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备课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

三、教学提纲一、山脉纵横交织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2.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单元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势西高东低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新课导入:古诗导入: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形教案新版新人教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形教案新版新人教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形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地图、图表数据归纳我国地形的要紧特点。

能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

2.能够说出我国要紧山脉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大丘陵的散布特点。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咱们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对生产生活的阻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

4.通过各类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积存丰硕的地形表象;增强对我国“大体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爱好,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乐趣,增强酷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进程:课前播放:自制视频(走遍中国)导入:《走遍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关于中国的地理节目,适才上课前,教师给大伙儿播放了一段我自己制作的《走遍中国》,从适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这确实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形一、走遍中国——探访中国地形特点提问: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出示:一组地形图片学生: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讲述:在七年级上册咱们已经熟悉到世界主腹地形类型有五种,他们别离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因此,我国的地形特点1:地形类型多样。

承转:各类地形各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多少呢?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讲述:从图上能够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设疑:咱们平常说讲的山区=山地吗?讲述:山区的概念更大。

山区=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因此,我国的地形特点2:山区面积广大。

过渡: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在开发利用上各有什么利弊?活动:【我形我秀】1、分组讨论一种地形(1分钟),列举利弊各一条。

2、总结山区对经济进展的阻碍(利弊)小结:其实,随着经济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只要人们因地制宜进行人类活动,各类地形都能扬长避短。

过渡:在五种地形中,山地占33%,要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

中国版图犹如一只雄鸡,纵横交织的山脉高高隆起,犹如它的“骨架”。

下面就让咱们一路来找一找我国的山脉,构建中国地形的“骨架”。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2、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情景荟萃)结合我们江阴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形?丘陵,山地(海拔大于3500米称高山,1000-3500某某,500-1000低山,所以一般大于500米起伏较大的地势我们称为山地,500米以下起伏较小的我们称丘陵。

)所以我们江阴的君山、某某、盘龙山、长山、敔山湾的定山等几乎都为丘陵。

(提问)那我们中国的地形又有哪些呢?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说明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

(图释导学)我们所了解的地形,其实都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结合P23图2.2和黑板上的分布图,自学)(提问)问题一:这些山脉的走向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二:我国又有哪些不同的走向的山脉呢?哪些山脉是省区界线?问题三:我国山脉和高原、盆地、丘陵之间的位置如何?(回答一)我国山脉走向为“迷”字形。

(回答二) (分组归类整理)东西走向山脉: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西——大兴安岭——太行山(某某、某某分界线)——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武夷山(某某、某某分界线)东——某某山脉西北——东南:北——阿尔泰山中——祁连山东——某某山脉南北走向:北——贺兰山南——横断山弧形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某某和某某以昆仑山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太行山脉为界,某某和某某以横断山为界,某某和某某某某以大兴安岭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秦岭、某某和某某以燕山山脉的东部为界,某某和某某以祁连山为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生疏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力量目标1.培育同学读图析图的力量、观看推断力量和主动探究的力量。

2.使同学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育同学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进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同学更加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运用地图观看推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同学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把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预备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同学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同学,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同学对地形有一感性生疏,同时也通过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同学: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凹凸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图后,启发同学:从这幅颜色斑斓的凹凸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同学: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什么呢?(同学: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老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宏伟壮丽,多姿多彩。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地势和地形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
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2
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流程
问题导学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自主学习
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合作探究
三级阶梯的概况
拓展延伸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

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不足之处:在制作立体图时,比较浪费时间。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课前作业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三级阶梯中分别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动(一)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完成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界线:
第二级阶梯
界线:
第三级阶梯
3、师出示空白地形图,生抢答主要山脉以及地形区。
课中作业
学生展示



互动(二)
1、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2、完成活动题第3小题。
生交流并展示, 对手组补充、质疑。
课中作业:小组比拼识记山脉,填充地图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P14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并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够找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三级阶梯中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方法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1)知识梳理(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2)达标测评——练习册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一江 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等诗句及谚语“水往低处流”可以比较好的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利用橡皮泥制作立体地势阶梯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要点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重点)
1.地形的五种类型
我国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类型齐全。

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陡峭;
平原——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
山地——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原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的主要山脉及走向
3.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5.我国地形的基本情况
我国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高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6%,两者约占60%,其中近一半是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这些山地、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丘陵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0%,盆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9%,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2%。

6.我国山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山区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主要的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山区也存在着地面崎岖、交通不便等资源方面的劣势。

同时山地的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们生活较为贫困。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就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1】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回答(1)~(3)题。

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
(1)该图反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势东高西低
C.地势平坦广阔
D.地形以平原为主
(2)在我国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是()
A.山地、平原
B.山地、丘陵
C.山地、高原
D.山地、盆地
(3)该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
A.阻碍多种经济的发展
B.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设置了阻碍
C.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D.不利于林业的发展
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1)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可知,我国拥有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因此地形类型多样,是我国地形的显著特征之一。

(2)由图可知,在各类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最大,占33%,丘陵面积最小,占10%。

(3)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利于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的发展,但山区面积广大,使得交通不便,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答案:(1)A (2)B (3)B
【例题2】下列山脉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是()
A.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
B.阴山山脉、雪峰山
C.武夷山脉、长白山脉
D.横断山脉、昆仑山脉
点拨: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阴山山脉为东西走向,雪峰山为东北—西南走向;武夷山脉、长白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昆仑山脉为东西走向。

因此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要点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难点)
1. 我国地势总特征
我们知道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所以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但是我国地势又有明显的阶梯状。

故我国地势总特征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各阶梯概况
3.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
(1)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交流。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例题3】下面是一组地势示意图,其中最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A B C
D
点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D两图是东高西低;A、B两图都是西高东低,但A图不是呈阶梯状分布,而是呈坡状下降,所以应选B项。

答案:B
【例题4】我国许多河流滚滚向东流,注入太平洋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东多西少
B.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点拨: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流向及成因。

我国大河东流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部多高原、山地,而东部沿海是低缓的丘陵和地势平坦的平原,导致我国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征。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地势特征对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又反映到对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影响上。

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很大。

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工、交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

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中国丹霞地貌
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广东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50千米,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面积280平方千米。

因山石由红色砂砾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而得名。

它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被誉为中国的红石公园。

贵州赤水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丹霞地貌面积达到1 000多平方千米,以发育成熟典型,形态壮美而闻名。

赤水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

最受游人称誉的丹霞景观有金沙沟赤壁神州、香溪湖万年灵芝、四洞沟渡仙桥、丙安天生桥等。

福建泰宁位于福建省西北的三明市泰宁县,面积有492.5平方千米,其中丹霞地貌面积252.7平方千米。

这里的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览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丹霞洞穴是泰宁的另一奇观。

各种洞穴或成群聚集,或层层套叠,大者可容千人,小的状若蜂巢。

湖南崀山地貌类型多,从青(幼)年期、壮年期至老年期的遗迹均有发育。

“天下第一巷”是崀山一大奇观,由已故“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命名,为两陡崖夹缝形成,两边石壁高百余米,巷长200多米,最宽处不足1米,窄处只有1尺,行走巷中,恍若隔世,最能体验“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人生。

江西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龙虎山地质公园是我国已发现737处丹霞地貌中发育程度最好、序列发育最完整的地区,形成了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等地貌形态类型23种之多。

浙江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境内,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全国一线天之最,惟妙惟肖的“伟人峰”,被专家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是我国丹霞地貌特征最明显、发育最完全的区域之一。

江郎山还因其独特美景,被著名导演张纪中一眼相中,成为新版《西游记》的拍摄基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