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2)节目中 ①戴上耳机与导演、技术指导和视频指导建立联系。打 开摄像机,再次检查平摇、俯仰制动装置与座架的运 动情况 ②每换一个新的拍摄位置,必须校准镜头的变焦,以保 证镜头在整个变焦幅度内聚焦。 ③如何判断在哪个位置画面最清晰。可以对准人的发际 线或眼睛进行对焦。在拍摄特写镜头时,一定要对准 鼻梁聚焦 ④假如打算用变焦镜头进行移动拍摄,请将镜头调到广 角位置,将聚焦点预调在移动拍摄距离的中间位置。 现在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的最大位置,景深非常大,你 只需在十分靠近目标或事件时才调整聚焦。
(3)拍摄后 如果不是时间要求特别紧张,就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将磁带从录像机中取出,立即换上一盒新磁带,并为 所有磁带贴上标签。 ②将所有开关调到关的位置。 ③将光圈调至关的状态,并将镜头盖盖好。 ④卷好话筒电缆线,用带子把它扎好 ⑤将所有设备立即放回原来的箱子或袋子 ⑥从拍摄现场回来马上给电池充电 ⑦如果摄像机被弄湿,得等到所有得部件全干了才能将 其放回箱子内。 ⑧检查所有得灯具、交流电源线。
(5)移 移动拍摄是以线(摄像机机位变化)为轨迹,让 轨迹不间断的立体展示空间。分为横移、纵跟 和斜移 移可以产生如下变化: ①方向。取决于轨迹。 ②机位视点,取决于轨的长度 ③主体变化 ④有可能产生景别变化 ⑤相对角度变化 ⑥透视变化
⑦光线变化 ⑧背景变化 横移是表现前景的最佳形式 几个运动效果最明显的移: ①斜向,60度,45度 ②低角度 ③广角 ④方向变化超过90度 四者加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第六章 摄像机操作与画面构图
• 学习目的:了解如何操作摄像机,如何构成有 效的画面。 • 学习重点:摄像机的操作要点、屏幕尺寸与景 别、构图、景深、屏幕运动。 • 学习难点:构图 • 学时数: • 教学方式:实地拍摄,进行讲解,辅以相关影 片范例及图片演示。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指在电视节目中,摄像机对画面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方式,以及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
下面将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1. 画面的比例和对称: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般使用16:9或4:3的画面比例。
画面的对称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可以通过摄像机角度和目标位置的选择来实现对称布局。
2. 画面的对焦:电视画面中,对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对焦的选择,可以突出画面中的某一元素,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画面的透视:画面的透视是指通过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展现画面的立体感。
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观众一种空间感。
4. 剪辑技巧:剪辑在电视画面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技巧,可以将画面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或场景。
5. 画面的色彩和光影:画面的色彩和光影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6. 画面的线条和形状: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也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视线、增加观赏效果的作用。
合理选择线条和形状,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7. 画面的前景和背景:在电视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通过对比例、对称、对焦、透视、剪辑、色彩光影、线条和形状、前景和背景的选择和使用,来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的目的。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视节目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是由构图的要素所组成的,构图的布局及结构是电视画面达到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进行分析。
一、布局1. 对称布局对称布局是指将画面分为左右两侧,左侧和右侧的元素相对称。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以秩序、平和、稳定的感觉。
在电视新闻中,新闻主播坐在中间,左右两侧是视频素材,这种布局能够使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
2. 心理中心布局心理中心是指在画面上设定一个抓人眼球的注意点。
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心理中心往往出现在画面中央下部。
这种布局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因为这种布局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L”形构图布局“L”形构图布局分成左上角和右下角,画面中呈现出“L”形。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动感和活力感。
在比赛、电视剧中常见。
“Z”形构图布局是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将中部倾斜,呈现出“Z”形状,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递进式的视觉效果。
在隆重场合、纪念仪式中应用比较多。
二、结构1.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通过颜色、明暗、大小等对画面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对比,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重心结构重心结构是指在画面中心选择一个重要的元素,其他元素向其靠近,形成对比和对称。
在构图中,重心是画面中最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吸引视线的关键。
3. 饱和结构饱和结构是指通过画面的色彩饱和度、灰度和亮度等来调节画面的色彩和亮度,使画面表现更加鲜明和生动。
4. 脆弱结构脆弱结构通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间距、形状大小等来调节画面的表现力。
这种结构给人们带来一种分散的、无序的感觉。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一、构图的定义:构图,是指在电视的拍摄中把被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二、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1,动态性: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2,时限性:画面的构图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多视点:运动导致画面的视点不断改变4,画幅的固定性和场景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结构只有两种形式,4:3 和16:9,场景不可再现。
5,构图结构的整体性:电视通过一系列画面来表现完整的时空,在构图上必须考虑画面与画面彼此间的联系。
《大红灯笼高高挂》常见构图:在表现空间场景的画面中,经常采用固定镜头拍摄,画面均衡、稳定、毫无动感,此种构图形式暗喻了封建制度和传统礼教僵化、压抑、死气沉沉。
《黄土地》中常见构图:著名的3/4构图形式,画面中环境占据了3/4的比重,并且环境中常含有大块的黄土,人在其中显得渺小且人物受到环境的挤压,此种构图形式在电影中暗喻了以黄土地为象征的“传统文化”强大且根深蒂固,身处这种环境中的人物饱受压抑摧残无可奈何的命运。
三、构图的总体要求1、构图是创作意图外显的过程,应以明确的形式传达出主题思想。
2、主体形象突出与否,是衡量画面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
3、构图应当体现鲜明的风格,美妙和谐的构图画面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摄像构图应当简练明快,忌讳繁杂琐碎。
四、构图具体要领:1.“平”是摄象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摄象构图要求横平竖直,建筑物主题轴线要垂直于画框横边,地平线应平行于画框的横边而且不能居中要根据天象情况决定偏上或偏下。
2.摄象构图还要求“美”(或称为“准”)。
摄像构图特别是拍摄人物,构图应注意画面要具有美感。
各种景别安排均要考虑到主体人物的完美,通常称为把画面“格准”。
3.摄像构图要适当留出空白,以保证“透气”。
摄像构图要让画面气氛贯通流畅,既不许拥挤闭塞密不透风,又忌讳空空荡荡浪费画面。
摄像构图的画面留白包括:天头留白,运动留白和关系留白。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电视画面构图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电视画面构图虽然也借鉴了一些绘画及摄影画面等静态构图的技巧与方式,但是为了表现电视画面的运动性这一突出的特点,还形成了一些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特点和规律。
电视画面构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表现的运动性如前所述,电视画面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运动性。
虽然我们可以将电视画面的类型分成静止(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两种,但是并不是说所谓的静止画面就可以像图片摄影画面那样进行构图处理了,因为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为在电视画面的概念里,所谓静止画面是指在摄像机机位不动,镜头焦距不变化,光轴方向不变化的条件下拍摄的画面,这种画面并不排斥画面内产生内部运动,即被摄主体的运动。
也就是说,在电视画面的拍摄中,即使画框范围是和图片摄影一样的固定形式,那么由于表现的对象存在的运动性,也将会使这种画面构图情况与图片摄影构图产生明显的区别。
而作为电视画面的另一种重要类型,运动画面的拍摄时就是产生了画框的运动,比如拍摄推、拉、摇、移等镜头的时候,这样,画面的运动性就更是被从画面的范围大小和视角的变化上直观地表现了出来。
在画面的连续展示中,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将会不断地改变画面构图的结构,改变画面构图形式,改变画面中叙事的重点,改变画面中人物、景物的位置,改变画面构图中的背景关系和透视关系。
此时画面中的所有造型元素都处于一个有序的变化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结构效果和视觉流效果。
电视画面构图表现运动的直接后果,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打破了绘画和图片摄影在表现运动上的时间凝固和空间静止。
电视画面本身就是以每秒25帧(现行我国使用的PAL制的电视制式中)完整的画面连续起来表现一个连续的时空,这和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时空是相仿的,更加易于被我们心理所接受的;其次,电视运动性能表现出对象自身的运动状态、速度和节奏。
大千世界是运动的,我们正处于这个一定的环境中,并且成为这个运动环境中的一分子,所以,准确地表现出这个运动的环境,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要求之一;第三,进行运动表现,这可以体会人们观察事物时的实际活动状态和具体心理状态。
第六章 电视摄影构图

第六章电视摄影构图构图——是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因素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以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构图对摄影师来讲,意味着两个过程:1.构思“思”是指形象思维,构思就是想,就是组织画面。
摄影构思,也叫立意,立意的过程,就是组织画面、选择形象、深化主题,把拍摄前对客观现实和创作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使客观具体的形象转化为摄影师头脑里的创作形象。
2.构成(构图)构成就是完成构图,构图的实质既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盲目到有序,从无形到有形,构图的“图”是指形象的范畴,从思维到实践的过程。
摄影构图意味着对现实空间的分解与组合。
摄影的构图如果离开了构思,就不能构成生动的、充满情趣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构思决定构图,构图体现了构思。
单一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分解,而众多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组合。
电视摄影构图对导演来讲是一种语言形式,对演员来讲是一种表演模式,对摄影来进是一种画面效果,对影片来讲是一种视觉风格。
构图的原理大都呈现出一种理性感觉,而构图的过程大都显现出一种感性感觉。
构图本身常常有一种强烈的表达能力,对审美客体来讲,又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力,常常有助于我们领悟被摄对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摄影师在结构画面时,富于创造性地表现出被摄主体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些特点,并由表及里地挖掘出更生刻的内在感情,展示创作者本人的情感和风格。
画面内看到的空间是具体的空间,看不到的则要靠人们去想象补充完善,而构图的画框刚好成为观众想象与现实空间的边缘与界限,是摄影师把现实变为视觉银幕形象时所采用的基本画面结构形式。
电视摄影构图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无限空间中寻找具有视觉价值的美的物,以形、光、色的方式汇集于画面之中,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并由视觉快感上升为心理快感。
二是从被摄主体身上以及其存在的空间中找出线条、色调、形体、光影、质感、透视、视点、幅式,并按视觉美感的方式加以组合。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如何将画面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丰富层次和视觉美感的画面。
良好的画面构图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注意力,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目内容。
下面就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进行分析。
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可以分为横向布局和纵向布局。
在横向布局中,画面元素主要沿水平线排列,如左右分割、左右平移等。
这种布局适用于场景环境复杂或画面元素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纵向布局中,画面元素主要沿垂直线排列,如上下分割、上下平移等。
这种布局适用于强调节目主题或突出某一画面元素的情况下,可以给观众一种精简而集中的感觉。
电视画面构图的结构可以分为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
在对称结构中,画面元素以中心点为基准左右对称排列或上下对称排列,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这种结构适用于讲究稳定和均衡感的场景,如室内访谈、音乐表演等。
在非对称结构中,画面元素不规则地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动感和不确定性。
这种结构适用于强调画面元素的独特性,并且可以给观众一种生动和有趣的感觉。
电视画面构图还可以运用一些应用技巧来增强画面效果。
比如利用对比来突出重点,通过颜色、亮度、焦距等手段让重要的画面元素更加突出。
运用线条、形状、纹理等元素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使观众在观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细节和质感。
适当运用移动和变焦等技巧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节目内容。
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是一项综合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和风格来确定。
良好的画面构图可以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使节目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在实际制作中,制片人、导演和摄像师等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
电视画面构图艺术

电视画面构图艺术陈桂南电视作为媒体,其发展从刚开始的有图像有声音,到如今成为艺术的一种载体,速度之快,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想到的。
说到电视摄像构图那得先说说什么是构图,构图这个名称,还源于西方美术,学习西画,这是一门课程,叫做构图。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使用得不怎么普遍,原因是在中国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
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在摄影界用的也不多,习惯叫法是“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经营位置”,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是部分内容,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意,构图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在拉丁语中,构图具有结构、联结、组成等意义。
一、常规摄影构图基本法则1.构图中对称和均衡法则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
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
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
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
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
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法则拍摄生活照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
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三节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和结构成分一、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所谓“形式元素”,是指电视画面的构图中画面形象的组成和表现形式,它们最终通过这些形式,以视觉形象的结果出现在观众眼前,被观众感知。
所以,了解画面的形式元素,是我们了解画面构图基本原理的首要内容。
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几个重要形式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表现力,合理地运用这些元素成为完成一个优秀构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一)光线“电影就是用光线在银幕上作画的艺术。
”电视画面在这点是也是一样的。
只有存在光线,才可能存在电视画面,也才能存在电视画面构图之说,如果没有光线或者光线不能满足电视画面拍摄的要求,电视画面构图也就无从谈起;而光线是变化的,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
在构图时正确运用光线,是决定画面构图质量的首要的因素。
光线的造型作用和画面表现作为电视摄像造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有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讨论。
(二)色彩我们很难想象眼前的世界失去色彩是怎么样的。
对于电视画面来说,也是一样。
色彩本身就具有自身的表现力,冷暖色调、深浅浓淡、色系搭配……不同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么说,是色彩给电视画面注入了情感。
在电视画面中,对于主体而言,通过颜色的设计和搭配,可以给主体赋予一定的感情基调,增强主体的表现力;而对于环境和陪体而言,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五颜六色,但拍摄者却可以通过主观上的选择和提炼,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从而从侧面烘托出电视画面所需要的氛围,更加突出主体。
色彩作为电视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画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色彩的作用,在画面的表现力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影调影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画面中景物形象的明暗对比和明暗过渡,也就是对比度和层次。
影调是揭示景物明暗关系、形成画面可视性效果、参与画面构图、表达感情和创作意图的重要体现。
任何被摄对象,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存在着一定的明暗和反差。
而在电视画面中,必须将这种反差关系表现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画面中我们并不需要忠实还原景物的实际亮度值,而关键是要把景物中存在的实际亮度关系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带给观众一种与景物亮值上接近的对比关系,形成适合的视觉印象。
这也就是要把景物的明暗差别和它们之间差别的层次做一体现。
影调就是这种差别和差别层次在屏幕上的反映。
画面影调和影调结构,将受到环境、光线照明,景物本身的明暗状况和轮廓状况,以及景别角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本书“光线造型”这一章里,也将着重讨论影调在画面构图和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四)线条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轮廓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边沿存在形式——线条,反映到电视画面中,同样会表现为由视觉所能感知的景物轮廓线、相类似的景物的连线等,比如地平线、公园里的小径、马路上的隔离栅栏组成的连线等。
通过某种或者某些线条的组合,人们就能够联想到相关物体的存在和运动状态,所以线条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方法之一。
线条可以分做如下几类,:1.水平线条,如地平线、海平面等。
水平线易使视线横向运动,产生宽阔、延伸、舒展的感觉,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
可以用做拍摄风光片,抒情片中的镜头,以强调画面的辽阔、舒展、秀美和宁静的气氛。
2.垂直线条,如大树、烟囱、塔楼等。
垂直线易传达高耸、刚直之感,在拍摄如英雄人物、高大形象、经济建设繁荣发展等类型节目时候,使用垂直线条,可以得到雄伟、向上、挺拔的艺术效果,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场景的巍峨气势。
3.斜向线条,如穿过屏幕对角线的斜线条。
这种斜线线条易导致视线从一段向另一端扩张或者收缩,产生动感和纵深感,当构图以斜线作为主导线条时,画面会显得活跃或动荡不安等。
比如拍摄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整装待发的部队阵列等常以斜线条来构图。
4.曲线条,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
如山上的羊肠小路、俯拍的“九曲黄河”以及雄伟的万里长城等构图。
曲线具有流动感、韵律感与和谐感,当构图的主线条为曲线时会使画面表现出生动活泼、起伏舒展的美感。
常见的曲线有圆形线条、S形线条、孤形(C形)线条等。
电视画面构图中的线条分两种,一种是实线条,如山脉、道路、电线等诸如此类具体可见的景物的轮廓,它构成了景物的结构和表现姿态,揭示了主体形象和轮廓,制造了影调和色调的分野,描绘了景物之间的区别;虚线条则是指与此相对的画面上并不是具体可见的线条,如人物运动轨迹和方向,视线方向,人物之间关系线条等等。
尽管虚线条在画面中并不直接存在于视觉感觉当中,但是对于观众视觉心理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它可以影响到画面的构成,影响到观众观察画面的重点和预期,从而左右观众对画面形势和结果的判断。
比如我们用画面中主人公的视线作为这个虚线条路径,会诱使观众沿着他的视线方向对画面某一位置或者下一镜头中某一对象进行观察和预期。
这个作用是实线条所不能取代的。
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整体结构和主观形象的总的姿态。
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物生活工作的具体场景,都可以根据其线条存在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横、竖、斜、曲的线条形式加以表达,在画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线条通过对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细节和轮廓的刻画,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线条在造成一部作品的旋律、节奏、意境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线条在构图中就像一副骨架一样,支撑起整个画面的结构。
在拍摄中,被摄对象的线条可能是杂乱的,没有规律的,没有突出重点的,作为摄像师,必须在这些线条中找到最应当向观众表现的主要结构,建立起整个画面的框架,这样才能把主体与其他对象联系起来,得到合格的构图。
二、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是指作为被观众视觉所接受的一幅画面构图中,各被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依照表现重点程度的不同和被视觉重视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构上的区分。
构图的结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
如前所述,电视画面构图中一项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突出画面的主体,那么对摄像师的要求就是要处理好画面内这几项结构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在于主体与陪体以及其它结构成分之间的位置安排、对比衔接、层次结构等方面的组织,这样才能使得画面尽可能表达完善,主次分明。
(一)主体与主体表现“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画面中要表达的最主要的对象。
在我们进行拍摄之前,这个对象就往往已经被确定了。
下面的任务,就是提供种种造型手段的合理综合地运用,将这个对象突出地表达给观众。
可以这么说,电视片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而在每一个画面里,也都是存在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即画面的主体。
没有主体的画面,是没有内容可表现的。
电视画面中的主体,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叙事角度讲,主体可能是单个画面中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也是在叙事过程中要表现的最主要对象。
2.主体经常处于画面结构中心,最显著最突出的位置。
3.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单幅画面中,影视片的戏剧主角可以是主体,其他配角或者景物也可以作为主体出现。
5.一般来讲,一个画面里,只存在一个主体。
由于电视画面存在的时限性,要求构图简练,主体突出,可以被观众明显观察。
如上所述,一个画面里,只存在一个主体,我们称之为“单一主体”。
即画面里不宜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以上的视觉重点。
但是这并不是说主体只能是单一的人或者物,也可以是多人或者物共同构成这一视觉重点。
比如我们拍摄一个会场上的会议镜头,当拍摄的画面内容是主席台的一个全景画面时候,画面的主体就是这个主席台上所有的人物,可能不止有一个;但是这时画面的主体只能是主席台,而不能是其它的地方,比如背景的幕布,前景的花草,以及上方的标语等等。
为了突出画面主体,首先要求摄像师在拍摄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思维要确实到位,立意要准确清晰,想要向观众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事先和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明晰。
因此,作为摄像师,在我们在结构电视画面时,应该利用一切摄像造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使主体得以突出,给观众以鲜明深刻的视觉印象和审美感受,从而更好地传达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
那么,在画构图中我们怎么样来突出主体呢?突出主体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将主体安置在画面中合理的位置主体在画面中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表意性质,而且不同的构图形态对主体的位置的安排具有不同的要求。
电视画面的画幅比例,通常是宽高比4︰3的形式。
在进行构图时,我们通过合理地安排主体在这个框架结构中的位置,来做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突出表现其主体形象的目的。
利用主体位置安排来突出主体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几何中心法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和对角线交叉点,也是画面的正中心。
图4-1 画面的几何中心主体处在几何中心位置时,最能够吸引观众第一眼的注意力。
在画面视觉心理上,还有稳定庄重的效果。
如在各类新闻节目播音员出现在画面中构图,因为新闻节目有真实、客观同时庄正的感觉,所以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
虽然几何中心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但是由于位置居中,确实变化,失去灵活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多少显得呆板生硬。
故在电视剧等节目形式中,只用于表现某些具有特殊表现意义的镜头。
比如一个人的近景正视前方或两人对话各居画面一半。
电视剧《末代皇帝》表现皇帝的镜头大多用这种形式,以表现皇权的庄重、神圣,同时也是呆滞和死板的象征。
几何中心虽然能突出主体,但它不偏不倚缺乏变化过于呆板,故只用于表现某些具有特殊表意的镜头。
(2) 趣味中心法趣味中心又称心理中心,是画面按照把画框四边各三等分后,把对应的点连接起来的“九宫格”画面中,四个交差点的位置,或者是按照“黄金分割率”,在画幅0.382︰0.618的位置上的四个点。
如图所示。
图 4-2 画面的趣味中心(1、九宫格;2、黄金分割率)趣味中心是从心理上划分的。
人在看画中心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视觉重点将向画面中心向四周转移,引出突出主体另外一个范围。
把主体放在趣味中心附近,是最常用的方法。
主体置于这范围不仅突出而且灵活,不像几何中心那样缺乏变化。
在一些当前流行的电视综艺类节目,例如凤凰卫视由台湾著名电视主持人吴宗宪主持的一档娱乐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里,主持人在画面构图中,通常就以在趣味中心的位置出现,这也是与该节目欢快、活泼的总体风格相适应的。
图 4-3综艺节目主持人处于趣味中心位置(3)边角构图法所谓“边角构图”,就是说不是将画面的主体放置在画面视觉和趣味中心,而是放在靠近边角位置的一种构图方法。
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他担任摄影师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中,就大量采用了这样的构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