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以下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面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荣;刘诗由面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之前繁荣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做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蕃庑,来凸起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事过境迁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怀,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C (A、景物都是实写。

D、“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说法过错。

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过错。

)2、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久。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述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荣再也不的感伤。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1/6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

“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

这里的“空”就有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

其前有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即和州,今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歘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

”由序可知:这首《石头城》,及《乌衣巷》、《台城》等《金陵五题》作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时禹锡并未到过金陵,是一组神思遐想、心向往之的悬拟之作。

这首诗写繁华故国的荒芜,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

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悲凉萧瑟的景象:环绕着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可石头城却空空如也。

起句点明“故国”,见今昔之殊。

石头城本为楚威王所筑金陵邑。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重筑此城,取名石头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治者,相继建都金陵,那时的石头城,虎踞龙盘,黄旗紫气,物华天宝,纸醉金迷,何等奢侈、繁华!然而,这一切有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自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以来,此城久已废弃,如今陪伴着石头古城的,只有周遭那沉寂的群山。

石头城,这六朝时代政治社会的神经中枢,江南上层统治者权势的象征,昔日的神韵与风采哪里去了?俱往矣!它已不再具有诱使上流社会决策人物风云际会于此的魅力。

次句续出“空城”,益增盛衰之感。

当今这一座空城,除江潮而外,很少有问津者。

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

那时江涛拍城,城中是以怎样的繁响应答!而如今,江潮虽然还按时来光顾这座空城,但拍打几下之后,亦觉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地退走了。

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深感寂寞了,其荒芜到了何种程度,还不十分容易体会出来么? “潮打空城寂寞回”,非仅是日复一日的潮水的寂寞,亦是作者的寂寞,读者的寂寞,历史的寂寞,而首先则是石头城本身的寂寞。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5分)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答案8.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9.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1分)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1分)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1分)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情感概括及简要分析各1分;答出任何三点即可给满分。

)【诗歌翻译及赏析】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元代诗人。

官至燕南河北道州政廉访使经历,晚年居浙东。

他的诗词作品清新绮丽,自成一家。

所著有《雁门集》。

萨都剌的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不同点:《石头城》完全寓情于景,写得很含 蓄,《蜀相》则前四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直 接表达了对古代英豪的怀念崇敬,也表现了作 者对命运和生民的关心。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古诗鉴赏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袁枚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5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5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①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阅读训练】: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
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诗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4分)
5.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

(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

(1分)
2.情景交融。

(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景物描写“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

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5.本诗通篇写景,寓情于景,诗人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其它合理答案,请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