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幼脲Ⅲ防治杨树杨扇舟蛾的效果调查

合集下载

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方法

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方法

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方法作者:江弘姝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摘要:杨树可以用作用材林、防护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受病害、虫害危害比较重。

主要介绍了杨树枝干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和杨扇舟蛾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方法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9毫米,翅展27-41毫米。

虫体成灰褐色。

头顶是一个椭圆形黑色的斑。

臀毛簇末端暗褐色。

前翅灰褐色,扇形,有灰白色横带4条,前翅顶角处有一片暗褐色三角形状的大斑,顶角斑下方有一个黑色圆点。

外线前半段横过顶角斑,呈斜伸的双齿形曲,外衬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

亚端线由一列脉间黑点组成,其中以2-3脉间一点较大而显著。

后翅灰白色,中间有一平行线。

卵:初产时红色,孵化时变成暗灰色,馒头形。

幼虫:体长35-40毫米。

头黑褐色。

全身有很密的灰黄色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有淡淡黄绿色,每个体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环形排列,其上有长毛,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黑瘤,上面生有白色细毛一束。

第1、8腹节背面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两侧各伴有一个白点。

蛹:褐色,尾部有分叉的臀棘。

茧:椭圆形,灰白色。

二、危害症状杨扇舟蛾是杨树的主要天敌,经常一段时间爆发形成灾害,虫害发生时会将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

三、发生规律杨扇舟蛾1年发生4代,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叶上吐丝缀叶,或落在树叶中、树干基部、树根附近、墙角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

发育好的虫子白天不活动,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在叶子背面活动。

多栖趋光性强。

大多数情况是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

四、监测与防治鉴于杨扇舟蛾危害的严重性,应认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和细致观察。

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杨扇舟蛾监测、预报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现状,根据几年的观察与调查,笔者认为防治杨扇舟蛾应掌握以下方法。

杨扇舟蛾治理方案

杨扇舟蛾治理方案

杨扇舟蛾治理方案杨扇舟蛾是一种昆虫害虫,它以杨树为主要宿主,对杨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杨扇舟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一、生态调控1. 增强杨树的抗病能力:通过选育抗性较强的品种,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减少杨扇舟蛾对其造成的危害。

2. 保护天敌:加强天敌生物的培育和保护,例如蜻蜓、蚂蚁等对杨扇舟蛾有一定的食害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蛾虫的数量。

3. 合理管理果园环境:清除杨树周围的杂草和病虫害源,保持果园的整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杨扇舟蛾的滋生地。

4. 种植间作作物:在杨树间种植一些对杨扇舟蛾有拮抗作用的作物,例如茶树、核桃等,形成生态屏障,阻挡杨扇舟蛾的传播。

二、物理防治1. 黄色陷阱:将黄色的陷阱设在杨树树冠上,诱捕杨扇舟蛾,减少其数量。

2. 人工摧子:定期检查杨树枝条上的摧子,将其捏碎或拍掉,减少杨扇舟蛾的孳生。

3. 枝条清理:及时清理杨树枝条上的残花残果和枯枝落叶,减少杨扇舟蛾的滋生基地。

三、化学防治1. 农药喷雾:在蛾虫孳生盛期及早期,采取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减少杨扇舟蛾的数量。

喷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剂量和喷雾时机,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2. 药剂防虫带:在杨树的树干上涂刷一些具有杀虫作用的药剂,形成防虫带,阻断杨扇舟蛾的攀爬通道。

四、信息监测1. 蛾虫诱捕:在杨树树梢上设置蛾虫诱捕器,利用蛾虫的触角感应器和视觉反应,吸引杨扇舟蛾落入器内,然后将其迅速杀死。

2. 监测网站:建立杨扇舟蛾的监测网站,定期发布杨扇舟蛾的活动状况和防治措施,帮助果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蛾虫的数量。

3.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果园,观察杨树的生长情况和蛾虫的活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杨扇舟蛾的危害。

总结起来,治理杨扇舟蛾需要从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信息监测等多个方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杨扇舟蛾的目的。

另外,还需要果农们加强害虫防治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共同治理的局面。

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飞机喷洒 灭幼脲Ⅲ 号与阿维菌 素混剂
防治杨 扇舟蛾试验
干智
( … 森 林病 虫害 防治检疫站 ,河 4 4 5 沁 5 5 0)
摘 要:运用 Y B飞机喷洒灭幼脲m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 扇舟蛾 Co tr n c oea( a r is 一5 lseaa a h rt F b i u )的 c
素 :水 = ( 2 、6 0 2 5 5 0 、5 5)gh :6 5g m . /m 2 / :45 h
k h a m。
较高。为了探索高效 、低耗 的防治方法 ,河南省焦 作 市 自 19 99年起 , 用 Y 5 飞机 防治杨 扇舟蛾 工 运 ~B 作 ,19~ 0 4年 ,飞防用 药 为灭幼 脲I ,防治 99 2 0 Ⅱ号 效果好,但其致死时间长 ;2 0 ~ 09年 ,我们在 05 2 0
龄 为 多。
12 防治材 料 .
持 G S确定每条航线的起点 、 P 终点 、 拐点、 超高压 线路 、 0米 以上建 筑物 的座 标和 入航 方位 角 ,同时 3 测量 出入航 点到 出航点 距离 ,绘制 防治作 业图 ,编 制 G S导航表 。 P 1 . 飞机作 业设 计 每架 次载药液 80 g .6 3 ” 0k ,作 业

1. .2地点 3 1. .3面积 3
河 南省焦 作 市沁 阳市 。 低量 飞 防 l 0架次 , 低量 飞防 5架 次 超

1. .4药剂浓 度设 计 3 低量 飞 防 : 幼脲Ⅱ 号 与阿 维菌素 混剂 : 灭 I 尿素 : 水 = 3 5 4 0 5 5) / m 3 5g h : . k m ( 7 、 5 、 2 g h : 7 / m。 7 jh 5 - 超 低 量飞 防 :灭 幼脲m 号 与阿维 菌素混剂 :尿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 的防治工作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05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前景与展望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表现
杨小舟蛾在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后,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 导致农药防治效果下降。
抗药性机制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降低药剂吸收、增加药剂分解速度 、改变细胞膜透性等。
蛹的特征
蛹为红褐色,有黑色斑点 。
杨小舟蛾的繁殖与扩散
繁殖方式
杨小舟蛾以蛹越冬,次年春季羽化成成虫,并进行繁殖。
扩散方式
杨小舟蛾主要依靠成虫飞翔和人为运输进行扩散。成虫具有趋光性,会飞向灯 光源,因此夜间运输车辆或物流工具可能会携带虫源,导致杨小舟蛾的扩散。
03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04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实践与效果
防治实践案例
案例一
01
在江苏省南京市,针对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采用了生物防治方
法,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
02
在河南省郑州市,采取了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低毒农药进行喷
洒,有效控制了杨小舟蛾的繁殖和危害。
案例三
03
在湖北省武汉市,利用灯光诱杀杨小舟蛾成虫,减少了成虫数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问题二
对于一些采用化学防治的地区,长期使用 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天敌造成伤害,需要 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对于采用生物防治的地区,天敌昆虫的数 量和种类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需 要加强对天敌昆虫的监测和管理。
对策一
对策二
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结合不 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防治 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杨树杨扇舟蛾与杨小舟蛾的发生及防治

杨树杨扇舟蛾与杨小舟蛾的发生及防治

1杨扇舟蛾
1 . 1发 生特点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 , 属鳞翅 目舟蛾科。在 各地都有发生 , 危 害面积大 、 程度重 , 尤其是 当年 的 新植杨树 , 整株杨树的叶片常被吃光 。
1 . 2 发 生 规 律
杨扇舟蛾每年发生 5 - 6 代 上中旬第 1 代幼虫开 始孵化 , 5月下旬至 6 月 上中旬第 1 代成虫开始 羽 化; 第2 代成虫 出现于 7 月 中下旬 ; 第 3代成虫于 8 月上中旬发生 、 产卵 , 孵化为第 4 代幼虫 ; 9 月上旬至
将全叶吃尽 , 仅剩Ⅱ f 柄; 5 龄幼虫食量最大 , 占总食量 的7 0 %左右 ,越冬代幼虫老熟后 ,多沿树干爬到地 面, 在枯叶、 树干旁 、 粗树皮下或表土 内结茧化蛹越 冬, 其他代老熟幼虫在树叶上结茧化蛹。
1 . 3 防 治 方 法
卵、孵化出第 6 代幼虫危害 ,这一代幼虫危害至 l O 月中下旬化蛹越冬。杨小舟蛾成虫 白天多隐蔽 , 夜晚
片吃光 , 是严重危害杨树的食 叶害虫。 2 . 2 发 生规 律
多, 白天静栖 , 夜晚活动 , 有趋光性。越冬代成虫出现 时, 树叶尚未展开 , 卵多产于枝干上 , 以后各代则 主 要产于叶背面 , 常百余粒产在一起 , 排成单层块状 , 每个卵块数量不等 , 一般 为 9 - 6 0 0粒 , 每只雌蛾可产
交尾产卵 , 有趋光性 。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背面 , 呈 块 状 ,每 块 有 卵 3 0 0 ~ 4 0 0粒 。每 只 雌 蛾 可 产 卵
4 0 0 ~ 5 0 0 粒, 幼虫孵化后 , 群集 叶面啃食表皮 , 被害叶 呈箩 网状 。稍大即分散蚕食 , 将叶片咬成缺刻 , 残留 粗 的叶脉和叶柄 。7 8 月高温多雨季节危害最凶 , 常

25%灭幼脲Ⅲ悬浮剂在地面防治林木食叶害虫上的应用

25%灭幼脲Ⅲ悬浮剂在地面防治林木食叶害虫上的应用

25%灭幼脲Ⅲ悬浮剂在地面防治林木食叶害虫上的应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chitin_synthetase inhibtor)它是一类干扰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的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benzoyphenol urea)经研究证明对某些昆虫具有杀虫幼虫效应及杀卵效应,是目前国际开发的一种理想的选择性药剂,我国称为灭幼脲杀虫剂,其中灭幼脲Ⅲ号在林业食叶害虫防治应用较为广泛,其化学成份1-(邻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

一、灭幼脲Ⅲ号作用机理灭幼脲Ⅲ号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

即甲壳质,它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毛虫几丁质一般约占表皮的40%。

昆虫表皮的几丁质是昆虫生存所不能缺少的,但昆虫脱皮后如不能使新表皮骨化或鞣化(tanning)也必然死亡。

鞣化的作用在使上表皮的脂肪物质适当定位,从而使表皮变为不透水性。

昆虫的幼虫吃下该药剂之后,体表的几丁质受到抑制,在脱皮不能形成新表皮,因而,变态受阻或形成畸形以至死亡。

灭幼脲Ⅲ号处理各类害虫幼虫后,中毒症状大致相似。

首先活动减少,取食量也同时减少,身体逐渐萎缩;老熟幼虫不能脱皮化蛹或一半幼虫一半蛹状态;如能脱皮化蛹,则化为各种畸形蛹;如能成为正常蛹(低浓度时)羽化后的成虫也是畸形的。

如来灭幼脲Ⅲ号处理的松毛虫,体色发暗,表皮易破裂;有的黑色柔软的尸体常以一对胸足或腹足倒挂在松针上。

它是一种不育剂和杀卵剂对卵处理引起死亡杀死胚胎。

2002年我们在宾县经建乡使用灭幼脲Ⅲ号150―200ppm,对落叶松毛虫卵进行试验,杀卵率达92―99%。

不育剂是对成虫处理,结果是不产卵或不能孵化,它可能抑制胚胎发育,也可能根本没有胚胎发育。

二、灭幼脲Ⅲ号毒性吉林省通化市化工研究所研制其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灭幼脲Ⅲ号对大白鼠口服LD50大于1500mg其残留量低,在环境中能生物降解,在食物链中无明显积累作用,无致癌致畸形致突变作用。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长40-50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
成虫
体长15-20毫米,翅展38-45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淡灰色、灰褐色、灰绿色等,触角呈单栉形
产卵
幼虫
化蛹
成虫
01
02
03
04
产于叶片表面,呈块状,每块有卵数十粒至百余粒
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片表面,取食叶片,使叶片呈网状或只剩下叶脉
老熟幼虫在叶片上化蛹,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
宣传教育
针对林业工作者、农民等群体,开展专门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对杨小舟蛾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培训指导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杨小舟蛾的防治工作,如报告疑似虫情、提供线索等。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研究与推广更高效、更环保的防治方法和新技术。
生物防治
研究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02
树木生长受阻
由于叶片被大量啃食,杨树的生长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树势减弱,甚至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产卵繁殖
杨小舟蛾的雌虫会在叶片上产卵,单雌产卵量可达100粒左右。
02
CHAPTER
杨树杨小舟蛾的识别

椭圆形,初产时呈浅黄色,孵化前呈灰黑色
幼虫
老熟时体长40-50毫米,体色变化较大,呈灰褐色、灰绿色、深褐色等,身体两侧各有1条具蓝边的纵行宽线,其外侧有黑色纵纹
在必要情况下,该地区采用了化学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安全用药,保障了人畜安全。
营林措施
该林场加强了森林抚育,提高了树木的抗病能力,减少了杨小舟蛾的繁殖场所。
物理防治
该林场采用了灯光诱杀和人工摘除卵块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杨小舟蛾的数量。

几种药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研究

杨 扇舟 蛾 ( lseaa 3 h r t F b cu Co tr n c o ea( a f is)) i 在 漯河市 1年 发生 4代 , 以 l ~2龄 幼 虫在叶 片 上 吐丝 结苞 、群 集剥 食 叶 肉 ,3龄后 逐 渐 向外扩 散为 害 ,严 重时 可将 叶片 吃 光…。杨 扇 舟 蛾 防治 以往 多 用 有机磷 类 、菊 酯 类 ,不 利 于生 态 环境 安全 。筛 ‘
芮旭 耀 ,袁淑 华 ,沈 海 龙 ,刘 迪 ,唐 爱 荣 ,f 秀珍
( . 河 r郾 城 I 防站 ,f 4 20 ;2 河 r农 科院 ;3河 I 1 森 I - 『 60 0 . . 笥利安 公 司 ;4洛 市森 防站 ) .
摘 要 :采 用 6种 药 剂 分 别 对 杨 扇 舟 蛾 幼 虫 进 行 不 同浓 度 防 治 试验 表 明 ,18 . %阿维 菌素 、 . 1 %苦 ・ 乳剂 、 5 2 烟 2%
第3 0卷第 3 期 2l 0 0年 9月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30 N0. _ 3
Se 201 p. 0
J i ‘a o He a Fo e t y S enc a o hl n f nn r sr ci e nd Tech nol y og
几种 药 剂 防治 杨 扇 舟蛾 试 验研 究
公 司 )l 0 0倍 、l 0 0 0倍 、2 0 。 5 0倍 0
14 试 验 方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郾城 区土地 复垦料 厂 院 内 , 面积 1 m。 院 内 .h , 2
每 个 处理 选不 同树 的 1个标 准枝 , 置直径 5 设 0
杨树为 2 年生中林 4 杨 ,树高 4 5 l 6 ~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幼脲Ⅲ防治杨树杨扇舟蛾的效果调查
高柏成;吴建梁;刘双才;杨明祥;康庄;宋得胜;谷丽芬;陈德英
【期刊名称】《河北林果研究》
【年(卷),期】2004(019)B12
【摘要】根据杨扇舟蛾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河北省文安县飞机喷洒灭
幼脲Ⅲ悬浮剂对杨扇舟蛾的防治效果调查发现,飞机防治食叶害虫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

配合灭幼脲Ⅲ,可以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飞防15d
后杨扇舟蛾的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分别为5.28%、0.82头/株。

【总页数】3页(P496-498)
【作者】高柏成;吴建梁;刘双才;杨明祥;康庄;宋得胜;谷丽芬;陈德英
【作者单位】河北省文安县林业局,河北文安06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42
【相关文献】
1.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杨扇舟蛾药效研究 [J], 胡猛;张正猛;蔡宪文
2.灭幼脲Ⅲ防治杨树杨扇舟蛾的效果调查 [J], 高柏成;吴建梁;刘双才;杨明祥;康庄;宋得胜;谷丽芬;陈德英
3.灭幼脲Ⅲ防治杨树美国白蛾的效果调查 [J], 张丽;张秀国;宋利霞;刘瑞华
4.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J], 王智勇
5.阿维灭幼脲、杀铃脲飞机连续防治美国白蛾效果调查初报 [J], 于艳华;徐辉筠;朱朝芹;裘智军;汪义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