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论文
关于美育议论文800字范文: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议论文:美育是一种刚需关于美育议论文800字范文:美育是一种刚需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育议论文800字范文:美育是一种刚需,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育议论文:美育是一种刚需篇1从应试教育转化成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
应怎样使这一转变经久地持续下去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素质教育贯穿在所有的教育过程。
而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力蛙强,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它四育之中,影响且规定着其它四育及其功效。
那么,素质教育与美育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我们应该从美育这一命题出发,去探讨一下其中的关系。
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
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
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是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仅追求灵魂的完美,而且是超过这种完美的“天人合一”。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
这一美育观的重新明确,高度地评价了美育的地位与作用,把美育从一般的、泛泛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凸现出来,构成了一个宏观的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所折射出的明晰的影了。
从论域范围看,素质是人们特有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物质活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因此,素质教育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物质活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素质教育是审美教育(美育)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素质教育就谈不上美育;而美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
这种关系决定着素质教育只有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个性、高尚的人格,再加上德、智、体、劳教育,我们才会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最高的目标。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ac2ac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0.png)
美育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美育论文美育关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美育,即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对于语文这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来说,更显得重要。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创新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
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内容,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美育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们认识美是从感知美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
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
比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绿色、饱含希望与快乐的世界,感受主人公对常春藤这个老友的怀念之情。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一个月,两个月。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美育议论文

美育议论文美育议论文(精选2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育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育议论文篇1美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审美和娱乐,我认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们不仅要认可美育,还要将其贯彻到底。
何为美育?美育不是闲暇时刻的消遣,也不是娱乐至上风气的产物,更不是给门面挂彩的市侩涂料。
美育是飘扬在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是寄留在色彩和线条上的滚烫的思绪,是石像和浮雕谱写的传承千年的神话。
美育,是绘画在心灵,歌颂在精神,雕塑在风骨的人生之歌。
一棵小草,有人冷漠习以为常,有人从中看出了三千世界的春华秋实,这何尝不是美育的作用?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就如犹太人从小舔过涂着蜂蜜的书籍,知道书是甜的,有许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放古典音乐称为胎教。
试想,在《巴赫小舞曲》和《致爱丽丝》中成长的胎儿,是否会对音乐更加敏锐?心思更加细腻灵动?美育无用之说,实属可笑。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美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悠闲自在的清新,纯净平和的相思,战火纷飞的铁骨乃至世道不公的哀寞,越来越被这个物质日益充足而精神逐渐干涸的社会所接受,甚至于雕刻与数学建模,音节与起承转合都有了不可言说的情分,美育从来不是教育中的鳏寡孤独,而是上知天文地理下见人生百味的金玉满堂。
钱学森说过,音乐艺术给了他在数学领域思考中莫大的助力,美育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在画展中一略江山奇观,岂不美哉?让自己的遐思追溯在诗画的色彩,岂不乐哉?将自己的心灵置于春秋笔法下,岂不快哉?而事实不然,人们忽视了重要的美育,画展成为功利的名廊,美术课被应试课程取代,人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周而复始——做出这种行为,不更是体现了美育的缺失,只有坚持美育的认可,保证美育的地位,人们才会在无趣和麻木中苏醒。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引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在大学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美育的定义、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大学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育的定义美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艺术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的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并培养出有良好审美品味的人才。
美育的目标大学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并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艺术眼光的综合性人才。
美育的内容大学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史、美学理论、艺术创作、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进行创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美育的实施策略1.教学课程设置:大学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美育相关的课程,包括艺术史、美学理论、艺术创作等。
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艺术活动组织:大学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美术展览、戏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艺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加他们对艺术的热情。
3.艺术导师指导:大学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或教授来担任学生的艺术导师,通过个别或小组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和指导性创作。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4.校园艺术环境建设:大学可以通过校园艺术环境的建设,如艺术装饰、艺术品展示等,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艺术素养的提高。
大学美育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美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培养创造力:通过美育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

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一、高校美育教育的必要性(一)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念正确的审美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开了一扇窗,美育不是抽象的,而是运用艺术作品中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来感化人、愉悦人。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艺术作品的审美观逐渐个性化,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美育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富有民族传统审美标准的审美观念,避免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不良审美观的出现。
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艺术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学生鉴别美与丑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需求。
(二)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力美的事物总会让人浮想联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艺术作品为人们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人们可以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正确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个体独特的情感依照一定的美学思想,有规律、有意识的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通过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理解力,学会深入观察生活,用心感受世界,理解美的真谛。
(三)有助于身心和谐发展,健全人格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类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相脱离的现象,感性服从于理性,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
”在社会迅速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美育教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在潜移默化中感化人的心灵,陶冶认得道德情操,健全人的品格修养,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一)陶冶情感美育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美育教育即情感教育,人的行为多数受情感的控制,梁启超曾经说过:“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型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的分量的磁,便能引起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闪躲。
”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正是情感发展的高峰期,在开发学生智育的同时更要注意情感的培养,美育是连接情感和道德的纽带,在鉴赏美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进而美化自身、净化心灵,升华情感。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美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美育的重要性,美育的内涵与功能,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开展有效的美育教育。
一、大学美育的重要性大学阶段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美育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具体而言,大学美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美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比如,音乐可以与数学相结合,绘画可以与科学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美育的内涵与功能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功能。
在大学美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欣赏: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2.艺术创作: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
3.艺术教育: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跨学科交叉:美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学美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为了在大学中开展有效的美育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开设多样化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机会。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学校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美育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
抓好学校美育教育,将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学校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校美育教育论文篇一《高等学校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摘要】高等学校美育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
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美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美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美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修养。
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完整的人格、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及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美育;素质;和谐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12-02当前,美育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
美育,并非单纯是学校教育的工作,它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大而长远的工作。
对“美是什么?”十分模糊。
许多人望文生义地认为美学就是美术。
现代大学中出现了网恋、心理障碍、冷漠、自杀的倾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一定程度存在的如“过分担扰”、“容易紧张”、“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易被破坏”、“压力感”、“自卑”、“争强”、“失望”、“抑郁”、“焦虑”、“脆弱”、“偏执”等一系列心理疾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高素质人才表现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竞争力;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明形势,懂政策;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趋善上进、洁身自好,有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关心人类命运,社会进步,国家兴亡,民众疾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注重人格完善,有较高品位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成为高等学校的共同主题,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弥补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空虚而造成的受教育者的人格缺陷,实现完全人格的教育宗旨。
关于美育教育相关的论文

关于美育教育相关的论文美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育教育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美育教育相关的论文篇一《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摘要]: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学生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
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
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关键词】:美育教育情感教育学生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而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偷快的, 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 悟”之后,这种愉快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
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O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一动机一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
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
在这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论文
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展美育,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和美的东西,但是往往人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无处不在。
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
有时,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
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细细发现。
美,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形体美,音乐美,自然美。
美,可以美得惊天动地同时也可以美的无声无息,就看你如何理解和发现。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我在学校中找的的美。
这张照片是我在学校的湖边拍摄的。
当时拍摄的情景是晚上,刚刚天黑,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湖边,微闭着双眼,享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温润二舒适,这时候心情也是蛮好的。
偶然向着湖那边望去,看着远方的景色看着远方的余晖,再一看湖中的倒影,忽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舒适和平静,觉得,这一刻这一幕这的是好美的。
于是拍下来了这张照片。
乍一看到这张照片可能会觉得这张照片时候会觉得根本没什么美的,甚至根本就是有点难看。
在照片中只是有着单纯的湖水和建筑工地,还有这没有建设完的楼房,不搭调的东西的简简单单的搭配在一起,几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但是,如果身处其中就会发现其中的美。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人们都在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忙于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天天想着房子,车子,票子等世俗的东西,往往忽略了最本源的美,最朴素的东西。
在我们学校中,我们天天都经历着一样的东西,每天的时间表都是一样的,天天按照这一样的规律去做事情,天天忙碌,思想似乎都有一些麻木。
当我走到那里的时候,享受着迎面吹过来的微风,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一天有一天麻痹的思维也已经放松了,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在一日又一日的枯燥忙碌中,突然感觉到了舒适放松,这一刻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美。
枯燥中的一点的意外就是美,忙碌中的一点舒适就是美,万千从中一点红就是美,世俗的生活中真实就是最好的美。
美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是从实用、功利中衍化出来的。
最关键的不是美,而是审美。
在大学美育课上,通过教员对什么是美、自然美,音乐美等的介绍,我逐渐具有并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我对美术意义的认识,让我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欣赏一部美丽的作品,更是让我有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而且我认为,欣赏美术作品能够陶冶我
们的情操,同时也能使我的精神境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对于美的感受最直接的是情感的触动。
情感体验说美感始终是动情的,具有愉悦性。
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
其次是悦心悦意,它包含无意识的本能满足,包括性本能、情欲、行为、心境、理念的被压抑,通过审美获得解放和宣泄,还有此范围之外的心意的满足和愉悦。
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
开始认为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学美没什么意义,但是后来发现我们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及审美教育方面一直欠缺,很多理工科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文史哲知识的熏陶,更没有接受过文学、美术与音乐的感性训练。
因此,美育在不少理工类大学里仅仅是一个概念,很少有专门的课程,更谈不上系统的教育模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理工科大学的美育不仅仅是开一门课程的问题,它需要的是建构一种美育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
理工科大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教育,即使专业课程分数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感性世界,增强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认识,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
然而把美育等同于文艺知识的学习,限制了美育研究的视野,缩小了美育研究的范围。
美
育不仅是要培养人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从根本上是要培养和发展其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心灵。
美育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无疑,美育不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充分条件,它与德育智育一起共同承担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审美活动虽然包涵有理性的思维,但更多的是感性的思维,因为美的世界并不是公式原理可以论证的,美的世界更多的依赖的是人的心灵的触摸与碰撞,因此美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人最可以被触动也最不容易触动的就是情感。
懂得美,认识美,那么你的生活中就从来不缺少感动,你的生活必定因此多彩。
你的生活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