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D-二聚体观察

逐瘀通脉胶囊 , 以虻虫 , 水蛭为方 中主药, 以大黄 , 佐 桃仁 四药配伍而成 , 本研究发现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组和对 照组治疗两周后患者血浆 D ~聚体水平明显下降 ,且治疗 组 比对照组下降或改善更明显,说 明逐瘀通脉胶囊 有激活 纤溶系统从而 一抑制血栓生成。同时发现 治疗组临床有效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治疗期 问个别患者出现轻微 胃肠道反 应 外 , 出 血或 过 敏 反 应 。头 C 无 T复 查无 梗 塞后 出血 , 明 表 该药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 神经功能缺损, 提 高生活质量, 是治疗缺血性脑卒 中的有效药物 , 逐瘀通脉胶 囊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 ( 抑制血小板聚集, 1 抑制凝血 酶, 抗血栓形成, 溶解血栓; ) ( 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 ) 2 ( 调 3 节脂质代谢 ; ) ( 扩张血管 , 4 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微循环f]该 4, 药 口服方便, 安全性好 , 适合用于脑梗死急性期 , 康复期 , 后 遗症期的治疗, 也可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 的预防性治疗。
溶状 态 的改 善【】 3。
21 血浆 D . 一二聚体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 D ~二聚 体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 .5 。 P 0 ) 治疗 两 周 后 , 0 两组 患 者 D 一二聚体较治疗前 明显下降( < . )且治疗组 比对照组 P 00 , 5 下降更明显f . ) P<0 5 。见表 l 0 表 1两 组患 者 治 疗 前后 血 浆 D 二 聚体 的变 化 : ~
2 结 果
出血 等 , 头颅 C T复 查 无梗 塞 后 出 血现 象 。
3 讨 论
脑 梗 死 是 常见 病 , 由于 缺 乏 理想 的治 疗 方法 , 多 患 者 许 因此而致死 、 致残。溶栓治疗由于时问窗要求严格 , 大多患 者 由于 不 能及 时 就 诊 而失 去 溶 栓机 会 , 且有 出血 之并 发 症 。 抗凝疗法只对高凝血状态下 的病人起作用,并不适合所 有 病人 , 目前采用一般治疗配合活血化瘀 中医药, 疗效安全可 靠, 临床可操作性强, 疗效也 比较满意。 D D是纤 维蛋白单体 经交联纤溶 酶水解产生 的特异性 降解产物,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 纤维蛋 白形成是必然的过程 , 只要产生, 即使很小 的血凝块 亦能产生 D D D, D是判断血栓 形成 的指标之一, 其水平升高反映机体处 于高凝状态和继 发 性 纤 溶 亢 进 阶 段 ,血浆 D D浓 度 升 高 是 急 性 血 管 内血 栓 形成的预测指标之一,可作为体 内高凝和新鲜血栓形成及 溶栓疗效的标志物之一;D浓度 的降低提示患者高凝低纤 D
通脉胶囊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通脉胶囊的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通脉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它由多种中药材制成,包括川芎、丹参、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经络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通脉胶囊的主要功能和主治作用。
功能通脉胶囊具有以下功能: - 活血化瘀:通脉胶囊中的川芎、丹参等中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 舒筋活络:通脉胶囊中的草果、秦艽等成分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僵硬,促进经络畅通,改善气血循环。
- 通经络:通脉胶囊中的草果、山药等成分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平衡气血运行,调节经脉的功能,从而改善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
主治作用通脉胶囊的主治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缓解心脑血管疾病:通脉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
2. 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通脉胶囊的舒筋活络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损伤等疾病。
3. 改善微循环:通脉胶囊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血液供应,缓解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手足冰冷、四肢无力等症状。
4. 调节月经不调:通脉胶囊中的草果、黄芪等成分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经前症候群,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5. 缓解痛经:通脉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改善痛经引起的腹痛、腰背痛等症状。
6. 预防中风:通脉胶囊中的丹参、桃仁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中风。
用法用量通脉胶囊的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在使用通脉胶囊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忌烟、忌酒,忌辛辣、腥臭、油腻食物。
- 长期服用通脉胶囊时,应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指标的检查。
总结通脉胶囊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经络作用的传统中药制剂。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王喜芹【摘要】@@ 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 64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64.2岁.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3岁.所有病人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按此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评分.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027)003【总页数】1页(P29-29)【关键词】血塞通软胶囊;脑梗死【作者】王喜芹【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1 一般资料 64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64.2岁。
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3岁。
所有病人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按此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评分。
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64例入选病人均在发病24~72h内接受治疗。
2组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及胞二磷胆碱静滴。
治疗组口服血塞通软胶囊(理洫王胶囊:昆明圣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7%。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钟惠凌;李林锋;李红【摘要】目的:对血塞通软胶囊应用到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血塞通软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Barthel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时应用血塞通软胶囊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恢复速度,可以大范围应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15【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血塞通软胶囊;脑梗死;临床效果【作者】钟惠凌;李林锋;李红【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中医科中山514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中医科中山514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中医科中山5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类疾病,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导致的血管阻塞,引发血管供血不足,损伤脑部功能与神经,致死率与致残率高[1]。
科学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大有裨益。
本次观察将我院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血塞通软胶囊应用到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全部患者使用螺旋CT或MRI确诊。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 58~82 岁、平均年龄(65.1±4.5)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疾病分别有8例、15例、2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 57~82 岁、平均年龄(64.8±4.5)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疾病分别有9例、16例、22例。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8例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8例西安市户县中医医院(710300) 王 洁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水蛭素对脑梗塞的疗效。
方法:采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8例。
结果:总有效率94.3%。
表明应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本病,可促进梗塞灶吸收,促进脑细胞活化等功效。
主题词: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治疗应用 @活血通脉胶囊 治疗应用 水蛭 治疗应用 临床资料 146例脑梗塞或腔隙性脑梗塞病例,分为治疗组(88例),对照组(58例),全部病例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及语言功能障碍,CT证实有梗塞灶。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给药时间、既往史、并发症评分后,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活血通脉胶囊(河南新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豫卫药准字[1991]第126051号;主要成份为水蛭素,0.25g 粒)3粒,口服,3次 d,30d为1疗程,视病情可用1—2个疗程,同时给予灯盏花注射液30m l+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 l中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 l+胞二磷胆碱0.5,每日一次。
对照组不用活血通脉胶囊,其它用药与治疗组相同,疗程同前,每组病人均给予对症处理:如控制感染,抗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
疗效评定 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以上为重度。
其最后疗效判定为:基本痊愈为分数降低90%以上;显著进步为分数降低46%~89%;进步为分数降低18%~45%;无效为分数下降17%以下。
此外,在服药前后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做肝功、肾功、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等测定。
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ς2检验。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例) 在一般 综合 治疗 的基 础上加 用血 塞通 软胶 囊 ,每 次 3拉 ,2次 /, 口服 治疗 。观 察 两组 患者 I床 疗 效、血 液 流 变学指 标 变化 及药物 不 d 临
结论 血 塞通 软胶 囊治疗腔 隙性脑 梗死 临床 疗效 显著 ,用 药安 全有效 ,值得 临床广 泛推 广应 用 。
【 关键 词】腔 隙性脑梗 死 ;血 塞 通 ;,床 疗 效 】 盘
中 图分类号 :R4 .3 7 3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 14 (00 3 0 1- 2 6 1 8 9 2 1)3- 26 0
wa 5O i e ra ru , e oa e et ert wa 83 i e o t l ru ,oa f ciert e entet ogo p ss t t al g icn(' s .% nt et o p t tlf ci e s . nt nr op ttl et eb t e ru s ii l s nf a t 9 ht g h t v a 7 % h c og e v a w hw wa t sc y i i a / <00 )t o p f ainsb fr et n e relg sn inf a t iee c( .5,wog u so t t eoet a r p e r met moh oo ywa os icn f rn eP>00 )t ru so e relg f r et eth r h gi d .5,wogo p f moh oo ya e a n ee h t t m r t wa inf a t i eec f s g icn f rn eP<O0 )T ru s f ains r n b iu d es at n . n ls n Xu si n f cpuet a c nrnacin s i d .5. wogo p t twee oovo s vrer c o sCo cu i eat gst a sl r tau a f t op e a e i o o o e l ir o
血塞通胶囊和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疗效对比

血塞通胶囊和脑心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对比血塞通胶囊和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梗塞后遗症疗效。
方法脑心通胶囊治疗组36人,血塞通胶囊治疗组32人分别治疗1年以上,观察疗效。
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组有效率91.6%,血塞通胶囊治疗组有效率81.2%,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比血塞通胶囊疗效好。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后遗症;脑心通胶囊;血塞通胶囊;疗效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死的一种,属于中医卒中(中风)的范畴。
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常见的发病部位有核壳、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少数位于发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深穿支的小动脉,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
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本病好发40-7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
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5.6倍。
糖尿病患者增加1.3倍,而经常适当锻炼者危险性减少60%-70%;心脏病并非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本病直接原因,据统计合并高血压者达9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8例,选自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在71岁。
经颅脑CT检查23例,MRI检查43例。
病程1-10年。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5例,合并高血压者60例,合并冠心病者21例。
随机分为2组:(1)脑心通胶囊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
(2)血塞通胶囊治疗组32例,男16人,女16人。
1.2 诊断标准:本组68例诊断均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脑梗塞标准。
中医经辨证总属气滞血瘀型。
(1)症状:有半侧肢体感觉麻木不适、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或肢体沉重乏力、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画更为困难、舌强、记忆力下降、头昏头痛、呛水呛食等症状(2)舌象:舌质多淡紫、青紫、有瘀斑瘀点苔白,脉象弦紧或沉紧。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曾海波% 毛洁萍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乌鲁木齐%&(""'0
摘%要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效果 方法将 )! 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 例对照组以阿司匹林肠溶片配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血塞通软胶囊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0)&: ""$ 讨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血塞通软胶囊安全方便经济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是脑梗塞患者恢复期治疗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较好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 L3% 文献标识码 & % ' () !#*+ ,$-$ . / + ) 0 0 1 + #-"# 2 3-"3+ 4*#3+ 4+ *-3 %%脑梗塞是指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及血栓生成后促使动脉管腔狭 窄或闭塞" 最终造成该动脉的供血区域出现部分脑组织死亡 $#% " 我 们对 (# 例脑梗塞恢复期病人采用血塞通软胶囊" 对比随机单盲治疗 效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 (# 例"女性 (# 例+年龄 ': R :! 岁" 平均) )':# 3:!( * 岁+病程 ! 天 2 ! 个月" 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 )P <<* 评分平均) (!&: 3'(: * 分"随机分为治疗组 (# 例和对照组 (# 例#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梗塞采用头颅 P N或者 A M O 诊断标准"纳入条件"年龄 '$ 2:$ 岁+脑梗塞恢复期治 疗者+神经系统体征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P N检查头颅无出 血或低密度影像+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 排除标准!再发或多发性脑 梗死或急性期"大面积梗死+P N示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低于 #"" h U+半年内有胃肠道出血&眼底出血或其他出血倾向+严重心肝肾 #" 0 7 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恶性肿瘤病史+妊娠#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 ! 粒" 每天 ( 次" 共 服 !& 天#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 #""4 5一次口服"硫酸氢氯 吡格雷片 :$4 5 " 一次口服+连续 !& 天"于治疗后 : 天&#' &!& 天进行 P << 评分#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 << #0"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 采用 o 或? 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 *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 # 两组治疗前后"P << 评分参照全国脑血管病 << 评分量表"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0# / 2 学术会议推荐 P #"" /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 / 20" / + 进步! 功能缺 损评分减少 #& / 2'$ /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 / ) 见 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通脉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成药活血通脉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活血通脉胶囊;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效
腔隙性脑梗死症属中医“中风”(中经络),作者采用活血通脉胶囊(山西云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880004)治疗48例腔隙性脑梗死疗效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8例病例均采用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61岁。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60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1]。
病例入选标准: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在一周以内。
②临床表现:a.单纯运动型障碍:轻偏瘫而不伴失语、感觉障碍或视野缺损;b.单纯感觉障碍:表现为全身感觉异常或丧失;c.构音障碍(笨拙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面轻瘫和舌瘫,伴有构音不清,吞咽呛咳,手的精细运动欠灵,指鼻试验欠稳,有的出现锥体束征;d.共济失调轻偏瘫:共济失调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伴有锥体束征,其共济失调不能完全用无力来解释;e.纯感觉性:显示一侧面、臂、腿感觉异常或减退,很少或不伴运动障碍。
③颅脑CT或成像提示腔隙性脑梗死[2]。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72岁以上。
②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③对阿司匹林及活血通脉胶囊成分过敏。
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阿司匹林抵抗。
⑤脑出血。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分别给予治疗组及对照组脑神经功能评价(NIHSS)。
对照组:常规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晚服,合并有高血压者收缩压降至120~140 mm Hg,舒张压降至70~90 mm Hg,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在4.0~7.0 mmol/L,合并心肾损伤者给予对症药物处理。
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活血通脉胶囊4粒,3次/d口服。
患者用药1个月后给予脑神经功能评价(NIHSS)。
1.4 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患者各种脑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无后遗症。
②显效:轻偏瘫者仍自觉无力,但旁人看不出症状,偏身感觉异常或丧失者及纯感觉性感觉异常或减退者痛觉恢复,触觉减退,笨拙综合征者完全自理,共济失调轻偏瘫者生活完全自理。
③有效:轻偏瘫者自觉无力有所改善,偏身感觉异常或丧失者及纯感觉性感觉异常或减退者,痛觉恢复。
④无效:脑神经功能症状没有恢复。
1.5 统计方法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深部的小穿通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微梗死,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①类纤维素性改变。
②脂肪玻璃样变。
③小动脉粥样硬化。
④微动脉瘤。
⑤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
⑥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
脑动脉闭塞6 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一般在12~24 h后检查才能明显看出,缺血最重的中心部位脑组织肿胀、变软,脑灰白质界限不清,7~10 d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清除,逐渐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及胶质细胞增生、机化及修复现象。
梗死的病灶直径在20 mm以下,以10 mm以下的小腔隙为多。
在发病1~2 d后进行CT
或MRI检查可见微小的梗死病灶,排除脑出血和其他脑部病损可以确诊本病。
但有的病灶太小或处于等密度期而不能被检出。
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①病前有一次或数次TIA发作。
②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明显的孤立性质。
如纯感觉性中风、纯运动性偏瘫、构音不清——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中风。
③脑血管造影或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④确切的诊断是病理检查找到腔隙。
腔隙性脑梗死属“中风”范畴,其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食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热胶结,夹痰夹火,横窜经脉,最终导致脑脉痹阻;其病因以积损内衰为主,其病机在风、火、痰、气、虚、瘀六端,主要为瘀痰之邪阻于经络,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阻、经络痹阻而致病。
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纠正缺氧、清除自由基、扩容、扩血管、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脑细胞代谢活化剂、中医中药和血液稀释疗法[3]。
腔隙性脑梗死以“瘀”贯穿于整个病变过程,活血化瘀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活血通脉胶囊是中药全水蛭的单方制剂,以生粉入药,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经典的破血逐瘀类中药,以破血、逐瘀、通经为纲,其药理作用为:①对脑细胞有抗凋亡保护作用。
②使脑组织中SOD(超氧化歧化酶)、MDA(丙二醛)异常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元缺血坏死减少,新生毛细血管、吞噬细胞及星形细胞增加,胶质纤维产生增多。
③可调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比值,降低血脂,减少血管壁脂质沉积。
研究结果表明水蛭素是强烈的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血瘀反应,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并能使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4]。
活血通脉胶囊不仅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益处,而且对促进脑梗死的吸收、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活化、降颅内压等均有重要作用[5]。
作者通过活血通脉胶囊与拜阿司匹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
治疗效果,作为治疗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
[2]王立忠.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与康复.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231.
[3]王肖飞,卢森泉.降纤酶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云南医药,2007,28(4):389-390.
[41]牛爱军,吴玉生,孙晓朋,等.水蛭粉对早期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实用医药杂志,2004,21(4):341.
[5]王洁.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死88例.陕西中医,2001,22(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