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炼字与常见古诗语言风格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鹿柴》)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
旷达潇洒
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词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二)理解炼字艺术效果
艺术效果
举例
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举例
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7.炼色彩词
分析
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赏析时,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
(周邦彦《苏幕遮》)
如杨万里、孟浩然、王维的诗
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豪纵俊爽
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洞口创新实验学校刘学兵文学作品是作者心中感慨以语言这一外在形式为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
欣赏文学作品,就必须要欣赏语言。
鉴赏诗歌也一样。
由于古典诗歌与其它文体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它的语言也有着自己的不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时,首先要清楚古典诗歌的语言的基本特点。
诗贵含蓄,诗词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特点,因此,要在分析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鉴赏。
一、炼字古典诗词很重视炼字,往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他们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小的篇幅里,来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所以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炼,讲究一字传神,使之句中有“眼”,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
所谓“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
诗眼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
因此鉴赏诗歌语言,要善于鉴赏“诗眼”。
(一)从词性上鉴赏诗眼。
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声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的词可能是作者着意锤炼的“诗眼”。
具体分述如下:1.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诗歌是由一定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是被陈述的对象,本身并无表述性,而能给主语生成形态的,主要是充当谓语的动词。
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如孔尚任的《哀江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这“剩”如果改为“留”“见”就不好了,因为“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表被动,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还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而“留”字没有这么多含义。
“见”字只能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化之感。
2.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
古代文学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因时代和文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
1. 语言风格:
(1)简约而深刻:古代文学注重言简意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2)婉约含蓄:古代文学的语言风格往往婉约含蓄,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是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暗示。
(3)对仗工整:古代文学中常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
2. 文体特点:
(1)诗歌:古代诗歌以抒情为主,注重节奏、韵律和意境的营造。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2)散文:古代散文以叙事、议论为主,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散文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可以随意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见解。
(3)小说:古代小说以叙述故事为主,注重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多以虚构为主,但也有一些根据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改编而成。
总之,古代文学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丰富多彩,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2025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语言风格类课件

4.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 的思绪”。
以上各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5. 孔尚任《哀江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 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 “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 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 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炼形容词、副词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 态,又见出其动态。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豪放—-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夔、清照隽永—-煜、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朴素自然—-渊明、脁、灵运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商隐—-委婉含蓄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二、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渊明),王唯,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渊明。
如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商隐(朦胧晦涩),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
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炼字与常见古诗语言风格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如杜牧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悲壮慷慨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如陈子昂、辛弃疾的诗词
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如《过华清宫绝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冲和淡泊
如李白的诗、苏轼的诗词
举例
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可谓画龙点睛。“一枝开”表明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6.炼虚词
分析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举例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用叠音词,不仅使词律节奏感强,而且使全词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一、语言风格
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
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
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
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
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
5.工丽、绚丽、飘逸。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李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又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直率、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
白居易的《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
7.奔放豪迈、旷达豁达、直率有气势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是苏轼。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苏轼的《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9. 雄浑苍凉、悲壮慷慨,寂寥苍劲。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像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11.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12.音律和谐(文学类文本)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回环、顶真修辞和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13.整散结合(文学类文本)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14.文白夹杂(文学类文本)
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
二、【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三、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1.先秦:
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
2.隋唐五代:王勃劲健婉畅陈子昂古朴雄浑
韩愈古朴奇险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
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雄壮豪迈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雄浑奇特
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清新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
3.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雄健高峻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杨万里浏亮晓畅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悲壮
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
4.元明清
王冕纯朴自然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于谦朴直浅近
袁枚空灵浮坦龚自珍清奇瑰丽
郑燮刚劲清新
四、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