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种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30T06:31:45.93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康鹏李赟熊宇轩[导读] 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康鹏李赟熊宇轩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分析甘洛-小江断裂两侧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带上的重要产地之一。
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作为矿集区一大型典型层控矿床,研究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而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能有效提高临近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甘洛铅锌矿集区北部,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北段,属滇东碳酸盐台地(VIII1-5),夹持于安宁河断裂与峨边-雷波断裂之间。
主体构造近南北向平行产出。
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震旦系-中生界。
以稳定-次稳定系列内源干旱型白云岩、藻白云岩建造为主。
区域地层分区属于上扬子分区峨眉小区(Ⅵ43-3),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主要褶皱有:马拉哈背斜、沙岱向斜、特克向斜、马鞍山背斜、阿兹觉背斜、苏雄向斜等。
主要断层有:特克断层、马拉哈断裂、脚古断层、马厂断层、田坝断层、凉红断层等。
其中马拉哈断裂为区域上的控矿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Z2dn3),沿沙岱向斜外围呈环状产出(图1),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
可细分为三个岩性层,主矿体产于第二岩性层(Z2dn3~2)上部层间破碎带内,为主要赋矿层位。
铅锌矿的矿床成因分析

成矿物质沉淀:在特定地质条 件下,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
5 铅锌矿的成矿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地壳的某些层位中 铅锌矿床的分布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关 铅锌矿床的分布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铅锌矿床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有关
时间分布规律
铅锌矿的形 成与地壳运 动密切相关
铅锌矿的形成 与地壳物质循
铅锌矿的矿床成因分 析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铅锌矿的矿床 类型
02
铅锌矿的成矿 环境
03
铅锌矿的成矿 物质来源
04
铅锌矿的成矿 过程
05
铅锌矿的成矿 规律
1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岩浆岩型铅锌矿床
形成原因:岩浆活动导致铅锌 元素富集
矿床特点:矿体规模大,品位 高,易开采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
并形成矿床
岩浆活动的类 型:火山岩浆、 侵入岩浆、喷
出岩浆等
铅锌矿的成矿 条件:温度、 压力、化学成 分、时间等环 境因素的影响
区域构造与铅锌矿成矿
区域构造:板块 构造、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等
铅锌矿成矿:与 区域构造的关系, 如断裂构造对铅 锌矿的形成影响
成矿条件:温度、 压力、流体、时 间等
铅锌矿类型:硫 化物型、氧化物 型、混合型等, 以及各自的成矿 环境特点
成矿物质迁移: 通过地下水、大 气等途径迁移到 矿床中
成矿物质富集: 在矿床中形成富 集区,形成铅锌 矿床
成矿物质转化: 在矿床中发生化 学反应,形成铅 锌矿物
成矿物质迁移阶段
成矿物质来源:地壳岩石、 岩浆、地下水等
迁移方式:扩散、溶解、 沉淀等
迁移路径:地壳裂缝、地 下水通道等
简述我国典型铅锌矿矿床类型

我国典型铅锌矿矿床类型中国铅锌矿床类型较全,并具特色,成矿作用多样、复杂,因而矿床分类一直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
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
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表3.8.5),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
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
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
岩体可大可小。
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
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远景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远景分析袁明强,任开亮(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 成都 610203)摘 要:铅、锌元素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元素,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军事工业、化学工业、医药、电气工业、核工业以及石油工业等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东北、两广、湖南、滇川、西北等铅锌选冶和加工生产基地。
扬子地台周围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金属矿区之一,这里矿产资源呈分段成群、成片的空间特点,乌斯河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边缘、康滇地轴东侧的铅锌多金属矿产聚集区域。
本文主要以四川雅安乌斯河铅锌矿作为研究目标,分析该矿区的地质背景、矿区地层、矿区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以及围岩蚀变特征以及外围找矿远景,为该铅锌矿的进一步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外围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9-007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and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prospect in peripheral areasYUAN Ming-qiang, REN Kai-liang(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of Sichuan 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hengdu 610203,China)Abstract: Lead and zinc are important non-ferrous metal element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military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medicine, electrical industry, nuclear industry and petroleum indust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China has gradually formed lead-zinc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production bases in Northeast, Guangdong, Hunan, Yunnan, Sichuan and northwest. The wusihe lead-zin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platform and the east of Kangdian axi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wusihe lead-zinc deposit in Ya'an of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mining area stratum, mining area structur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peripheral ore prospecting prospec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mining of the lead-zinc mine.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eripheral prospecting prospect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
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断裂 趋势 …。该地 区主要 有碳 酸盐 台地 边缘浅 滩相 遇陆棚 前
缘 斜坡相 两种 储矿 岩相 。区 内铅 锌矿 田共 有四个 , 铅锌矿 床 都在 一定地 层层位 的控制之 下 。 该 区域 地 层岩 性 主 要 为碳 酸 盐岩 ,此外 还 有 陆源 碎 属 岩, 其中 占据优势 的为泥 岩类 。 大体 可 以分 为三类 , 即灰岩 、 白云岩 以及 页岩 。 其 中以 页岩为 代表 的泥 质岩石 中 , 碳 酸盐 色 页岩 ; 矿 带 外 的碳 酸盐 岩 中 以及部 分 区域 的成 矿 元 素含
美 国密西 西比铅锌 矿床相 似 。 矿床 的特点 为矿层 厚度大 的特
A矿 田的控 矿褶 皱为 北西 向 , 其规 模为 矿 田 l l 构造。 旷 田内有两条 区域性 的主干 导矿断裂 , 除此之 外的导旷 断裂为 北东向, 属于 发 育中 的断裂 。在容 旷层 内部 , 乱 纹层 理 一小 型 包卷 层理 发 育的 层段 , 在外 力 作用 下 , 易碎 性 比较 { l 1 i 等, 进 而形 成 了该 区域 特 有 的 “ 层 内 角砾 化带 ” , 其 矿 液流 动 想, 含有 大量 的成矿 元素 。 容矿 层 内发 育几组 裂 隙 , 对 盖层
p。 一 。 整 夏 蒜 蕊
q
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吕玉 龙 ,张 生 泽
( 云 南 黄金 矿业 集 团 股 份有 限 公 司 , 云南 昆明 6 5 0 2 9 9)
摘 要 : 本 文 以我 国某 地 区 著名 层 孔 型 金 属 矿 床 作 为研 究对 象 , 对 该 地 区 成矿 地 质 背 景 进 行 了简 单 介 绍 , 分 析 了铅 锌 矿床 地 质 特征 , 并 对找 矿 标 志展 开研 究 , 以供 参 考 。 关键 词 : 铅锌矿床 ; 地 质 特征 ; 找 矿 标 志 中图 分 类号 : P 6 1 8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5 ( ) 6 5 ( 2 0 1 7) 1 8 一 ( ) 0 9 6 — 2
铅锌矿石矿床类型

铅锌矿石矿床类型
一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为铅锌矿床重要类型之一。
它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共性: 矿石中铅锌品位高, 并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金属, 如铜、银、各种稀有稀散元素,主要为锗、铟、镉。
此类矿床分布广泛, 但规模及产状变化大;
二是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产于各种岩石的构造裂隙中, 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 矿体呈脉状,矿体品位高, 分布广泛, 但矿床规模变化较大。
如湖南省桃林, 辽宁省青城子等铅锌矿床;
三是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这种矿床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特征相同, 只是含铅锌多些。
我国西北地区有这种类型的矿石如小铁山, 黄铁矿是其中可供综合利用的主要矿物, 其次为金、银;
四是碳酸盐岩层中热液交代铅锌矿床, 以交代作用为主。
矿石组成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 并有石英、方解石、萤石和重晶石等伴生矿物可供综合回收利用。
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 铅锌含量较丰富。
矿石中伴生的元素如银、稀散元素如镉、锗、铟可供综合利用。
湖南省黄沙坪铅锌矿属于此类矿床;
五是碳酸盐岩层中层状铅锌矿床, 产于灰岩和白云岩中。
矿体多为层状, 矿化现象一般都是浸染状。
矿石矿物组成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 有时有黄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
矿石中铅锌含量不高, 但矿床规模往往较大。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研究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研究摘要:铅锌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好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以及资源潜力预测,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支持。
现针对铅锌矿床勘探与资源潜力预测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分析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首先,概述了铅锌矿的情况。
其次,分析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最后,预测资源开发潜力。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资源潜力铅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被广泛应用。
铅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制造铅蓄电池,需求占比超过70%;锌是有色金属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的金属,被应用于钢材防腐蚀镀层与合金制造以及化工等领域。
我国铅锌资源丰富,带动了铅锌冶炼行业的发展,且产量逐渐攀升,受到需求大的影响,铅锌开发利用需求大,但开采难度大,研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为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1案例概述以四川省为例,截止到2019年底,铅矿区已经利用了85个,剩余40个未利用;锌矿已经利用87个,剩余36个未利用。
全区铅矿利用占据保有资源储量的86.24%,而锌矿利用占保有资源储量的90.65%。
从当前的情况分析,铅锌矿产供应呈现紧张的状态,探明的储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源保证程度不高,不过该省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潜在巨大的找矿潜力。
做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研究,总结成矿规律,精准预测资源潜力,能够为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持。
现结合其实际,进行地质特征分析。
2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2.1 地层矿区内和铅锌矿床有关的地层,主要如下:1)震旦系。
此地层中存在的铅锌矿床,主要集中在陡山沱组下部的白云岩中,重点分布在沅陵民乐-四都坪-杨家坪一带,平行但是不整合于南华系"南沱组"上冰碛岩段。
2)寒武系。
从存在的铅锌矿床情况分析,多分布在清虚洞组,矿床呈现似层状、扁豆状以及透镜状。
3)奥陶系。
根据资料研究得知主要赋存在桐锌组,属于一套浅灰色厚层泥粉晶灰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各种工业类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一、碳酸盐岩型-云南会泽会泽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京103度、北纬25度之间。
其东临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寻甸县毗邻。
云南会泽的铅锌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之一。
矿区地表层由于震旦系组成,构成矿场的基地,其包含的上震旦与古生界组成了“两层式结构”。
其主要由灰色、红色、米黄色的白云岩及块状的硅灰岩构成。
有代表意义的断层有麒麟长等。
会泽矿床主要位于小江断裂带上,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会泽矿产成矿的地质特征:会泽矿床产生的矿产不仅受到地层、岩石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1)地层因素在地域上,矿产的分布同地层有着密切的关系。
“透视状”的矿体主要为下层的炭资源形成碳酸盐.从而形成矿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硫化矿石的产生原因也同其沉积作用有一定联系。
(2)岩性因素会泽铅锌矿床的下层一般为白云灰岩。
中上层为灰白粗晶的白云灰岩,并伴有白云质灰岩的残留体,成过度关系。
白云灰岩有着重要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
粗晶的白云灰岩比较厚,孔隙也相对较大,再加上其对岩石的遮挡作用,就容易形成脉状的矿床。
因此,岩性因素也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决定条件。
(3)构造因素。
受压扭作用产生的断流带式矿体形成的有地地区,矿体在其剖面多为梯状结构。
二、泥岩-碎屑岩-内蒙古东升庙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三贵口铅锌矿是东升庙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北东向延伸地段。
自2005年8月以来紫金矿业集团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通过对40~88线区域钻探施工,发现了以铅锌为主的隐伏工业矿体,该矿体主要分布在三贵口南矿段。
内蒙紫金矿业设立三贵口南矿段铅锌勘探项目是想利用实测剖面、取样进行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进步对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矿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圈出矿体计算出储量并展开下一轮找矿预测。
实现铅锌矿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解决重大问题。
矿区地层:研究区地层包括中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占研究区的41%,中生代地层占48%,新生代地层占11%,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为含矿地层。
研究区内地层分布相对集中,且有一定规律,中元古代地层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而东南部仅零星分布,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矿区构造:区内构造复杂纷呈,颇具特色。
不同时代、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褶皱、断裂都有发育,褶皱和断裂的有机配置,构成了不同构造旋回各自的构造群落,控制了区内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
东升庙矿区位于北部F5和南部Fl两条区域性北东向断裂之间,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褶皱和断裂构造格局。
岩浆岩:区内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期次和不类型的岩浆岩。
形成时代从中元古代到燕山期。
其中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其次为印支期和燕山期。
从深成侵入岩、浅成岩到喷出岩均有出露。
岩性可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
产状类型也较多,有岩基、岩株、岩墙等。
以华力西期岩浆岩为例,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二云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等。
矿区变质岩:依据区内各种变质岩的地质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特征,在充分考虑原岩建造的基础上,将狼山群的岩石划分为大理岩类、片岩类、石英岩类、变粒岩类、角闪岩类、混合岩六大类。
东升庙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及外围构造纲要图(据原化学工业部地质勘探公司内蒙古地质勘探大队(1992)和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亚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分公司(2008)资料综合编制)1:冲洪积层:2:残破积层;3:半胶结状砂砾岩;4:砖红色(舍)砂砾粘土岩;5:灰一灰白色,薄一中厚层状石英岩;6:灰一灰绿色绿泥绢云石英片岩;7:深灰一杰黑色千枚状石墨绢云片岩;8:深灰色薄层状白云石大理岩,产2、3、4、5号矿体.9:绢云石墨片岩夹石墨白云石大理岩互层;10:灰色、中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ll:灰白一浅粉色,中厚层状石英岩;12:灰一灰黑色二云石英片岩、石英岩三、矽卡岩型-湖南水口山湖南常宁水口山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摇篮”等美誉,老鸦巢铅锌金矿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以南湘江之畔,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是我国重要的铅锌、贵金属生产基地,其开采史远可追溯到宋代。
进入新世纪后,矿山资源危机明显,如何确保老矿山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及矿山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地层: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地处南岭成矿带中段北部,邵阳一郴州北西向深断裂带北侧,株洲一江永北东向深断裂与耒阳一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上地幔隆起区(衡阳断陷盆地)南缘。
区域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上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沉积总厚达3000多米。
晚三叠系以前主要为浅海碳酸盐及碎屑岩建造,侏罗系一白垩系则为陆相碎屑岩建造。
构造:矿田内主要构造线为南北向。
区域为耒一临南北向褶断带北缘,属耒阳褶皱束。
自东而西有西岭背斜、盐湖复式向斜、遛水湾背斜,次级褶皱有四丘田向斜、马王塘背斜及盐湖向斜。
次级倒转背斜轴部往往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岩浆岩:水口山矿田内岩浆岩发育,共发现大小岩体(脉)72个,地表总面积约4.8 km2,属壳、幔混源岩浆,多沿深大断裂侵入或喷出,在矿区次级倒转背斜轴部或推覆构造带等有利部位定位;形成燕山中期花岗闪长岩类浅成侵入系列(143~160.7 Ma),其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燕山晚期英安质潜火山岩超浅成、喷发系列(129 Ma),主要为英安玢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等,这些岩浆岩均具有侵入浅、外压低、温度高、爆发式侵入等特征,与本矿田内铅锌金银成矿较为密切。
围岩蚀变: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围岩蚀变较强,主要有角岩化、夕卡岩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局部见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
围岩蚀变具较明显的水平分带。
夕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与铅锌黄铁矿成矿关系密切,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
四、海相火山岩型-甘肃白银厂小铁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
属马雅雪山一白银厂中部火山岩带的一部分,东起白银厂,向西经二道湾、石青硐至永登中堡,呈NWW狭长带状分布,长108 km,宽3—20 km,属岩石组合较为复杂,岩相变化大。
由富含钠质的中酸性一酸性及中基性一基性火山杂岩组成。
白银矿区岩相发育最为完善,基一酸性各类岩石均有分布,具有大量火山集块、角砾,显示近火山口向中心式强烈喷发的特点,在石青硐逐渐变为以酸一基性熔岩为主,具有少量细粒酸性凝灰岩,很少见到集块、角砾。
白银厂、石青硐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该火山岩带中。
地层:小铁山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寒武统白银厂变质火山岩组,进一步可分为三个岩性层:第一层为石英角斑凝灰岩层,第二层为硅质千枚岩夹石英角斑凝灰岩层,第三层为石英角斑岩夹石英角斑凝灰岩层。
石英角斑凝灰岩层,广泛出露于矿床中部,为含矿围岩,沿走向向北西及南东逐渐变窄,在Ⅸ行剖面出露宽达200m,往两端在Ⅲ行剖面及ⅪV行剖面仅为50m,分为中细粒灰白色蚀变石英角班凝灰岩与中粒灰绿色蚀变石英角斑凝灰岩。
硅质千枚岩夹石英角斑凝灰岩层,出露于石英角斑凝灰岩两侧,南侧主要以硅质千枚岩为主,北侧以硅质千枚岩、硅质岩为主,夹石英角斑凝灰岩,走向相变基本与南侧一致。
石英角斑岩夹石英角斑凝灰岩层,出露在硅质岩层的两侧,南侧的石英角斑岩以微含凝灰质为特征,北侧以含角砾凝灰质成分为特征,其出露较南侧宽。
岩浆岩:区内侵入活动不发育,伴随火山喷发作用,具有喷发侵入活动及后期岩浆活动,主要的侵人岩有石英钠长斑岩:出露于矿化带下盘,地表仅在Ⅵ-Ix行有出露,呈透镜状,断续长300m,最宽达35m,在1 854 m水平x行坑道中见岩体最厚达50m,在Ⅶ-13孔(1 780 m标高)岩体厚达70m(未穿透),岩体由上往下逐渐变大;岩体走向北600西,倾向南西,倾角700~800,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在接触面附近,互有混染现象,分析认为,该岩体属喷发侵人体(次火山岩),可能与火山喷发岩属同一岩浆源。
钠长花岗斑岩岩墙:产状有两组即北北西与北东东向,出露宽度一般2-5m,延长数百米,呈岩墙状穿插各种围岩及矿体,对矿体有破坏作用,该岩墙应与石英钠长斑岩同属一个岩浆源,在时问上略晚于主成矿期之后,属成矿末期的产物。
白银厂矿田地质构造1.石英碱长斑岩;2.强变石英碱长斑岩;3.强变含石英碱长斑岩;4.碱长斑岩;5.强变碱长斑岩;6.石英碱长粗面斑岩;7.石英钠长斑岩类为主;8.钠长斑岩类为主;9.基性、中基性次火山岩;10.千枚岩;11.钙质绿泥片岩;12.大理岩;13.花岗斑岩脉;14.块状矿体;15.侵染状矿体;16.韧性剪切带;17.实测及推测断层及编号;18.推测薄弱带;19.含矿次火山岩体编号围岩蚀变:围岩蚀变在地表不显著,仅在局部出现;深部却普遍存在,并与矿体有密切关系。
主要蚀变有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等。
绿泥石化在矿区比较发育,与块状黄铁矿、黄铜矿的关系最为密切,矿体附近及含矿围岩中的绿泥石属铁镁绿泥石类,为热液蚀变产物,而远离矿体的绿泥石化为镁绿泥石化,属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绿泥石化一般在块状矿体顶部及其上盘围岩中发育,远离矿体绿泥石化逐渐减弱,蚀变范围从2—50 m之间,蚀变强烈者成为绿泥石岩,当伴随有白云石化、碳酸盐化、矽化时,则含矿性更好,铜铅锌较富集。
重晶石化在矿区不甚发育,但与铅锌矿的关系非常密切。
硅化在矿区内最为发育,与块状、浸染状铜铅锌矿关系密切,实践证明硅化必须伴随其他蚀变才能富集成矿,单一硅化对成矿意义不大。
绢云母化在矿区极为发育,在矿化带范围内均普遍存在,它与浸染状铅锌矿关系较为明显,它伴随硅化、黄铁矿化时则富集成浸染状铜铅锌矿。
五、砂、砾岩型-云南兰坪金顶地层: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三合洞组(T 3S),侏罗系花开左组(J2h)、坝注路组(J3b),白垩系景星组(K 1J),下第三系宝相寺组(E2 b)等。
八宝山矿床区域地质图Q一第四系;N一第三系中新统双河组;Eg一第三系古新统果朗组;Ey一第三系古新统云龙组;Kzh一止白垩统虎头寺组;Kzh一上白垩统南新组;Kj一下白垩统景星组;J3b一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zh一中侏罗统花开左组;T一上三叠统石钟山组; p一上三叠统攀天阁组;T3c一上三叠崔依比组;Tzp一中三叠统上兰组;Pz一二叠系上统板岩夹透镜体灰岩;γ6π-花岗斑岩;ηγs1一二长花岗岩;γ53一花岗岩;Σ一超基性岩wc1一外来体;1一矿点构造:以南北向为主。
褶皱构造有大发厂向斜、双罗房背斜及核桃箐背斜,对本区的铜、银矿化有明显控制作用。
断裂构造有SN向及近EW 向两组,SN向的代表断裂为新宝断裂及咪果断裂,EW向为昌莆塘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