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骆驼祥子》艺术手法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北京市的底层人民为主要背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征。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和语言的刻画,演绎出贫苦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2. 塑造了深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富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形象,他是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人物,具有坚强、敏感、善良、开朗等多种性格特点,也有着人类中存在的弱点和缺点。
其他人物形象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各具代表性,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部世界和生存境遇。
3. 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小说表达出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思考,对人的欲望、信仰、决策、道德和社会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作者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4. 采用了语言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手法。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语言干净利落,真实地反映了小说背景下的生活和环境。
同时,作者在语言中加入了北京方言和口音,为小说增加了本土性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骆驼祥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当代文学名著鉴赏:《骆驼祥子》

当代文学名著鉴赏:《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所著的一部当代文学名著,出版于1939年。
它以其鲜明的社会写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该书进行全面而深入地鉴赏。
1. 文学背景在介绍《骆驼祥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工迁徙等问题凸显。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兴起阶段,社会写实主义思潮开始影响着文坛。
2. 小说梗概《骆驼祥子》以北京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骆驼祥子在城市生存和奋斗的故事。
他通过替人拉车、卖力气等琐碎工作来积攒财富,最终希望能有一天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3. 主题与意义《骆驼祥子》通过描绘主人公骆驼祥子在城市生活中艰辛奋斗的形象,展现了社会底层人士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顽强。
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问题、经济压迫以及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个作品在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之余也带给读者对于人性尊严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4. 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主角骆驼祥子是一个充满侠义精神和执着追求的青年,通过他的成长与变化,读者能够深入思考生存与尊严之间的选择。
同时,小说还比较真实地描绘了其他各类社会角色,如干爹、警察、娼妓等,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
5. 符号主义手法《骆驼祥子》运用了一些符号主义手法,给作品增添了一定程度上的哲思味道。
比如,书中的骆驼形象作为主人公的象征,在情节中多次出现,寓意着骆驼一样的坚韧和承重能力。
6. 影响与评价《骆驼祥子》以其生动而真实的描写方式和对社会现实的犀利剖析受到了广泛赞誉。
它不仅成为了当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巅峰之作,而且至今仍然在国内外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通过对《骆驼祥子》这部当代文学名著进行全面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作者老舍对于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的关注,并对贫困阶层与城市化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永远定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成为了无法忽视和绕过的经典之作。
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韩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2018届)(英文)※※※※※※※※※(黑体三号加粗)韩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提要: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先生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俗白北京口语锤炼准确生动幽默人物语言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骆驼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他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强调文学语言的“俗”与“白",这既是老舍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也是他的语言观的支撑点。
老舍用字“俗”与“白”,当然不是他识字少,学问低,老舍先生在海内外的大学里任教多年,是三十年代的名教授之一.他中文和英语的根基极深,知识丰富而又不像展览字典似地穷卖弄,一心一意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骆驼祥子》中的那些文字都是明白如话,浅显通俗,如同清流的溪水那样自然流畅。
请举例说明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通过文字的选择、句法的运用、修辞的手法等,来创造出独特的文学效果和意境。
下面是十个不同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的例子:
1.《红楼梦》: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作品更具诗意。
2.《骆驼祥子》:语言简洁明了,采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3.《围城》:语言幽默风趣,用大量的讽刺和夸张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展现作品的讽刺意味。
4.《小王子》:语言简洁明了,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哲理性和寓意性。
5.《1984》:语言冷峻严谨,采用了大量的科幻元素和悬疑手法,使得作品更具紧张刺激感。
6.《傲慢与偏见》:语言细腻优雅,善用对话和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冲突,使得作品更具戏剧性。
7.《红与黑》:语言精炼有力,运用了大量的反讽和对比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张力和冲突感。
8.《封神演义》:语言雄壮豪放,描写场景和战斗时使用了大量的夸张和豪情壮志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史诗感。
9.《百年孤独》:语言丰富多变,运用了大量的幻想和超现实主义手
法,使得作品更具神秘感和想象力。
10.《格列佛游记》:语言幽默诙谐,采用了大量的夸张和讽刺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幽默感和哲理性。
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从句法、修辞、风格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作品的独特之处。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运用,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老舍的作品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一、严峻、深沉、朴实的风格,透露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这首先是由题材决定的。
作家就是要通过祥子一生的悲剧来反映黑暗的社会,这是严峻的,而作家不单从祥子物质上的贫困、更主要是从他的心理上展示人间的地狱,这又不能不是深沉的。
除了这一点,作家新的艺术处理的方式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
《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一生的沉浮为主线结构,以心理描写与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来推进故事进程;以准确、鲜明、通俗、独到的语言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事件。
二、老舍善于用多种表达手法,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典型。
老舍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和心理活动及其心理变化。
如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细节描写,“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后,他紧攥着拳头,只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托出祥子在恶势力面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
在祥子眼看无法实现买车的理想时,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了,这表现出祥子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描写,是真实而生动的。
对虎妞的心理描写也十分逼真,她对祥子是又哄又骗,对刘四是又拉又抗,性格十分鲜明,栩栩如生。
在老舍的笔下,刘囚的卑鄙自私,狡猾阴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独具艺术魅力。
三、幽默与浓郁的“京味儿”,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骆驼祥子》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学风采和大众风格。
作家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顿挫配合,读起来极富音乐美;注意人物对话的个性化,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

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一个贫穷而奋斗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以下是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的详细分析。
1. 现实主义风格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他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实地展现给观众,强调人物的现实性和局限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风格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穷,以及人们的奋斗和挣扎。
2. 对比手法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他将祥子和骆驼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祥子的坚韧和骆驼的精神。
他还通过对比来展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例如祥子和虎妞、祥子和曹先生等。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更加容易被吸引。
3. 修辞手法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读者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中,老舍用“骆驼祥子”来比喻祥子的坚韧和执着,强调了他的个性和精神状态。
4. 细节描写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例如,在小说中,老舍通过对祥子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的勤劳和节俭,同时也暗示了祥子的未来和命运。
这种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
5. 主题深刻骆驼祥子的主题深刻,它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以及人们的奋斗和挣扎。
这种深刻的主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老舍的作品素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而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在“京味儿”、简洁、幽默之中,平添了严峻、深沉和朴实的艺术格调。
一、严峻、深沉是《骆驼祥子》在艺术格调上的新的特点。
这同老舍以前写的《老孙的哲学》《赵子曰》《离婚》等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艺术格调上的差异,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的加深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有关,使作家从新的角度选取题材和处理题材。
《骆驼祥子》以一个车夫一生的沉浮的命运,写出了一个劳苦社会,这在老舍的创作中以及在新文学史上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作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精细描绘,为新文学在表现城市劳动群众生活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正如樊骏在《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把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为人们忽视的社会阶层的命运,引进艺术领域,并且取得了成功——就这方面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有些类似狄更斯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同一时期的俄国文学… … ”这种评价对老舍是相宜的。
从一个人力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他一生的悲苦生活反映出劳苦社会、贫苦市民穷困的生活全景,《骆驼祥子》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重大的开创意义。
人力车夫作为社会底层群众的一部分进入短篇小说的领域,有鲁迅的《一件小事》,有郁达夫的《薄奠》,而在长篇小说中成为主人公,唯有老舍的《骆驼祥子》。
在老舍以前的长篇小说中虽然也有人力车夫的形象,但只作为陪衬人物,而作家对他们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过多地嘲笑与戏弄他们的弱点,将他们说成“人形而兽面”,而作家所赞扬的那些具有“侠气”、不同凡响的车夫,也不具有典型意义。
骆驼祥子写作特色

一、脉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
小说是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排情节结构的。
这种单纯、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能够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
作品正是通过祥子跟社会的接触描写了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而貌和不同家庭生活的不同命运,以及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从而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
作者虽然很少采用穿插和倒叙的艺术手法,但对其中的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作了交待,使他们在偶然的巧合中显出必然性。
所以,这个作品结构严谨,布局妥贴,故事有头有尾,情节前呼后应,不枝不蔓。
二、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
作品对祥子的肖像描写最突出的有二次。
一次是在小说的开头,一次在结尾。
刚从乡下来的祥子给人的印象是年轻、健壮、憨厚、朴实,像一颗成长中的树,虎虎而有生气。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他体面,要强,吃苦耐劳。
然而,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沉重打击之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
当病痛的折磨使他丧失了拉车能力的时候,他只好靠参加婚丧嫁娶的仪仗队来苟延自己性命。
他举着旗或二条挽联,在马路边儿“缓缓的蹭”。
“他低着头,弯着腰,口中叼着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蹭。
”作者通过祥子前后肖像的对比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此外,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口呐,在整个作品中他总共没有说多少话,并且每次说话都很简短。
这个特点是由祥子的思想性格决定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
因此,作者在小说中就很少描写他的语言,而是着重通过他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对于车的感情,就主要是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生动反映出来的。
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1)高个子笑道:“得,我再奔一趟!按说可没这么 办的!得了,回头多带回几个饼子去!回头见了,哥 儿们!”
(2)院子很小,靠着那墙根有棵半大的小枣树,树尖 上挂着几十个半红的枣儿。
(3)虎妞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马 上找了裱糊匠糊得四白落地。
比较下面两段描写雪的句子,概括老舍写景语言的特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乙】祥子出了曹宅,大概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 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凉 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 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 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 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地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 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一片 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清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地立着树木。
艺术特色
(一) “京味”特色: 1、取材: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 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2、语言艺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 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 俗,精制而不雕琢。 (二)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
“我不喝酒!”祥子看着酒盅出神。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 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 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 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比较下面两段描写雪的句子,概括老舍写景语言的特点:
【甲】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 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 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 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的蜜,我可记不 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 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鲁迅《雪》
朴实俗白
朴实,几乎不使用修辞手法; 俗白,通俗易懂,几乎是生活的写实; 深刻,尽显人物心理
善于抓住富有特征的动作、肖像描写和心理描 写来刻画人物。
(1)、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 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 己的车了。 (2)、他已经顾不过命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 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4)“我的车卖给了左先生,你要来的话,得赁一辆 来;好不好?”“那感情好!”祥子立了起来。
京味、幽默
“你瞧,”虎姑娘指给他一个椅子,看他坐下了,才说: “你瞧,我今天吃犒劳,你也吃点!”说着,她给他斟上一杯 酒;白干酒的辣味,混合上熏酱肉味,显着特别的浓厚沉重。
“喝吧,吃了这个鸡;我已早吃过了,不必让!我刚才用骨 牌打了一卦,准知道你回来,灵不灵?”
2、要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老舍采用经过加工的 北京口语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情感,富有地 方特色,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
3、在当时的社会中,个人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到相应 的回报,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围绕祥子希望--奋斗--绝望直到堕落(三起三落)这条生 活道路的主线,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单线严谨, 不枝不蔓,既充分展示了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又深刻揭示祥 子与其所处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阅读小说后的感受、启示
1、小说让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 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真实的艰苦的 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