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
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2.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2.难点:肺内气体交换的微观机制、血红蛋白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气体交换过程中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肺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肺内气体交换过程的认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肺内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肺的微观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较为困难。此外,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通过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增强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3.让学生了解吸烟、空气污染等对肺功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呼吸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对肺内气体交换知识点的掌握。重点关注学生对肺的结构、气体交换原理及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过程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互批互改,针对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长江全能学案》22面“课时练习”1至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能通过演示实验推测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胸廓容积的大小和气压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师用书》
教学过程设计
本班增删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当深深地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2、深吸气时你是否感觉到肋肌和膈肌有疲倦和酸痛感,这些肌肉与胸廓容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说明肋肌和膈肌参与了呼吸运动)
看书45至46面,归纳得出结论。
3、空气会自动进出注射器16次吗?怎样才能让它进出注射器16次?(推拉改变容积大小从而形成气压差)
气体进出肺也要形成气压差,而改变肺内气压的大小也要通过改变容积来实现。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活动二:读图,认识胸廓的结构。
教师介绍组成胸廓的胸骨、肋骨、胸椎骨及相关肋间肌、肋间外肌和膈肌。
活动三:体验呼气和吸气时胸廓的运动
演示实验:打开盖子的瓶子,气体能每分钟进出瓶子16次吗?那空气为什么能每分钟进出肺16次呢?
演示实验:
1、将注射器(去掉针头)的活塞拉出一部分,用手堵住针孔,活塞会动吗?
2、用力推或拉,然后放开推拉活塞的手,观察活塞的运动方向,分析原因,归纳气体进出与容积和气体压力的关系。(在气体质量不变时,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气体交换的原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说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通过观察模型与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4.探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5.掌握肺泡与血液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6.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情境:观看刘翔奥运会夺冠的录像。
[自主学习1](1)外界的空气经过的处理后进入,在肺里与进行气体交换。
(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叶,右肺有叶。
(3)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肉组织。
探究新知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自主学习2](1)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运动,胸廓。
(2)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呼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运动,胸廓。
[合作探究1]测量胸围差讨论题:(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吸气时,胸廓的变化;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2)同学们的胸围差都是相同的吗?如果不同,请找出不同的原因。
[合作探究2](1)根据模型,归纳呼吸时胸廓有怎样的变化。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合作探究3]气体能进出肺的原因是什么?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自主学习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哪些?[合作探究4](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随堂检测1.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课后训练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A.胸部的肌肉B.腹部肌肉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D.背部肌肉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3.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图片模型展示肺的结构特点,掌握肺的组成结构及肺泡的结构;(2)通过亲身体验和演示实验掌握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知道膈肌的结构,通过演示膈肌运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模拟探究胸廓容积变化和呼吸的关系,掌握呼吸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3)通过技能训练学会测量肺活量及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形成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模型展示肺的结构特点,掌握肺的组成结构及肺泡的结构;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测量肺活量、总结表格知识、轻松一刻让学生愉快学习等启发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肺结构模型;注射器;视频: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歌曲:《奔跑》;多媒体课件;茉莉花香味的香水;模拟膈肌运动模型;实验用的圆气球;软尺。
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预习有关“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气体成分数据表格,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看表格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这些气体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气体的交换。
二、新课讲解(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多媒体展示肺的位置结构图。
教师讲述:要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自然离不开肺这个器官。
它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你知道人的肺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吗?【测呼吸次数】指导学生测一下自己的呼吸次数。
2人一组测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体交换现象。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讨论运动后呼吸急促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肺活量、通气量的概念。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的填空、选择题,巩固基础知识。
-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设计案例分析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优秀学生,设计拓展性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总结肺内气体交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点评,强调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的呼吸状况,分析运动、情绪等因素对呼吸的影响,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呈现。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与肺内气体交换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如高原反应、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4.设计一份关于肺内气体交换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肺的结构、气体交换原理、肺活量等,要求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肺的解剖图,了解肺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3.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以“关爱呼吸健康,从了解肺内气体交换开始”为主题,向同学们普及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编三道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通过学习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但可能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和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肺内气体交换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法,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运动、登山等活动中呼吸的变化,如为什么会感到喘不过气、呼吸急促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呼吸与身体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对肺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感悟等。随后,我会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4单元第3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泡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2.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3.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课堂实验和练习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肺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出肺泡的位置,简要说明肺泡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2.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肺内气体交换的小短文,要求涵盖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等内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有所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作业批改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2.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以及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3.利用动画和图解,形象地展示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气体是如何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交换的。
4.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肺内气体交换与人体运动、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了肺内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体验:大家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觉?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觉?
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1)阅读教材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
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___________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____。
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在胸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计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__次,求出______。
(2)学生3-4人一组测量胸围差。
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
(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____________有关。
(2)观察图Ⅳ-26“膈肌的运动”
吸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呼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3)演示膈肌运动模型(教材P49)
图中玻璃管相当于人的,两个塑料管相当于
,气球相当于,橡皮膜相当于,
外面的罩相当于。
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4)讨论: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4.总结:
当肋间肌与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变→肺的容积变→肺内气压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肺,人体完成了吸气运动,
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变___→肺的容积变→肺内气压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肺,人体完成了呼气运动。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外界的空气进入身体细胞需经过和两个连续的过程。
2.测量胸围差时需要测次,取值。
3.肋膈肺气体来;肋膈肺气体出。
转述: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任务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P50资料分析,对比环境中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表格,
思考: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⑵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⑶观察实验现象乙比甲的石灰水明显,这一现象说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阅读教材P47观察图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对照学案边看书边划出关健词或句)回答:(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空气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外面,
②肺泡壁。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数量多;壁薄。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氧最后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2.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2.右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
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由a到b表示此人正在()。
A.吸气
B.呼气
C.屏气
D.无法确定
3.根据下表,某同学的胸围差是()
A.4 cm
B.7cm
C.11 cm
D.3 cm
状态平静时尽力深吸气时尽力呼气时
胸围(cm) 90 95 88
4.人吸气时();人呼气时()。
A.胸廓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胸廓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5.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肺泡内的气体进入机体的血液中,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7.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_________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________叶,右肺有________叶。
8.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
9.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________,使胸廓的上下径也___呼气时,膈肌________,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______。
10.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______(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________,图中B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C表示的是
________。
图中D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E表示的是________。
(3)用手下拉E,小气球________,表示________过程,说明
________________
(4)用手上推E,小气球________,表示________。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__________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吸气
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气
发生在肺内
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
的气体交换
这节课我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