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T型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合、 盆地 中的红层 、 生烃层 等 , 分析 了区域盆地 卤水活动 对 M、 , T矿 床 的制 约 , 主要 包括 区域 白云石 化与 MVT铅 锌 矿床的空 间分布关 系、 与 M、 , ] _ 铅锌 矿床 常伴生 的其他类 型矿床 , 并对 MV T铅 锌矿 床的成 因进 行 了初 步的探讨 。
最后 , 认为特定 的岩性组合 ( 特别是 砂岩 、 碳 酸盐岩 、 泥页岩 组合 ) 、 含 矿岩系 下部碎屑 岩的褪色蚀 变 、 区域红层盆 地
的广泛发育 、 生烃盆地 的边缘 、 区域 白云石化的前锋地带等 , 是 MVT矿床及其伴生矿床找矿勘探的重要参 考依据 。
关键词 地质学 ; MVT型铅锌矿 ; 含矿建造 ; 岩性组合 ; 盆地 卤水 ; 白云石化 ; 成矿规律
S u r v e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Mi s s i s s i p p i Va l l e y — t y p e( MVT)Z n — P b d e p o s i t s c o n s t i t u t 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t y p e s o f Z n — P b d e —
( 1 F a c u l t y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s ,C e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 o , s c i e n c s,B e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s, e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2 , C h i n a ; 3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R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C h i n a G e o l o g i c a l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川滇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区内现已发现铅锌矿床(点)多达400余个。

绝大部分铅锌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是典型的后成铅锌矿床,可归入到MVT铅锌矿床中。

但现阶段对促使区内铅锌大规模成矿的重大地质事件争议激烈,同时对这些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构造控矿规律等问题认识不足。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获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矿床控矿构造研究,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控矿构造类型,它们分别是:双重逆冲构造(或冲断-褶皱)、楔冲构造和层间滑脱破碎带构造。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上述控矿构造是印支期以来区域性挤压事件在古陆边缘或陆内盖层中作用的产物。

从古陆边缘(滇东北地区)向陆内(川滇交界地区)方向,控矿构造的组合类型展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带规律。

同时,对应的构造变形强度和所控制矿床的规模、品位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可能是“构造-流体-成矿”事件从古陆边缘向陆内逐步发展的表现。

2.通过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的研究,并辅之以新技术、新方法(LA-ICPMS、Zn-Fe同位素等),提出并进一步论证了区内MVT铅锌矿床成矿的三种重要机制,分别是:与古老油气藏破坏有关的MVT铅锌矿床;与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盖层或破碎带(“黑破带”)中有机质还原作用有关的MVT铅锌矿床;和“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

同时,强调了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区内铅锌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既可能是重要矿源层,又可能是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主导者。

3.探索性通过沥青Re-Os定年,并结合有机质热演化史,将四川盆地西南缘的赤普铅锌矿床成矿年龄限定在200~165Ma之间;通过成矿期热液含钙矿物高精度Sm-Nd同位素测年,将川滇交界地区的MVT铅锌矿床限定在200Ma左右。

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演化过程,将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事件统一在古特提斯洋闭合的背景下,并认为这些铅锌矿床可能是印支期时,扬子地台西南缘强烈的造山作用驱动成矿流体大规模运移的产物。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_特征及成因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_特征及成因

布于永善、 巧家及东川地 区。震旦系 中的大 型矿床 有巧家 茂 祖、 会东大梁子、 会理天宝山 , 中型矿床有永善金沙厂、 会泽五 星厂、 宁南银厂沟、 鲁甸乐红 , 小型矿床 5 处。 下寒武统梅 树村 组、 渔户 村组 主要 为白 云 岩、 含磷 白 云 岩、 白云岩夹燧石条带。该地层中分布的矿床规模一般不大 , 主要分布于永善、 东川地区 , 大多与震旦系矿体共生。 中泥 盆统曲靖 组和上泥盆 宰格组 , 主要为 碳酸盐岩台 地 潮坪相的稳定系列 内源干、 湿白云 岩、 灰岩及 碎屑岩 , 主要 分 布于昭通、 彝良、 鲁甸、 及昆明华宁等地 , 产出彝良毛坪中型铅 锌矿床 , 小型矿床 2 处。 下石 炭统摆佐 组主要为台 地边缘浅 滩相晶质白 云岩、 异 地碳酸盐 岩建 造 ( 赵准 , 1995) 。主 要分 布于 滇 东、 滇东 北 地 区。产出有会泽矿山厂、 麒麟厂大型矿床及小型矿床 8 处。 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也 是主要的赋矿层位 , 为浅海 _广 海 碳酸盐岩建造 , 产出罗平富乐厂中型矿床 , 小型矿床 3 处。 此外 , 中奥陶统宝塔组、 中上 奥陶统 大箐组、 中志 留统 石 门坎组等层位 , 都赋存有铅锌矿床 , 含矿层位均为碳酸盐岩。 2. 2 区域背景及控矿构造 M V T ( 密西西比河谷型 ) 矿床 是一类 主要 赋存于 白云 岩 中以铅锌为主要矿 产的后生热液矿床。在空间上基本分布于 古老克拉通的边缘 及内部 ( Brabbon et al. , 1992; Eisenlohr et al. , 1994; Ramboz et al. , 1988) 。川滇黔多金 属成矿区处 于 扬子地台西南 缘 , 为克 拉通 边缘 地带 , 这与 世界 其他 地区 的 M V T 铅锌矿床所处的地 质背景 相似。矿床 在构造 上主要 受 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 主要分布于向斜和背斜的轴部、 翼部以及 断层的两侧部位 ( 图 1 、 表 1) 。 二级深大断裂 的交汇地段及区域性背斜的倾伏端控制矿 群或矿 田的分 布 , 例如 : 在宁南、 巧 家地区 的矿床 位于 SN 向 小江断裂和 NW 向则木河断裂的交 汇地带 ; 会泽矿 群位于 小 江断裂和 NE 向的威信_会泽断裂、 金牛厂断裂的交汇 地段 。 褶皱和断裂的复 合部 位 或构 造破 碎带 往往 是良 好的 定位 空 间。如天宝山矿床受控于天宝 山复式向 斜 SE 翼的 次一级 倾 伏背斜和 SN 向益门断裂派生的 NW W 向隐伏 断裂的复合 部 位 ( 王小春 , 1992) ; 金 沙厂 矿床位 于巧 家_莲峰 二级深 大断 裂 派生的金沙逆断层与金 盆短轴 背斜倾 伏端的 交汇处 , 矿化 在 背斜轴部和倾伏端最强 ; 茂租矿床位于巧家_莲 峰二级深大 断 裂派生的茂租断裂和甘 树林复 式向斜 的复合 部位 ; 大梁子 矿 床则位于断裂所 造成的 地堑式破 碎带中 ( 林 方成 , 1994) 。 层 间构造和断裂是有利的 储矿空 间 , 层 状矿体 是矿化 沿层间 滑 动、 层间虚脱和层间破碎带发育造成的 , 矿体形状基本上与地 层产状一致 ; 脉状矿体则是矿液沿次级断层充填交代而成 ( 刘 文周等 , 1994) 。 2. 3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多呈脉状、 似层状、 透镜状、 扁豆状、 囊 状产于白

沉积岩赋存铅锌矿床简介:MVT和SEDEX型矿床概述与对比

沉积岩赋存铅锌矿床简介:MVT和SEDEX型矿床概述与对比

沉积岩赋存铅锌矿床简介:MVT和SEDEX型矿床概述与对比
文栋专栏:
为了更好的践行“两山”理论,本工作室将开设专栏介绍国际上的勘查理念以及初级勘查的概念,专栏主要内容由本人的同窗好友梁文栋先生推荐、共同搭建。

梁文栋,高级地质师,科莱恩功能矿业单元中国区勘探总裁。

自2004年以来,从西方初级勘探公司的项目地质师开始,至今已有超过15年矿产地质勘探与项目管理经验。

曾就职于世界第三大金矿公司安格鲁阿山帝黄金(Anglogold Ashanti), 中铝力拓勘探(Chinalco-Rio Tioto Exploration), 埃尔拉多黄金(Eldorado Gold)等。

工作足迹曾涉及中国,澳大利亚,所罗门以及德国等地区。

具有丰富的地质勘探经验和世界级大型金矿勘探的经历,曾参与澳洲过去十年最大的Tropicana金矿的绿地勘探和初级开发。

“天线宝宝”演示交流合作。

铅锌矿床分类及研究现状

铅锌矿床分类及研究现状

铅锌矿床分类及研究现状摘要:近几十年,人们在矿床的地质特征、年代厘定以及所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综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对MVT 和Sedex 矿床做了简单介绍。

矽卡岩型矿床是我国铅锌产出的重要矿床类型,国际上对矽卡岩的研究也经久不衰,不断创新,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矽卡岩矿床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目前铅锌矿床常用的分类和主要矿床类型的研究现状,其中 MVT 和 Sedex 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

希望给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铅锌矿床;分类;研究现状世界铅、锌资源十分丰富,其产量仅次于铁、铝、铜,而中国铅、锌资源量在世界排名中靠前。

尽管如此,在铅锌矿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比如不可回避的铅锌矿床分类、成因机制等问题。

基于此,对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对后续的科研和工业生产有所裨益。

1铅锌矿床分类按照含矿岩系结合矿床成因分为:①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②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VMS);③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④砂页岩容矿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型矿床;⑤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⑥非硫化物锌矿床。

Leach 等 (2005) 将 MVT 和 Sedex 矿床归为沉积岩型铅锌矿床,且成因与岩浆活动无关的一类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资源的主要来源。

我国科学家结合新疆铅锌矿床的特点,以铅锌矿床产出的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作为类型划分原则,在层控型铅锌矿床中按主要容矿岩系和矿化特征的差异分为: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铅锌矿床( 大致相当于块状硫化物矿床 VMS);②沉积岩容矿的层控铅锌矿床,其中包含细碎屑岩亚类型铅锌矿床 (Sedex)、碳酸盐岩亚类型铅锌矿床(MVT)、砂砾岩亚类型铅锌矿床;③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包含热液脉亚类型铅锌矿床、矽卡岩亚类型铅锌矿床、斑岩亚类型铅锌矿床。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张长青等,2009)。

1、特征概述Leach等人1993年指出该类型矿床一般产出于造山带边缘前陆环境或靠近克拉通一侧的沉积盆地环境;容矿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少数产于灰岩中),具后生特征,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可发育层控的、断层控制的以及受喀斯特地形控制的矿体,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可以为层状、筒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方铅、黄铁、白铁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仅少数矿床发育重晶石、萤石等,还可以有含银和铜的矿物;矿石由粗粒到细粒,由块状到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和硅化,主要涉及围岩的溶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控矿因素为断层、破碎带和溶解坍塌角砾岩等;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盆地流体,温度一般为50-250℃,盐度一般为10-30%;金属和硫具有壳源特征。

2、矿床时空分布目前,该类型矿床的形成年代测试数据较少,Leach等人于2001年根据17个矿床成矿年代数据总结了全球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形成于泥盆纪——三叠纪早期和白垩纪——新进纪两个阶段。

矿床的容矿围岩的时代范围局限于从元古宙到白垩纪,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少数形成于志留纪和二叠纪,元古宙地层很少发育该类型矿床。

但在中国,晚震旦世地层却是MVT矿床较发育的地层之一。

该类型矿床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及东北部各州,加拿大西部及北部各省。

除此之外,该类型矿床在欧洲也较发育,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类矿床的产出。

在我国,该类矿床主要产于扬子地台及周边地区,包括西缘的川滇黔交界地区(云南会泽、茂租,四川大梁子山、天宝山、赤普等),北缘的秦岭南部地区(陕西马元,湖北竹溪古城,神农架等矿区),中部的湘鄂地区(湖南李梅、董家河、白云铺等),南缘的桂粤地区(广东凡口,广西泗顶、后江桥、北山等),此外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育有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等。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是一类受洛阳贡山类型铅锌矿床启发颇深的铅锌矿床,它们都属于矿床成因、地质构造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的类型。

MVT铅锌矿床是广泛存在于全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矿床类型,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铅锌矿床中,MVT铅锌矿床的铅锌储量占到全球总量的40%以上,可见其重要性。

下面我们简要讨论一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性质和成因机制。

MVT铅锌矿床的特点:1. 铅锌矿床常常出现在碳酸盐岩沉积层、山地重石、深海扇等岩石中,与早期成因较分散的铅锌矿床有很大不同。

2. MVT铅锌矿床的开发难度非常大,主要是由于该矿床处于地下深处,因此采矿难度非常高,需要用到更加复杂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而且也增加了开采成本。

3. 该矿床的铅锌原物质往往深源化,来源来自于上地幔和下地壳区域,具有较强的深成铅锌潜力。

4. MVT铅锌矿床常常伴生着各种不同的金属,诸如钒、铬、钼、金等。

这也说明,此类铅锌矿床不仅对策略金属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环保型矿物开发有推动。

MVT铅锌矿床的成因机制:1. 该矿床的成因主要与早期碳酸盐岩地质作用以及后期适度的橄榄岩侵入有关。

2. 在地核上的一些大规模的雕刻和重塑过程,还影响到了地壳地表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也为MVT铅锌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铅锌矿床中的铅物质来源主要包括了变质或侵入的基性岩等。

钙质类岩石常常常常是MVT矿床形成的重要富集区域。

结语:作为更加成熟的铅锌矿床类型,MVT铅锌矿床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和探索前景。

发掘和开采这类矿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也决定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市场地位。

未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金属矿床资源的需求量无疑也会增加,而MVT铅锌矿床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面临着发展和探索巨大机遇和挑战的矿床类型,开拓和利用这类矿床的技术和技能也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

如果要对MVT铅锌矿床进行数据分析,那么首先要了解该矿床在全球的储量和开采情况。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张长青等,2009)。

1、特征概述Leach等人1993年指出该类型矿床一般产出于造山带边缘前陆环境或靠近克拉通一侧的沉积盆地环境;容矿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少数产于灰岩中),具后生特征,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可发育层控的、断层控制的以及受喀斯特地形控制的矿体,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可以为层状、筒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方铅、黄铁、白铁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仅少数矿床发育重晶石、萤石等,还可以有含银和铜的矿物;矿石由粗粒到细粒,由块状到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和硅化,主要涉及围岩的溶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控矿因素为断层、破碎带和溶解坍塌角砾岩等;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盆地流体,温度一般为50-250℃,盐度一般为10-30%;金属和硫具有壳源特征。

2、矿床时空分布目前,该类型矿床的形成年代测试数据较少,Leach等人于2001年根据17个矿床成矿年代数据总结了全球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形成于泥盆纪——三叠纪早期和白垩纪——新进纪两个阶段。

矿床的容矿围岩的时代范围局限于从元古宙到白垩纪,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少数形成于志留纪和二叠纪,元古宙地层很少发育该类型矿床。

但在中国,晚震旦世地层却是MVT矿床较发育的地层之一。

该类型矿床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及东北部各州,加拿大西部及北部各省。

除此之外,该类型矿床在欧洲也较发育,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类矿床的产出。

在我国,该类矿床主要产于扬子地台及周边地区,包括西缘的川滇黔交界地区(云南会泽、茂租,四川大梁子山、天宝山、赤普等),北缘的秦岭南部地区(陕西马元,湖北竹溪古城,神农架等矿区),中部的湘鄂地区(湖南李梅、董家河、白云铺等),南缘的桂粤地区(广东凡口,广西泗顶、后江桥、北山等),此外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育有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rish型铅锌矿
Kelley et.al,2009
MVT型铅锌矿闪锌矿Zn同位素 仅有Albarède F等报道过法国Cevennes 地区MVT型铅锌矿(2004)
Red Dog铅锌矿
结论:1.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流体中富集Zn重同位素 (温度?PH值?可能是控制Zn同位素分馏的关键因 素?) 2.结合Zn同位素与其他同位素特征更好的示踪物源 3.指导找矿勘探,流体运移方向
1000000 100000
茂租铅锌矿
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ppm)
10000 1000
10000 1000 100 10 1
Zn P b Cd Li Be Sc Ti Cr Mn Co Ni Cu Ga Ge As Rb Sr Zr Nb Mo Ag In Sn Sb Te Cs Ba Ta W Tl Bi Th U
14 12 10 8 6 4 2 0
0-0.1
川滇黔地区MVT矿床数 (N=57)
Mean=0.64 Pine Point,加拿大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0
Zn/(Zn+Pb)
川滇黔地区MVT矿床数 (N=57)
14 12 10 8 6 4 2 0
川滇黔地区MVT型铅锌矿床
Zn%=6.06% Pb%=2.74%
Mean=0.65
加拿大MVT型铅锌矿床(Paradis, S.et.al,2007)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100 10 1
Zn P b Cd Li Be Sc Ti Cr Mn Co Ni Cu Ga Ge As Rb Sr Zr Nb Mo Ag In Sn Sb Te Cs Ba Ta W Tl Bi Th
U
0.1 0.01
0.1 0.01
矿石组构:

结构:主要有粒状、交代、交代残余、胶 状、包含、溶蚀、穿插、草莓状及团粒状 等结构
[Merce et al., 2004]
SO42-(aq)+Zn2++CH4(aq)=ZnS↓+2H2O+CO2(aq)

流体混合模式: 2S(aq)+Zn2+=ZnS↓+2H+ H
含还原硫流体
含有金属流体
成矿模式:
Bradley and Leach,2002
川滇黔地区MVT成矿模式 (张长青,2008)
大梁子铅锌矿
10000
100000
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ppm)
1000
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ppm)
Zn P b Cd Li Be Sc Ti Cr Mn Co Ni Cu Ga Ge As Rb Sr Zr Nb Mo Ag In Sn Sb Te Cs Ba Ta W Tl Bi Th U
10000
MVT型铅锌矿床研究前沿与趋势
LA-ICP-MS技术对MVT型铅锌矿成矿流体性质和微量元素特征的揭示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蒸发后的海水与成矿流体详细的演化过程(Stoffell et.al ,2008)
成矿流体中金属组分(wilikison,2009)
LA-ICP-MS硫化物:py,po,sph,主要集中在造山型金矿、IOCG 矿床、VMS矿床和CD&MVT矿床 1.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配行为(Cook et.al,2009;Lin Ye et.al,2011 ) 2.成矿流体特征、来源,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 (Large et.al,2009;Maslennikov et.al ,2009) 3.成矿机制与矿床成因 (Scott et.al,2009;Thomas et.al,2011; Lin Ye et.al,2011 ) 4.找矿勘查(Carew et.al,2006;Maire and Mcgoldrick,2005)
秦岭地区马元铅锌矿
基本特征:典型后成的铅锌矿床; 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围岩; 与中低温热卤水有关; 与岩浆岩无直接关系;
分布:
( 据Goodfellow,2007)
丛聚性:
(据张长青,2010)
某一MVT型铅锌矿床发现时,应可期待更多的矿床在区域内被发现
规模与品位:
大 梁 会 子 泽 天 宝 山
(Chesley,1994;Galindo,1994;李文博等,2004;彭建堂等,2003;2006;田世洪等,2011)
古地磁法、K-Ar或Ar-Ar等
闪锌矿:Rb-Sr 225Ma(黄智龙等, 2002;李超) 方解石:Sm-Nd226Ma(李文博等, 2004)
Bradley and Leach,2002
成矿年代学研究为揭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契机
Rb-Sr:闪锌矿(硫化物对)及其包裹体
(Changkakoti,1988;Nakai,1990;Brannon,1992;Christensen,1995;黄智龙等,2002;张长青等,2008;蔺志永等,2010;.. )
Sm-Nd:含钙脉石矿物萤石、方解石
1000
100
100
10
10
1
1
Zn P b Cd Li Be Sc Ti Cr Mn Co Ni Cu Ga Ge As Rb Sr Zr Nb Mo Ag In Sn Sb Te Cs Ba Ta W Tl Bi Th U
0.1
0.1
0.01
0.01
1000000 100000
赤普铅锌矿
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ppm)
成矿流体:

流体特征:
温度:一般在50℃~ 250 ℃之间,典型的在90 ℃ ~150 ℃ 之间 川滇黔地区均一温度范围高:170~270℃
盐度:大部分在 15~30 wt %之间
川滇黔地区盐度较低:8.0%~16.99 wt%
流体起源 主要为蒸发后的海水,可能有部分蒸发盐岩溶解

成矿物质:

MVT
Lin Ye et.al,2011
结论:1.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Sph具有差异明显的微量元素特征 2. 矿床成因类型:Skarn?VMS?MVT?与叠加改造作用 3. Cd2+ - Zn2+,(Cu+In3+) -2 Zn2+ …Ge2+而不是Ge4+
非传统同位素(Zn)为MVT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研究提供 新途径
Leach,2010
矿区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的前陆盆地(边缘);厚的碳酸盐岩台地
Bradley,2003
矿床特征:

赋矿地层
含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围岩通常为白云岩, 少数情况下为灰岩 在同一矿集区内,往往出现多个层位的矿化,但是仅有 一 个或少数几个主要的含矿层位
Tri-State地区MVT 川滇黔地区铅锌矿
0.9-1.0
Zn%/(Zn+Pb)%

同一矿区不同矿床,铅锌品位不一 可伴生银、锗、镓等有益元素
川滇黔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铅锌与分散元 素的“超常富集”具有特色 一些矿床Pb+Zn达20%以上

大梁子
会泽
分散元素:强烈富集Cd,普遍富集Ga、Ge,In含量低
100000
汉源铅锌矿
1000000
川滇黔地区:挤压收缩背景下 逆冲-褶皱构造控制的MVT矿床
NE向逆断层中铅锌矿脉
川滇黔地区金沙铅锌矿:挤压透镜体与挤压片理化现象
NE向逆断层挤压构造透镜体

溶蚀坍塌角砾岩构造(及喀斯特构造):
溶蚀坍塌角砾岩
会泽铅锌矿喀斯特溶洞
矿体特征:

矿区:顺层产出 ;矿床:复杂多样的
茂租铅锌矿
大梁子铅锌矿
矿物组合与元素特征:

金属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铁硫化物一般不 含铜
以闪锌矿为主
以方铅矿为主

非金属矿物:方解石、热液白云石、石英;少 量的萤石、重晶石
会泽 会泽
Sph Sparry Dolomite
马元 萤石
Cc
Sph
热液碳酸盐岩Zebra构造
元素特征 可能富铅或富锌型,但大多数锌比铅多
不透水的,还原性的盖层的广泛存在可能是MVT形成的必要前
提(碳质砂岩-粉砂岩地层,古老的油气藏圈闭等,玄武岩?)
碳质粉砂岩顶板 层状矿体
网脉状矿体:闪锌矿胶结白云岩角砾
川滇黔地区跑马铅锌矿
川滇黔地区赤普铅锌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控矿构造

断层和破碎带:许多矿体集中产于与张性 断层带内及其附近
Lennard shelf
18 20 22
硫化物δ34S值:决定于S的来源与分馏过程
成矿流体运移模式:
据张长青,2008(after Garven,1995)
矿质沉淀机制:

Zn(HS) 还原硫模式:
2 (aq) 0
pH、P
冷却、稀释
ZnS↓+H2S(aq)
硫酸盐还原模式:
(Corbella et al., 2004)
The Mississippi River(/)
1.开采历史已愈百年(Upper Mississippi Valley about 1820) 2.密西西比河谷地区铅锌矿床研究时间久,研究程度高: 远岩浆热液矿床(Telethermal deposit) —MVT 3.以地名命名的矿床类型:不同于Sedex,斑岩矿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