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doc

合集下载

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机电产品在深圳市乃至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有工业和制造业都离不开机电产品的运作,是拉动深圳市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和带动深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行业。

多年来,深圳市机电行业的出口总额一直占据总出口额的多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

本文首先对深圳市机电产品的分类及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其次,从出口地位、出口结构现状等角度对深圳市机电产品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对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市场多元化战略未能实现、企业自主品牌少、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突出,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包括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努力开发核心技术产品等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现状Abstract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ShenZhen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important role in expor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is in ShenZhen cit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s well as the main industry,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ny years, the total export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dustry of ShenZhen ha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most of the value of exports, is worthy of the name of leading industry.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 ShenZhen. Secondly, the status quo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ShenZhen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ort status and export structure. Agai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export of ShenZhen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marke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has failed to live up to, such as enterprise independent brand littl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expanding export markets, to develop their own brands, finally summarized the full text.Key words: ShenZhen c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Export status quo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3)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第二章机电产品相关概念 (5)2.1 机电产品分类 (5)2.2 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 (5)第三章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6)3.1 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6)3.2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现状 (8)3.3 机电产品民营企业出口现状 (8)第四章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主要存在的问题 (9)4.1 市场多元化战略未能实现 (9)4.2 企业自主品牌少 (10)4.3 产品高科技含量低 (10)4.4 企业出口成本逐渐上升 (11)第五章发展深圳市机电产品出口策略研究 (12)5.1 积极拓展出口市场 (12)5.2 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12)5.3 努力开发核心技术产品 (13)5.4 设法降低企业成本 (14)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深圳市紧邻港、澳,位于沿海地区,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当时良好的政治环境,于1980年正式建立经济特区,在此期间,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市经济和文化有了崭新的面貌。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机电工程是一个综合性领域,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我们也需要了解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其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一、现状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机电工程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但整体来看,我国机电工程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机电工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高端产品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而高端产品正是能够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产业结构的升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机电工程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核心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我国需在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实力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4.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是一个国家在机电工程领域持续发展的动力。

目前我国在机电工程领域的跨学科创新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5. 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在机电工程领域还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建立资源节约型机电工程体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二、发展趋势1.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未来,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

通过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实现我国在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未来,我国机电工程将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端产品研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3.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机电工程发展的关键。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机电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我国机电工程是指机械与电气工程的结合领域,它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自动化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机电工程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我国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问题1. 技术水平不够成熟我国机电工程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如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新能源等方面。

这使得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产品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机电工程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单一化的现象,部分企业过于依赖低成本模式进行生产,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人才短缺我国机电工程领域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稀缺。

这使得我国在一些领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影响着我国机电工程产业的发展。

4. 资金投入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机电工程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一方面制约了我国机电工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 环保意识不强在机电工程领域,一些企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存在排放污染、能源浪费等现象,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机电工程领域将面临技术升级的趋势。

未来,我国机电工程将加大对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机电工程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机电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机电工程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学科,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机电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问题1.生产能力落后:由于过去很长时间内,国内机电工程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很多方面的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人才问题:国内机电工程人才队伍不足,并且短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目前,国内关于机电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可维护性差:大部分机电产品在使用中是依赖于各个部件的合理组合,然而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组件的维护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4. 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机械和电子等各个领域技术紧密结合,制造过程复杂,产品质量和成本需要很高的保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强。

二、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的结合:智能化是未来机电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汽车等场景下机器人化应用已经很成熟。

全自动化生产线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传感器的使用将是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新型材料的应用:在机械件的制造过程中,衬材为一种常用的自润滑材料,不过受到摩擦热和损耗的影响,在某些高负载或特殊工作环境下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新型材料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等材料的兴起,给机械件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3. 产品维护服务化:由于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机械设备将愈来愈依赖于数据,特别是互联网,在用户端需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于产品的维护与服务显得越来越核心。

机械工程行业的下一个阶段将聚焦于整套设备的维护服务,包括后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面向连接、安全的产品服务系统。

4. 云制造体系的建设:智能代工成为机械制造业不可跨越的发展瓶颈,而云制造是未来的方向。

云制造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覆盖了设计、制造、测试等整个生命周期。

机电产品可靠性现状及对策

机电产品可靠性现状及对策

我国机电产品可靠性现状及对策质量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在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产品的可靠性又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环节。

可靠性是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

产品的可靠性高,就意味着寿命长、故障少、维修费用省。

对于重要产品,如航空航天设备、军用武器、电力设备等,其产品的可靠性极为重要。

开展可靠性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到当代科学技术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质量管理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前提。

1.可靠性及可靠性管理的涵义与发展历程(1)可靠性及可靠性管理的涵义1953年,Lesscr博士提出了可靠性的定义,即: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管理是为确定和满足产品可靠性要求所必需的职能与业务的管理。

可靠性管理是一项从提出要求、制定计划、签订合同开始,经设计、研制、制造、试验、使用直到报废的连续性活动。

它要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贯穿始终,它要研究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可能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方法。

可靠性管理就是根据使用方的要求,使产品、系统如期达到目标可靠性的综合活动。

(2)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同军事需要密切相关。

国际上可靠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酝酿、诞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

①酝酿阶段(1943年-1957年)。

标志是关于可靠性概念的探讨、极值分布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各种各样因可靠性引起的问题的认真思考。

②诞生阶段(1957年-1962年)。

标志是可靠性科学定义的诞生,1954年在纽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质量控制及可靠性学术年会。

后来单独每年组织一次可靠性国际年会。

③发展阶段(1961年-1975年)。

标志是可靠性理论体系开始成型。

美国关于可靠性的军用标准陆续问世,可靠性技术开始向非军事产品、民用产品等扩展。

④成熟阶段(1975至今)。

标志是可靠性学科体系建立。

可靠性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向进一步完善发展、向新出现的疆域发展,可靠性方法体系确立,可靠性标准体系颁布,企业的可靠性活动融入各项日常工作,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标准工作过程、程序。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得到推动和发展。

但机电工程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机电工程现状问题1. 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人才培养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技术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仍然存在不足,很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滞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2.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行业发展机电工程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技术、购买先进设备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然而目前我国的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机电工程领域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问题。

传统的机电工程设备和产品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4. 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亟待提高机电工程涉及到许多产品的制造和使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目前在机电工程领域也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亟待提高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分析1. 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力。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推动机电工程领域的发展。

2.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代表了未来机电工程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将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绿色环保和能源节约将成为重点绿色环保和能源节约将成为机电工程领域发展的重点,新一代的机电工程产品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

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进,以满足人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4. 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机电工程领域也将更加重视国际化合作。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我国机电工程行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涵盖了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行业也在迅速壮大,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现状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技术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2. 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我国机电工程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于进口和模仿,难以取得技术的突破和颠覆性创新。

3. 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机电工程行业的发展还呈现出一些地区性产业集中、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些地方机电工程企业数量庞大,但竞争力不强,导致产能过剩和浪费现象严重。

4. 环境污染严重。

机电工程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排放污染物的问题,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5. 产业链不完善。

我国机电工程产业链条较为单薄,缺乏成熟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推动,我国机电工程行业也将朝着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将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从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

2. 绿色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议题,我国也将不断加大环保力度,要求机电工程行业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新一轮工业绿色发展。

3.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主要任务。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将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能源节约与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与东盟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规模庞大。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额超过2550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的总贸易额的近三分之一、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积极增长的趋势。

然而,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规模不平衡。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这不利于东盟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贸易平衡。

其次,市场准入壁垒依然存在。

虽然中国与东盟地区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仍有一些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存在,限制了机电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三,技术和质量差距。

东盟地区相对中国在机电产品制造方面存在技术和质量上的差距,这给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中面临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合作和交流。

中国与东盟地区可以加强在机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合作,借助各自的优势互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其次,降低贸易壁垒。

中国与东盟地区可以进一步减少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更加便利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机电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三,鼓励创新和升级。

中国企业可以加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东盟地区对高端机电产品的需求。

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

例如,提供贸易融资支持,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时,加强双方的贸易促进机制,如加强贸易团队的协调和合作,举办贸易展览会和论坛等,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的良好发展。

总之,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通过加强合作和交流,降低贸易壁垒,鼓励创新和升级,以及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双方的机电产品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 (1)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一)出口快速稳定增长 (1)(二)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 (2)(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2)二、现阶段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自身主观方面 (3)(二)客观方面 (5)三、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8)(一)建立服务型政府 (8)(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9)(三)企业应积极应对 (10)四、结语 (11)致谢 (1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也正在稳步和快速的增长,机电产业已成为了我国工业与外贸支柱型的产业。

尤其是以加工贸易方式来出口机电产品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的机电产业起点较低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在比较的优势理论指导中,逐渐的形成了以中低档的技术和劳动力较密集型的机电产品的出口为主导现状,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本文重点的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业;支柱产业;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我国的机电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的产业,其中涉及了机械和电子及汽车与轻工等很多个行业,我国目前生产厂家高达40万家左右,一直以来,我国的机电产业受着国家的政策和重点的扶持与保护,尤其是这些年来发展的比较迅速,其市场前景非常好,近些年来,我国的机电工业取得了非常快速和稳定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一)出口快速稳定增长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正在逐年稳步的上升,到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高达3234亿美元,已位居世界机电出口的第三位,和前二强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我国已成为了世界机电出口的大国,机电产品也就成为了我国出口创汇重点的项目,除了2008年受到的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的增长速度在大幅的下降之外,增长的速度还是保持在了上升的态势,后两年的机电产品出口恶的增长速度高达40%以上,在全球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 10%,仅次于德国与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迈入了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大国行列。

图1 2001年—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网站(二)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近些年来我国的机电产品正在逐步的向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比较大的产品来进行优化,很多大宗重点的商品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额。

在出口额总量快速的增长同时,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的结构向资本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转化,出口产品加工的深度和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都在进一步的提高。

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宗的商品主要都是以五金和手工具等一些金属的制品,而到了2010年,机电的仪产品以及设备的出口占了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92.9%,金属制品占的比例由2009年中的90%下降来7.1%,高新技术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中总额的50.3%,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出口总额的98.2%。

前十位的产品是:计算机和手机及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组件和液晶显示器与液晶显示板及汽车的零部件和存储部件与电子游戏机及船舶和彩电,在商品的结构进一步的改善同时,我国机电产品中重点的产品在国际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扩大,当前我国有48种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在世界排名中都是第一,其包括了手提电脑和计算机的零附件及显示器与手机和电视机及DVD 视盘机和程控交换机与空调机及集装箱和小家电等一些机电产品。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2010年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覆盖了全球224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出口额超过了 100亿美元国家与地区有13个,出口额超过了10亿美元国家与地区有50个。

在巩固美国和欧盟等重点的市场同时,对俄罗斯和印度机电产品出口都取得 69%与58%高速的增长,拉美市场的份额由3.1%扩大到6.3%,在开拓难度比较大的非洲地区,我机电产品市场的份额从2008年的5.6%增至7.5%,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市场的过度集中带来贸易的风险,增进出口的发展潜力,提高了我国抵御国际经济周期性的波动能力。

二、现阶段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产品的质量比较低下和产品的包装根本没有符合国际的标准与要求,服务的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履行合同非常的不及时,其产品不能按要求来修改,缺少的零配件与准确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做的不到位,内部竞争非常的不规范,随着对外贸易的经营自主权不断的下放,形成了竞相压价恶性的价格战。

(一)自身主观方面我国的机电行业长期遵循“双低”这样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机电产品在三个“依赖症”的困扰下,出口的道路难免是比较沉重的。

“两低”即是国内的机电工业的整体水平比较偏低,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到的方向,正在兴起高新技术的产品几乎都是不具备和国外同类的先进产品有着相抗衡这样的能力,国内的机电企业规模小和效益较低,重复的建设比较严重,生产的能力大大的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比如彩电和汽车等很多的行业生产厂家的数量,我国位居全球的第一位。

三个“依赖症”指的是,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方式过分的依赖了加工贸易,占的比例超过了七成,贸易的主体过分的依赖外商的投资企业,有70%左右机电产品的出口都是由外商的投资企业来完成的,贸易市场的过分依赖了传统国家与地区,对亚洲和北美洲以及欧洲的三大市场的出口合计占的比例达到到了90%以上,其顺差主要是来自于香港和美国及欧盟,逆差的主要是来自于我国的台湾和韩国以及日本,这些的“病灶”长期交互的作用,已经在我国机电的出口产品中产生了多种的“并发症”:1、企业出口数量增长并未带来利润同步增长扩大规模和抢占市场为主旨的企业低价竞销比较严重,无序内部的竞争致使企业的出口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同步的增长。

我国已成为了世界彩电和计算机以及手机与DVD的生产型大国。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的数量位居世界的第一位里面的有37种几点产品,可“量增价跌”几乎已成为了我国出口产品必由的道路,制造大国是没有办法分享到更多利润。

2、出口市场分散出口的企业数量太多,但是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出口的结构失衡和出口的市场比较的分散。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国内的汽车出口的企业达高到2155家,比全球其它国家的汽车出口的企业总和还要多。

而我国的年出口十万辆汽车以下的汽车企业高达到了805家,出口一万辆的汽车企业就有150家左右,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有200个左右。

从出口的结构上来看,德国汽车与成套散件的出口占着机电产品份额的25%,日本和韩国与法国均达到20%,加拿大高达到了 40%,而我国才仅占为5%。

3、渠道受控于人缺乏自主的出口品牌,贴牌的出口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出口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1%,而机电产品的名牌更是非常的少,绝大部分的出口都是使用外方的品牌加工贸易与以贴牌为主订单的贸易。

2006年作为我国 DVD 出口的领头羊,广东省一共出口了DVD一亿台左右,其中以贴牌的形式为国外品牌来做加工贸易产品的数量为一点五亿台左右,占了出口总量95%之多。

“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也就是意味着两头都得受制于人,我国的DVD产业迅速的衰退给家电产业和整个机电工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4、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缺乏了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知识产权的纠纷在不断的发生,“交学费”成为了跨国大鳄对于国内机电行业中的“必杀技”,我国的机电产品在出口的质量和效益等一些方面积累深层次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比如机电企业研发的力度和投入根本性的不足,创新的能力不是很强,不少的企业缺乏着自有的产权和核心的技术,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一些产品的比例并不高。

由于缺乏着核心的技术,国内的企业不得以的把我国制造出的手机售价里的25%和计算机售价中的35%以及数控机床中售价的25%到45%都支付给了国外专利的持有者。

(二)客观方面1、技术性贸易壁垒繁多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指的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以及发展中的国家产品大多是倾向于防止欺诈的行为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采取的强制性或者是自愿性技术性的措施。

TBT是非关税的壁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影响是非常的大。

TBT大多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消费者利益而指定的,在国际贸易当中,一国的政府规定的产品必须得达到一定技术性的标准,这是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保护产品的消费安全,维护本国的消费者权益,但是,近些年来的技术性贸易的壁垒越来越以贸易壁垒形式来出现的,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具有技术性强和隐蔽性高以及透明度低和不易监督等这些的特点,已成为了发达国家采取最主要贸易的保护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些发达的国家以维护国家的基本安全和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以及防止欺诈等一些行为与保证产品的质量等等为由,凭借他们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来制定技术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合格的评定程序等一些方式,对商品都提出了比较苛刻市场准入的要求,给其他的国家和尤其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对外贸易带来了非常大的障碍。

在机电产品这方面,我国很多的企业都缺乏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设计制造以及环保检测的水准都比起发达的国家还是差得很远,仅机电产品的出口这一项,我国每年就会因“绿色壁垒”而损失100亿美元左右。

绿色壁垒已涵盖机电产品研究的开发和生产及加工和包装与运输及销售与消费等全过程,成为机电产品出口中比较大的一个障碍。

中国贸易中最主要的伙伴是美国和日本以及欧盟,而此时这三个经济的实体是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实施TBT主要的国家与地区,欧盟是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严格技术性的贸易壁垒,CE标志就是工业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中的通行证,欧盟的各国海关可以拒绝未贴CE标志的相关产品入关。

美国则是对电子产品的进口设置《控制放射性的健康和安全法》,对于汽车制定了《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不达标产品就会被严格的拒绝入内。

日本则是制定了繁多技术的法规与标准,对机电产品限制用的是JIS这样的标准,其中很多项是高于了国际的标准,不能达标就不准进入日本的国内市场。

当前欧盟拥有技术的标准就高达10 万个左右,德国工业的标准大约有16万种左右。

美国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多得更举不胜数。

而且,在这些发达的国家技术标准中大多数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凭借着自身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制定了比国际标准还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以及技术认证这些的制度等,以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之名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