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二羟甲基丁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612CAS No。
:71—55-6分子式:C2H3Cl3分子量: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1,1—三氯乙烷≥95。
0%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目录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目录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DMF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DMF化学品英文名称:N,N-dimethylformamide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地址邮件: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有鱼腥味。
极易燃烧,其蒸汽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1B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汽,造成严重刺激,可能对生育能力和胎儿造成伤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或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
避免高浓度吸入。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如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着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安全储备: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阳光直射,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禁止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混存混放。
废弃处置: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二羟甲基丁酸DMBA

深圳市金腾龙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金圣吉化工有限公司
2,2-二羟甲基丁酸(DMBA)
CAS :10097-02-6
英文名:Dimethylolbutanoic acid [2,2-Bis(hydroxymethyl)butyric Acid]
分子式:C6H12O4 分子量:148.16
物化性质: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108-115 °C ,可溶于水、甲醇、丙酮等。
用途: DMBA
性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等方面。
DMBA在不同溶剂中具有比DMPA更好的溶解性能,因此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
DMBA被视为水性聚氨酯用新一代绿色环保型扩链剂和内乳化剂,生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无需使用有机溶剂,有机残留物为零。
不存在使用DMPA熔点高、溶解慢、反应时间长、能耗高、产品性能差、需要加入有机溶剂、溶剂残留量大等问题。
还可用于水性环氧树脂、聚酯等胶黏剂的制造。
目前水性聚氨酯、水性树脂、水性胶粘剂、水性涂料等水性产品最好的多用途改性助剂(亲水扩链剂),作为单体,改性过程中,二羟甲基丁酸(DMBA)无需添加任何有机溶剂(以水代替),生产工艺更加简单,性能稳定,效果最好.其中二羟甲基丙酸(DMPA)以优越的性价比使得其在水性领域应用较为普遍!
深圳市宝安区前进二路西乡宝运达工业园3号厂房二楼广州市黄埔区南基村工业区南2幢工业区。
2,2'-二羟基二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2'-二羟基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2,2'-iminodiethanol|diethanolamine化学品别名:二乙醇胺CAS No.:111-42-2EC No.:203-868-0分子式:C4H11NO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2-二羟甲基丁酸化学品英文名:2,2-Bis(hydroxymethyl)butanoic acidCAS No.:10097-02-6分子式:C6H12O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性聚氨酯/聚酯体系涂料、胶粘剂、皮革涂饰的生产中。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眼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H412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无。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眼损伤。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
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封闭排水管道。
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止明火。
防止粉尘沉积、密闭系统、防止粉尘爆炸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防止静电荷积聚(例如,通过接地)。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保持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防止粉尘扩散!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无资料。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眼睛刺激或腐蚀: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皮肤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呼吸致敏: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生殖细胞突变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生殖毒性: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可能: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吸入危害:根据现有资料,不符合分类标准。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急性水生毒性:无资料。
慢性水生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非危险货物。
联合国运输名称:非危险货物。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非危险货物。
包装类别:非危险货物。
包装标签:不适用。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包装方法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例如: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中国化学品管理名录【B】《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环保部办公厅2014年第33号文【C】《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环保部2017年第74号公告【D】《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食药总局2013年第230号通知【E】《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1和第2批)》,安监总局2011年第95号和2013年第12号通知【F】《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第1到6批)》,环保部2000年至2012系列公告【G】《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公安部2017年5月11日公告【H】《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第142号通知最新修订版日期:2022/03/09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等标准修订。
其中,化学品GHS分类结果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2013~GB30000.29-2013)系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