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由心生——对南唐后主李煜的再认识
大学语文《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

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摘要:一个“真”字就囊括了这个人的词。
他的词真实、具体、率真,从内心出发,自然流露,抒发真挚的情感。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富有才华的词人。
他的作品具有清朗、高爽的意境,影响深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等等这些名句可以说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引用。
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不同,后期真挚深沉的情感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
关键字:自然真挚深沉新词风忧患意识引言:也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以说很失败,但他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在艺术上的才华非常高,诗文、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最擅长的便是词。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的词描写的大都以宫廷之中饮酒作乐和男欢女爱为题材,词风柔丽妩媚绮艳;后期大多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和追忆昔日的生活,格调凄凉、哀婉、深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们将走进李煜后期词的创作世界,体会他的“真”。
一、自然真挚的语言直白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纵观李煜的所有词,语言都是自然的,表达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坦率的,直白的。
1、善用对比,加深内心的愁与悔恨。
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作者李煜降宋后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
第一二句概括了自己国家的历史年代和领土范围,和《渡江诗》“江南江北旧家乡,四十年来梦一场”情境相似。
“凤阁龙楼”就是彩绘着龙和凤的楼台殿阁,属帝王之家。
“连霄汉”是形容其高大,好像接着九霄银河一样。
“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树茂盛得像缠的烟萝那样多得不可胜数。
“几曾识干戈”意思是我哪里认识和操习干戈,也就是哪里懂得战争呢。
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李煜词“真”性情透析

李煜词“真”性情透析“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是后人对李煜的评价,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收录了他的《乌夜啼》和《浪淘沙令》这两首词,而要对李煜词进行深刻理解,就要走进他的真性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别号颇多,为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的词,极为后世所推崇,前期多数写宫廷的享乐生活,后期的辞章则多数写南唐亡后哀伤的感情,表现出对昔日生活的追恋和悔恨。
五代以前,词方兴起,虽不乏佳作,但正处于萌芽状态,词的特色尚不显著。
五代词讲究声律,注意辞藻,从形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内容却空洞无物,往往流于艳情,《花间集》是其代表。
而南唐二主,特别是后主,其词能以切实的生活为基础,乐则写乐,悲则写悲,率性任情,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真情流露,情溢其间,多无矫揉造作。
对此,王静安先生有较高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唐五代词人,尤其“花间”一派词人,绝大多数喜欢雕饰文字,绮丽腻滑,后主则喜白描,清新朴素,精练自然,为宋代另辟一条新道路。
故由晚唐温韦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词,后主起过推动作用。
后主词率性任情,以自身融入词中,开创了词的新境界。
对此分为三个方面加以透析:(1)真情流露:悲则写悲,乐则写乐;(2)抑郁之“真”情引发“悲剧美”效果;(3)注重自我意识,创造性地把自我注入词中的新境界。
一、真情流露:悲则写悲,乐则写乐李煜词传世至今大约有三十多首。
词的风格前后期显然不同,前期欢快开朗,入宋沦为阶下囚后,郁郁寡欢,怅恨之情溢于其词。
亡国前,后主沉溺于宫廷生活无视国事,而备受人非议,前期词被后人评价不高,但后主词中的“真”情却溢于其间。
《人间词话》中亦有争辩:“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例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词传》读后感

《李煜词传》读后感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候。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经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已等的影响,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泛含意深刻,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因此被赞为“一代词宗”。
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
天教身愿与心违李煜,天生重瞳,圣人之相,因此遭到了太子李弘冀的猜忌。
天性懦弱的他本就无心争权夺利,便自号钟隐,醉心诗词书画。
他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来放纵自己,又用“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高调表明归隐之心。
然而没多久,太子病逝,李煜最终还是被推上了他避之不及的位置。
人们都认为登基为帝是荣耀的一刻,然而李煜的登基却是才子悲剧命运的源头。
倘若他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公子,风流如他,才情如他,那他必定有一个快活且圆满的人生。
然而心有愿,但天不遂。
历史与命运,屡屡与人们的愿景开些吊诡的玩笑,让这位词客坐上了皇位,又让君主最终成了俘虏。
谁在秋千笑里语公元961年,李煜登基,立周氏为皇后。
他生性仁孝宽厚,主张仁政,轻刑罚,南唐一时民安。
于是在宫中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纵情声色,尽述旖旎柔情。
“寻春须是先春早"有及时行乐的情怀;“踏马蹄清夜月”时有大周后绻绻相随;与“刬 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小周后画堂幽会;有美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香风情,又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华享受。
他用华美温婉的文字,咏出一首宫廷欢乐颂,诉说着未经世事的贵族青年那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心思。
故国梦觉双垂泪十年弹指间,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城,李煜“肉袒出降”,和他的随员登上了开往汴京的大船,告别了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
浅谈李煜的情感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情感特色内容提要:李煜的词代表唐五代词的较高成就,其词感情真切,深深打动着读者,其中流露出了深深的忏悔之情和对人生的不懈探索以及寻求精神家园的决心。
本文从真情实感、忏悔之情、探索精神、寻觅精神家园这几方面来论述李煜词在抒发情感方面的特色一个亮点。
南唐后主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尽情放歌其亡国的深悲巨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用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①李煜词所体现的?且恢终娉系孛娑宰约旱牧榛辏 醋庞谔剿魃 挠篮阌胱杂傻娜松 龋 且恢侄匀松 ⒍允澜绲闹占 厍小R舱 怯伤 匀死唷⒍杂钪娴闹占 厍校 顾 拇收凵涑銮楦绪攘Γ 善浯实那楦绪攘Γ 沟美铎洗试谥泄 糯 手邢碛卸捞氐募壑怠U媲槭蹈?李煜词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李煜阅世浅,性情直率,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以泪洗脸,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乡之恨,李煜当上偏安皇帝,有过短暂的欢乐,然而经历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后,他对南唐小王朝的内外交困感同身受,他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阴郁的哀伤,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后来南唐王朝亡国的深悲巨痛更是感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菩萨啼》表面上写离愁,而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亡国去乡之恨。
上片写景以“无言独上”起首,隐窝心中愁思郁积,这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
孤独者偏登楼,正因伤心人别有怀抱,不可与人者,只可面对自然。
“月如钩”三字如画,背景为一片明朗的夜空,正与词人之心互为观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冷清的环境中院落紧闭,词人幽居在此,心被忧愁困锁。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贵为君王而云“簿命”者,因为当李煜嗣位南唐国主时,历史已经注定他的悲剧命运了。
其时,赵匡胤已经“陈桥兵变,皇袍加身”,正在雄心勃勃地用武力统一中国。
隔扛相望的南唐国时已称臣于宋,风雨飘摇。
李煜又是“好声色,不恤政事”的词人,国破身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李煜作为—个君主是“历史的误会”,作为一个词人却是才华冠绝当世。
他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是当时江南屈指可数的词人,李煜从小就在一个文艺环境中长大,工书善画,深谙音律,妙于诗词文章。
嗣位后,耽于歌舞声色,把许多时间用在填词作曲上。
他是一个任情纵性的人,有纯真而深挚的感情。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他“不失其赤子之心”,“阅世愈浅,性情愈真”,今人叶嘉莹也说:“后主之为人为词的最大好处,原来就在于他的真纯无伪饰”。
“后主就正是以他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间最大的不幸,以他的阅世极浅的纯真的性情领受了人生最深的悲慨。
”(《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他的词就是他的生命之歌。
他写词不是为著书立说,垂名青史,也不是为了炫弄才华,夸耀当世,而是纯粹为了个人感情生活的需要。
词,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
他写词不必计较别人的毁誉,因而不假矫饰,是最真实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亡国前他耽溺于奢靡的享乐生活,他的词是用欢笑写成的,这方面的代表作为《玉楼春》,其词曰:“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策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抒写宫廷歌舞宴乐的词,也是以奔放自然之笔,写其纯真任纵之情。
不难看出,后主面对阴艳照人的宫蛾和凤箫吹断的歌舞,意兴遍飞,完全沉醉于享乐之中了。
他是作为—个纯情的诗人来写词,早已忘记一国之君所需要的理性的节制了。
当然,如果他想到这点,也许就写不出这样俊逸神飞的作品了。
李煜词集读后感

李煜词集读后感
李煜,南唐末代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风华绝代,却也饱尝了人生沧桑。
他的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在阅读李煜词集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感悟良多。
李煜的词,多以抒发离别之情、抒怀沉郁之意为主题,其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无奈。
他的词语简练、含蓄,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他的词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心生敬佩。
李煜的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对这种无常的感慨和忧虑。
在他的词中,我看到了对人生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无奈,他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无奈。
李煜的词语简练、含蓄,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他的词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心生敬佩。
他的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
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总的来说,阅读李煜词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词语简练、含蓄,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的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在他的词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心生敬佩。
通过阅读李煜词集,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人分享对李煜词集的感悟和思考。
《南唐二主词》读后感

《南唐二主词》读后感
南唐二主词是南唐时期文人才子的杰作,描写了南唐历任两位皇帝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读完这两首词,我深受感动,感受到了南唐末年的辗转沉浮和浓郁的人文氛围。
词中描绘的两位南唐皇帝,他们一个是李煜,另一个是李从善。
他们的命运虽然都是坎坷的,但他们的情感世界却大相径庭。
李煜是个天才,他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词。
然而,他却身陷政治漩涡中,最终走向了灭亡。
相比之下,李从善的性格和命运则显得更为平凡。
他虽然无法与李煜相比,但他一生都在努力奉献,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
尽管李从善也难逃亡国之苦,但他总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通过读《南唐二主词》,我感受到了南唐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民族悲剧的悲惨。
南唐的灭亡让我想起了历史上许多其他的帝国的兴衰和沉浮。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命运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和决策所决定的。
同时,《南唐二主词》也让我感受到了南唐时期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由的追求。
李煜悲天悯人的诗词流露着一种对逝去的繁华和明日的痛惜,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尽忧伤。
而李从善则是以他勇敢坚定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一个令人值得敬佩的人物。
综上所述,读完《南唐二主词》让我深深地感慨历史的变幻莫测,也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作品的力量是
无穷的,它能够引起我们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南唐二主词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洞察力带给了我许多思考和启迪。
浅论李煜词渗透着悲剧意识的原因

浅论李煜词渗透着悲剧意识的原因摘要:李煜的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
本文着力探索的是他的悲剧意识的由来,从词的这个体裁以及他的遭遇按前后期分别进行分析,亡国前他的悲剧意识多半与他的出身遭遇和天赋有关;而亡国后则主要是他的痛苦生活和矛盾情绪相关的。
关键词:李煜;悲剧意识;原因Discusses Li Yuci to seep the tragedy consciousness reason shallowly Abstract:The Li Yu adjacent periods word does is passing through the identical kind of bottom color - - tragedy consciousness. W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is 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origi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eparately from his bitter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adjacent periods, before perishing the country, 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mostly with his family background bitter experience with the talent related; But after perishing the country, is mainly his painful life is related.key word: Li Yu; Tragedy consciousness; Reason关于李煜词中透露的悲剧意识,已经有很多学者论述到,而且也论述得很透彻,有关于他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的,更有探讨他后期词深沉的悲剧意识的,在这里,我主要研究的是他的悲剧意识的由来,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宋前,李煜的词多是反映宫廷生活和男 女情爱,题材较窄;之后的则是因为亡 国的伤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予了自身 真情而作。这一部分的作品往往更令后
人称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亡国降宋对 李煜的心理上是有着很大的打击的。
(一)登基前的李煜 (二)登基后的李煜 (三)降宋后的李煜 (四)关于唱词
这首词作于开宝四年,整首词的节奏 并不是跌宕起伏,而是平静的如水一 般,把夜色衬托得安详静谧。在这样 的景象之下,李煜看到自己的江山, 心中不免有一些惆怅,淡淡的,伴着 捣衣声,在夜色中荡漾。
《虞美人》作于降宋后的第三年,它的 旋律低沉,词人不忍再见支离破碎的国 家,物是人非,心中万般无奈,只好和 着泪水低声吟唱。这首词的滑音甚多, 凸显出它的连贯性,把满腔的愁绪和对 国家的思念直泻于字里行间之中,一气 呵成。
(一)登基前的李煜
李煜从不是一个想要一统天下,称霸世界的君主,他没有这样的野
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从没想去争.
渔夫(一) 浪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夫(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生于帝王之家,命中注定了他不能 决定自己的人生。
《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 禁时所作的。整首词的旋律较轻快自由, 江山,春景都是美丽的,然而在喜悦的 同时又有那么一些伤感,国家都没有了, 舍不得又不得不舍得。最后突然低沉下 去,仿佛猛地一下从梦中醒来,冷酷的 现实迎面而来,再想想,还是只有梦中 有一丝欢喜。
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我们对 李煜的认识不仅局限于他政治上的 无能为力,而是他最有价值的地 方——诗词。我们也感觉到了历史 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也就是这样, 才从成了历史的丰富多彩。
——课题组长:高二(2)班 王曼青 指导老师:左昌飞 组员:秦玥 竹珺 陶懿 黄颖真 胡盼
摘要: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 ,国破降宋,
后为宋太祖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为后世留下了不
少经典之作。
关键词:李煜 词
【喜迁莺(一名鹤冲天、燕归来)】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 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二)登基后的李煜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 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 时吹。肠断更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