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二物理3-4学案:第十二章 5多普勒效应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课时12.5多普勒效应1.通过实验感受多普勒效应。

2.初步定性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多普勒效应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多普勒效应概念及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主要以声波为例介绍多普勒效应,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比较常见,易于被学生接受。

教材只对多普勒效应作定性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有初步了解,教学中不宜作过多的理论引申。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普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交通管理、医疗检查等。

给学生作些介绍,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驶来时,会发现火车汽笛的音调变高;而当火车逐渐远离时,会发现火车汽笛的音调变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1.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波源和观察者互相①靠近或互相②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

2.产生原因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接收的频率③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时,接收的频率④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的频率⑤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3.应用交通警车通过分析行进中车辆的反射波频率的⑥变化来确定车辆的速度;通过运动天体与地球某元素发射的光波的⑦频率对照可以确定天体的速度;医生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通过测定血流反射波的⑧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速度,检查病变。

1.教材中用蜂鸣器做演示实验时,几米之外的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征?解答:蜂鸣器音调忽高忽低。

2.波源与观察者距离变化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谁发现的?解答: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多普勒。

3.发生多普勒现象时,波源的频率是否变化?解答: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

主题1:多普勒效应问题:(1)我们在剧场听演唱会时,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的频率是不是一致的?(2)我们乘坐火车出行,当我们乘坐的火车鸣笛时,火车静止不动和快速行驶两种状态下,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是不是一样的?当与另一列高速行驶且正鸣笛的火车擦肩而过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又是如何的?(3)当波源不动,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怎样变化?(4)当观察者不动,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怎样变化?解答:(1)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的频率是一致的。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随堂课时练:12.5多普勒效应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随堂课时练:12.5多普勒效应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随堂课时练多普勒效应1.轮船在进港途中的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在港口所测的轮船上雾笛发出声音的频率是下列选项中的( )A. B.C. D.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3.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多普勒效应的是( )A.交通警察利用测速仪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B.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的超声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血流的速度是否正常C.发生雷电时,人们利用看见闪电与听见雷声的时间间隔来估算自己与雷电发生处之间的距离D.天文学上通过对比某些元素在遥远天体上的发光频率与其静止在地球上的发光频率,判断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4.分析下列物理现象:(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学上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CT”,使用的是γ射线B.雨后公路积水表面漂浮的油膜在阳光下呈现彩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C.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D.考虑相对论效应,静止的人测量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比静止时的杆长6.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已逐渐成熟,最常用的是ACC自适应巡航控制,它可以控制无人车在前车减速时自动减速、前车加速时自动跟上去。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5 多普勒效应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5 多普勒效应
5.多普勒效应
知识结构导图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科学思维:多普勒效应成因分析. 科学探究:探究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多普勒效应现象.
一、多普勒效应及产生的原因
1.多普勒效应:指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 察者接收到的波的___频__率___发生变化的现象.
答案:B
2.(多选)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 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不变
解析: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 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若鱼群正向渔 船靠近,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 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 高.故 B、C 正确.
【解析】 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距离减小.单位时间你接 收到的声波个数增多,频率升高,将大于 300 Hz,故 A 选项正确; 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距离变大,单位时间内你接收的声波 个数减小,频率降低,将小于 300 Hz,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 AD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汽车测速监视器安 装在公路旁,它向行驶中的车辆发射已知频率的超声波,并接收被 车辆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当某汽车向测速监视器靠近时,被该汽车 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与测速监视器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
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②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 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③ 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 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5多普勒效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5多普勒效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多普勒效应本节教材分析: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这比波动现象又复杂了一些.本节以声波为例介绍多普勒效应,原因是声波比较常见,易于为学生接受.本节教学中应注意:1.只要求对多普勒效应做定性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有初步的了解,教学中注意不要引申.2.教学时为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使学生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教学中可多举一些例子,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解.3.多普勒效应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介绍一些应用实例,以开阔眼界和引起兴趣.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教学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教学方法:讲练法、阅读法、分析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视频]汽车、飞机经过时的声音.注意提醒学生听声音的区别.[学生叙述听到的声音情况][教师]同是汽笛发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现象.[板书]多普勒效应二、新课教学(一)多普勒效应的实例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这一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二)多普勒效应的解释1. 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⑴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这时因为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

⑵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5 多普勒效应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4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5 多普勒效应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4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5 多普勒效应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4年级:姓名:多普勒效应【教材分析】使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

多普勒效应是波的一种重要现象,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机械波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主体——学生是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声音及机械波的相关知识,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欲望较强,乐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能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并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理解其产生原因,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从物理现象入手,通过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论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多普勒效应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1.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对多普勒效应成因的探究论证。

【教学方法】理论探究、讲授法、演示实验【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设计】知识回顾: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振动发声提问2: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与频率有关播放录像:看下面几段录像,注意仔细听声音除音量大小以外的变化生活实例:第五节多普勒效应板书:一、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后作业:12.5 多普勒效应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后作业:12.5 多普勒效应 Word版含解析

5.多普勒效应1.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只有机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B.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均能产生多普勒效应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缘由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D.产生多普勒效应的缘由是观看者观看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产生多普勒效应的缘由是观看者观看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不变,故B、D项正确,A、C项错误。

答案:BD2.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鸣着喇叭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解析: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距离减小,你接收的声波个数增多,频率上升,将大于300 Hz,故A选项正确;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距离变大,你接收的声波个数削减,频率降低,将小于300 Hz,故D选项正确。

答案:AD3.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肯定的乐音。

当火车静止、观看者也静止时,观看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

以下状况中,观看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A.观看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B.观看者静止,火车离他驶去C.火车静止,观看者乘汽车驶向火车D.火车静止,观看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解析:当观看者与声源相向运动时,观看者接收到的声波的个数增多,所以观看者接收到的频率上升,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要高。

当观看者与声源背向运动时,观看者接收的声波的个数削减,所以观看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了。

综上所述,选项B、D正确。

答案:BD4.频率肯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

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f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5 多普勒效应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4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5 多普勒效应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4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5 多普勒效应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4年级:姓名:(一)引入新课教师: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铁路边上散步,一列火车驶过,他发现火车的鸣笛声调发生了变化,于是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了多普勒效应。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当年多普勒发现的现象。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实例]问题1:人听到的音调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系?问题2:以飞机轰鸣声音为例,猜测飞机飞过来和离开时,轰鸣声的频率发生变化了吗?(如果你在飞机上,你听到的轰鸣声的音调会有变化吗?)(二)进行新课一.多普勒效应教师:学习多普勒效应之前,我们首先弄清两个概念。

一、多普勒效应1.两个概念:(1)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2)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若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真实频率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多普勒效应。

(1)波源与观察者都静止[课件演示:波源与观察者都静止]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频率。

(2)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课件演示: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频率。

(3)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课件演示: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频率。

(4)波源靠近观察者运动[课件演示:波源观靠近察者运动]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频率。

(5)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课件演示: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频率。

小结:1、当观察者与波源相互靠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频率。

2、当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小于波源频率【课堂练习】【例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 .车辆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最新】人教版高中高三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导学案及随堂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高三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导学案及随堂练习题

第5节多普勒效应【学习目标】1.了解多普勒效应,初步理解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

2.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新知新学】一、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的,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波源振动的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观测到的频率;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测车辆速度: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的超声波,同时测量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

3.测血流速度:医生向人体内发射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

【合作探究】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及应用(1)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若接收频率变小,说明波源和观察者距离如何变化?例1、公路巡警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巡警车向前方在同一车道上的一辆轿车发出一束已知频率的电磁波,结果该电磁波被此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A.波的衍射B.波的干涉C.多普勒效应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轿车是否超速?(3)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电磁波频率应怎样变化?例2、如图所示,O是一个声波的波源,发出的一系列声波为如图所示的一组圆面,A、B是两个观察者的位置,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源正向A点移动,A处听到的音调较高B.波源正向A点移动,B处听到的音调较高C.波源正向B点移动,A处听到的音调较高D.波源正向B点移动,B处听到的音调较高例3、(多选)如图所示,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400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4学案:第十二章5多普勒效应含解析5多普勒效应一、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接收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奥地利有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1842年的某一天,他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驰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提示:多普勒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现象.因为,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当声源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音调的变化同声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后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测车辆速度: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得星球的速度.3.测血流速度: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得血流速度.考点一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所共有的特征,一切波,如机械波、电磁波、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形成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以声波为例分析如下:(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于介质均为静止的情况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这时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2)波源静止而观察者运动的情况若观察者朝波源运动,由于观察者迎着波传来的方向运动,使得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大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即观察者接收的频率高于波源频率;同理,若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的传播方向运动,观察者接收的频率低于波源频率.(3)观察者静止而波源运动的情况当波源S向观察者O运动时,波源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地发射出波,已经发射出的波仍以波速v前进,而后继波的波源地点(球面的中心)向前移了,所以波源前面的波面被挤紧,因此波长减小了;波源后面的波面稀疏了,因此,波长增大了,如图所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没有改变,观察者在波源右方时,即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道理,观察者在波源左方时,即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错误!(1)波源不动而观察者运动时,引起接收频率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接收到的波数增多或减少造成的.(2)当观察者不动而波源运动时,引起接收频率的变化是由于波长的改变而引起的.3.发生多普勒效应的几种情况1多普勒效应是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并不是接收到的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要正确区分频率和强度这两个物理量。

2多普勒效应的产生不取决于波源和观察者相距多远,而取决于波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波的传播速度不因波源的移动而改变。

4观察者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时,不产生多普勒效应.【例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导思】1。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什么?2.产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吗?【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改变,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选项D正确.【答案】A(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D)A.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B.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说明声源的频率升高了C.当声源和观察者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D.火车离站时,站台上的旅客听到火车的汽笛音调降低解析:考点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超声波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知汽车的速度.2.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在地球上接收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频率,与地球上相应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3.医用“彩超”: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据此诊断疾病.4.可据火车汽笛的音调的变化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据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飞行的方向等.错误!什么是超声波?(1)定义:频率高于2×104 Hz的声波叫超声波.(2)特点:频率大,波长短,因而衍射不明显;穿透力强,能透过几米厚的金属.动物也可以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例2】(多选)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发生的变化,就能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就能判断飞行的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导思】由于观察者跟波源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测定遥远天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故A正确.被运动的物体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该电磁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来对火车的运动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D。

【答案】ABD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该电磁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说明那辆轿车的车速(A)A.高于100 km/h B.低于100 km/hC.等于100 km/h D.无法确定解析: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了,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低了,说明轿车和巡警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速度恒定,因此可以判定轿车的速度比巡警车的速度大,故A正确.考点三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设u表示波源相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f和f′分别表示波源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不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数,故f′=错误!=f,即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2)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则波对观察者的速度为(v+V),据公式λ=错误!,知f′=错误!=(1+错误!)f,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加为波源频率的(1+错误!)倍.同理可知,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f′=(1-错误!)f。

(3)观察者静止,波源以速度u向观察者运动:波速V与波源的运动无关,但波长被压缩为λ′=λ-uT,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错误!=错误!=错误!f,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反之,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f′=错误!f。

(4)若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介质运动,则相向运动:f′=错误!f;反向运动:f′=错误!f。

【例3】火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一静止观察者驶近,机车鸣笛2 s之久,声速为340 m/s,问:(1)观察者听到的汽笛声持续多久?(2)如果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观察者身边驶过,则观察者前后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之比是多少?【导思】 1.火车向静止的观察者驶近,鸣笛2 s,则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时间比2 s长还是短?2.观察者听到的频率和声源的频率有什么关系?【解析】(1)观察者相对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向观察者运动,声波相对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变仍为u,t时间内产生波的总长度L=(u-v)t,所以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为t′=错误!t=错误!×2 s≈1。

882 s.(2)火车向观察者驶近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f1=错误!f0,火车从观察者身边远离时,听到的频率为f2=uu+v f0,所以错误!=错误!=错误!=98。

【答案】(1)1.882 s(2)9.8【点拨】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在于,由于波源和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于二者相对静止时接收到的频率.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 s响一次,一个人坐在正以60 km/h 的速度向警钟行驶的火车中,求此人在5 min内听到响声的次数是多少.(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答案:629次解析:由题意可知f=2 Hz,由f′=v+v′v f=1+错误!×2 Hz=错误!Hz。

在5 min内听到的次数n=f′t≈629。

4次,即n=629次.1.(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球面波的情况,则(AD)A.该波源正在移向a点B.该波源正在移向b点C.在a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D.在b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解析:波源在某一位置产生一列波面后,该波面以该位置为球心,以波速作为传播速度向外传播,反之,由波面可确定出该波面的产生位置,即波源.波面半径大,表示产生时间早,传播时间长.对照图示,可确定出波源由右向左变换,故A项对,B项错.由于观察者不动,故波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等于波速,而在a处观察时,相邻波面间距比波源不动时间距小,因而经过观察者时间间隔短,频率大,同理在b处时间间隔长、频率小,故C项错,D项对.2.轮船在进港途中的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