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组织与设计

合集下载

针织物设计——精选推荐

针织物设计——精选推荐

针织物设计 第一节 针织物结构参数设计 针织物主要结构参数包括线圈长度、密度、平方米重量、纱线细度、未充满系数等内容。

针织物的这些工艺参数是工艺设计中最主要的依据之一,也是分析织物性质,计算各工序用量或产量的依据。

一、纬编针织物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一)线圈长度 针织物线圈长度是针织物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展性、耐磨性、弹性、强力等性能有影响,对控制织物质量,改善服用性能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组织结构,其线圈长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纬平针织物可采用下式计算: B A P d P B d A l 1005.78257.1+⋅+=++=ππ (式12-1) 式中 l ——线圈长度,mm;A——圈距,mm; B——圈高,mm; P A ——横密,纵行/50mm; P B ——纵密,横列/50mm; d——纱线直径,mm。

 另外,线圈长度也可以用拆散的方法测量其实际长度,或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计算,也常在编织过程中用仪器直接测量输入到每枚针上的纱线长度。

(二)密度 密度是我国目前考核针织物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定纱支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可以用针织物的密度来表示。

它反映针织物在规定长度内的线圈数,与织物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线密度有直接关系。

通常以横密和纵密表示。

 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在50mm 内的线圈纵行数。

纵密为沿线圈纵行方向在50mm 内的线圈横列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B P A P B A 50,50== (式12-2) 式中 P A ——横密,纵行/50mm;P B ——纵密,横列/50mm;A——圈距,mm;B——圈高,mm。

当已知横密P A 时,利用密度对比系数C可求出纵密C P P A B =。

 当原料为棉纱时,纬平针组织的C=0.78~0.83;添纱衬垫组织的C=0.77~0.89 ;棉毛组织为C=0.8~0.85。

(三)未充满系数 未充满系数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直径对其稀密程度的影响。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第2章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第2章
17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二、产品举例(2 二、产品举例(2)
彩条棉毛织物( 彩条棉毛织物(Striped Interlock) ) 原料(yarn) 毛坯克重(unfinished weight) 毛坯幅宽(unfinished width) 机号(gauge) 产量(m/h) 产量(kg/h) 18tex(Ne 30s ) 棉 184 g/m2 164 cm E20 22.5 6.7
第三节 双罗纹组织
15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一、双罗纹组织的结构
双罗纹组织 (interlock stitch)俗 称棉毛组织,由两个罗 纹组织彼此复合而成的 双面纬编组织,在一个 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 配置了另一个罗纹组织 的线圈纵行。
16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二、产品举例(1 二、产品举例(1)
细棉毛织物(Fine Interlock) 细棉毛织物( ) 原料(yarn) 毛坯克重(unfinished weight) 毛坯幅宽(unfinished width) 机号(gauge) 产量(kg/h) 78 f 34x1 dtex untex PES. 112 g/m2 200 cm E32 9.7
自 然 状 态
8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第二节 罗纹组织
9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一、罗纹组织的结构
罗纹组织(rib stitch)是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 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的双面 纬编基本组织。
10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二、罗纹组织的分类
11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与设计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与设计
进一步确认原料成份(燃烧法/溶解 法/着色法) 和规格(线密度、孔 数)。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3.确定生产设备
机型、机号、特殊装置等。
4.分析染整工艺
染色、拉毛、印花、树脂整理等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二、分析方法
观察法 脱散法 拆散法 色纱描绘法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常规方法
3
2016 1902 1816
4
2453 2339 2253
5
1555 1403 1288
6
1580 1465 1380
7
2941 2712 2541
8
1798 1684 1598
E28
12CPC
1481 1310 1181
1460 1346 1260
1839 1725 1639
2219 2104 2019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与设计经编针织物的分析经编针织物的设计经编工艺计算第一节经编针织物的分析一分析步骤看织物的细密程度和花纹复杂程度初步判断机型机号及组织
经编培训专题讲座之: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与设计
主要内容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经编针织物的设计
经编工艺计算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一、分析步骤
1. 眼观、手感
3.织物克重的计算
成品克重 = cpc×wpc×10000×(GB1送经量×旦数 + GB2送经量×旦数)
= 480*1000*9000 17*19*10000*(1560*40+1180*40) 480*1000*9000 82g/㎡
=
说明: 若实际测出的克重为88g/㎡---------则要调整工艺,机上 纵密调小些,使送经量增大,成品克重增大; 若实际测出的克重为110g/㎡-------则纱线粗细有问题要 更换纱线粗细。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2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2

《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2012年9月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织物组织是纺织品赖于存在的重要因素,它是形成织物千变万化的内在依据,解析它的组织结构,探其变化原因,掌握设计技能成了织物设计的重要手段。

材料、工具、技术、知识、经验是织物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织物设计构思敏锐的美的感情表现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与技能如果缺乏实践的体验,通常难于变成有机的学问。

加强实践性环节不仅能使它们超于有机的深化,同时也能使设计思考力富于弹性,以适应现代织物设计的需要,并有所建树。

实验一了解自动剑杆织样机的工作原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动织样机的各主要机件的作用与相互的配合;2、了解穿综、穿筘、投纬、绘制纹板图等准备工作;3、了解在织样机上的织造方法;4、进一步理解上机图中各图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及功能(一)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从开口、引纬、选色、打纬、送经、卷取等等动作皆可为全自动操作,所以打样品质控制非常精密。

织样机的运转速度可依需求而作适当地调整,最快可达到40rpm,与传统人工打样或半自动织样机的速度比,可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采用该种自动小样机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织物的紧密度,随时掌控布面质量,使织物尽量符合实验要求,以便实验顺利进行,数据更加准确。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的运作过程中,除了经纱卷取是由马达带动外,其余动作皆由汽缸驱动。

因此,还配备一个4.0~7.5bar的空气压缩机。

钢筘的宽度为12英寸。

SUⅢ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共有二十片综框,其中前两片由系统控制,作为绞纱与废边之用。

而第三片综框才是纹板图上的第一片,其余依次类推,所以纹板图设计最多可达十八片综框。

每片综框最多可安装280~300根综丝。

(二)设备具有的功能1、可输入相应的数字来修改机上纬密。

2、可以找寻断纬。

3、在显示区,显示了设计文件名、总梭数、当前梭数、纬密、开口情况(哪些综框提起)、选色情况和当前织机的运转情况。

(组织设计)针织物组织大全

(组织设计)针织物组织大全

(组织设计)针织物组织大全针织物组织大全.1原组织asicstitch最基本、最简单的针织组织,为针织物组织的基础,即纬平针、罗纹、双反面、编链、经平、经缎、重经组织。

A.2纬平针组织weftplainstitch连续单元成圈相互串套,壹面完全是正面线圈,另壹面完全是反面线圈的组织。

图A1纬平针组织A.3罗纹组织ribstitch正反面线圈纵行,以壹定组合相间配置而形成的纬编组织。

图A2罗纹组织A.4双反面组织purlstitch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的纬编组织。

图A3双反面组织A.5编链组织chainstitch,pillarstitch经纱始终于壹枚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图A4编链组织A.6经平组织tricot,tricotstitch经纱于相邻的俩枚针上轮流垫纱成圈,串套而成的经编组织。

图A5经平组织A.7经缎组织satintricotstitch经纱顺序垫放于俩枚之上相邻的针上,形成线圈至壹定位置后,依次返回的经编组织。

图A6经缎组织A.8重经组织doubleloopstitch每根经纱于同壹横列中形成相邻俩个线圈的经编组织。

图A7重经组织A.9变化组织derivativestitch由俩个或俩个之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的针织物组织。

A.10双罗纹组织interlockstitch,interlock由俩个罗纹组织相互交错,于壹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间,配置着另壹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而形成的纬编组织。

图A8双罗纹组织A.11三针经平组织(经绒组织)cordstitch由俩个经平组织组成,经纱于相间的针上交替成圈,而形成的经编组织。

图A9三针经平组织A.12花色组织fancystitch改变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上的线圈结构,或配合附加纤维、纱线而组成的针织物组织。

A.13集圈组织tuckstitch于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有壹个封闭的线圈外,仍有壹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形成的针织物组织。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针织物组织与产品制定,服装学院我告诉你:针织物是由线圈串套连接而成的,因此,线圈是针织物构成的基本单元。

针织物的组织就是指线圈的排列、组合与联结的方式,它决定着针织物的外观和特性。

针织物的组织分三大类:原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

原组织是针织物的基础,线圈以简单的方式组合而成。

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

花色组织是以上述组织为基础派生得到的,它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编入另外的辅助纱线,以形成具有特别性能的花色针织物。

针织物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

〔1〕纬编针织物组织。

①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

纬编针织物是纱线沿纬创顺序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而形成的针织物。

在针织物中,线圈在横向连接的行列,称为线圈横列;线圈在纵向串套的行列,称为线圈纵行。

纬编针织物中,线圈圈柱覆盖于圈弧一面为正面,由于圈柱对光线反射一致,故正面光泽较好。

线圈圈弧覆盖于圈柱一面为反面,圈弧对光线有较大的散射作用,反面光泽不及正面。

如纬平针组织,两面光泽差别显然。

线圈圈柱或圈弧集中分布于针织物一面的称为单面针织物,其外观有正反面之别。

如纬平针组织、单面集圈组织。

假设线圈圈柱分布于针织物两面,称为双面针织物,其两面外观没有显著差别,如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等。

②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和变化组织。

A.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

a纬平针组织。

纬平针组织又称平针组织,为简单,属单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它由连续的单元线圈以一个方向依次串套而成。

纬平针组织纵向和横向延伸性都较好,特别是横向,广泛用于内衣、运动衫、裤、袜子、手套等。

因有较大的卷边性和脱散性,有时还会产生线圈歪斜,给服装制作和穿着带来不便。

b罗纹组织。

罗纹组织为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相间配置而成。

以一列正面线圈纵行与一列反面线圈纵行。

罗纹组织的横向有较大的延伸性,外力去除后,变形回复能力很强,有优良的弹性,穿着舒适,因此,广泛用于弹力背心,弹力衫、裤,运动衣、裤,羊毛衫、裤及服装的下摆、领口、袖口、裤口、袜口等处。

织物组织设计

织物组织设计

变化组织:在平纹、 斜纹、缎纹的基础上,
4 通过改变经纬纱线的 排列方式,形成不同 的织物效果,如提花、 网眼等。
织物组织的特点
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织物组织是构成织物 的基本单元,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
织物组织的特点:织物组织的特点包括经纬 线的交织方式、织物的密度、织物的厚度等。
织物组织的分类:织物组织可以分为原组织、 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
复杂组织是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原组 织或变化组织组合 而成的织物组织。
原组织是最基本的 织物组织,包括平 纹、斜纹和缎纹。
织物组织的分类
平纹组织:经纬纱
1 线一上一下交织, 结构简单,强度高, 耐磨性好
斜纹组织:经纬纱
2 线以一定的角度交 织,表面有斜纹线, 手感柔软,弹性好
缎纹组织:经纬纱
3 线以较长的浮线交 织,表面光滑,光 泽度高,但易勾丝
混合设计:将 手绘、编织、 拼贴等多种设 计方法相结合, 设计出独特的 织物组织。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01
CAD软件:用于绘制织 物组织结构图
02
模拟仿真:模拟织物的 物理性能和外观效果
03
数据分析:分析织物组 织的参数和性能
04
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 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创新设计方法
仿生设计: 模仿自然 界生物的 结构和功 能进行设 计
美观性原则
色彩搭配:协调、 美观,符合审美
需求
图案设计:新颖、 独特,具有艺术

结构设计:合理、 舒适,符合人体
工程学
材质选择:环保、 耐用,符合可持
续发展理念
经济性原则
01
降低成本: 选择合适的 原材料和生 产工艺,降 低生产成本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第1章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第1章

第一章
概述
二、织物结构设计
针织物的结构可分为纬编织物和经编织 物。 纬编织物和经编织物形成方法不同,织 物结构及性能也有所不同。 纬编针织物的纱线是沿纬向喂入织针形 成织物。因此,易于形成横向条纹状外 观效果。 此外纬编针织物可以形成平面、凹凸、 网眼、毛圈和绒类外观效应,还可以形 成三维和成形结构。
19
第一章
概述
编织图是 将针织物 的横断面 形态按编 织顺序和 织针的工 作情况, 用图形表 示的一种 方法。
三、编织图
20
第一章
概述
21
毛纤维
棉纤维
麻纤维 蚕丝纤维
5
第一章
概述
再生纤维
– (1)天丝纤维 – (2)莫代尔 – (3)竹纤维
天丝纤维
竹纤维
莫代尔
6
第一章
概述
合成纤维
锦纶纤维 涤纶纤维
腈纶纤维
7
第一章
概述
(二)纱线的种类
短纤维纱线 长丝 – 直丝 – 变形丝
长丝 短纤维纱线
8
第一章
概述
(三)纱线的线密度
纱线的线密度是表示纱线粗细的指标 法定计量单位用线密度(Tex)表示 棉及其混纺纱常用英制支数(Ne)表示 毛及其混纺纱常用公制支数(Nm)表示 各种长丝常用旦尼尔(D)表示
第一章
概述
上篇 纬编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章
概述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的设计要素 第二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2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的设计要素
3
第一章
概述
一、原料选择
纤维的种类 纱线的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
学时分配表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随着针织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继新原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涌现对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人们对针织服装传统的追求到舒适性的要求,无不使得针织产品在设计方面提升档次,为适应针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培养高技能型的针织设计人
员迫切急需。

本课程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见针织产品的编织方法;掌握形成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掌握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色效应的方法;掌握针织物组织的分析和步骤;掌握针织内衣、袜类、毛衫等产品组织的设计。

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各类针织产品。

对学生针织生产岗位技能的培养,就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原则
本课程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确定好教学项目以后,关键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立学习,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

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形式,改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形式。

二、课程设计目标
(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学生掌握了针织物组织设计以后,能够从事与针织有关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够对横机、圆机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调试与维护;能够独立进行工艺的设计与实施;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

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采取的方式
(一)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下达学生的学习任务,实施教学项目。

在任务的确定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先进行小项目,如提花轮的选针机构,在调试的过程中学习器件的结构、原理,不再单独分章节讲授器件,而是用到时通过学生的拆装练习更直观的学习。

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过程
学生在实施项目时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管理员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组织与工艺的设计。

完毕后,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项目验收及评价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由教师进行项目验收,经过考核后,学生上交材料。

在考核过程中需灵活多变,不再以单一的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也不再等到期末进行考试,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

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或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考核以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产品工艺设计等岗位工作素养的培养。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针织物组织知识及实际工艺设计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打下基础。

二、专业能力:
掌握形成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掌握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色效应的方法;掌握针织物组织的分析和步骤;掌握针织内衣、袜类、毛衫等产品组织的设计。

三、方法能力:
能够独立分析针织物来样;能够掌握针织物常见花色效应及几何图案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针织物组织设计。

四、社会能力:
教育学生热爱专业,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从事针织物组织设计所必需的理论和职业技能。

对针织类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完成针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项任务。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针织物组织设计及编织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创”、“做”过程中,会横机、圆机上进行针织物编织。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针织产品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各类组织设计及编织要点。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运行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考核评价建议
(一)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建议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本课程采用60%的过程考核和40%的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自我评价: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完成作品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督促学生不断进取,占20%。

(2)小组互评:根据学习小组的作品、讲解、互助等情况进行评价,占20%。

(3)组长评价:由组长根据成员自主学习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学习、参与组织实施的表现进行评价,占30%。

(4)老师评价: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实施过程的表现、完成的作品质量、汇报的效果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价,占30%。

(二)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进行。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一)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二)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三)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针织物组织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四)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五)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六)若还没有编写教材,教材的选用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

参考资料:
《针织工艺学》,贺庆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

《针织产品与设计》,陈国芬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杨尧栋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