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1000字

合集下载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

历史论文1000字范文历史论文,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文明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各个文明之间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对世界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交流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明得以互通。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被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黄金、珍珠和香料则被运往中国。

这种物质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使得东西方的文化相互渗透。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而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医药和农业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文明交流是希腊罗马文明和古代东方文明之间的交流。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之一,而古代东方文明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希腊罗马文明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东征,使得希腊罗马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产生了交流和融合。

希腊罗马的哲学、科学、艺术和政治制度对古代东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古代东方文明的宗教、医药和农业知识也对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文明交流不仅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伊斯兰文明和欧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之一,而欧洲文明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通过伊斯兰的征服和统治,伊斯兰文明的科学、医药、数学和哲学知识传入欧洲,为欧洲文明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欧洲文明的基督教、哲学和艺术也对伊斯兰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明交流不仅促进了欧洲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世界各个文明得以互通互融,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统治时间仅有15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秦朝大一统的原因、方法以及影响。

一、大一统的原因秦朝的大一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侵略和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战争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残酷,导致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

同时,各国之间的政治力量的分散,也使得治理国家变得越来越困难。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先后消灭了六国之间的张仪、韩非等宗主的“合纵连横”政策,并且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

在消除了外部威胁和内部分裂的情况下,秦朝开始大一统。

秦朝的大一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较激进的手段,比如打击异己、削弱地方势力、统一货币、烧书坑儒等。

其中,《焚书坑儒》和统一货币的措施尤其重要。

《焚书坑儒》是针对当时的“文化危机”而出台的政策,旨在打击各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

这个政策导致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命丧火葬,更是让一批名儒和文化人物命丧之难。

而统一货币的措施则能够有效地削弱诸侯国的积极性,对于实现大一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大一统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和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秦朝大一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秦朝的大一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以天子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状态逐步建立,部族、宗族从此成为地方和族群意识的主要来源。

2、简化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秦朝规定了一种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这在当时具有强大的统一作用,也是秦朝大一统的关键。

3、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秦朝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劳动力资源的统一管理,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并促进了对商业和交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秦朝的大一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逆转的时期,其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而久远的意义。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

历史小论文——秦的大一统_1000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的大一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秦的大一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秦朝之前,中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分为七雄争霸的局面。

在这种分散状态下,各国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战争和争斗,社会秩序混乱。

而秦朝通过征服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集权制度使得社会的秩序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安全感。

秦朝也实施了一系列统一的政策和法律,统一了刑法和商法,使得人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顺畅。

秦的大一统对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秦始皇立即废除了分封制度,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并设立了郡县制,实行严密的行政管理。

秦朝还建立了一个严密的情报机构,以监视各地的动态。

这些措施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掌控全国,保持了国家统一的稳定。

秦的大一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随着秦朝的统一,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修筑水利工程,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秦王朝还积极发展工商业,在国家统一的背景下,交通和贸易得到了发展,各地之间实现了更好的联系与合作。

秦的大一统对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朝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制定了统一的书法和音律,使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

秦朝还注重教育,推行一通制和免试录取制度,为后世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秦朝的影响下,封建社会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

秦的大一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朝统一之前,中国的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秦的大一统实现了统一的行政机构和统一的法律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的大一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初中历史小论文1000字

初中历史小论文1000字

初中历史小论文1000字篇一: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 SS2 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写作思路:以近代史作为框架,选择其中比较知名的事件进行书写,最后总结中国人,绝不允许“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菊面出现!正文:1840年,_战争爆发,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束,中国的屈辱历史也随之开始,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布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面对一堆悲惨的数据愤怒的大声嚷嚷几声就算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这段历史,然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可以简单的以1919作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众所周知,_战争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Y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甚至连关税都要同英国商量,曾经的天朝上国此时不得不对船坚炮利的英国言听计从。

即便如此,英国,美G等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贪得无厌,它们又通过南京条约副约,虎门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以方便它们更好的在中国进行搜刮和侵略。

美G无耻的将所谓“扩大各_益”的功劳归功于自己,而法国则用《黄埔条约》将传教士的坟地都搬到了中国,更可悲的是,为他们守墓的,居然还是我们中国人。

和平的日子没过几年,资本主义列强又开始蠢蠢欲动。

英法急欲通过“修约”来扩大他们在华的侵略范围,而不巧的是,他们的无理要求被中国的皇帝拒绝了。

而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_战争。

_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烧毁了一座圆明园那么简单。

天津条约使的他们的魔爪伸向中国内地,而北京条约则使大批中国人被当作“猪仔”贩卖出国。

与此同时,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俄国也趁火打劫,强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每想到俄国的版图,笔者的心都不禁一颤,那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可是,那些数字,本来有很多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在资本主义列强无耻侵略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有所觉醒,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打击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仍不可磨灭!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倭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G。

历史论文(精选5篇)

历史论文(精选5篇)

历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历史论文a正文∶一天,我向我父亲询问了我爷爷的经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向我讲述爷爷充满坎坷的人想起早以逝去的爷爷,父亲不禁感到一股深沉的悲伤,但是他脸上也涌现出极大的自豪。

就算爷爷早以逝去,但父亲仍然无法忘怀爷爷的容颜。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过去了多久,父亲依旧充满无限敬意。

父亲讲起了爷爷的一生。

从爷爷十多岁时为躲避日本鬼子的侵袭而东小人物,但他却见证了那一段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历史埋没了无数的人,也有着无数的见证者。

爷爷是众多见证者中不起眼的一个,东奔西跑,到爷爷三十多岁时遭遇的批斗,再从四处奋斗的轰轰烈烈归为柴米油盐的平静。

在历史的洪流中,爷爷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却将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精神流传给自己的后人们。

文化大革命中的十年,是一场文化的大浩劫。

无数的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不少知识分子也被冤枉,被扔进了监狱,或是牛棚。

在这场浩劫中,我的爷爷就是一名亲历者,他目睹了仁人志士们的痛苦,也见证了文化的衰败六十年代的时候,爷爷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工程师,他设计了一座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也设计了一栋栋的高楼。

但是,从中央发来的命令,如一股滔天的洪流,席卷了全中国,也摧垮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了爷爷的生活。

这股洪流,名叫“文化大革命”。

由于我的爷爷属于知识分子,因此,被那群“热血沸腾”的红卫兵们打成了“臭老九”,接受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折磨与侮辱。

众所周知,文革中批斗的残忍,简直是令人发指。

就算不说在高台上所受到的侮辱,那一次次深夜中的“审问”也足以令人疯狂。

在这种无边的恐惧与屈辱之下,无数知识分子和无辜的百姓选择了自杀。

我的爷爷在那种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不断地忍耐,但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

时间一长,他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可当他想到了自己还未长大的孩子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忍耐下去。

好不容易,他被放了出来。

昔日的工程师的知识,已经用不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
1. 光从别的透明物质入空气时, 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 )
2. 放映幻灯时出现在银幕上的像是正立, 放大的虚像. ( )
3. 相机在胶片上出现倒立缩小虚像. ( )
4穿衣镜出现正立等大虚像( )
5. 汽车观后镜出现正立缩小实像. ( )
6.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表示1米3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
7. 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木块, 切去一半, 密度减半. ( )
8. 两个空心球, 质量相同, 体积大的密度小. ( )
二、填空题: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6300米=________千米; (2) 800厘米3=_______米3
(3) 7.3×1026克=_____千克; (4) 100厘米3=_______亳升;
(5) 54千米/小时=______米/秒 (6) 2.7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2.光的折射现象发生在光_____________的时候.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____入射
3.在空碗里放一个硬币, 当慢慢在碗内加满水时, 碗底的硬币看上去要比实际深度___一些, 原因是光线在通过水与空气的界面时, 发生了_____.
4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像;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像;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_的、_______的
________像.
5 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 如果指针偏左, 说明天平横梁的______侧下沉, 应使横梁右侧的螺母向_____移动, 直到指针指到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 ,读做
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7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米3, 质量是6 750千克, 则它的密度是_____, 这种金属可能是
_______;若将金属块截去1/3, 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_______.
8 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金属球, 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倍, 则甲的密度是乙_______倍.
9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则5千克的水, 结成冰后的体积是___
10 某人站在河边看到平静水中的鱼和岸边柳树的倒影,那么他看到的鱼是_________像, 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他看到的柳树倒影是________像, 它的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1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12 耳鼻喉医生检查耳道常戴_____镜,是利用它对光线有_____作用的原理
13 发光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 在光屏上得到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如果得到的实像是倒立放大的, 则物体必须放在________范围内.
14 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上, 将发生反射现象, 则反射角____
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居于法线的______侧(填同或两).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蜡烛火焰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u>2f, f<v<2f, 像是倒立的
B.u>2f, v>2f, 像是正立的
C. 2f>u>f, v>2f, 像是倒立的
D. u=2f, v=2f, 像是正立的
2. 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过程中, 像距与像的变化规律是( )
A. 像距逐渐增大, 像也逐渐增大
B. 像距逐渐减小, 像也逐渐减小
C. 像距逐渐增大, 像却逐渐减小
D. 像距逐渐减小, 像却逐渐增大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则不能
B. 虚像是人的幻觉, 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实像则相反
C. 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 虚像都是与物体等大的
4. 下列关于面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弯折
B. 医生检查耳道时, 常戴一个凹镜
C. 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及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
5. 下列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与物体等大小的倒立实像
B.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实像
C. 只有u>2f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才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D. 只有u<2f时, 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6. 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天平时砝码可以放在右盘, 也可以放在左盘
B. 使用天平前, 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然后调节横梁平衡
C. 天平调好后, 如果移动了位置, 应该重新进行调节
D 托盘天平的砝码可以用手直接拿放
7. 根据密度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
B. 物体的体积越大则密度越小
C. 物体的体积越大则密度越小
D. 物体的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无关
8. 比较200克的实心铁球的体积和200克铁板的体积, 可知( )
A. 铁板体积较大
B. 实心球体积较大
C. 两者体积一样大
D.由于形状不同, 所以体积也不同
五、实验题:(每空1分, 共10分)
测定金属密度的实验:
1. 将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 ( )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盘内, 添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B. ( )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 调节天平, 使天平平衡;
C. ( )把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内记下水面的刻度.
D. ( )根据记录的数据,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E. (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 记下水面的刻度.
六、计算题:( 每题5分, 共10分)
1. 铝的密度是
2.7×103千克/米3, 135克的体积是多少厘米3
2. 一只空瓶,质量是0.25千克, 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1.05千克, 装满某种油时, 总质量是0.89千克, 求这种油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