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和背景本文档旨在提供垃圾填埋场设计的详细说明,以满足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的需求。
1.2 术语和缩略语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和缩略语适用:- 垃圾:指待处理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垃圾填埋场:指用于垃圾填埋和处理的特定地区。
- 固体废弃物管理:指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 监测: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环境和公共健康的保护。
2:规划与布局2.1 选址- 所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地形和地质条件- 详细描述所选址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情况等。
2.3 大小和容量- 根据垃圾处理需求和预测数据,确定填埋场的总面积和容量。
2.4 垃圾分类和处理区域划分- 将填埋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用于垃圾分类和不同处理方法的实施。
3:工程设计3.1 垃圾填埋方法- 详细描述填埋方式,包括开挖、覆盖、压实等步骤。
3.2 排水系统设计- 设计适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渗入填埋区域,并收集和处理排水。
3.3 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设计气体收集系统,以收集并处理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
3.4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 包括垃圾填埋场围护墙、垃圾污水处理设备和垃圾渗沥液收集系统等。
4:监测和评估4.1 环境监测- 设计环境监测程序,对填埋场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4.2 填埋场运营评估- 设计填埋场运营评估程序,对填埋场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
5:废物处理计划5.1 废物收集与运输- 设计清理和收集垃圾以及运输到填埋场的系统和程序。
5.2 垃圾分类和处理- 设计分类和处理垃圾的系统和流程,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可降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5.3 垃圾填埋场维护- 设计填埋场维护程序,包括垃圾覆盖、压实和维护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6:风险评估和管理6.1 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填埋场的影响,包括地震、洪水等。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_secret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设计时间:2006 年07月14日目录1.概论1.1项目简况 (4)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1.2.1设计依据 (4)1.2.2基础资料 (4)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1.3.1城市概况 (5)1.3.2城市总体规划 (5)1.3.3自然条件 (6)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1.4.1垃圾清运 (7)1.4.2垃圾成分 (7)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1.5建设的必要性 (7)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2建设的必要性 (8)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2.总体设计 (8)2.1工程规模 (8)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2.1.2垃圾产率 (8)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2.1.4工程规模 (9)2.2处理方法选择 (9)2.2.1处理方法简述 (9)2.2.2处理方法选择 (9)2.3场址选择 (9)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3.1工程内容 (10)3.2卫生填埋场 (11)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3.2.2填埋工艺 (12)3.2.3覆盖材料 (12)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3.2.7地下水层排 (16)3.2.8填埋气体导排 (17)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4.1环境质量现状 (20)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4.5环境保护措施 (22)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4.8环境监测 (23)5.设计计算书 (24)5.1总体设计 (25)5.1.1服务人口 (26)5.1.2垃圾产生量 (26)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5.2.1库容 (26)5.2.2使用年限 (27)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27 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5.2.5调节池的容积 (29)5.3防洪工程 (29)5.4防渗工程 (35)概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永福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永福镇人民政府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2.1设计依据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下列资料: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夏季主导风及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洪泛周期(年);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一、选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距离人口聚集区、生活区和环保敏感地区的距离,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气象条件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
一般而言,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二、布局设计1.垃圾堆放区: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垃圾堆放区,该区域应根据预估垃圾量合理划定面积,并考虑到垃圾的分类、堆放方式、容量和覆土厚度等因素。
垃圾堆放区应设置防渗装置,如防渗墙、防渗垫、浸润池等,以防止垃圾渗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排水系统:垃圾填埋场的排水系统应考虑雨水、地下水和垃圾渗滤液的排放。
一般情况下,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环境保护层和底部排水系统。
同时,为了保护地下水质量,还应该设置排水处理设施,如沉淀池、生态滤池等。
3.处理系统:垃圾填埋场应配备垃圾处理设备,如垃圾压实机、垃圾切割机、垃圾分拣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提高填埋效率,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垃圾填埋场还应配备喷灌设备,用于覆盖和控制垃圾的气味和飞扬的尘土。
4.监控系统: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的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应配备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填埋场的运行状况,监测垃圾堆积和渗漏情况,以及气味、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参数。
报警系统会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环境保护1.垃圾分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垃圾分类区,鼓励居民和企业将垃圾按照可回收、有害和可堆肥等分类投放,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
2.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渗滤液,需要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曝气池等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和净化。
3.瓦斯收集: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气体中主要包括甲烷等温室气体,应设立瓦斯收集系统,以减缓温室效应。
瓦斯收集系统可通过管道将垃圾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或利用。
4.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将可回收物资进行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完整word版)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第1章总图与道路工程1.1 总平面布置1.1.1 总平面及功能分区由地形图可知,管理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场地标高最低点为26.20米,最高点为30.50米,整个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3.53万m2,其中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占地3.32万m2,填埋库区有效占地8.64万m2,其他用地1.57万m2。
厂前区XXXX1.1.21.1.3 竖向设计填埋区的竖向设计根据填埋工艺的需要XX场外工程衔接确定的,场前区与场外道路接点标高为27m,半环区道路标高XX场前区道路衔接,与垃圾坝接点标高为35m,最大标高为55m。
1.2 厂区道路、出入口及围墙1.2.1 厂区道路为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本工程围绕综合办公楼等主要见构筑物设有环行道路或留有消防通道,有车辆进入的建构筑物均与道路相联。
道路路面宽度为4.0XX7.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采用城市型,路面采用C30素混凝土厚20cm,基层则采用级配碎石或砾石厚15cm,垫层采用天然砂砾厚15cm。
1.2.2 出入口及围墙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厂区设1个出入口,与厂外道路连接。
管理区部分围墙长712米,为砖砌实体围墙,而在填埋库区周围设铁丝网进行防护。
1.31.3.1(1)(2)1.3.21.4 绿化在一起。
(1)XX 种植灌木,防止垃圾XX覆盖土的裸露,并结合道路的修建,在道路两侧合理地种植乔木。
(2)填埋封场后,其终场顶面可铺砌草皮,并结合当地气候种植适宜林木。
第2章卫生填埋区工程2.1 处理对象本填埋场除作为应急措施外,原则上不接受除生活垃圾等以外的其他类型垃圾,特别是危险废弃物,具体如下:1、本处埋场受纳的填埋物为以下城市生活垃圾:(1)居民生活垃圾;另外,从经济角度XX使用年限方面考虑,除在临时作业道路考虑建筑垃圾外,建筑垃圾不应进入填埋场。
2.2 库容方案与坝体工程2.2.1 库容方案一般的,对于山谷型填埋场,坝体工程的设计XX库容的大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影响库容的因素有以下几条:(1)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有效占地面积越大,相应的库容相对也较大;(2)垃圾坝:一般,垃圾坝坝顶标高越大,相应获得库容就越大,但是填埋库区的有效占地面积XX垃圾坝高是相互关联的,垃圾坝越高,由于放坡的关系,占地就会越大,对其他构筑物的布置就会有影响。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可缺少的设施,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环保、安全的垃圾填埋场是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关注点。
本文将从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布局、设施、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要点。
一、选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远离居民区:垃圾填埋场产生废气、臭味和噪音,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选址远离居民区。
2、避免地质灾害区: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而地质灾害区往往地势起伏,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应避免在地质灾害区建设垃圾填埋场。
3、便捷的交通环境:垃圾填埋场需要大量的垃圾车运输,应选址在交通便捷、交通网络完善的地区,以便保证垃圾运输的畅通。
二、布局垃圾填埋场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划分区域:垃圾填埋场应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垃圾填埋区、控制区、生产区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安全、环保和卫生等因素,为每个区域划分相应的安全距离。
2、保持通风良好:垃圾填埋场的通风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排出产生的臭气和有害气体,还可以保证填埋材料的干燥和稳定,因此应尽可能设计通风系统,保持填埋场的通风良好。
3、规划垃圾焚烧炉:在一些大型垃圾填埋场中,还需要建设垃圾焚烧炉,以便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提高填埋效率和环保效益。
三、设施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包括主要设施和辅助设施两部分。
1、主要设施(1)填埋场:填埋场是垃圾填埋场的核心设施,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至地下的设施。
填埋场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卫生性。
(2)雨水排放管道:垃圾填埋场会在雨季增加水量,在排水方面应设置雨水集水井,将雨水与垃圾的渗滤液分开处理,避免二者混合污染环境。
2、辅助设施(1)检测设施:检测设施是监督填埋场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压力计、气象观测站、水质监测站等。
(2)清洗设施:清洗设施包括车辆清洗设施和油污处理设施,以保证车辆进场前后的清洁和油污的处理。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说明书1、绪论1.1生活垃圾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1.3卫生填埋场概述2、工程概况2.1项目背景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2.3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计算书3、填埋场的选址3.1选址的考虑因素3.2选址的程序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4.1填埋区基底工程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4.3防渗材料4.4防渗系统的构造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3渗滤液收集系统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7.终场覆盖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8.封场后续工作结语参考文献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绪论1.1生活垃圾概述1.1.1生活垃圾的定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题目:B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设计摘要:B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0°13′~101°34′,北纬25°13′~25°45′,距云南省省会昆明269公里。
B市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市2010年总人口为4万人,规划2015年,人口为5万人,2025年人口为7万人。
城市居民主要燃料为蜂窝煤,燃气化普及率不高。
本工程总处理垃圾量为38.24万吨。
的设计内容包括垃圾量计算、垃圾处理处置设计规模的确定;垃圾处理处置工程方案比较和选择;单项构筑物设计计算和施工设计图纸的绘制。
对于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方面是询问老师;另一方面查阅资料以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毕业设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加强和巩固,也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多一条通道。
Abstract:The B city is situated at northeast Yunnan Province, located at the east longitude 100°13 ' ~101°34 ', the north latitude 25°13 ' ~25°45 ', is apart from the Yunnan Province provincial capital Kunming 269 kilometers. The B city is this local politics, the economy, the cultural center. The whole city in 2010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40,000 people, plans in 2015, the population is 50,000 people, in 2025 the population is 70,000 people. The city people main fuel is a honeycomb briquet, burns the gasified popular rate not to be high. This project design content including quantity of refuse computation, garbage disposal handling design scale determination; Garbage disposal handling project plan comparison and choice; Single item construction design calculation and executive project blueprint plan. Some questions which meets regarding the design, we at the same time inquire teach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ult material found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graduation project, enabled own specialized knowledge to obtain strengthened with consolidated, also to own later employment many channels.关键词:填埋方式收运系统渗滤液导气系统Key word: Fills in buries the way receives transports the system infiltration fluid leads is mad the system目录摘要-------------------------------------------------------1 关键词-----------------------------------------------------2 前言-------------------------------------------------------8 1.B城市概况----------------------------------------------- 9 1.1地理位置、人口状况及气候------------------------------- 9 1.2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 91.3垃圾成分----------------------------------------------- 102.总体设计------------------------------------------------13 2.1工程规模---------------------------------------------- 13 2.1.1服务人口及垃圾量的计算------------------------------ 13 2.2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比较-------------------------------- 14 2.3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规模-----------------------------18 2.3.1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规模确定原则---------------------18 2.3.2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规模确定-------------------------18 2.4填埋场场址---------------------------------------------20 2.4.1填埋场的选址应遵循的原则-----------------------------20 2.4.2填埋场选址的基本要求---------------------------------21 2.4.3垃圾场可选场址---------------------------------------212.4.4工程地质条件-----------------------------------------223.垃圾收运系统-------------------------------------------- 24 3.1垃圾收运方案-------------------------------------------243.1.1收运系统概述-----------------------------------------24 3.1.2收集方式的比选---------------------------------------24 3.1.3收集方案---------------------------------------------25 3.2收运系统设计-------------------------------------------25 3.2.1收运总体方案---------------------------------------- 253.2.2环卫设施-------------------------------------------- 254.填埋场工程总体设计--------------------------------------27 4.1工程内容---------------------------------------------- 27 4.2卫生填埋场-------------------------------------------- 27 4.2.1库容------------------------------------------------ 27 4.2.2填埋工艺-------------------------------------------- 31 4.2.3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31 4.3防渗工程---------------------------------------------- 31 4.4渗滤液收集及调节池的计算------------------------------ 34 4.4.1渗滤液收集系统-------------------------------------- 34 4.4.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4 4.5渗滤液处理工艺比较及方案确定-------------------------- 35 4.5.1渗滤液处理工艺简介---------------------------------- 35 4.5.2渗滤液处理方案比选---------------------------------- 37 4.6垃圾坝------------------------------------------------ 41 4.7截洪沟------------------------------------------------ 41 4.7.1截洪沟的分类及作用---------------------------------- 414.7.2截洪沟尺寸的计算------------------------------------ 425.中转站工艺的比较及确定----------------------------------43 5.1直接转运式中转站-------------------------------------- 43 5.2推入装箱式中转站-------------------------------------- 44 5.2.1不带固定式装箱机的中转站---------------------------- 45 5.2.2固定式装箱机的中转站-------------------------------- 47 5.3压实装箱式中转站-------------------------------------- 485.4中转站规模的确定-------------------------------------- 496.填埋气体的控制与处理系统的设计--------------------------49 6.1气体控制的目的---------------------------------------- 50 6.2气体控制的方法---------------------------------------- 50 6.3导气系统设计说明--------------------------------------506.4填埋气体的处理----------------------------------------507.封场覆盖系统设计--------------------------------------- 51 7.1覆盖层------------------------------------------------51 7.2垃圾堆体形状------------------------------------------52 7.3通气管------------------------------------------------52 7.4植树绿化----------------------------------------------527.5维护与检测--------------------------------------------528.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 53 8.1污染源------------------------------------------------53 8.1.1污水及渗滤液----------------------------------------538.1.2废气------------------------------------------------53 8.1.3粉尘------------------------------------------------53 8.1.4噪声------------------------------------------------53 8.1.5恶臭及蚊蝇------------------------------------------54 8.2设计标准----------------------------------------------54 8.3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54 8.3.1气体控制--------------------------------------------54 8.3.2臭气控制--------------------------------------------54 8.3.3粉尘控制--------------------------------------------54 8.3.4污水控制--------------------------------------------55 8.3.5噪声控制--------------------------------------------55 8.3.6致病虫害控制----------------------------------------55 8.4垃圾转运站环境保护措施--------------------------------55 8.4.1日产日清--------------------------------------------55 8.4.2排水------------------------------------------------55 8.4.3绿化------------------------------------------------56 8.5监测系统----------------------------------------------56 8.5.1监测井----------------------------------------------56 8.5.2监测目的--------------------------------------------56 8.5.3监测内容--------------------------------------------56 8.5.4管理制度--------------------------------------------57 8.6环境影响分析------------------------------------------578.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7 8.6.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58 8.6.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8 结论----------------------------------------------------- 58 总结体会------------------------------------------------- 58 谢词----------------------------------------------------- 59 英语翻译------------------------------------------------- 61 参考文献------------------------------------------------- 93本次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知识,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垃圾处理处置工程设计的能力。
永福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设计时间:2007年07月14日目录1.概论1.1项目简况 (4)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1.2.1设计依据 (4)1.2.2基础资料 (4)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1.3.1城市概况 (5)1.3.2城市总体规划 (5)1.3.3自然条件 (6)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1.4.1垃圾清运 (7)1.4.2垃圾成分 (7)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1.5建设的必要性 (7)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2建设的必要性 (8)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2.总体设计 (8)2.1工程规模 (8)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2.1.2垃圾产率 (8)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2.1.4工程规模 (9)2.2处理方法选择 (9)2.2.1处理方法简述 (9)2.2.2处理方法选择 (9)2.3场址选择 (9)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3.1工程内容 (10)3.2卫生填埋场 (11)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3.2.2填埋工艺 (12)3.2.3覆盖材料 (12)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3.2.7地下水层排 (16)3.2.8填埋气体导排 (17)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4.1环境质量现状 (20)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4.5环境保护措施 (22)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4.8环境监测 (23)5.设计计算书 (24)5.1总体设计 (25)5.1.1服务人口 (26)5.1.2垃圾产生量 (26)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5.2.1库容 (26)5.2.2使用年限 (27)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 (27)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5.2.5调节池的容积 (29)5.3防洪工程 (29)5.4防渗工程 (35)概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永福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永福镇人民政府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2.1设计依据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下列资料: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夏季主导风及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洪泛周期(年);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设计时间:2007年07月14日目录1.概论1.1项目简况 (4)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1.2.1设计依据 (4)1.2.2基础资料 (4)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1.3.1城市概况 (5)1.3.2城市总体规划 (5)1.3.3自然条件 (6)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1.4.1垃圾清运 (7)1.4.2垃圾成分 (7)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1.5建设的必要性 (7)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2建设的必要性 (8)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2.总体设计 (8)2.1工程规模 (8)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2.1.2垃圾产率 (8)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2.1.4工程规模 (9)2.2处理方法选择 (9)2.2.1处理方法简述 (9)2.2.2处理方法选择 (9)2.3场址选择 (9)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3.1工程内容 (10)3.2卫生填埋场 (11)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3.2.2填埋工艺 (12)3.2.3覆盖材料 (12)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3.2.7地下水层排 (16)3.2.8填埋气体导排 (17)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4.1环境质量现状 (20)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4.5环境保护措施 (22)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4.8环境监测 (23)5.设计计算书 (24)5.1总体设计 (25)5.1.1服务人口 (26)5.1.2垃圾产生量 (26)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5.2.1库容 (26)5.2.2使用年限 (27)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 (27)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5.2.5调节池的容积 (29)5.3防洪工程 (29)5.4防渗工程 (35)概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永福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永福镇人民政府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2.1设计依据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下列资料: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夏季主导风及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洪泛周期(年);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1.2.2基础资料主要基本资料:永福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讨论来决定后续工作的开展,例如垃圾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形状等感官参数设计,填埋场的处理量等等。
根据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来保证运入的垃圾经填埋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否符合环境要求。
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技术规范》GB12348-90(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1997(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7(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Z/T3037-1995(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9-87(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5)《防洪标准》GB50201-1994(16)《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DB35/424-2001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3.1城市概况永福镇国土面积535.5km2,下辖一个居委会、27个行政村和2个林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44万人,非农业人口1600人。
该镇以农业为主,是福建省重点反季节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78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123万元,工业总产值4502万元,财政收入1054万元。
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并初步形成了反季节蔬菜、花卉、芥茉、高山茶和农业生态游观光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大产业。
农、林、牧、渔产值分别为15366万元、386万元、3170万元和2101万元。
辖区内共有18个骨干企业,全年总产值4000万元。
永福现有的乡镇企业主要有:藤木家具厂、老区饲料厂、文星电站、建筑公司、食品厂、竹制品厂以及荣获国家“星火计划”科技项目的无铅皮蛋厂、振福化工厂、外资兴办的“辰峰果蔬有限公司”和“业星蔬菜有限公司”等。
永福镇水利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水利发电站14处,总装机容量10150千瓦,年发电量7540万kwh。
境内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钨、铁、铜、锡煤、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结晶石等,是漳平市重点矿产乡镇之一,目前矿产业以开采钨、锡和高岭土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省道岭和线与围禾线贯穿全境,已实现村村通车。
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力供应充裕、稳定。
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网涵盖27个行政村,并且均通上了程控电话。
1.3.2城市总体规划漳平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漳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和构建生态型经济枢纽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立足自身、面向闽南、融入沿海,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建设工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全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10年比2005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漳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第八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主要内容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大污染综合整治力度。
其中第四点的内容如下: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在“十一五”期间完善水泥企业粉尘治理工作,对热电厂等排放SO2较多的企业进行治理,对机动车产生的大气污染严格控制,实施城区内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到2010年,城区和建制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区燃气普及率9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对于水环境,要全面实施九龙江流域漳平段的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全市95%以上的水系竖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分区水质标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对于固体废弃物,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50%以上,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维持在95%,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对于噪声源,按功能区确定目标:居民、文教区为40-50dB(A),商住区为45-55dB(A)、商业区为50-60dB(A)、工业区为55-65dB(A),交通干道两侧为55-70dB(A)。
对于水土流失,要以强化治理为主,以小流域为单位,坚持综合治理和连续治理的方针,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把开发和治理,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抓好九龙江污染综合整治、新安溪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染源控制、区域功能达标治理等环保项目工作。
加大环保力度,2010年,水质全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GHZB1-2002)Ⅲ类水质标准以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3095—96)Ⅱ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龙岩市下达计划指标之内。
实施“漳平电厂二氧化硫脱硫治理”、“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城区大气自动测报站建设”、“城区污染监控分中心建设”、“城区噪音监控系统建设”、“重点企业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大深、赤水片区选矿废水治理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力度。
1.3.3自然条件1.3.3.1 地形地貌镇内地形、地貌复杂,中山、低山、丘陵、盆地互相交错,河流峡谷穿过其间,大部分地区为博平岭山脉所盘踞,地势高峻,四周群山耸峙,下浙溪贯穿全境,形成平均海拔75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向有“永福半空吊”之称。
1.3.3.2垃圾场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垃圾场位于永福镇封候村苦田岭对面公路边的山沟内。
两侧山坡陡峭由基岩构成,坡度50°~ 60°,表层风化壳较厚,为强风化花岗岩,坡面植被繁盛。
沟长约360m,底宽度5 ~ 19m,纵坡降15%,是一个“V”型谷。
截洪沟范围内表面积14707m2,垃圾场长度245m,宽度45 ~ 90m,有效容积12万m3。
现场调查初步确定,该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沟口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排泄的唯一通道。
调查时沟内未见地表径流,估计雨后沟内有流水,平时没有水。
1.3.3.3气象与水文永福镇境内群山重叠、溪流密布,主要河流——永福溪全长52公里,其中4.5公里在华安县境内。
该溪上游自南向北流,穿过永福集镇,在文星一带改变流向,自西向东流,经清源村笔架山至华安县汇入九龙江,面积为34.4万平方米,境内有吕坊溪、内洪溪、易坑溪、文星溪和下浙溪等5条支流汇入永福溪,河道坡降18%,天然落差510米,镇域内水能蕴藏量为7.6万千瓦。
垃圾场场址位于永福集镇北部,相距约8km,具体位置在封候村苦田岭对面赴漳平的公路西侧山沟内。
沟内地表水排入沟外公路边排水沟,向北经2000 m左右的流程汇入文星溪,再由西向东流3000m左右,在地东坑以东注入永福溪,最终汇入九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