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摄影构图.doc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构图

电视摄像·构图

(三)光线
光是摄影的基础.光线不仅仅有使感光片曝光产生影像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造型的能力,它可以真实地表 现出景物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摄影用光包括自然光与 人工光两大类,随着光种、光线的性质、光线角度、光色成 分、光的强弱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景物的明暗分布、明暗 对比、明暗层次、光影形式、色彩等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景物的形状,形成不同的影 调形式,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和各种气氛,因此,人们称摄 影是“用光来绘画”,是“光的艺术”;同一景物,不同的 用光,可产生迥然不同的造型效果。
(二)形象 1、开放式构图画面不完整,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和延伸,和 画外空间有联系; 2、封闭式构图则讲究画面完整性。画面中心主题在画面之内。 (三)构图 1.开放式构图可以打破构图的均衡、不谐调,画面形式多样。 2.封闭式构图十分讲究构图均衡,四平八稳。 (四)心理 1、开放式构图的视觉心理:可以把想象延伸到画面之外,可 以发挥想象和联想。 2、封闭式构图的视觉心理:把视线集中在画面内,注意力集 中在主体、主题上。
(四)影调
影调是由被摄对象本身颜色的深浅和光的作用而在画面 中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它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
影调可表现景物的体积和质感,还是烘托气氛、表达情 感的重要手段,影调可以体现画面局部的层次,也可以体现 画面的总体效果。就总体效果来说,影调可以分为高调、低 调和中间调,根据反差的不同,影调还可以分为硬调、软调 和中性调,影调的选择是根据画面的内容、拍摄对象、环境 特征及特定的情绪气氛来决定的。因此,不同的作品都有自 己的影调倾向,根据内容的需要,它们往往以一种影调为主 构成画面的基础。
(五)节奏
构图是在混乱中找出规律和秩序的过程,如果把相似 物体适当地结合也能取得和谐的效果,相似的间隔中不断 重复,就可在无秩序中引出有秩序,音乐中的节拍在视觉 上表现为节奏。节奏会引起视觉的快感。这是与人们长期 的生活习惯有关:人的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人走路时有节 奏的手脚摆动等等。同样如果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调 等形成节奏,也会在视觉上引起和谐的快感,这就是节奏 的重要性。摄影中要善于发现节奏或通过摄影手段造成节 奏。

电视摄像的构图

电视摄像的构图

谢谢
3.S字形构图 S字形构图,在画面中优美感得到了充分的 发挥,这首先体现在曲线的美感。S字形构 图动感效果强,即动且稳。可用于通用于 各种幅面的画面,这就根据题材的对象来 选择。表现题材,远景府拍效果最佳,如 山川、河流、地域等自然的起伏变化,也 可表现众多的人体、动物、物体的曲线排 列变化以及各种自然、人工所形成的形态。
5.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 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 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 对象,。这种
• 完成构图 评价构图 1.画面简洁 2.主体突出 3.立意明确 3.具有美感
电视摄像的构图
何为构图
•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 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 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 力的重要手段。 • 在摄影作画方面,构图与画面组成是 相同的意思。
构图的目的
•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 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 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 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 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 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 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 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 背景 与前景相 对,位于 主体之后 的人,物 体或景物, 多为环境 的组成部 分
• 环境 主体周围的人 物,景物,和 空间。起陪衬、 突出主体,交 代主体所处的 时间、地域、 时代特征等
怎么去组合我的画面结构成分(构图形式)
1. 横线构图 利用横线构图能在画面中产生宁静、宽广、博大等象征意 义,但单一横线容易割裂画面。实际上在摄影中会经常出 现横线,如地平线等。因此在摄影构图中忌讳横线从中心 串过,一般的情况下,可上移或下移躲开中心位置或摄影 中所说的“破一破”就是在横线某一点上安排一个形态, 使横线断开一段。此单一横线的掌握难度要大一些,而多 条横线线的组合,在摄影中的掌握要容易一些,而且非常 有趣。如在多条横线充满画面时,可在部分线的某一段上 安排主体位置,使某些横线产生断线的变异。这种方法主 体突出明显,富有装饰效果。

电视摄影与构图(1)

电视摄影与构图(1)

电视摄影与构图(1)电视摄影师形成过程中三个必经阶段充分研究摄像机,掌握操控器械的方法。

学习构图方式和造型手段,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摄录具有美感的影像。

理解镜头画面语言的概念,掌握镜头语言的表达特点与表现能力,熟练运用各种镜头语言传递思想或信息、表达内容和主题。

一、电视画面的形态1、电视画面在较窄的意义上,电视画面特指一“帧”电视画幅,或一个电视“镜头”;广义上,它泛指电视传播学或电视文化学研究意义上的电视“图像”。

一、电视画面的形态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比照文学语言来谈电影语言。

第一,定义。

文学语言——人说出来的话以及文字;电影语言——画面(“看电影”)与声音的有机结合。

第二,单位。

文学语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构成单位是字(7个)、词(4个)、词组(1个)、部分(3个)、句(1个);电影语言——格(24)/祯(25)、镜头、蒙太奇段落。

1、电视画面帧”:(frame) 是电视画面的技术单元,相当于电影画面的“格”,不同的是它由电子扫描形成,每帧由2场电子扫描组成,每秒25帧(或每秒50场) ,相当于电影摄影每秒24格的速率。

帧是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可以比做语言学中的“音素”,由于其时间延续的短暂,并不具有电视画面的表现意义。

“镜头”(shot)摄像机从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拍摄到的一段连续画面。

镜头这一物理形成的持续过程,体现出特定的电视时间和空间。

因而镜头是电视画面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表意单位。

相当于语言学中的“字”和“词”。

若干个镜头可以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镜头段落,而多个镜头段落又能结构成一部完整的电视片或一个电视节目。

2、电视摄像具体特性电视(television)一词的本义是图像的远距离传递,这一技术的或生成性的特点影响了电视摄像或电视画面处理的许多具体的特性。

电视摄像或电视画面处理的具体特性以图像为主,声画结合——图像处理具有固定画幅和固定边比——创造自由表现的艺术空间以连续展示的二维平面来再现时空或重构时空——形成与新闻现实空间的对比电视画面的时间:实际画面时间所表现的现实时间给予观众的可感受和体验的审美的、心理的时间由于心理或感受时间的介入,一个镜头或一个镜头段落的时间安排便有了美学意义上的节奏或韵律的表现。

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

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

电视摄像16种构图方法2009-06-18 12:50:53| 分类:DV常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2. C形构图:画面中的构图类似于字母“C”形,一般多用于拍摄河、湖、海等水面,或是成曲线造型的建筑物,这种构图柔和而完美,非常适合于抒情的画面,而且画面很有活力。

3. L形构图用类似于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常用于具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4.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5.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6.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7. 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

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

8. 交叉线构图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

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9. 曲线构图曲线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电视摄影构图

电视摄影构图

第四章电视摄影构图本章要求●正确理解电视摄影构图的含义。

●掌握电视摄影构图特点和各类要素组成。

●学会灵活运用电视摄影构图的各种技巧表现。

4.1 电视摄影构图的含义学摄影,离不开构图。

无论是照片摄影还是电影、电视摄影,构图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

电视画面构图的好坏,关系到节目的质量高低和成功与否。

人们重视构图,学习构图,各种有关摄影构图的书籍、专论多不胜数,其中阐述着多少精深的构图原理与章法,列举过多少繁复的构图形式和技巧,它们成为摄影者致力追求的目标。

在构图中,由于技术性、技巧性、艺术性兼而有之,就难免带来了概念上的多层含义和评价标准的多重性,“构图”一词也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时它似乎再简单不过,有时却变得深不可测。

在电视摄影入门的各项基本功中,构图可以说是一门实践难度较大,又颇具发挥空间的学问。

对构图概念的陈述,从字面上解释,简言之就是构成画面。

由于它首先是通过取景器确定拍摄范围,所以又叫取景;它涉及到画面中各种结构要素的合理安排组合,也可称为布局;它必须利用各种视觉因素,以平面的图像构造立体的空间形象,可称为造型;由于它还涉及到动态表现、视觉心理等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图的含义更是不一而足。

而说到底,构图是客观影像在主观选择中的再现,在观察中的反映,即使同样的构图因素也会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构图效果,并因各人的心理反应不同而感受各异。

由此,我们对电视摄影构图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在拍摄景物范围内,按照一定的主题思想和审美要求对拍摄对象的各种构成元素有机地组合安排,以巧妙地处理、确定和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完整的画面。

同时也是对时空发展的动态因素,对视觉心理等因素的把握、发现和运用的过程。

在构图的过程中,至少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取景”的构图取景,顾名思义,就是对景物、景别的取舍。

对摄影师来说,取景的构图就是通过画框,为观众构造一个什么样的视觉空间,而摄影师视点的选择是透过摄像机镜头来实现的。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缺少主体或主体不突出的画面往往显得平淡和混乱,不电能视引摄像起课件观画众面构的图 注意。
通过焦点透视和场面安排直接表现主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通过人物关系对比,突出主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通过“藏”与“露”的对比,突出主体人物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联系的画面构成部分。
有时也帮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在画面中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局部的形象。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陪体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确立主体一般也需要安排适当的陪体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摄像师不能仅简单地记录镜头前
的自然景物,而应该依据内容和主题
的需求对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加以艺术
化的安排和配置,从而使画面的形式
结构能够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能
够明确凝练地传达一定的信息,引发
观众的思考,生发出艺术美感。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n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
前景、后景、环境等。他们在画面中的位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2020/11/28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一、构图的定义:
n 构图,是指在电视的拍摄中把被摄对象 以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 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 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电视摄像课件画面构图
二、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n 1,动态性: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n 2,时限性:画面的构图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
具体要领:
n 1.“平”是摄 象构图的基本要求 之一。

电视摄像构图

电视摄像构图

主体
主体
定义:主体就是指画面主要表现的对象,是 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在画面中起 主导作用,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作用:其一是内容表达,主体必须是内容 的中心,为主题服务;其二是结构 画面,主体是结构画面的中心。
获得鲜明和独特的主体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利用主体自身的条件来 让其突出出来。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 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 将主体以引人注目、一目了然的结构形 式直接突出呈现在观众面前。
封闭式构图特点:对主体的处理习惯于把
主体处理在几何中心或趣味中心,形成一种 完整感。全景是如此,即使是 拍特写近景也 讲究画面结构的完整性,不会出现半个脸, 半个身子等;封闭式构图十分讲究构图均衡 。如拍摄人物,人处在画面的一侧,另一侧 就有一定的视觉形象 造成均衡格局;封闭式 构图也可以把人物处理在画面四周任何一角 ,但他的视线是向心的,必须在视线前方留 有适当空间。
空白
除实体的构图因素以外,画面中还有很大的一部 分内容,这就是空白,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 ,而只要是画面中影调单一、从属于衬托画面实 体形象的部分,都可以视做画面的空白,比如天 空、水面、草原、墙壁,甚至包括因景深控制造 成的虚化背景都是非常常 见的画 面空白。
空白的处理
a、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 的需要。
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就是运用四条线将画面
分为九个相等的方块,其中也出现四个交叉点,通常,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点做为趣味点,实际上这几个 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在这个位 置上安排主体,从而使画面更美。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 构图。另外,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 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强。
动态构图的处理原则
首先,动态构图不必时时处处谨小慎微,在构图中 只要重点画面(起幅、落幅和中间暂停的画面)符 合章法就可以了; 其次,除了特殊需要外,应尽全力做到平准稳匀, 即起幅落幅平稳,中间流畅,画面切忌颤抖和摇晃 ,速度不能忽快忽慢,更不能容忍在拍摄时来回重 复运动等等; 再次,动态构图的拍摄还必须掌握好节奏。不管是 画内被摄体的运动,还是画外的焦距改变或机位改 变,其速度的快慢都会明显影响画面的节奏,还会 对观众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效果; 最后,在动态构图中,还可以尽量合理应用前景。

电视摄影第2章电视画面造型三要素--景别

电视摄影第2章电视画面造型三要素--景别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二)全景 (4)全景的作用
①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其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 《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高高挂》
②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环境对人物 具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③具有“定位”作用,确定被摄人物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
1,机位推拉改变景别,镜头的视场角不变, 景物呈现范围较大。变焦推拉视场角随焦距的 变大而缩小。
2,机位推拉景物的空间透视感较强,变焦推 拉透视感随焦距的变大而减弱
3,机位推拉景深范围不变,变焦推拉景深随 焦距的变大而减弱
作业
找比较喜欢的一个影视段落,结合景别 的所学知识,进行拉片练习。要求: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四)近景 (2)近景表现内容: 近景主要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四)近景 (3)近景画面的特点
①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 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脸部表情是近景镜头的主要表现内容。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一)远景 (4)远景的作用
①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 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
②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 ③用于电视片或某一蒙太奇段落的开篇或结尾,或作为过渡镜头。
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二)全景 (1)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场景全貌的画面。
第一节 电视景别
四、景别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影构图》试卷(2019年秋季学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四边等长,四角相等,属于中性画面,往往显得均衡、稳定、静止、严肃、调和,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稳定状态,有利于表现庄重的主题的画幅形式是:( C )A.横画幅B. 竖画幅C. 方画幅D.影视画幅2.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条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

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是:( A )A.1:1.618B. 1:1.168C. 1:1.816D.1:1.6813.在一幅画面当中,将横竖边线各自分成三等份,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接,就会在画面中出现四条分割线以及四个相交的点。

四个相交的点的连线形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所包含的范围就是:( B )A.画面几何中心B. 画面趣味中心C. 画面意味中心D.画面边角4.活泼、轻快,能够体现出生命的韵律感,有利于表现线条向画面深处的延伸的构图方法是:( C )A.三分构图法B. 三角形构图法C. S形构图法D.对称式构图法5.以画面中水平中轴线或垂直中轴线为轴,把主体安排在轴线上或其两边对称的位置上,往往显得均衡、稳定、和谐、庄严,这种构图方法是:( A)A.黄金分割构图法B.三角形构图法C.对角线构图法D.对称式构图法6.在拍摄以表现规模、数量、气势、气氛为主的画面时,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点或一个物体,使其在画面中起提纲挈领、统帅全局的作用,使画面组成一个整体,这个点或这个物体就是:( A )A.主体B. 陪体C. 支点D.前景7.把陪体处理在画面内部,让观众可以看到陪体的处理方法叫做:( A )A.直接处理陪体B. 间接处理陪体C. 开放式构图D.间接突出主体8.最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的拍摄角度是:( C )A.正面角度B. 侧面角度C. 斜侧面角度D.背面角度9.从远距离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景别,它能够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的气势,但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这种画面景别是:( A )A.远景B. 全景C. 中景D.近景10.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的影响。

能够使远近事物大小对比十分明显,透视效果好,夸张远近景物之间的大小对比和距离感的镜头是:( B ) A.标准镜头B. 短焦距镜头C. 长焦距镜头D.微距镜头11.拍摄角度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

比较有利于表现物体立体感的角度是:(C )A.正面角度B. 侧面角度C. 斜侧面角度D.背面角度12.往往给人以崇高、庄严、向上、高大、稳定、刚毅的感觉的线条是:( A )A.垂直线条B. 水平线条C. 放射线条D.倾斜线条13.金属制品、油漆木器、瓷器、塑料、丝绸、玉器、皮革等物体,对投射光线呈混合反射特点,其属于:( B )A.粗糙表面结构物体B. 光滑表面结构物体C. 透明物体D.镜面物体14.在视觉心理上,能够给人以崇高、庄严、向上、高大、刚毅的感觉的线条是:( B )A.水平线条B. 垂直线条C. 倾斜线条D.S形线条15.明暗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影调层次不够丰富、主要只保留黑白两极影调而舍去中间影调层次的画面属于:( C )A.正常影调画面B. 暖调画面C. 硬调画面D.柔调画面16.两种混合后呈白光的色光,或颜料色混合呈消色的成对色均互为:( B )A.原色B. 补色C. 消色D.暖色17.以蓝、青色为主,往往给人以寒冷、收缩、凉爽、冷静、明净等感觉的画面是:( B )A.暖调画面B. 冷调画面C. 高调画面D.低调画面18.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纯正的光谱色中,明度最高的色光是:( D )A.红色光B. 绿色光C. 蓝色光D.黄色光19.人眼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接受两种以上色彩时产生的视觉比较关系属于:( A )A.色彩同时对比B. 色彩相继对比C. 色彩夸张D.色彩变形20.能够看到有明确的光线投射方向、能够在被摄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的光线是:( B )A.直射光B. 散射光C. 软光D.天光21.有利于勾勒物体轮廓,可以强化空间感,可以照亮透明物体,形成一种晶莹明亮效果的光线是:( D )A.顺光B. 侧光C. 斜侧光D.逆光22.来自被摄体背后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可以起到强化画面空间深度的作用,有利于交代物体的远近层次关系,又被常称做“隔离光”、“勾边光”的光线是:( B )A.辅助光B. 轮廓光C. 背景光D.装饰光23.光源在被摄对象的侧前方60°至90°位置上,能够使物体表面有明显的亮暗对比、立体感加强的用光方法是:( B )A.面光照明B. 宽光照明C. 正常斜侧光照明D.窄光照明24.在摄影创作中,拍摄夜景的“黄金时间”是:( C )A.夜晚B. 晴天中午C. 天光照明时间D.顶光照明时间25.在人工光照明中,主要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是:( B )A.主光B. 辅助光C. 轮廓光D.背景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决定平衡感的因素在欣赏中,除重量和体积两个因素外,还在于人的感知经验和心理体验。

人们可以把重量感分成以下几种:( BC )A.植物比动物重B. 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C. 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D.颜色鲜艳的比颜色灰暗的轻E.画面当中,右边位置比左边位置重2. 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其中包括:( CDE )A.封闭式构图B. 开放式构图C. 三分式构图D.三角形构图E.对称式构图3.前景即在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景物。

以下对于前景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A.前景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增强空间感及透视感B.前景可以起到交代环境特点、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C. 前景可以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与主体或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它既可以美化画面,又可以更深刻的表达主题思想。

D.前景可以弥补画面当中天空、地面部分过多的空白,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

E.前景还可以用来交代摄影者的位置,在影视剧中拍摄“主观镜头”时,可以使画面产生明确的主观色彩。

4.有利于简化背景的拍摄方法有:( CE )A.平角度拍摄B. 顺光照明C. 逆光照明D.短焦距镜头E.大光圈5.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在摄影中,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ABC )A.从正面角度拍人物,可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的对称特征,还可展示人体正面的动作姿态B.往往给人以某种程度的静态的感觉,适合表现安静、平稳、庄重、严肃的主题C. 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有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同等评价,形成对比,产生引申义D.有利于清楚地交代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E.有利于展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许多事物只有从正面才能开出其最富特征的轮廓6.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以下,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其特点及作用包括:( ACD )A.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层次B.不利于充分;利用画面空间,不利于展示空间纵深感C.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D.有利于简化背景E.可以造成前景景物的夸张,使其显得突出7.顶角度拍摄有利于:( BD )A.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大程度B. 表现图案美C. 形成客观、真实、自然的效果D.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E. 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8.画面景别处理是创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体现,在影视摄影过程中,景别运用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CD )A.场景空间B.摄影机至被摄体的物理距离C. 镜头的焦距D.创作者的主观意图E.光线及色彩9.特写景别具有以下特点:( BDC )A.有利于塑造空间环境B. 有利于交代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C. 有利于突出细节D.有利于展现情节交流,展现人的动作、姿态和手势E. 具有很强的主观感情色彩10.在摄影创作中,影响画面线性透视效果的因素包括:( ABCD )A.拍摄方向B. 拍摄高度C. 拍摄距离D.镜头焦距E.快门速度11.空气透视的规律包括:( CD )A.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B.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C. 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的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D.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E.物体的清晰度随远近距离不同而不同,近处的物体清晰度较高,远处的物体清晰度较差,显得模糊12.在画面当中线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形线条,一类是无形线条。

无形线条包括:( BCD )A.被摄对象的外部轮廓线B.人物的视线C. 动体的趋向线D.事物之间的关系线E.光束线条13.低调画面即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其具有以下特点:( CD )A.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B.对表现色彩、质感、立体感、空间感是非常有利的C. 往往表现沉重、肃穆、悲伤、庄严、忧郁、深邃、恐怖、神秘等感情色彩D.适合表现重工业题材及环境中深色调多的题材E.背景选择一般为黑色,或是有细微层次的深色,主体选择也应以深的和暗的色调为主13.色彩对比的强弱,决定着画面视觉冲击力的强弱,色彩对比可以有多种方法,对比比较强烈的包括:( ACD )A.原色对比B.相邻色对比C.互补色对比D.冷暖色对比E.饱和度低、明度高的色彩对比14.在摄影创作中,能够影响最终画面色彩的因素主要有:( ACD )A.被摄物体固有色B. 拍摄角度C. 环境色D.光源色E.快门速度15.单向反射式反光板反射的光线具有以下特点:( BD )A.反射光属于散射光B. 反射光属于硬质光C. 反射光照明距离较远D.反射光照明面积集中E. 反射光不会给被摄体带来明显的光线投影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两个备选项中,请选择“正确”或“错误”。

1.全景景别是五种画面景别中主观性最强的画面景别。

( B )A.正确B. 错误2.特写景别和远景景别通常被称作“两极景别”。

(A )A.正确B. 错误3.对于光滑物体表面质感的表现,适合采用强烈的直射光照明来表现。

(B )A.正确B. 错误4.航拍和微距摄影都有利于跳脱出被摄事物常规影像,拍摄出一些具有视觉美感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