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织物与针织物基本结构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2)方平组织 形成:以平纹为基础,在平纹组织经纬两个方向延长组织
点。 外观:外观平整,如板快状席纹。 产品:牛津布,板司呢等
2,斜纹变化组织 (1)加强斜纹 形成:以原组织斜纹为基础在组织点旁沿经向(或纬向)延长组
织点。 产品:华达呢,哔叽,啥味呢,海军呢等。 (2)复合斜纹 形成:在一个完全组织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宽度的斜纹线。 产品:巧克丁 (3)山形斜纹,破斜纹 形成:一半左斜纹,一半右斜纹在织物上形成对称的或不对称连 续的山形纹路。 产品:海力蒙,人字呢
产品:安源绸,似纱绸。
4,凸条组织(灯芯条组织)
形成:以一定方式把平纹或斜纹与平纹变化组织组合而成。使 织物表面具有经向的,纬向的或倾斜的凸条效应。
5,蜂巢组织
形成:由斜纹变化组织与长短不等的经纬纱浮长按一定的方式 组合而形成。织物表面形成边凸中凹的方形格,形似蜂巢形状。
产品:鸟眼花呢。
复杂组织
种类: 二重组织(经二重,纬二重) 双层组织 起毛组织 毛巾组织 纱罗组织等
产品:杭罗,花罗。
5,毛巾组织
形成:织物表面起毛圈的织物组织。由毛,地两个系统经纱与 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而成。
第三节 针织物组织结构
一、针织物种类和特征
纬编针织物 :纱线沿横向顺序地弯成线圈,在纵向相互套串形 成织物。
经编针织物:每根纱线在每一线圈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 圈,然后按一定规律移到下一线圈横列再形成线圈。
适用:棉毛衫裤,运动裤。
双罗纹组织织物通过一定的变化,可生产晴棉混纺灯心 绒,混纺派力司,涤盖棉等织物。
(5)提花组织
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变化组织,编织时把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 求所选择的织针上进行成圈而形成。在那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 上不垫放新纱线,也不脱下旧纱圈,纱线呈浮线留在织物的反 面。提花组织可在纬编或经编,单面或双面针织物中形成。
织物

粘合布:由两块互相背靠背的布料经粘合而成。粘合的布料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乙烯基塑料膜等, 还可将它们进行不同的组合。
植绒加工布:在布料上布满短而密的纤维绒毛,具有丝绒风格,可作衣料和装饰料。 泡沫塑料层压织物:是将泡沫塑料粘附在作底布的机织物或针织物上,大多用作防寒衣料。 涂层织物:在机织物或针织物的底布上涂以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等而成,具有优越的防水功能。
织物
纺织用语
01 起源
03 结构 05 特性
目录
02 概念 04 分类 06 的缩水
07 识别
09 色彩 011 综述
目录
08 确定经纬向 010 应用领域
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机织物是由存在交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针 织物是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无纺织物是由存在连接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第三织物是由存在交叉/绕结关 系的纱线构成的。
色彩
要素
分类 心理效应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及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它是区别一种色彩物质的名称。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红+黄=橙, 蓝+红=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在无彩色上由白到灰至黑的整个过程都是明度。所以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 颜色,明度色彩是明亮的颜色。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应用领域
织物的应用领域极为广阔 衣着用织物 装饰用织物 汽车用织物 产业用织物 医用织物 航天军工用织物 织物在墙体中的应用意义 织物增强砂浆或混凝土技术是在纤维增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织物在砂浆 或混凝土的增强机理还在研究之中。 (1)织物比短纤维更能增加砂浆的抗折强度,在3cm厚的砂浆试件中,平铺一层织物的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 比素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提高了9.7%,比纤维增强砂浆试件提高了6.25%;单位体积砂浆内,虽然纤维的含量相 同,
针织物组织大全(图)

针织物组织大全(图)A.1原组织asic stitch最基本、最简单的针织组织,为针织物组织的基础,即纬平针、罗纹、双反面、编链、经平、经缎、重经组织。
A.2纬平针组织weft plain stitch连续单元成圈相互串套,一面完全是正面线圈,另一面完全是反面线圈的组织。
图A1纬平针组织A.3罗纹组织rib stitch正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形成的纬编组织。
图A2罗纹组织A.4双反面组织purl stitch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的纬编组织。
图A3双反面组织A.5编链组织chain stitch,pillar stitch经纱始终在一枚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图A4编链组织A.6经平组织tricot , tricot stitch经纱在相邻的两枚针上轮流垫纱成圈,串套而成的经编组织。
图A5经平组织A.7经缎组织satin tricot stitch经纱顺序垫放在两枚以上相邻的针上,形成线圈至一定位置后,依次返回的经编组织。
图A6经缎组织A.8重经组织double loop stitch每根经纱在同一横列中形成相邻两个线圈的经编组织。
图A7重经组织A.9变化组织derivative stitch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的针织物组织。
A.10双罗纹组织interlock stitch , interlock由两个罗纹组织相互交错,在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间,配置着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而形成的纬编组织。
图A8双罗纹组织A.11三针经平组织(经绒组织)cord stitch由两个经平组织组成,经纱在相间的针上交替成圈,而形成的经编组织。
图A9三针经平组织A.12花色组织fancy stitch改变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上的线圈结构,或配合附加纤维、纱线而组成的针织物组织。
A.13集圈组织tuck stitch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有一个封闭的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形成的针织物组织。
纺织材料学 9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PPT精选文档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14
第三节 针织物的结构
纬编成圈示意图
经编成圈示意图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15
第三节 针织物的结构
一、纬编针织物的结构与织纹组织
编线圈结构:线圈间由沉降弧连接,圈柱
覆盖于两圈弧上为纬编针织物的正面。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
纬平组织
双反面组织
罗纹组织
双罗纹组织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8
1.基础织纹组织
平纹组织: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织物组织, 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线就交错一次。
× ×
平纹组织组织图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9
1.基础织纹组织(续)
斜纹组织: 斜纹组织织物表面有经纱或纬纱浮
长线组成的斜纹线,使织物表面有沿斜线方向形 成的凸起的纹路。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23
第六节 织物的基本参数(续)
织物的覆盖系数、紧度
织物的紧度:织物的紧度是指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5
二、分类(续)
编结物: 编结一般是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 互错位、卡位交织在一起的编织物,如席类、筐类等 竹、藤织物,其典型特征已为机织物采纳。而一根或 多根纱线相互穿套、扭辫、打结的编结,被针织采用。
非织造织物: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 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 状或毡状的结构物,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 统的毡制、纸制产品。非织造布的主特征是直接的纤 维成网、固着成形的片状材料。
20
第五节 非织造织物的结构
非织造织物的分类
针织常用组织结构图解

针织常用组织结构图解
组织概述:
平针组织
1:单边(平针)单面平针织物
2:圆筒(双层平针)织物
罗纹组织
3:四平织物---
4:1X1罗纹(单支罗纹,英式罗纹)织物
5.坑條—羅紋织物
移圈组织
网眼挑吼-挑花织物
扭绳绞花织物
搬针和缩针
集圈组织
二级打花(胖花) 织物
三级打花(胖花) 织物
珠地单鱼鳞织物
柳条双鱼鳞织物
波纹织物
罗纹波纹织物
集圈波纹织物
空气层组织
打鸡四平空转织物
三平织物
其它组织
過令士:
底针过面(双反面交针)
间色
坎毛
休止
无缝成形
吊针织花
挂毛
撥花,提花
针织组织详解1>. 单边——单机板满针,左右起针三角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單邊織片是一排織針編織,單邊的針步是在同一的平面並排著的. 平针组织又称纬平组织,单面组织。
织针排列:满针在单针床上编织平针织物。
织物横向延伸性大,又卷边性,线圈断裂后容易脱散
前床织=面针=正针
单面=单边=纬平针
后床织=底针=反针
正针=前板=面针=表目
反针=后板=底针=里目
[ 本帖最后由中華于2008-1-5 11:51 编辑] 1.jpg (74.84 KB, 下载次数: 24)
單邊面
2.jpg (77.69 KB, 下载次数: 7)
單邊底。
针织基础知识

二、纬编针织物结构分析
准备工具:分析镜或显微镜、直角尺、方格 意匠纸、挑针及记号笔(红、篮圆珠笔即可)
1. 正面线圈只显露 在织物一面的, 为单面针织物。 正面线圈显露在
织物两面的,为 双面针织物。
参看前面讲的
二、纬编针织物结构分析
第二步:判断织物织物属于单面还是双面, 并确定织物的工艺正面
2(1)对单面针织物,凡 是线圈的圈柱压住圈弧 的一面,即为工艺正面。
(2)对双面针织物,一 般是需要选针的一面为 工艺正面。
一、针织物的一般概念
11. 针织物的卷边性
自由状态下,有相当一部分针织物的 边缘都有显著的卷边现象。横列和纵 行卷边方向不同。
一、针织物的一般概念
11. 针织物的延伸性与弹性
延伸性:指在外力作用下,针织物伸长的特性。 弹性:指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后,针织 物恢复原状的能力。
二、 纬编针织物结构分析
二、纬编针织物结构分析
第六步:拆散织物,并记录线圈形态:
1. 确定织物的编织方向后,左手握持织物,右 手拉住从织物的逆编织方向可脱散的第一条 纱线,轻轻拉动纱线,线圈从右向左逐个脱 散,同时,在意匠纸上按从右到左的顺序, 逐个记录下每个线圈的形式(集圈、成圈、浮 线);并在一根纱线拆下后,将纱线平放,从 起始标记开始,观察纱线的弯曲状态,从而 与前面的记录作对照和印证。 每条纱线应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逐行记录。
一、针织物的一般概念
4. 正面和反面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50
4.织物的支持面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 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与织物结构相关系密 切,对织物耐磨性影响较大。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51
第三节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针织物的形成: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 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
E E 织物及针织物T 基本结构W
ET EW 100
39
ET和EW≤100%是正确的, ET或EW≥100%, 表示织物中纱线有挤压或重叠,仍只能表示EZ= 100%,即表示织物完全被纱线覆盖,相当于纱
线间没有空隙存在。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40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41
四、厚度、平方米重和体积重量
纬面缎纹示意图
经面缎纹示意图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32
(2)表示:分子表示一个循环内的经纱数Rj(Rw), 分母表示组织点飞数。
5 纬面缎纹,读作5枚3飞纬面缎纹(图1)
3
8 经面缎纹,读作8枚3飞经面缎纹(图2)
3
图1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图2
33
(3)特点 表面由较长浮点覆盖,交错次数最少,手感
磨损。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44
织造过程动画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45
五、织物的结构相
1.结构相 机织物中纱线的弯曲状态是不相同的,结构
相是描述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相互弯曲特征的 指标。结构相在数值上等于经纬纱线屈曲波高 的比值。
织物及针织物基本结构
46
2.特殊结构相
屈曲波高:纱线屈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经 纱 屈 曲 波 高 hT, 纬 纱 屈 曲 波 高 hW, 则 结 构 相
针织学第九章 纬编针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可计算或估算的上机工艺参数:
• 机型 • 机号G • 筒径D • 总针数N • 坯布百针纱长L • 不同原料的吃纱比C • 落布转数Z
四、纬编织物分析中使用的公式
1. 由成品幅宽、横密计算总针数
N WPA 5
N----总针数(枚) W----成品幅宽(cm) PA----成品横密(纵行/5cm)
2. 由成品横密估算机号
G PA 3
G----机号(针/英寸) PA----成品横密(纵行/5cm)
3. 由成品幅宽、机号计算筒径
D WPA
5G
D----筒径(英寸) W----成品幅宽(cm)
Z
落布重量 (kg) 针筒一转的布重 (kg)
50转放量
n
针筒一转的布重 (kg) 10 9 N Tili Ki i 1
Ti----第i根纱线的线密度(tex) li----第i根纱线的线圈长度(mm) Ki----第i根纱线的喂纱总路数 N----总针数
n----一个完全组织中所使用的不同纱线的根数
第九章 纬编针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的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分析工具
1. 观察工具: 观察织物密度
折叠式照布镜
2. 分解工具:对织物进行拆散 剪刀、镊子、细墨水笔
3. 测定用具:测量纱线线密度、织物单位面积重量
电子天平
二、纬编织物分析的内容
1. 原料品种和规格分析 2. 组织结构分析 3. 织物密度和百针纱长测量 4. 织物重量测量 5. 生产设备分析 6. 后整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府绸
27
2. 斜纹组织
(1)最少有三根经纬纱才能构成一个组织循环。 (2)表面有经浮点(或纬浮点)的浮长构成的斜 纹线,斜向有左斜和右斜。如下图
左斜纹
右斜纹
28
(3)表示方法:分式+箭头
a.
3 1
(a)
b.
1 3
(b)
29
(4)特点 交织点较平纹少、浮线较长,光泽较好;同条 件下强力和挺括度不如平纹织物,织物经纬密可比 平纹的高,织物正反面不同。
1.结构相 机织物中纱线的弯曲状态是不相同的,结构 相是描述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相互弯曲特征的 指标。结构相在数值上等于经纬纱线屈曲波高 的比值。
46
2.特殊结构相 屈曲波高:纱线屈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经 纱 屈 曲 波 高 hT, 纬 纱 屈 曲 波 高 hW, 则 结 构 相 Q=hT/hW。
纬向视图
经向视图
47
织物第一结构相示意图
纬向视图
经向视图
织物第一结构相示意图
第一结构相,hT=0,hW=L, hT/hW=0(上图) 第九结构相,hT=L,hW=0,hT/hW=∞ 第五结构相,hT=hW, hT/hW=1 第0结构相,hT=dW,hW=dT, hT/hW=dW/dT 大于第五结果相为高相织物,经纱突出的织物 表面,如府绸;小于第五结果相为低相织物,纬 纱突出的织物表面,如麻纱。
7
5、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分 (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 本色坯布、色织物。 (2)按织物染色加工分 漂白织物、染色织物、印花织物。 (3)按织物后整理分 仿旧、磨毛、丝光、折皱、功能整理等。
8
6、按织物结构分 (1)平面织物 二向织物:两轴向正交、两轴向斜交(经、纬纱非
90°交织)
三向织物:三根纱线(2根经纱,1根纬纱)以 60°方向交织而成的织物,如下图。
织物示意图
17
2.组织点(浮点):经纬纱线相交处,称组织点。
经组织点(经浮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以▉或 纬组织点(纬浮点)-纬纱浮于经纱之上,用
表示。 表示。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 3 4 5 6
18
组织图绘制练习
19
3.浮长:浮点的长度(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 纱线长度),用跨越的纱线根数表示。
34
二、经纬纱特(支)数
1.经纬纱细度配置 经纱特数小于纬纱特数 经纱特数等于纬纱特数 经纱特数大于纬经纱特数 前两种较多,经纬纱细度不宜差异太大。 2.织物的经纬纱细度表示方法 经在前纬在后:NtT×NtW(NeT×NeW)。
如,29×29(20s×20s)、28×2×28×2
28/2×28/2
正交
斜交
三向织物
9
(2)立体织物
三维织物
10
二、针织物(knitting)
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 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交织针织物 2.按加工方法分 针织坯布;成形产品
11
3.按用途分 内衣、外衣、袜类等 4.按生产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一组纱线横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经编针织物:多组纱线纵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p W 纬纱密度(根
38
3. 总紧度EZ:经纬纱的覆盖面积(扣除经纬纱交 织点的重复量)占织物投影面积的百分数。
ET 面积 ABEFGD 面积 ABCD 100 100 d w d T 100 ab d w d T 100 100 ab 100 100
经编
55
梭织物(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比较:
机织物 纬编
经编
56
一、线圈结构和线圈长度 1. 线圈结构(纬编)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单元
横列、纵行 圈距(A)、圈高(B) 圈弧(红色) 圈柱(绿色) 沉降弧(黄色)
基本概念
57
2.线圈长度:一个线圈具有的长度,由针编弧、 沉降弧和圈柱组成。
39
dT b dW (a d T ) ab d T b 100 ab d T 100 a d w 100 b
d w a 100 ab
d T p T d W pW E z 总紧度(%) ET EW ET EW 100
35
三、密度与紧度 (一)密度 密度--织物经(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经) 纱根数。 1.经密 PT:经纱根数/10厘米(公制) 纬密 PW:纬纱根数/10厘米 2.密度表示方法:PT×PW,如 229×229 3.机织物规格表示:(NtT×NtW×PT×PW),如 16×18×530×290
意义:经纱细度为16tex,纬纱细度18tex,沿 纬向每10cm有530根经纱,沿经向每10cm有290根 纬纱。
线圈长度愈长:
密度愈小、愈稀薄; 尺寸稳定性、弹性、耐磨性愈差; 强度愈低; 脱散性愈大; 抗起毛起球和抗勾丝性愈差; 透气性愈好。
48
49
3.影响织物结构相的因素 (1)密度高的系统,纱线屈曲波较大 (2)纱线越细,纱线屈曲波越大 (3)捻度越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4)初始模量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5)织造、染整张力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50
4.织物的支持面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 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与织物结构相关系密 切,对织物耐磨性影响较大。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22
Rj=Rw=2
Rj=Rw=3
5.组织点飞数 同一系统纱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经(纬)组织 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经向飞数Sj:沿经向计算相邻两根经纱相应组织点相距
的组织点数,经面组织采用。 纬向飞数Sw:…纬向……纬纱….,纬面组织采用。
1
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组织循环中每根纱线上的经 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数。
平纹组织示意图
组织图
26
(3)特点 交织次数、交织点最多,浮长最短,布面平整, 织物的断裂强度大,正反面基本相同,手感发硬, 光泽略显暗淡。
(4)平纹织物 ① 棉:平布、府绸(布面效果如图) ② 毛:凡立丁和派力司 ③ 丝:电力纺、双绉与乔其纱
(a)纬编针织物
(b)经编针织物
12
三、非织造布(nonwoven)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狭义来说, 是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通过机 械、化学或热粘合而成的织物。广义上说,是指 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或由该纤 维层与纱线交织,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 热粘合等方法连接而成的织物。 非织造布的主特征是直接的纤维成网、固着 成形的片状材料。
37
p T 经纱密度(根
2. 纬纱(向)紧度EW:纬纱的覆盖面积占织物 投影面积的%。(纬纱直径与两根纬纱线间 平均中心距离之比)
EW dW b 100 d W 100 b
d W pW
E W 纬纱紧度(%)
d W 纬纱直径(
mm )
b 两根纬纱间的平均 中心距离( mm ) / 10 cm )
13
根据制造原理和方法有以下几类:
① 毛毡 ② 树脂粘着非织造布 ③ 针刺非织造布 ④ 缝结非织造布
⑤ 纺粘非织造布
14
第二节
机织物的基本结构
一、机织物的组织 (一)织物组织参数 1. 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平纹组织
15
经纱
综框 钢筘
布轴 梭子
平纹织物的形成
16
认识织物:
纬 经 纬 经
第九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织物的分类 机织物的基本结构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2
织物(Fabric)概述
定义: 1.把纤维集合在一起制成较大、较薄的平板状的物 体,称为织物。 2.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 质和厚度的制品称为织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 的纺织品。
51
第三节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针织物的形成: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 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
钩针
52
舌针
53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 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线圈 横向连续。
纬编
54
经编——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喂入平行排列 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的工艺过程。线圈纵向 连续。
42
(二)平方米重(重量) 1.平方米重(g/m2)=
每米重量( g / m) 100 幅宽( cm )
2.平方米重的估算(已知细度、密度) G=10(PT/NmT+Pw/NmW)(g/m2) 机织物的平方米重一般在70-250 g/m2
43
(三)体积重量δ
织物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为g/cm3。
G 1000 t
式中:G—织物的平方米重(g/m2) t—织物的厚度(mm) δ 与织物的毛型感(衡量毛型感),导热性 能关系密切。 毛织物δ :0.45-0.50g/cm3。若δ达 0.6g/cm3, 织物手感板结、粗硬、毛型感差,穿着时易折边 磨损。
44
织造过程动画
45
五、织物的结构相
5
பைடு நூலகம்
1、按原料分 纯纺织物:由纯纺纱线织成,如纯棉织物; 混纺织物:由单一混纺纱织成,如涤/棉混 纺织物、真丝/ 涤纶丝复合丝混纺织物; 交织物:经、纬纱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如 经用棉、纬用粘胶丝的交织物。
2、按纤维的长度分 棉型织物、中长纤维织物、毛型织物、长丝 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