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组织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提高口腔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2.建立正确的口腔疾病认识和诊断思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腔医学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口腔疾病概述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概念、疾病分类、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内容。

2. 口腔黏膜病变主要介绍口腔黏膜病变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口腔肿瘤介绍口腔常见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 口腔牙周病介绍牙周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5. 口腔唾液腺疾病介绍唾液腺疾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6. 口腔颌骨病变介绍口腔颌骨病变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口腔神经性疾病介绍口腔神经性疾病的分类、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临床实习、小组讨论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实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到临床治疗中,了解真实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方式:考试、临床操作、小组讨论等;2.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由教师确定。

六、总结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设计背景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掌握口腔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介绍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唾液腺等口腔组织的正常和病理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腔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2.熟练掌握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唾液腺等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理论教学1.口腔组织病理学介绍•口腔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病理变化的分类和特征•影响病理变化的因素2.牙齿病理学•牙齿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牙齿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牙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3.牙周病理学•牙周结构及其功能•牙周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4.口腔黏膜病理学•口腔黏膜结构及功能•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口腔黏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5.口腔软组织病理学•唾液腺结构及其功能•唾液腺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唾液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实验教学1.牙齿病理学实验•龋齿标本制作和观察•牙周病标本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牙齿裂折模拟实验2.口腔黏膜病理学实验•口腔黏膜标本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口腔黏膜切片制作及其观察和诊断论文写作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文献,并撰写一篇1500字的综述论文。

2.提交论文之前需要学生先进行学术道德和文献检索的辅导。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使用PPT、黑板等教学工具进行课程讲解。

2.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真实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病理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

2.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

3.论文评估: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4.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笔记等。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 学会识别和分析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4. 能够运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定义和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2. 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黏膜3. 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龋病牙周病口腔癌4.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5. 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正常结构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2. 示教法:展示病理切片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观察病理切片,进行病例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病例分析和写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科书。

2. 病理切片:各种口腔疾病的病理切片。

3. 图片和视频:展示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4.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5. 病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堂理论课和16堂实践课。

2. 进度安排: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课时)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4课时)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8课时)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4课时)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8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应用2. 教学难点: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实验操作和病例分析八、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组织设计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组织设计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组织设计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教案题目: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会正确收集、保存和处理口腔组织标本;3.掌握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标准;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口腔组织标本的获取和处理方法;b.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c.组织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方法。

2.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标准a.口腔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分类;b.口腔炎症和感染的病理变化;c.口腔溃疡和变色性病变的病理特征。

3.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技巧a.标本取材和保存;b.组织切片和染色;c.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PowerPoint演示和视频展示等形式,介绍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标准。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组织标本的获取和处理、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等。

3.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问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加深对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口腔病例或病理切片的观察,引起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的兴趣,预热教学氛围。

2.理论授课:a.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常见口腔组织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标准。

3.实验操作:a.组织标本的获取和处理: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类型的口腔组织标本,并进行正确的保存和处理。

b.组织切片和染色:学生使用显微切片仪将组织标本制备成薄片并进行选择性染色。

c.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学生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分析其病理变化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

4.讨论和互动:a.学生小组内和大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组织病理变化。

b.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澄清和深化学生的疑问,加深对口腔组织病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口腔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设计

口腔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口腔疾病的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 ,以及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变化 。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 作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 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 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详细介绍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 等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 化和临床表现。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探讨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 以及患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口腔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 践技能有较好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口腔 疾病问题。
医德医风教育
在案例讨论中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口腔病理的基本概念
包括口腔疾病的定义、分类、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口腔病理生理学基础
涵盖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口腔微 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等方面的知识。
常பைடு நூலகம்口腔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免疫应答过程
阐述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抗体产生等免疫应答 的基本过程。
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
肿瘤的概念与分类
介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以及肿瘤的组织起源和命名原
则。
肿瘤发生机制
探讨基因突变、抑癌基因失活、 DNA损伤修复障碍等与肿瘤发生
相关的机制。
肿瘤发展机制
阐述肿瘤通过克隆选择、血管生 成、侵袭与转移等方式不断发展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组织病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发展与重要性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教师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第二章: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主要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口腔组织的正常变化2.2 教学内容口腔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与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各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谱分析:口腔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图谱解析小组讨论: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正常变化第三章: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口腔疾病的发展过程认识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菌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病毒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自身免疫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第四章: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4.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方法理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认识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2 教学内容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口腔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流程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实验演示:口腔病理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第五章: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后5.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认识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2 教学内容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措施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治疗案例与预后评估第六章:口腔黏膜疾病6.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6.2 教学内容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七章:牙体及牙周疾病7.1 教学目标理解牙体及牙周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7.2 教学内容牙体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教师讲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八章:口腔颌面部疾病8.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8.2 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九章:口腔颌面部创伤9.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掌握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策略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方法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案例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创伤的预防及修复方法第十章: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应用培养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际操作能力10.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践操作10.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解析实践操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际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是教学的基础,对发展历程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背景知识。

0305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2)

0305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第1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2)

教案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授课教师孙宏晨所在单位口腔医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二次课口腔颌面部发育授课对象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一、舌的发育与发育异常结合模式图讲述侧舌隆突、奇结节、联合突的形成时间、分化与联合过程及在舌与甲状腺形成中的作用;根据舌的运动功能,引出舌是肌性器官和味觉器官,阐述舌的肌肉、神经、乳头和味蕾等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与舌发育异常形成的胚胎学背景。

二、涎腺的发育与调控结合典型图片讲述上皮蕾、上皮条索、上皮分枝、腺小叶形成、前期导管形成与细胞分化等涎腺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调控机制;各涎腺形成的部位和时间差异;特别指出涎腺发育与颈淋巴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及病理学意义。

三、口腔黏膜的发育口腔黏膜上皮、非角质形成细胞、纤维与血管发育的时间与基本过程;各部位黏膜形成的特点及机制。

10分钟17分钟17分钟17分钟四、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与调控第一鳃弓软骨在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及形成的组织。

下颌骨形成的始基、发育时间、膜内骨化过程与各方向的生长。

上颌骨形成时间、骨化中心、膜内骨化过程与各方向的生长。

关节腔、滑膜腔、关节盘、关节窝与髁状突的出现时间、分化与生长过程。

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颌3个功能区与信号分子在颌骨发育中的调控。

2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舌、涎腺、口腔黏膜发育与颌骨及关节发育的全过程;2.熟悉舌的发育畸形发生的胚胎学背景;4分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涎腺、口腔黏膜、颌骨与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教学难点: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与生长教学手段PowerPoint参考资料于世凤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James K主编佐佐木崇寿译口腔组织发生学Essentials of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后小结学生在课上十分认真,但由于本学期开始时课程安排较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够。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
教案首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
年级专业: 2006级口腔本科
主讲教师:刘婷姣
职称学位:副教授博士
教研室:口腔基础教研室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牙体横磨片
20min
4.牙体切片
30min
5.看图谱
20min
6.绘牙体纵磨片图
20 min
7.思考题:(1)釉质内有机成分含量高的区域有哪些,有何生物学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前期牙本质、罩压不住、髓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球间牙本质等概念。
课后
教学难点
常见口腔粘膜病、口腔颌面部囊肿、牙源性肿瘤、涎腺肿瘤的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幻灯;组织切片
1.看幻灯
60 min
2.答疑
100 min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
年级专业:2006级口腔本科
主讲教师:刘婷姣
职称学位:副教授博士
教研室:口腔基础教研室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课程总学时
44学时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熟悉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学变化。
教学重点
1.釉质平滑面早期龋的病理改变;
2.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
教学难点
龋病的进展方向。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幻灯片;组织切片;图谱
1.看幻灯
30 min
2.早期釉质龋磨片
20 min
3.牙本质龋磨片
20 min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牙胚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学特征及冠部牙体组织发育的过程;
熟悉牙齿发育的全过程及牙板的结局;
了解口腔颌面部发育过程及其与常见颌面部畸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
钟状晚期成釉器的组织学特征;
成釉器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牙板的结局;成釉器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2.成釉细胞瘤滤泡型和丛状型的病理特点的区别。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
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组织病理学切片。
1.观看牙源性肿瘤的幻灯片,复习理论课内容
30min
2.显微镜观察成釉细胞瘤的切片
30min
4.牙本质龋切片
20 min
5.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15 min
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15 min
7.图谱
20 min
8.绘早期釉质平滑面早期龋磨片图并描述组织病理学改变
20 min
9.思考题:(1)釉质平滑面早期龋病理改变的形成机理
(2)釉质龋是如何进展成牙本质龋的
(3)龋病是如何发展成牙髓炎的
课后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3.显微镜观察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切片
30 min
4.显微镜观察牙源性腺样瘤的切片
20min
5.显微镜观察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切片
15min
6.显微镜观察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切片
15min
7.绘图及描述成釉细胞瘤组织病理学表现
20 min
8.思考题:
(1)牙源性组织有哪些
(2)牙源性肿瘤的国际分类标准
(3)成釉细胞瘤、恶性成釉细胞瘤及成釉细胞癌的区别与联系
周次
第10周,第5次实验,2009年11月12日
授课章节
根尖周炎、牙周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型根尖周病的病理学变化。
2.掌握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学变化。
3.熟悉根尖周病的转化关系;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
1.根尖周病的病理学变化。
2.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学变化。
教学难点
1.各型根尖周病的转化关系。
2.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学变化。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幻灯片;组织切片;图谱
1.看幻灯
30 min
2.含牙囊肿
20 min
3.根尖囊肿
20 min
4.甲状舌管囊肿
15 min
5.鳃裂囊肿
15 min
6.粘液囊肿
20 min
7.皮样、表皮样囊肿
20 min
8.绘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图并描述组织病理学特点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周次
第7周,第2次实验,2009年10月22日
授课章节
牙周组织、口腔粘膜、涎腺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牙龈、牙周膜、口腔粘膜、涎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2.熟悉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上皮剩余及牙骨质小题的形态特征;
3.了解牙周膜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结合上皮的特点;
课后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周次
第15周,第10次实验,2009年12月17日
授课章节
其它组织来源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2.熟悉牙龈瘤、血管瘤、骨纤维结构不良、舍格林综合症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教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教学难点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分级标准。
选修课
选修课()
授课班级
2006级2班
学生人数
30人
授课方式(大,小班)
小班
专业,
层次
五年制本科
授课教师
刘婷姣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基本教材
1.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主编:于世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指导,主编:朱恩新,刘婷姣,内部出版,1998
主要参考书
1.Barnes L. et al: Pathology &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Lyon; IARCPress, 2005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幻灯片;组织切片;图谱
1.看幻灯
30 min
2.白斑
25 min
3.扁平苔藓
25 min
4.天疱疮
20 min
5.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示教
20 min
6.图谱
20 min
7.绘白斑图并描述病理改变
20 min
8.思考题:
10 min
8.颌下腺:混合性腺泡
10 min
9.图谱
20 min
10.绘牙体-牙周(唇舌向)组织图
20 min
11.思考题:(1)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何临床意义
(2)牙周膜内的上皮剩余的临床意义
课后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周次
第8周,第3次实验,2009年10月29日
授课章节
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授课章节
牙源性肿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牙源性肿瘤的国际分类及常见上皮性牙源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2.熟悉常见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发生。
教学重点
1.成釉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2.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发生。
教学难点
1.成釉细胞瘤滤泡型和丛状型肿瘤上皮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肿瘤间质的改变。
教学重点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教学难点
1.多形性腺瘤组织成分的多样性;
2.粘液表皮样癌中间细胞的形态。
教学方法
观看幻灯片;
显微镜观察切片;
看图谱;
思考题。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备注
实验用品:幻灯片;组织切片;图谱
1.看幻灯
30 min
2.多形性腺瘤
30 min
授课时间
2008/9/17~2008/12/5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周次
第3周,第1次实验,2008年9月17日
授课章节
牙体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牙体各组成部分的组织结构;
2.熟悉牙体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及牙体硬组织的理化特性;
3.了解釉质的超微结构、牙本质的神经支配、牙骨质的分类及功能。
20 min
8.思考题:(1)鳞癌的WHO组织病理学分级标准
(2)舍格林综合症的进展过程及预后
课后
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教案页
周次
第16周,第11次实验,2009年12月24日
授课章节
临床病理讨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系统复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常见口腔粘膜病、口腔颌面部囊肿、牙源性肿瘤、涎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牙槽骨:固有牙槽骨
20 min
3.牙体及牙周组织切片(近远中向):比较与牙体及牙周组织切片(唇舌向)的异同
10 min
4. 唇:皮肤部
唇红部
粘膜
10 min
5.舌粘膜: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味蕾
20 min
6.软-硬腭:咀嚼粘膜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