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开设专业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专业美术学专业(050403)专业简介1.影视美术方向美术学作为艺术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涵盖了视觉造型创作与美术史论研究的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支柱学科之一。

影视美术研究作为美术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是将美术与电影电视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

影视美术的研究范围总体上是研究影视视觉形象规划和屏幕(荧幕)画面审美效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场景设计、灯光设计、人物造型、道具设计、片头字幕等的画面设计和研究。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电视美术和电影美术中的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的应用及其理论。

近年来高科技的进步正迅速改造着影视美术领域中的各个环节。

三维动画、虚拟场景、多媒体等手段结合机械装置、展示设计、橱窗设计等新兴的、多元化的设计方③713美术学基础④812综合考试[艺术学]复试:01、02方向945美术专业创作;03方向946美术专业理论初试参考书籍:美术学713美术学基础①《艺术发展史》②《西方现代美术思潮》③《中国美术简史》④《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⑤《电视美术概论》⑥《电影美术概论》⑦《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贡布里希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邹建平叶建新周登富张歌东天津人民四川人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湖南美术中国广播电视中国电影中国广播电视813综合考试[艺术学] 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杨周翰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人民文学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948美术专业创作不指定949美术专业理论①《艺术发展史》②《西方现代美术思潮》③《美术概论》④《综合绘画与材料》⑤《中国绘画通史》⑥《文人画之价值》《中国画研究》第一辑⑦《谈艺录》美术部分E•H•贡布里希邵大箴王宏建陈心懋王伯敏陈师曾钱钟书天津人民美术四川美术高等教育上海书画三联书店中国画研究院中华书局复试参考书籍:美术学945美术专业创作不指定946美术专业理论①《艺术发展史》E•H•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②《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邵大箴四川美术③《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三联书店④《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任选任选。

中传MFA广播电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介绍

中传MFA广播电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介绍

01播音与主持艺术一、专业介绍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广播电视专业领域中研究有声语言传播艺术的一个方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艺术、节目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以语言传播美学、语言传播接受美学为主干,以中国文化为场域,审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艺术特质和传受规律。

本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吸收、融合艺术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二、学院及师资情况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基地。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设置中文播音专业。

经过50年的积累和建设,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建成了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格局、语言传播学科体系和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语言传播人才的教学能力。

学院主要老师介绍:赵俐老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翁佳老师,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播音主持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长期担任播音主持教学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播音主持、媒介文化、新闻发言人语言传播。

曾志华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级测试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三、初试考试内容介绍往年的作品需要提前上交,今年改革后不需要提前上交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6艺术基础参考书目: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④847广播电视艺术概论四、历年分数线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的分数线比较稳定,不再像之前有大起伏。

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有哪些中国传媒大学开设艺术类专业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音乐学,音乐学(声乐表演),录音艺术(音响工程、音响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外,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社会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

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国际传播学院、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音乐学、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录音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87个专业。

传媒大学部分专业介绍: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系统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广播电视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采、写、编、摄、评、说、播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够运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编导与播音主持创作。

(3)主干课程:广播电视艺术概论、影像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编导基础、影视编剧、广播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编辑、电视导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等。

2、编辑出版学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能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组织与发布,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编辑与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和较强的英语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1.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言发声艺术方向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言发声艺术是播音主持艺术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是本学科基础应用领域的重要方向,也是本学科语言教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向以有声语言表达中艺术语言发声过程及方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及用声行为、用声方法和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效果之间的规律,人的思想情感与声音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关注其他领域的公众口语表达,如新闻发言人、企事业机构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宣讲、朗诵、大型活动主持的语言发声艺术。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加快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本方向研究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普通话教学重在研究普通话教学的规律与方法,探索能指导普通话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的范围、内容、方法,数字技术在测试中的应用等,为推广和普及全民通用的普通话服务。

本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科学用声能力、具备提升发声能力所必备理论知识的专业人员,培养具备掌握及完善现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员。

2.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方向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是播音主持艺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之一。

它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创作过程、接受主体、艺术效果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素材准备到节目播出过程中的创作道路、原则、技巧、规律、风格等为研究范畴,梳理总结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原理、方法,用以指导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

播音主持艺术是有声语言表达艺术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重点在语言、传播、艺术等交叉领域进行艺术规律的探析,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角度将传者、受众和作品纳入研究视野,并对播音主持创作中的心理机制、美学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

本方向还将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历史发展、代表人物、重点作品、风格流派、有声语言艺术的文化传承等。

完整word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专业方向介绍

完整word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专业方向介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专业方向介绍“艺术与科学”是横跨艺术与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以具体的视听门类艺术为研究对象,在学习研究艺术表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从科学认知的视角,对艺术设计、艺术表现、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等艺术发展重要环节所产生的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探索,对艺术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从而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上拓宽和丰富对艺术基本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开展艺术创作与实践。

艺术与科学专业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学科研究主要涉及艺术信息学、视听艺术心理学、艺术风格学、认知科学、设计艺术与设计技术、人工情感与人工智能、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等等众多学科领域。

艺术与科学学科的研究将从艺术表现的基本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艺术与科学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与交融的可行性,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定位于艺术与科学契合的交叉面上,探究艺术理论的新向度,开拓艺术设计创造的新视界,致力于本领域国内外前沿性、基础性的实际基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艺术信息学、艺术虚拟现实、视听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虚拟场景与互动;传统文化的艺术虚拟表现与传承;虚拟立体视觉艺术与技术;虚拟音乐与虚拟声效;人工情感与虚拟艺术角色感知;人工智能与互动人工生命艺术。

学生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将大大加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毕业后在传媒与娱乐文化科技领域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内容相关的项目研发以及进入博士阶段的进一步深造和从事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本讨论方向附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讨论内容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进展政策和路径。

其中创作部分主要针对数字影视媒体艺术创作实践规律探究。

在培育过程中,本方向以理论教学为核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成果主要表达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论文、专著、译著、政策建议、规划方案、数字影视艺术作品等。

本方向要求同学以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生产及消费的影响,亲密跟踪本事域相关理论的最新动向,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展及其对民族遗产传承、国民经济进展和国家文化平安爱护的影响,在较高的`层次上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制作实践阅历,以国际化的视野、全局性的高度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本方向的师资既包括中国传媒高校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传媒业界的资深专家。

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讨论方法、数字媒体内容产业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讨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讨论、数字化与现代艺术、音乐视觉化讨论等。

2.网络多媒体方向本讨论方向附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讨论内容为网络媒体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相关的技术与艺术理论、设计方法与创作实践规律。

培育过程强调实践、理论与行业进展亲密结合。

本方向主要针对网络媒体技术研发与艺术创作,科研成果主要表达为网络媒体新技术、网络媒体艺术作品、论文、专著、译著等。

本方向要求同学重视传播学理论与技术研发、艺术创作实践的紧密关系,针对新媒体艺术的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网络媒体及其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对社会文化、技术与艺术领域的影响,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展。

深化讨论网络媒体技术及其艺术创作手段、思路和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有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广播电视艺术美学、电视剧历史与理论、广播电视文艺理论、文艺美学。

二、考试的科目学科代码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1303L2广播电视艺术学01广播电视艺术美学仲呈祥①英日俄选一①政治理论高峰②广播电视艺术史论②影视艺术理论张子扬③文艺美学③中外影视精品分析张德祥02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李胜利秦俊香03广播电视文艺理论张育华04文艺美学倪学礼三、导师介绍仲呈祥,1946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市西城区中学教师,文教局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四川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

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高峰,中共党员,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

对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及CCTV-10科教频道的创立具有突出的贡献,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儒勒·凡尔纳”奖。

张子扬,现任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攻读并取得硕士学位。

一直从事电影电视工作,是中国著名电影电视工作者,执导了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代表作有《雍正王朝》、《牵手》等。

张德祥,1958年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硕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开设专业介绍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专业开设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音乐学,音乐学(声乐表演),录音艺术(音响工程、音响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01播音与主持艺术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外,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社会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02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

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03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根据学习情况和个人志愿,将分为文艺编导和综艺节目编导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

文艺编导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节目编导、文案写作、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综艺节目既是电视文艺中重要的节目类型,也是当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的热点,是全国各电视媒体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法宝。

本专业方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有针对性地为电视综艺节目培养具备策划、编导、制作能力,拥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综艺节目模式研发、创意实现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在国际电视节目平台上打造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综艺节目模式,提升中国综艺节目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后备力量。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综艺节目史论、综艺节目类型与形态、综艺节目模型策划与研发、综艺编导元素以及综艺节目创作系列课程。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04音乐学本专业下设音乐传播、音乐编辑、电子音乐制作等专业方向。

在完成一年的课程学习后(声乐表演方向除外),根据个人专长和学习情况分方向培养,旨在培养既熟悉音乐、又懂传媒技术的“传媒音乐人”复合型人才。

音乐传播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乐团管理等当代音乐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行业,培养兼具良好音乐素养、大众传媒技术以及音乐市场运作意识和能力的音乐策划、音乐制作、音乐监制、音乐经纪、音乐制片以及音乐项目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主干专业课程:音乐产业概论、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市场营销、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音乐版权政策与法规、演艺经纪、音乐文论写作、音乐传播调查、音乐社会学、音乐创意与项目制作等。

音乐编辑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节目制作、音响音像出版制作、网络音频音像制作等传媒部门,着重培养以音乐编辑、编导为专长,兼具新媒体音乐策划制作、营销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理念,能够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音乐节目制作、编辑、编导、监制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主干专业课程:视听语言、录音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音乐分析、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音乐文论写作、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编导等。

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良好音乐修养和音乐鉴赏力,掌握电子音乐的本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艺员型节目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声乐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09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等多个传媒行业,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录音系统、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录音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实验、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立体声拾音技术、环绕声技术、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声频测量、音频设备原理、扩声技术、音响系统设计。

10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等多个传媒行业,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既掌握专业音频设备操作技巧,又具备声音艺术创作能力,在广播、电视、电影、唱片出版、网络等领域从事音乐录音、电影录音、广播电视录音、网络音频制作、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现场演出扩声等声音制作与声音艺术创作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专业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将进一步划分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三个方向。

音乐录音方向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

影视录音方向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录音师和声音设计师。

扩声方向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广播电视、综艺节目、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主干课程:包括各方向的共同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

各方向共同必修课: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风格与流派、数理基础、录音电子技术基础、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音频设备原理、数字音频工作站原理、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音乐录音作品分析、立体声拾音技术、环绕声技术。

音乐录音方向必修课:音乐声学、戏曲音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方向必修课: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制作技术、影视音乐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扩声方向必修课:扩声系统实务、戏曲音乐、音乐声学、电视节目扩声、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

1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专业下设场景设计、人物造型两个方向,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场景设计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各大电影制片厂、剧院、影视制片公司和各级电视台、广告制作公司及影视科研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视觉设计观念,熟练掌握空间造型设计方法和影视戏剧领域全面的创作理论,具备高水平的空间视觉设计与监制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戏剧舞台、电视台演播空间、视频互动娱乐等广泛的传媒领域,从事美术设计及执行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课程系列、舞台美术课程系列、电视美术课程系列。

人物造型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各大电影制片厂、剧院、影视制片公司、广告传媒公司及平面媒体、网络公司、形象造型设计机构,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剧及舞台戏剧人物造型设计、时尚造型设计及人物形象包装策划的专业知识和表现技巧,熟练掌握服装设计、化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影视及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和专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