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知困自强文言文翻译

知困自强文言文翻译

知困自强文言文翻译第一篇:知困自强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知困自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知困: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自强:自我勉励。

附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尝(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注:然后,这样以后。

然,这样。

后,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赏析: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篇:张根字知常文言文翻译张根字知常是考试常考的文章,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张根字知常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查看!文言文阅读(19分)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

时年三十一。

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5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5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 (2016·全国卷Ⅰ)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答案:张冠李戴。

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值盗起剑南,遂寝。

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

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

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分析]答案:误解形象。

“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第一篇:《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篇一: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原文(括号内为解释):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免职),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鉴赏评点:“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心得体会:只有处在困境中才会了解知交的真面目;只有身处困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到朋友之间的交情有多深厚.篇二: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篇三: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赵洞门为何对子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用原文语句回答赵升御史大夫,送贺人众多,被罢官后送行者稀少,及被召还送贺人又如从前。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参考答案】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

”(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吾腰千钱”中的“腰”是动词,要翻译成“腰上挂着”。

“汝愚之甚!蔽之甚!”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过来。

3、考查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

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和译文kw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和译文kw

中考语⽂课外⽂⾔⽂训练及答案和译⽂kw中考语⽂课外⽂⾔⽂训练⼀、选择题(8分)1.选出下列通假字解释有错的⼀项()(2分)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困于⼼,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B.欲信⼤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C.⼊则⽆法家拂⼠(通"弼",辅佐)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没有)D.乡为⾝死⽽不受(通"向",原来)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通"辨",辨别)2.在下列两组中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并把正确的解释写在横线上。

①( ) (3分)A.⼴故数⾔欲亡(故意) 遂⽤猖獗(因此) 吴⼴以为然(对,正确)B.天下莫不然(这样) ⾁⾷者鄙(鄙陋、⽬光短浅) 斟酌损益(好处)C.得之⼼⽽寓之酒也(寄托) 宠辱偕忘(⼀起)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拜访)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董卓已来(通"以")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②( ) (3分)A.项为之僵(因)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 此悉贞良死节之⾂(都是)B.将军⾝率益州之众(亲⾃) 春和景明(景⾊) ⼼凝形释(解脱)C.经纶事务者(筹划治理) 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苟富贵,⽆相忘(如果)D.朝晖⼣阴(⽇光) 不宜妄⾃菲薄(轻视,瞧不起) 以咨诹善道(询问)⼆、阅读能⼒训练(72分)⼀、罴说唐[柳宗元](10分)⿅畏貙(貙chū:⼀种似狸⽽⼤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像⼈⼀样)⽴,绝(极度,独特)有⼒⽽甚害⼈焉。

楚(今湖南、湖北⼀带)之南有猎者,能吹⽵为百兽之⾳。

寂寂(清静⽆声)持⼸⽮罂(⼀种⼩⼝⼤肚的罐⼦)⽕(⽕种),⽽即之⼭。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浙江省)三年真题汇编 含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浙江省)三年真题汇编 含解析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19·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20.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

故理解有误的是D。

2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答案】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鉴藏史研究告诉我们,一幅画是真品还是赝.(yàn)品相当不重要,而重要鉴藏家的选择、认定和叙述,才悄.(qiāo)然地为绘画史架起了价值体系。

B.永葆.(bǎo)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能凝聚起攻艰克难的强大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回顾与金国藩先生二十年间的师生情谊.(yì),记忆犹新:老师直到五十岁时才有机会心无旁骛地潜.(qián)心做研究,并率先开展光学信息处理研究。

D.故宫城墙西北段墙体在1981年和1988年曾进行过两次维修,最近一次修缮要追溯.(shù)到三四十年前,均是因为渗水而出现墙体鼓闪、坍.(tān)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甲】晁以道的诗是在论诗画的离合异同。

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

【乙】但王安石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明妃曲》)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

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信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美人如在眼前。

《蒙娜丽莎》初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

【丙】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针锋相对....。

(3)文言文阅读——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

(3)文言文阅读——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

(3)文言文阅读——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

法曰:“见可则进。

”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①,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

”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

如唐俭辈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

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

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

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

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

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

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

按《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

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1.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督兵A疾B进C行D至阴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H以随军。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

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

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原文(括号内为解释):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望尘者接踵于道.(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及罢归(免职),出guo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改观(改变态度).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死)于客(外地)邸(旅舍,客店).两孙孤立,菌次哀振(同“赈”,救济)之,抚其幼者如子,字(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鉴赏评点:“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心得体会:只有处在困境中才会了解知交的真面目;只有身处困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到朋友之间的交情有多深厚.篇二: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篇三: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赵洞门为何对子沂说“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用原文语句回答赵升御史大夫,送贺人众多,被罢官后送行者稀少,及被召还送贺人又如从前。

赵在仕宦沉浮中只有吴园次不避远近,因此赵说出这样的话是认定吴是可以信赖依托的人。

然后吴果然在赵及子友沂相继亡故后抚养了二人的后代。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篇四: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3. 患难见知交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guo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②改观③.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④.抚其幼者如子.字⑤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①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题目详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3。

(10分)患难见知交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guo门,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②改观③。

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两孙孤立,菌次哀振④,抚其幼者如子,字⑤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①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

②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

③改观:改变态度。

④振:同“赈”,救济。

⑤字:嫁。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2分)时独吴菌次落落然a、时独/ 吴菌次落落然b、时独 /吴菌次/ 落落然c、时 /独吴菌次 / 落落然d、时 /独吴菌次落落然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及黑归()(2)寻召还()11.翻译句子(2分)。

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12.用自己的话回答说说在赵洞门及儿子死后吴菌次是怎样做的。

(2分)13.结合《范进中举》一文,从人们对待赵洞门的表现看出当时是怎样一种社会现实。

(2分)9.c11.(2分)12.及:等到寻:不久(2分) 13.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

(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4分)(1)稍稍宾客其父()(2)泯然众人矣()(3)尝主编《资治通鉴》()(4)俟能讽诵乃已()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或以钱币乞之d.卒之为众人3.翻译句子。

(2分)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余闻之也久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菊之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c.中通外直初极狭,才通人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各组句中的画线词。

(3分)⑴臣未尝闻也()⑵休祲降于天()⑶秦王怫然怒()⑷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⑸非士之怒也()⑹秦王色挠()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4.列举我国历史上除唐雎之外的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分)⑴人物事迹(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9题。

(8分)【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3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欲信大义于天下③恐托付不效【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两则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书要成诵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讽④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赐为温国公称号。

②下帷绝编:“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绝编”指孔子研讲《周易》,把穿筒的熟牛皮翻断好几次。

即“韦编三绝”。

这里是说司马光勤奋。

③迨(dài):等到。

④倍讽(bèi fěng):“倍”通“背”,讽:背诵。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用力多者收功远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3分)①患()②尝()③或()3.翻译下列句子。

(2分)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对本文理解正确的是()(2分)a、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司马光小时记忆力不好。

b、文章主要表达其他人学习爱偷懒,而司马光很用功。

c、文章主要是说司马光聪明过人,背过的东西终身不忘。

d、作者也赞同“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

5.你赞成“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吗?说说理由(2分)篇五: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赵洞门为何对子有沂说他日吾百年后《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这篇文章,由沈阳华英高考复读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精心而成。

华英的老师们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患难见知交阅读答案》,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与技巧,这会在未来的中高考中为广大的学员们的语文成绩的提升有所帮助。

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的阅读学习这篇《患难见知交阅读》。

《患难见知交》原文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guo 门,送者才三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