湿的,翅膀也皱皱。
☆蚕蛾的身体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聚焦:谈话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养蚕,大部分同学可能已经见证了蚕的一生,那么在这个观察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填写记录表、画图、拍照、拍视频、日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开个展示交流会,总结回顾蚕的一生(板书课题)。
在这之前谁可以来说说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请学生回答)
小结:根据每个阶段蚕的形态的不同,蚕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主要阶段。
(成虫概念解释:昆虫个体发育过程
中的性成熟阶段。
生殖器官发育完成,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蚕蛾就是蚕的成虫。
)(板书:卵、幼虫、蛹、成虫)
二、探索与研讨:
活动一: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小组的展示交流了,为了我们的交流有更好的效果,老师建议我们小组可以从蚕的各个阶段你观察到的外形特征、运动情况、吃桑叶的情况、蚕经历每个阶段用了多长时间,还有你们观察到的一些其他特征方面等等来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好吗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进行相互评价。
研讨一:蚕的寿命
1.PPT出示蚕的寿命计算。
算一算:蚕的一生大约是多长时间?(提醒:蚁蚕从蚕卵里破壳而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蛾的死亡代表蚕生命的结束。
)
2.提问:同学们对于蚕的一生有何看法呢?(教师适时进行“蚕短暂的一生”等德育教育。
)
活动二:听了大家的养蚕经验,老师觉得平常大家的观察记录做得非常细致,对蚕的了解也很多。
那么老是这里有一个关于蚕的小挑战你们敢试试吗?
PPT出示书本上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能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是蚕的什么时候或者这些蚕在做什么?它的正
确却排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蚕的一生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请将这几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体会蚕的生命历程。
(板书: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研讨二:画一画蚕的一生循环图
1.PPT出示蚕的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提问: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补充板画箭头)
2.提问: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长此以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往
复,大自然中的生物才得以不断地延续。
研讨三:蚕的生存条件
提问:有些同学的蚕在中途死亡了,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你的蚕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打算明年如何解决?
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
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老师还带来了其它昆虫的一生,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昆虫是否有蛹期以及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2.小结: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