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饮湖上初晴后雨》(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诗中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诗中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2)分8.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西湖夏季时雨的特征,赞美西湖优美风姿。
B.“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波光。
C. “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写出了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景。
D.全诗于湖光山色沉醉中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似有归隐之意。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 ((2分)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7.“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7.下列与本诗中“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地空.余黄鹤楼B.空.山新雨后C.潭影空.人心D.鬓先秋,泪空.流8.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6.“潋滟”指的是。
(2分)7.这首诗作者抓住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5.题目中加点的字“湖”具体指诗歌中出现的“”。
初中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含答案)1.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1)不少于130字;(2)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1.提示首先要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再结合背景了解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然后再组织语言进行写作。
作答时要注意审清题意和要求,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改写时,必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不少于130字。
2.(1)示例①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写菊花的相关诗文,探究“菊”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以及与陶渊明的关系。
②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桃花源专题学习任务:搜集跟桃花源相关的古诗文及地名,探究桃花源这一意象对后世诗文(文化)的影响。
③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归隐专题学习任务: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研究中国的归隐文化,探究陶渊明对归隐文化的影响。
(2)示例①南山种豆带月荷锄归②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下联:陶渊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步练习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三、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
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
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
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小学语文(3-6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3-6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诗歌写的是杭州________的美景,2.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在开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景色的美。
B.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第三句话描写了雨天中的山色,勾勒出了一种朦胧之感。
D.通过这首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雨天。
四年级《猫》节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根据课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多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任凭......也......造一个句子。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这样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处)。
人教版(3-6年级)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附答案

课内阅读练习三年级《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诗歌写的是杭州________的美景。
2.请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在开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景色的美。
B.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第三句话描写了雨天中的山色,勾勒出了一种朦胧之感。
D.通过这首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雨天。
答案:1.苏轼西湖 2.欲把西湖比西子3.波光闪动的样子合适4.B《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1.给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地毯一()落叶一()小鸟2.画出选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且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作者为什么会走得很慢呢?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4.秋天象征着成熟,象征着希望,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你说一说理由。
———————————————————————————答案:1.块片只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里把走动着的“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就像活蹦乱跳的小鸟一样开心自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人名)。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比作,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这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相照应,”浓抹”与前面相照应,“相宜”与、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2分)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33.翻译句子(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同步练习(含答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填空题(共2题)1.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了巍巍的、滔滔的,还有。
(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代诗人写的,写的是西湖和的美景。
诗中,他把西湖比作,说西湖像她一样“”,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
(3) 秋天的雨,有五彩缤纷的。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黄黄的叶子像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4) 《花的学校》出自印度诗人的散文诗集《》。
(5) 当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小溪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
2.填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日边来:句意:(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空蒙:句意:二、选词填空题(共1题)3.为诗句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的意思是,“空蒙”的意思是。
A.波光闪动的样子B.晴朗明媚的样子C.迷茫缥缈的样子D.阴沉朦胧的样子三、判断题(共1题)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填“T”,错的填“F”。
(1) “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
(2) “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
(4)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西湖。
四、阅读理解题(共2题)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 这首诗最后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是(3) 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4) 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词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词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词阅读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2.请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作者对西湖的什么情感?(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西湖在雨天和晴天呈现出的不同风姿。
喜爱和赞美之情。
23.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从修辞的角度做赏析?(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濛:烟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唐代李白
B.宋代苏轼
C.唐代杜甫
D.唐代刘禹锡
正确答案:B
2.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
B.夏季时雨时晴
C.秋季西子
D.冬季女子
正确答案:B
3.“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
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正确答案:C
4.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
B.山色空蒙雨亦奇
C.欲把西湖比西子
D.淡妆浓抹总相宜
正确答案:B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排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正确答案:D
[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训练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