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8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8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8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总论

1.1考点难点归纳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性质

现代企业会计可以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次要目标是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企业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1.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会计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大量的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关系人,如表1-1 所示。

表1-1 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

2.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与管理会计相比,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从直接的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除了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之外,还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从提供信息的时态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从提供信息的跨度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

流量情况。

(4)从工作程序的约束依据来看,财务会计要受外在统一的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

(5)从会计程序与方法来看,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如填制凭证、登

记账簿、编制报表等。

3.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实践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经济环境对于决定财务报告目标的三个因素均有重要影响:

(1)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

(2)经济环境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

(3)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

反之,企业财务会计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过来影响经济环境。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也就是会计标准,明确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具体来说,会计标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与会计制度两种,本节着重讨论企业会计准则。

1.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会计准则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生产对会计的客观要求。会计准则最早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在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其产生过程如表1-2 所示。

表1-2 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过程

2.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标准自20 世纪50 年代起直至90 年代初,一直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1988 年起,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过程如表1-3 所示。

表1-3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三、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它是指组织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与权责发生制五项。具体如表1-4 所示。

表1-4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四、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对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既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分类,同时也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与利润。

1.会计要素核算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会计要素的核算主要应解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四个方面的问题,且这四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而且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

(1)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accounting recognition)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判断,以明确它们是否对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哪些会计要素。会计确认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可以分为进入会计系统时的确认与退出会计系统时的确认,前者可以进一步分为入账环节的确认与入表环节的确认。换一种表达方式,

会计确认可以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与终止确认。

(2)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accounting mea s urement),是指确定特定的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数量增减变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会计计量主要是货币计量,因而也可称为货币计价。但企业会计有时也提供一些非货币信息。企业在将符合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金额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时,应当针对计量对象的某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5 个:

①历史成本: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产时所实际付出的代价,即取得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

b.负债的历史成本是指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②重置成本: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b.负债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现在重新承接相同的债务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③可变现净值:适用于资产,通常是存货

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

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④现值: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a.资产的现值是指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

b.负债的现值是指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

⑤公允价值:适用于资产与负债

公允价值是计量日转让资产所收到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付出的金额。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需要采用重

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应当保证相关金额能够可靠地取得。

(3)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指企业财务会计将企业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影响性质与数量正确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记录的依据(前提),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记录的基础,填制记账凭证是广义的会计记录,登记账

簿是典型的会计记录的方法。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的设置需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二是满足财务报告的要求。

(4)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2.六大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asset)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作

为资产的资源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

①分类:通常将企业的全部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其他资产统称为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②计价:企业财务会计要正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这就要求对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与减少的资产以及期末结存的资产进行正确的计价。资产入账,按实际(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资产期末减少与期末结存的计价中,企业持有的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一般应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且在资产负债表上,各项资产往往分别按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属性计价。

(2)负债

负债(liability)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是能够

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有明确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者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地估计确

定。

①分类: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 年或长于1 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以内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

款等。非流动负债则是指偿还期在1 年或长于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

期应付款等。

②计价:负债的计价至少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标准:一是未来应予偿付的金额(到期值);二是未来偿付金额

的贴现价值(现值)。在会计实务中,根据重要性原则,对负债的计价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流

动负债通常按它们的到期值进行计价。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owner ’s equity)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

股东权益。

①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②内容: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指按国家规定从

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可以合称为留存收益。

(4)收入

企业(revenue)以获取利润为其主要目的,就必须取得收入。收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

①定义与范围:广义的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

②确认标准: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并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用货

币加以计量。

(5)费用

费用(expense)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概念。

①定义与范围:广义的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狭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它主要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②确认标准: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用货币

加以计量。

【特别说明】根据财会〔2016〕22 号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

为“税金及附加”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调整为“税金及附加” 项目,本书与现行会计政策保持一致,后文不再一一赘述。

(6)利润

利润(profit)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会计上将利润定义为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

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3.六大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

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叫做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揭

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1)会计期间开始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中(结账之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会计期末结账分配利润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期间的等式又称为动态等式,企业可以在编制报表前据以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具体内容如表1-6 所示。

表1-6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2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题

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答:(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财务会计的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②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③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2)明确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

答: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与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必须首先明确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具体说明如下:

①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认定会计主体,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的问题。

②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

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

③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相等时间段落。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

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④货币计量。财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要记账,必须确定记账本位币;要编表,必须确定报告本位币。不但要确定依据何种货币记账,按何种货币编制报表,还需要判断该种货币本身的价值是否基本稳定。

⑤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它要求对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各项业务,以是否取得经济权利、是否承担经济责任为标准,决定资产、负债、收入(广义)和费用(广义)的确认。现代企业会计是以权

责发生制为基础。

(2)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在于开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特别是进行会计确认必须正确运用确认基础。会计确认就是解决能否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会计系统包括账务系统和报表系统,因此,简单地说,会计确认就是要确定能否入账和能否入表。而权责发生制的作用就在于解决这类问题。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因而运用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

3.什么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些要素之间有何联系?

答:(1)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是对财务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从

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也可以称为财务报表要素。

(2)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以及综合收益。

(3)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会计等式来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

在会计期间开始和结束的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下列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从特定的会计期间来看,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利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收入和费用概念采用的是狭义的口径,强调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如果采用广义的

收入与费用概念,则有:广义收入-广义费用=利润。

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在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这些质量要求是如何体现的?

答:(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②相关性。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

③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

会计核算的依据。

④可比性。一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是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⑤及时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⑥明晰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⑦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利润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⑧谨慎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这些质量要求需要在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体现。

①会计确认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判断,以明确它们是否对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什么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a.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b.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c.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企业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体现了客观性的要求。而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还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考虑该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否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是否对报表使用者决策有重大影响和其经济实质,这就体现了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信息质量要求。即便是需要确认的会计信息,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及时确认,这也体现了及时性的要求。

②会计计量是指在明确了企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会计要素之后,要进一步确定其影响的程度,即对有关会计要素的数量增减变化产生多大的影响。在会计计量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一点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③会计记录是指企业财务会计将企业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影响性质和数量正确地记录下来的过程。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以上要求体现了明晰性的信息质量要求。

④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以上要求体现了可比性的信息质量要求。

在以上四个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会计确认(北京师范大学2004 研)

答:会计确认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判断,以明确它们是否对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哪些会计要素的过程。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之前,需要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把非会计核算内容排除在外,而对于影响会计要素的内容,则要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即影响什么会计要素。对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而言,会计确认不仅包括对资产、负债取得时的记录,而且也涵盖了这些项目日后的增减变动乃至最终从财务报表中退出的记录。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来看,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属于会计确认,编制记账凭证也包含会计确认的内容。

2.会计主体(中国矿业大学2008 研;中国石油大学2006 研)

答: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为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须集中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应

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实体。

会计主体可以分为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一般情况下记账主体与报告主体是一致的,但在将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报告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二者就不一致。这样的企业集团只是一个报告主体,不是一个独立的记账主体。

3.现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

答:现值计量属性适用于资产与负债,换言之,资产和负债都可以按其现值进行计量。资产的现值是指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负债的现值是指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

4.公允价值(广东财经大学2016 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

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于资产与负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规定,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转让资产所收到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付出的金额。公允价值是一种脱手价格。

5.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

答:(1)公允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规定,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转让资产所收到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付出的金额。

(2)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资产的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产时所实际付出的代价,即取得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

允价值。负债的历史成本是指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3)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二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比较

6.资产(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华北电力大学2010 研)

答: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

于资产的这一定义,需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的内涵是资源;

(2)作为资产的资源应该为特定企业现在所拥有或者控制;

(3)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具有能为特定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即具有有用性的特点;

(4)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其他资产统称为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7.负债(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

答: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基于负债的这一定义,需要强调负债的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负债是现时存在的、由过去的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经济责任;

(2)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

(3)负债有明确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者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地估计确定

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 年或长于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则是指偿还期在1 年或长于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8.所有者权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研;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

答: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其中,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可以合称为留存收益。概括而言,所有者权益包括本钱(资本)和利钱(盈余)两大部分,会计上应将两者严格区分,并要明确提供投资者是谁,投入资本是多少的信息,以明确产权关系。

9.收入(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

答: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狭义的收入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取的投资报酬。其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0.费用(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

答: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概念。狭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狭义的费用主要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其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11.利润(沈阳工业大学2008 研)

答: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从理论上说,利润可以定义为企业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润主要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由于会计上将利润定义为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收入小于费用,则为亏损),必须将企业在该会计期间内所获得的收入与所产生的费用加以抵销,可见,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2.会计要素(北京师范大学2004 研)

答: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所要核算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既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分类,同时也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

财务报告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以上六大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13.谨慎性原则(北京师范大学2005 研)

答: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导致高估资产或收入的做法,以免损害企业的财务实力,防止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持盲目乐观的态度。例如,对于期末应收账款预计坏账损失,对期末存货的估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做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4.真实性与可靠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 研)

答:(1)真实性是指会计反映的结果应当同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每一项会计记录都要有合法的凭证为依据,不允许弄虚作假。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保证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之间相互一致。

(2)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应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使会计信息可靠。

(3)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要求的两个方面。

15.实质重于形式(中国石油大学2006 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 研)

答: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是因为,有时候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为了真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8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总论 1.1考点难点归纳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性质 现代企业会计可以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次要目标是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企业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1.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会计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大量的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关系人,如表1-1 所示。 表1-1 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 2.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与管理会计相比,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从直接的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除了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之外,还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从提供信息的时态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从提供信息的跨度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

流量情况。 (4)从工作程序的约束依据来看,财务会计要受外在统一的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 (5)从会计程序与方法来看,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如填制凭证、登 记账簿、编制报表等。 3.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实践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经济环境对于决定财务报告目标的三个因素均有重要影响: (1)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 (2)经济环境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 (3)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 反之,企业财务会计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过来影响经济环境。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也就是会计标准,明确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具体来说,会计标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与会计制度两种,本节着重讨论企业会计准则。 1.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会计准则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生产对会计的客观要求。会计准则最早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在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其产生过程如表1-2 所示。 表1-2 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过程 2.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标准自20 世纪50 年代起直至90 年代初,一直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1988 年起,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过程如表1-3 所示。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经过: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 机②银价上涨,加重百姓负担③腐蚀统治机构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5、道光帝为什么下令禁烟: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 重威胁清皇朝的统治 6、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 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背景: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3、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4、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实行挑衅 5、19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6、相关人物:林则徐、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道光帝、琦善(直隶总督,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继续北上直逼 天津时被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 7、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近代史的开端。 10、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11、近代的被迫开放通商港口与现代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区别: ①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在外国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 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 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实行的 ②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国家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强迫中国开放的; 今天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为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而实行的③近代通商口岸是被侵略的产物;经济特区和 沿海开放城市是主动开放的产物。 ④近代通商口岸使中国受到侵略和掠夺;而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 城市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15.小虾

15. 小虾 gāng xì xiān mò fù qián bó jiào fù 缸隙掀未副钳搏较腹 特殊词语: 荡来荡去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近义词: 通体——全身追逐——追赶搏斗——打斗 反义词: 透明——浑浊安静——吵闹激烈——平和休息——工作词语搭配: 轻轻掀开安静的角落圆圆的卵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从葡萄架下闲置的水缸写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缸中的环境,生动形象,并为下文小虾在水缸中自在生活埋下了伏笔。 2.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这句话是作者对小虾外形的观察,写出了它们不同的外形特点:才长大的虾“通体透明”;千年虾“灰黑色”“背上、尾巴上积着泥,长着青苔”,体现了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3.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这句话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写小虾在水缸中生活的动态,生动传神。) 4.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蹦”“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表现了小虾被挑逗时生气的动作,使小虾显得非常可爱。作者仔细观察小虾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用词准确、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是一个细致观察的有心人)

生活环境: 葡萄架下水缸 外形: 才长大的千年虾 自在闲游 小虾神态动作生气的样子仔细观察 激烈搏斗细心照料喜爱之情 小虾多起来 成长变化聚在落叶下 课文通过对小虾的外形、动作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小虾在水缸中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先用一个中心句总领全段,然后围绕中心句,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把事物写具体。 如课文第3自然段。

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想学好英语上课要多做笔记,认真听,跟上老师的节奏,把该背 的单词背熟,语法记牢。为大家归纳整理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语法、短语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帮助。 八年级(初二)上册英语语法、短语和知识点总结归纳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本单元的话题:谈论假期活动内容,复习一般过去时。 本单元的语法:1.复习一般过去时;2.学习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的用法。 2.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的用法: (1)左边的some 、any 、every 、no 与右边的body 、one 、thing 构成不定代词,some 、any 、every 、no 与右边的疑问副词where 构成不定副词; (2)一般情况下以some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用于肯定句,以any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以no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表示否定含义(no one 为两个单词); (3)不定代词或不定副词和形容词连用时,形容词放在后面。 He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肯定句用something ,形容词important 放后)

Did you buy anything special? ( 一般疑问句用anything ,形容词special 放后)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last month? 上个月你去令 ? 人感兴趣的地方了吗 (一般疑问句用不定副词anywhere ,形容词interesting 放后) (4)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做主语时,后面的动词用单数形式。Everone is here today. 今天每个人都在这里。 : 本单元的短语和知识点 3. go on vacation 去度假go to the mountains 上山/进山 4.stay at home 呆在家go to the beach 去海滩v isit museums 参观博物馆go to summer camp 去参观夏令营3. study for tests 为考试而学习备考go out 出去 4. quite a few 相当多,不少(后跟可数名词复数)take photos 照相most of the time 大部分时间 5.buy sth for sb = buy sb sth 6. taste good. 尝起来很好 为某人买某物 taste( 尝起来)、look( 看起来)、sound( 听起来)为感官动词,后跟形容词 7.have a good\great\fun time 过得高兴,玩得愉快(=enjoy oneself) 8. go shopping 去购物9. nothing ?but+ 动词原形:除了??之外什么都没有 He had nothing to do at home but read yesterday. 昨天他在家除了读书无事可做。

财务会计学 戴德明(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戴德明(第五版)财务会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1、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2、权责发生制: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3、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5、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6、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7、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 2、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3、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 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票据贴现的含义:在应收票据的到期日之前,将票据背书后提交银行贴现,以收取相当于票据到期值扣除银行贴现折价后的余额 5、商业折扣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对商品价目单中所列的价格给予的扣除。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才是实际销售价格 6、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规定的期限内早日付款,而向其提供的按销售价格的一定比率所作的扣除。 7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1、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 2、可变现净值: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3、 1鹑谧什且磺锌梢栽谟凶橹慕鹑谑谐∩辖薪灰住⒕哂邢质导鄹窈臀蠢垂兰鄣慕鹑诠ぞ叩淖艹啤V饕ㄏ纸稹⒁写婵睢⒂κ照丝睢⒂κ掌本荨⒋睢⒐扇ㄍ蹲省⒄ㄍ蹲实取?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vailable-for-sale financial assets)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 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 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 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 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 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 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 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 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 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 签订 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 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0主 童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 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 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签约: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 了《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 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 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 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 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 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27.漏

27.漏 pó jí zéi mò diān jiāo xuàn zòng 婆脊贼莫颠胶旋纵 lòu wèi pàng lǘ zéi láng mò lì bào jià zhān jiāo piān 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xuàn (旋风) 旋 xuán (旋转)(盘旋) 听写词语: 里屋莫非厉害发抖松手粘胶跟前甘心滴答 四字词语: 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昏头转向安安稳稳 特殊词语: 倒栽葱 近义词: 清醒——明白甘心——情愿 反义词: 清醒——迷糊惊恐——镇静昏头——转向神志——清醒 1.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 手掉,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这两句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2.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无巧不成书”,民间故事的情节中往往有许多“巧合”,这样才显得引人入胜。这是本故事中的第一处“巧合”。) 3.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这两句话描写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害怕“漏”的心理。

4.老虎吓得浑身发科,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第二处“巧合”,贼摔到老虎背上,老虎以为是“漏”来捉它来了。) 5.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第三处“巧合”,老虎和贼又撞在了一起,还是把对方当成了“漏”) 6.老公公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谷,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结尾点出“漏”的真正含义,这样的结局令人忍俊不禁。) 起因(1、2):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漏经过(3~18):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老虎和贼三次相遇生动有趣结果(19~20):驴吃草,老公公和老婆婆再说“漏”回味无穷 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户人家养了一头小胖驴,虎想吃驴,贼想偷驴,却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把对方当成自己从没见过的“漏”而吓得昏过去,最后夫妇俩的驴没有被偷,但房子却真的漏雨了 结尾解疑,令读者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在读这个民间故事时,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疑问:到底老虎和贼害怕的“漏”是什么东西呢?故事直到结尾才揭示出“漏”的真正含义,让读者觉得非常好笑的同时,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资产(上)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金融资产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四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金融工具的内容、金融资产的基本分类及各类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及预付账款;各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交易性金融资产。 本章的重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核心考点】 考点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1.金融工具(见表4-1)

表4-1 金融工具 2.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持有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资产: (1)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 (2)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不包括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 考点二应收款项★★★★ 1.应收票据(见表4-2) 表4-2 应收票据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说明】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可以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在贷方,则为企业预收的款项。 【注意】在销售业务中,发生的商业折扣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而现金折扣情况下,我国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3.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的主要内容 ①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②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③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④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⑤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借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增加,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收回,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4.坏账 (1)坏账及其确认条件(见表4-3) 表4-3 坏账及其确认条件

新版八年级上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 一、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P.2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广州)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上隐,鸦片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P.3原因: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P.3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P.4结果: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P.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P.7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三、列强侵华罪行 1、P.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洗劫了中国许多珍贵文物(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十二生肖铜兽头) 2、P.8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四、结果: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五、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六、P.10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由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一、新疆以前的历史 1、(七上P.8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时在新疆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3、(七下P.111)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包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P.12背景:阿古柏侵占新疆,西北塞防告急;俄英勾结阿古柏,共同破坏中国主权。 2、P.13概况: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使新疆地区不再受外敌侵占,维护了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根本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起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道路。 二、P.16导火线:日本侵占朝鲜 三、主要战役: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辽东半岛战役。 四、P.16典型事例: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沉着指挥,在船身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勇撞日舰“吉野”,以身殉舰。 五、★★结果: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P.17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开通商口岸。 六、失败的根本原因:中日社会制度的差距和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七、P.17甲午战争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①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 ②导火线: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二、P.2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8月中旬) 三、★★P.21---2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长达半个多世纪)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P.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 府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P.28背景和原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的部分开明地主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同外国资本主义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中西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差距。 2、思想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3、P.28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3.荷花【最新版】

3. 荷花 āi péng zhàng piān dǎo 挨蓬胀翩蹈 bàn péng zhàng liè zī shì fǎng fú suí dǎo zhǐ 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 āi (挨着)(挨挨挤挤) 挨 ái (挨打)(挨骂) 听写词语: 荷花清香赶紧圆盘花瓣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破裂 姿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特殊词语: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近义词: 赶紧——赶快姿势——姿态仿佛——好像 词语搭配:碧绿的大圆盘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 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未见花容,先闻花香,引出下文。)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多、密,“碧绿”“大圆盘”分别点明了荷叶的颜色及形状特点。这个句子形象地写 出了荷叶的多、绿、大、圆的特点)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传神地写出了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样子,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一个“冒” 字仿佛让我们看到荷花想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充满活力的样子。) 4.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领可真了不起。(一个

“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的荷花动起来了,让荷花的色彩明艳起来了。“画家”则是指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5.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而是“我”的想象。“我”看着满池美丽的荷花,闻着荷花的清香,沉浸其中,以为自己也是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闻到(1):清香 荷花看到(2、3) 荷叶挨挨挤挤、大圆盘大幅活的画花美人陶醉 荷花千姿百态神奇大自然想到(4、5):“我”仿佛成了荷花,在翩翩起舞 课文描写了作者夏日里去公园,看到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景象而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运用丰富的想象。示例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 十年经验,倾心整理

目录 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模型法)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财务会计学(第四版)戴德明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课后答案

教材的版本: 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四版) 教材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材的作者: 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教材的封面: w w w .k h d a w .c o m

2-4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我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包含的内容: (1)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分工完成、各负其责 (2)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制度化 (3)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与会计记账分开处理 (4)货币资金收入与货币资金支出分开处理 (5)内部稽核人员对货币资金实施制度化检查 2、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项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等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二、练习题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入账、企业尚未入账款项 银行代收应收票据 减:银行已付出账、企业尚未出账款项 银行代扣手续费 银行扣减多计利息 调节后余额 165 974 10 900 115 1 714 175 045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入账、银行尚未入账款项 企业送存银行支票减:企业已付出账、银行尚未付出账款项 企业开出支票 调节后余额 180 245 8 000 13 200 175 045 2、编制会计分录 (1)5月2日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2)5月8日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3)5月19日 借:原材料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15 000 (4)5月20日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1 700 (5)5月21日 借:银行存款 49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9 000 (6)5月22日 借:银行存款 3 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 300 3、编制会计分录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M 公司股票——成本 20 000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480 w w w .k h d a w .c o m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2.燕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2. 燕子 2. 燕子 会认字 ling lìyìyàng juàn xián sǎn xiān gān hén....*....*....*..... 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会写字 còu fújíjùxíng lüèoǔěr zhān juàn xiān hén....*....*....*..... 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纤痕 多音字 sǎn(闲散)(零散) gān(旗杆)(栏杆) 散杆 sàn(散步)(散心) gǎn(笔杆)(一枪) 重点词 听写词语:乌黑剪刀活泼春日轻风吹拂酒落赶集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偶尔纤细电线 四字词语:烂漫无比光彩夺目波光粼粼 近义词:吹拂——吹动聚拢——聚集伶俐——聪明偶尔——偶然生趣——生机闲散——闲适 反义词:聚找——分散伶俐——笨拙 偶尔——经常纤细——粗壮光彩夺目——黯淡无光词语搭配: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如毛的细雨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重点句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突出了小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凑成”突出了小燕子的灵巧和可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 之情。)....*....*....*.....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

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微微”突出了春风的轻柔,“如毛”突出了春雨的细小。“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写出了春天颜色的丰富与鲜艳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赶集似的”“聚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的景象。)....*....*....*.....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闲散”“休憩”写出了飞倦了的小燕子停歇的状态在广阔蓝天的背景下,几痕细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背诵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课文结构 羽毛——乌黑 外形美翅膀——轻快有力(凑)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春光美鲜花草叶衬飞燕可爱活泼添生趣 轻风细雨拂柳丝(赶集) 飞行美斜飞、横掠 休憩美闲散 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在春天从南方赶来、飞行和休憩的 顺序记叙,描绘了充满生机、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图,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作者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写法 由近到远的描写方法。示例: 先写近处看到的燕子的外形,再写远处的燕子在空中在湖面飞行的各种姿态,最后写更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 (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力大小的测量: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3.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新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