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 -新生儿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时间:2016年4月24日地点:滨湖医院儿科教研室主持人:吴万云参加人员:吴万云、周芳芳、李燕、巩芳芳、石盼文、曹姗姗、陈玲、赵玉荷、唐洁、张静、李倩倩、汪蕾、程静静、姚黎明、袁媛、丁亚丽、武园园、潘龙凤、阳芳。

吴 (主管护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召集大家讨论78床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患儿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儿、先天性睾丸缺失、隐睾。

此患儿病情复杂,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结合临床护理经验,给患儿提供一套最优的护理方案,使患儿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能够健康出院。

下面潘先来汇报一下病史。

吴 (主管护师):一、病史特点:1.患儿,男,3天;2. (代)呛奶后面色青紫20分钟;3. 患儿系G3P1,孕39+2周,于2016.4.17.13:40在我院产科因“巨大儿”剖宫产娩出,生时羊水II°污染,Apgar评分10-10分,否认胎膜早破及生后窒息抢救史,予配方奶喂养,吃奶差,患儿于今日下午15:30左右喂奶时出现呛奶后,随之渐渐出现面部青紫,吸氧后未见好转,遂由产科直接转入我科住院诊治。

病程中患儿精神反应欠佳,吃奶差,大便黄色,小便量偏少。

产科已肌注维生素K1。

4.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全身皮肤散在红色皮疹,皮肤稍黄染,胸廓饱满,口周及四肢青紫明显,呼吸浅快,约95次/分,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2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存在,脐带未落,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减弱。

二、诊疗经过:目前诊断: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儿、先天性睾丸缺失、隐睾。

入科相关检查回报示: 2016-04-20血常规检验报告:白细胞17.86*10^9/L,中性粒细胞%68.80%,淋巴细胞%15.90%,红细胞4.72*10^12/L,血红蛋白163.0g/L,血小板151.0*10^9/L,C-反应蛋白12.57mg/L。

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环畸形病例讨论患儿男生后2天生后吃奶差其...

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环畸形病例讨论患儿男生后2天生后吃奶差其...

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环畸形病例讨论
患儿,男,生后2天,生后吃奶差,其母孕期外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血管环(双主动脉弓可能性大),生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超声提示:动脉导管未闭(3.1mm),卵圆孔未闭(3.0mm),主动脉弓分支显示欠情,双动脉弓型血管环不除外,建议MRI检查。

先天性血管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构成完整的环状血管,包绕食管或(和)气管,往往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后者只有部分包绕,多数影响较轻。

血管环可由不同的血管组成,最常见的是双主动脉弓,其他还有右位主动脉弓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等。

双主动脉弓指升主动脉连接两根主动脉弓,一根为左前侧主动脉弓,在气管之前行向左侧;一根为右后侧主动脉弓,越过气管和食管之后,多数与左弓汇合,共同形成位置大致正常的降主动脉。

两侧主动脉弓的管径、通畅程度、分支和合并PDA的位置等变化很大。

超声通常难于在同一声束平面同时完整显示左弓与右弓形成的血管环,而是需要通过不同声束平面,分别显示左弓和右弓,将探头置于胸骨上窝,采用常规主动脉弓长轴图像的探查断面,将声束平面逐渐前移,可显示左弓,然后逆时针旋转探头,将探头头端向右肩胛并使声束平面稍向后移,即可显示右弓。

在胎儿期,三血管-气管平面是产前诊断本病的重要切面(见下图)。

双主动脉弓常伴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当发现胎儿双主动脉弓时,应注意扫查有无其他心内畸形。

左图:胎儿超声心动图三血管切面右图:双动脉弓型血管环MRI图像。

先心病病例讨论

先心病病例讨论

该患儿患有法洛四联症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口唇青紫,且呈进行性加重,哭闹后青紫加剧伴气促,会走路后发现其喜蹲踞,行走20-30m即有气促青紫明显,唇、甲床、结膜均青紫,杵状指(趾),营养不良,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稍隆起,心律齐,心音有力,心率92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电图可显示主动脉内径增宽并向右移位。

右心室内径增大,流出道狭窄。

左心室内径缩小。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右心室直接将血液注入骑跨的主动脉。

法洛四联症纠治术体-肺动脉分流术适应症1。

肺动脉细小或周围肺动脉发育不良。

2。

左心室发育不良,左心室容积为正常的60%。

3。

婴幼儿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先行姑息性分流术,5岁左右行右心室-肺动脉带瓣管道。

体-肺动脉分流术方法1。

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分流术(Blalock-Taussig术)2。

改良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分流术(改良Blalock-Taussig术)3。

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分流术(Waterston术)4。

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分流术(Potts术)体肺动脉分流术手术步骤分流术的目的是增加肺动脉血流,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促进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为矫治手术创造条件。

以往新生儿与婴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死亡率较高,姑息手术应用较多。

目前矫治手术疗效改善,姑息手术仅用于左心室容量太小、两侧肺动脉发育差或冠状动脉畸形影响矫治时右室流出道补片的婴儿病例。

1.体位与切口:右侧卧位,左第四肋间进胸(亦可用右侧切口),作后外侧切口。

2.显露左肺动脉:纵行切开纵隔胸膜,显露左肺动脉主干,使彻底分离;要达到左肺动脉主干完全分离,使其近端及远端均能放入直角血管钳或能套入阻断带。

然后分离左锁骨下动脉达分叉处。

3.切断左锁骨下动脉:分离锁骨下动脉前,先沿其走行切开纵隔胸膜,然后钝性分离动脉全长,使其完全游离。

继之将远端结扎加缝扎,如此段较短亦可于分叉部一一结扎其分支,使这段血管尽可能保留得长,而且切断后锁骨下动脉的断端呈一个喇叭口,近端其blalock钳控制出血,在远端缝扎的近侧切断左锁骨下动脉,此时用另一把blalock钳替代原来的blalock钳,但其钳柄方向与前一把相反,以便将血管的断端拉到左肺动脉的侧面,有利吻合操作。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报告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报告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报告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期即出生时或围生期内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困扰医学界和家庭的问题。

由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加之其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研究。

一、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因胚胎发育阶段心脏的生长发育异常,造成心脏内、外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新生儿期常出现发绀、心率异常等现象,但如果发病较轻的话症状会很轻微,需通过专业的心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

目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胎儿超声检查胎儿超声检查可发现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对于高危孕妇比如有家族性遗传的可以通过此方法预先发现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分娩后病情加重。

2.新生儿体格检查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医师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是否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也是目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之一。

它通过超声波的高穿透力和分辨率显示心脏结构和流量动力学特征,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提供依据和基础。

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目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将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稳定程度。

1.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不会影响患儿生命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心脏间隔缺损等,需要及时治疗,但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即可。

药物治疗应根据病人年龄、体重、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来决定,以确保合理的用药剂量和时间。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大体分为开胸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两种。

前者主要适用于心脏畸形复杂、大量出血、体重轻的新生儿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儿,而后者则适用于体重较重的患儿和手术难度不大的患儿,同时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具有无痛苦、快速、安全等优点。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超心动图检查、MIR或心导管造影术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给予对应用治疗。

结果本组患儿85例中,复合畸形30例,包括法洛四联症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25例、房间隔缺损+动脉管管未闭2例、单心室+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单纯畸形55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两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例、三尖瓣缺损伴右心左房大1例、主动脉缺损1次、肺动脉狭窄1例;呼吸急促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见症状,其次为青紫、心动过速等。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需尽早识别、及时诊断,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标签: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特点;诊治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畸形,病因比较复杂,有内在因素如遗传及外在因素如环境,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孕母早期患病病毒导致的宫内感染。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3岁。

所有患儿心脏听诊均有不同程度的杂音,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MIR或心导管造影术等确诊,不包括左室假键索、乐音样收缩期与肺动脉瓣区功能性杂音等。

1.2方法入院后,所有患儿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儿进行MIR 或心导管造影术等;均给予心肺功能、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强心治疗、利尿及护血管治疗等,针对确诊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则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等。

统计患儿的并发症及相关症状,分析患儿心脏畸形的类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

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新生儿均为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0月住院部收治,其中符合要求的新生儿共20名,对2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青紫、烦躁不安以及喂养困难等,对新生儿进行临床检测发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室间隔缺损、ST段异常改变、交界性早搏等症状。

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检测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其中气促、青紫是最明显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症状;观察和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在我国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受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以及活动耐力减低等表现[1]。

心腔间隔缺损,动静脉血流相通;血管或瓣膜畸形,血流通过受阻;大血管或瓣膜位置改变等都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的主要原因[2]。

临床在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早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次研究中的新生儿均为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0月住院部收治,其中符合要求的新生儿共20名,新生儿的年龄为(出生-42天),其中男性新生儿12名,女性8名,足月产16名,早产儿4名。

纳入标准:(1)均为先天性心脏病;(2)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3)无其他肾脏合并类疾病。

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

1.2方法临床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分析和影像学检查,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对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脏大小、形态、间隔缺损情况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11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29-02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率约为活儿的7%~8%,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近7年来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CFM)确诊的先心病例,就其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先心病新生儿164例,其中男94例,女70例(男女比例1.34∶1);低出生体重儿32例,其中早产儿14例,足月小样儿18例,入院日龄1h~28 d。

临床表现: ①本组患儿中有青紫症状86例,吸氧后缓解42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 25例,均以其它疾入院,查体发现先心病。

另17例心血管复杂畸形,吸氧后青紫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吸氧后青紫不缓解44例中35例为心脏复杂畸形, 29例在新生儿早期即有青紫。

②呼吸异常124例,主要为气促104例,其它呼吸改变10例,早期出现呼吸异常61例,复杂先心病占35例,其余26例为ASD或VSD,均有严重的心脏外疾患,早期主要为围产期疾病。

③心脏杂音112例,收缩期杂音96例,双期杂音16例,其中17例在心衰控制后才出现杂音。

≤Ⅱ级者37例,≥Ⅲ级者75例,传导38例,心前区触及震颤23例。

④合并心衰者78例;其它还有呛咳、浮肿、烦躁、喂奶困难。

⑤另外合并其它心脏外畸形24__例,占14.6%,以合并消化道畸形较多见。

1.2诊断方法:1.2.1超声检查:所有病例均采用东芝PV6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按超声顺序分段诊断,先心病类型:非青紫型120例,占73.2%,居前3位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VSD)81例(49.3%),房间隔缺损(ASD)69例(21.3%),主动脉缩窄(COA)3例(1.8%),右位心1例。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讨论课件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讨论课件

新生儿期无杂音 因生理性杂音作彩超时可发现, 小的房缺≤5mm者与卵圆孔未闭不易鉴别。
本组出生时有房缺或卵圆孔未闭 30例:
随访:< 5 mm:均在1岁内自闭
5~8mm: 4例未闭 (1/7) 应在上学前手术 大房缺?
PPT学习交流
16
房缺随访22例(儿院)
( 3月~2岁 X 9.2±8.6月)
90
合 计 37 13 35.4 12 32.4 12 32.4
χ2 = 9.4 p< 0.01 自闭、增大、不变各占1/3
自闭年龄:<5 mm者 77%在半岁内 ≥5 mm者 1例在2岁
大室缺?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258-261(简称本组)
PPT学习交流
10
新生儿室缺 大 5~6 mm 中 4 mm 小 ≤3 mm 随访:1岁内每 3月一次
( 1~7岁,X 21.4±22月)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mm
4 ~~ 5mm ≥6mm
大室缺?
PPT学习交流
自闭 未闭 手术 死亡
9
新生儿室缺37例随访结果 (大兴、门头沟)
随访11.9±9个月(3~36个月)
直径
例数 自闭 例%
增大 例%
不变 例%
< 5 mm 23 12 52.2 4 17.4 7 30.4 ≥ 5 mm 14 1 7.1 8 57.1 5 35.5
大导管?
PPT学习交流
14
动脉导管未闭随访22例(儿院) 例 (2月~2岁 X 9.1±4.1 月)
100%
6
100%
5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