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引导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楚 . 江(cǔ chǔ) 孤帆. (fān fán) 中断. (dàn duàn) 淡妆. (zhānɡ zhuānɡ) 潋 . 滟(liàn niàn) 雨亦 . 奇(yí yì)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 ( ) 楚 ( ) 孤 ( ) 帆 (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 .. 开孤帆 .. 一片日边来山色空蒙 .. 雨亦奇水光潋滟 .. 晴方好四、默写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我还知道他的诗:《》和《》。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我还知道他的诗:《》、《》。

七、想象下列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画下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知识拓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饮湖上初晴后雨___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七律诗。

诗中,___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描绘西湖在晴雨交替中的美丽景色。

他把西湖比作西子,认为西湖和西子一样,无论淡妆浓抹都相得益彰。

这首诗表达了___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此诗中把西湖比作西子,两者的相似之处是“相得益彰”。

(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此诗描写的是西湖晴雨交替中的美景,而非夏季时的特征。

(2分)___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七律诗,描绘了西湖美景。

他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描绘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

他将西湖比作西子,认为无论淡妆浓抹都相得益彰。

这首诗表达了___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7.“总相宜”中的“宜”意思是“相得益彰”。

(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诗中并未明确表达出归隐之意。

(2分)___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美景。

他用“水光潋滟”来形容湖水在晴天下的美丽,用“山色空蒙”来形容雨天中山色的神秘。

他将西湖比作西子,认为无论淡妆浓抹都相得益彰。

这首诗表达了___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淡妆”和“浓抹”指的是西湖的妆容和装饰。

(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此诗并非婉约派诗歌。

(2分)___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美景。

他用“水光潋滟”来形容湖水在晴天下的美丽,用“山色空蒙”来形容雨天中山色的神秘。

他将西湖比作西子,认为无论淡妆浓抹都相得益彰。

这首诗表达了___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潋滟”指的是湖水在晴天下的波光粼粼。

(2分)8.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______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诗中把西湖比作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湖水和西子的美丽。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诗中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诗中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2)分8.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西湖夏季时雨的特征,赞美西湖优美风姿。

B.“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C. “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写出了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景。

D.全诗于湖光山色沉醉中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似有归隐之意。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 ((2分)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7.“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7.下列与本诗中“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地空.余黄鹤楼B.空.山新雨后C.潭影空.人心D.鬓先秋,泪空.流8.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6.“潋滟”指的是。

(2分)7.这首诗作者抓住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5.题目中加点的字“湖”具体指诗歌中出现的“”。

初中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含答案)1.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1)不少于130字;(2)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1.提示首先要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再结合背景了解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然后再组织语言进行写作。

作答时要注意审清题意和要求,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改写时,必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不少于130字。

2.(1)示例①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写菊花的相关诗文,探究“菊”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以及与陶渊明的关系。

②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桃花源专题学习任务:搜集跟桃花源相关的古诗文及地名,探究桃花源这一意象对后世诗文(文化)的影响。

③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归隐专题学习任务: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研究中国的归隐文化,探究陶渊明对归隐文化的影响。

(2)示例①南山种豆带月荷锄归②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下联:陶渊明,。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苏轼(人名)。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分)
5、下面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练习班级:姓名: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

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

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

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3-6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附答案

人教版(3-6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附答案

课内阅读练习三年级《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诗歌写的是杭州________的美景。

2.请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在开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景色的美。

B.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第三句话描写了雨天中的山色,勾勒出了一种朦胧之感。

D.通过这首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雨天。

答案:1.苏轼西湖 2.欲把西湖比西子3.波光闪动的样子合适4.B《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1.给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地毯一()落叶一()小鸟2.画出选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且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作者为什么会走得很慢呢?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4.秋天象征着成熟,象征着希望,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你说一说理由。

———————————————————————————答案:1.块片只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里把走动着的“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就像活蹦乱跳的小鸟一样开心自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以及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以及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以及答案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苏轼人名。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分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濛:烟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唐代李白B.宋代苏轼C.唐代杜甫D.唐代刘禹锡正确答案:B2.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D.冬季女子正确答案:B3.“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

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正确答案:C4.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B.山色空蒙雨亦奇C.欲把西湖比西子D.淡妆浓抹总相宜正确答案:B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巩固练习
(本篇为2013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6月
一、文学、文化常识:
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

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2.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与朋友在西湖边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于是饱览了西湖晴日和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之余写下此诗。

二、重要注释:
1.湖:即杭州西湖。

因为苏轼的这首诗,西湖又有“西子湖”的别称。

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显得美
4.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5.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西湖晴天水波荡漾,
“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出西湖雨天山色朦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突出了西湖自然、多姿的美丽风致。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时晴时雨)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四、习题:
【第一组】
1.“空蒙”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苏轼与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和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故写下此诗。

B.“水光潋滟晴方好”是说西湖只有在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时才显得美丽。

C.“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起初还是艳阳高照,突然又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中四周的山色朦胧,令作者感到十分的惊奇。

D.诗人以美景喻美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

【第二组】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人名),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

(2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晴天西湖的美景更胜一筹。

B.“山色空蒙雨亦奇”说雨中的山色迷迷茫茫,似有若无,令人惊奇不已。

C.“欲把西湖比西子”在西湖和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赞美了西湖美景浑然天成,美妙无比。

D.“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对西施的描写而不是对西湖的描写。

【第三组】
1.诗中“潋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时水波荡漾、雨天时湖面水雾迷蒙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B.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她们同样的婀娜多姿,而且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C.诗的尾句是为了表现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

D.因为世人把西湖又称作“西子湖”,所以作者将这一比喻用到了这首诗中。

五、考题链接:
2011届松江二模卷
1.“西子”指的是。

(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 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 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 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012届虹口二模卷
1.诗中“总相宜”的“宜”应该理解为。

(2分)
2.下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013届一模卷A卷
2. 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
2013届奉贤一模卷
1.(略)
2. 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试卷
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苏轼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
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2015届一模卷C卷
1.“潋滟”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 描写了雨后初晴时的西湖美景。

B.勾勒湖上水天一色的壮观画面。

C.在对比中突显西湖的天然神韵。

D. 赞叹西湖晴雨皆美的绰约丰姿。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巩固练习
(本篇为2013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4月四、习题:
【第一组】
(答案:1.细雨迷茫的样子 2.A 分析:B错在“只有……才”,“方好”是“正显得美丽”之意,并非说西湖只有晴天才美;C错在“描写了起初还是艳阳高照”和“惊奇”,这句中并未涉及“艳阳高照”,“奇”应理解为“奇妙”而非“惊奇”;D错在“以美景喻美人”,应是“以
美人喻美景”)
【第二组】
(答案: 1.苏轼;《黠鼠赋》/《记承天夜游》2.C分析:A错在“写了雨中西湖”和“晴天……更胜一筹”;B错在“令人惊奇不已”;D错在“不是对西湖的描写”)
【第三组】
(答案:1.波光闪动的样子。

2.B 分析:A错在“湖面水雾迷蒙”;C错在“是为了表现西施”;D错在“西子湖”这个别称是从这首诗后才有的,题干颠倒了因果)
五、考题链接:
2011届松江二模卷
(答案:1.西施 2.A 分析:错在“雨后天晴”)
2012届虹口二模卷
(答案:1.适合/合适/适宜等2.C 分析:错在“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2013届一模卷A卷
(答案:热爱(与赞美)西湖)
2013届奉贤一模卷
(答案:1.略 2.B 分析:错在“雨后”,应是“雨中”。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试卷
(答案:1. 喜爱 2. C 分析:A错在《钱塘湖春行》并未描写晴雨变化;B错在《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并非早春;D错在两首诗描写的色彩并不同。


2015届一模卷C卷
(答案:1.(2分)波光闪动的样子 2.(2分)D 分析:A错在“雨后初晴”;B错在“壮观”;C错在“对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