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二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库仑定律一、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1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1、库伦定律的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式中F12、q1、q2、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k = 9×109 N ·m 2/C 2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因为同带负电荷,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31=时,相互作用力N F 61102-⨯=,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12=时,相互作用力2F 是多大? 解:根据库仑定率,可列出如下两个方程211r q q k F B A = (1) 222r q q k F B A = (2)由(1)/(2)得 222121r r F F = 则: N r r F F 5226222112108.113102--⨯=⨯⨯== IV.小结(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来计算。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路基本知识,提高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注重细节和安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故障排除方法教学难点: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教材:电机与控制技术基础2.实验设备和材料:直流电源、直流电动机、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等3.实验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电锁定钳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提问:你们对电工技术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学习电工技术很重要?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2.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串联、并联、加法定律等。

3.介绍电路中常见的元器件和其符号,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4.讲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40分钟)1.展示直流电路的搭建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测量。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电路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际应用(30分钟)1.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调试,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五、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电工技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习题和实验报告等。

2.强调学生对电工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实际应用和总结等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电路分析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201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201页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库仑定律一、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1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1、库伦定律的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式中F12、q1、q2、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k = 9×109 N ·m 2/C 2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 N r q q k F 27.04.0102.11041092669221=⨯⨯⨯⨯⨯==--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因为同带负电荷,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31=时,相互作用力N F 61102-⨯=,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12=时,相互作用力2F 是多大?解:根据库仑定率,可列出如下两个方程 211r q q k F B A = (1) 222r q q k F B A = (2)由(1)/(2)得 222121r r F F =则: N r r F F 5226222112108.113102--⨯=⨯⨯== IV.小结(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221rq q k F =来计算。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库仑定律一、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

1个电子电量e=1.6×10-19C。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1、库伦定律的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式中F12、q1、q2、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k = 9×109 N ·m 2/C 2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因为同带负电荷,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31=时,相互作用力N F 61102-⨯=,当它们间的距离m r 12=时,相互作用力2F 是多大? 解:根据库仑定率,可列出如下两个方程211r q q k F B A = (1) 222r q q k F B A = (2)由(1)/(2)得 222121r r F F = 则: N r r F F 5226222112108.113102--⨯=⨯⨯== IV.小结(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来计算。

中职电工基础 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 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理解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能够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4. 学会使用电工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电力系统、家庭电路、电器维修等。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电工基础知识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 解释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 = V/R。

- 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以及计算总电阻和总电流的方法。

3. 实例演示(20分钟)-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 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并计算总电阻和总电流。

4. 实践操作(30分钟)- 给学生分发电工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 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维修。

5. 总结(10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电工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教案评估:1. 在实例演示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2. 在实践操作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电工仪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维修。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问题,检查他们对于电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电路实验,挑战他们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工安全知识,包括电击防护、绝缘材料的使用等。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电工技术书籍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拓宽他们的电工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基础教案使用教师:xxx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认识电路教学章节学时数1.1 电路 1.2 电流 1.3 电阻61.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5 电能和电功率 4 实训课 2 本章总学时121、 “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 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3、 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 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 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章 简单的直流电路教学章节学时数2.1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2 电阻串联电路 2.3 电阻并联电路 2.4 电阻混联电路 8习题课1 2.5 万用表 2.6 电阻的测量2.7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6 习题课 1 本章总学时161、 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

2、 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 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1、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 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第三章 复杂的直流电路教学章节学时数3.1 基尔霍夫定律 3.2 支路电流法3.3 叠加定理 3.4 戴维宁定理8习题课 2 本章总学时10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 电容教学章节学时数 4.1 电容器与电容3.2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 4 3.3 电容器的连接 3.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4 本章总学时81、 理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 初步建立交流电路的概念。

1、 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等效电容的计算。

3、 了解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规律。

第五、六章 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章节学时数 5.1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 5.2 磁场强度5.3 *磁路的欧姆定律 66.1 电磁感应现象 6.2 电磁感应定律 4 6.3 自感与互感 6.4 自感与互感 4 本章总学时141、 用愣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

2、 自感现象、互感现象及相关计算。

1、 了解载流体与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其磁场方向。

2、 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律、磁场强度的概念。

3、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4、 *理解自感、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5、 了解线圈中磁场能的概念,及在电路中磁场能与电能的转化规律。

第七、八章 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章节学时数 7.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7.2 旋转矢量 4 习题课2 8.1 纯电阻电路 8.2 纯电感电路 8.3 纯电容电路 6 习题课28.4 RL 串联电路 8.5 RC 串联电路 8.6 RLC 串联电路 8.7 交流电路的功率 8习题课 2 本章总学时241、 理解相位差的概念。

2、 掌握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3、 熟练掌握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电压、电流、阻抗、阻抗角、功率等方法。

4、 *理解谐振电路选频特性的原理。

1、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2、 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波形图、旋转矢量等)。

3、 掌握R-L-C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阻抗角的物理意义。

4、 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第十章三相交流电路和电动机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

2、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掌握对称三相负载Y形连接和△连接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5、*会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反转、调速、制动的操作1、掌握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相位、大小关系。

2、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

3、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及其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方法。

教学章节学时数10.1 三相交流电源 210.2 三相负载的连接 2习题课 210.3 三相电路的功率 2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101.1认识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1电路的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4.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6.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

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教学过程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

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三、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教学后记:1.2 电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概念;2、掌握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电流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 1、掌握金属导电介质中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具略。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复习旧课:电场与电场强度。

II.新课一、电流定义:电荷的定向运动叫做电流。

注意: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相反方向的运动等叫做电流。

电流是一个表示带电粒子定向运动的强弱的物理量,表征电流强弱的物理量为电流强度,它是一个标量。

电流强度的定义: 电流强度在量值上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和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 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 t q I(定义式) 式中q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t ——通过电荷量q 所用的时间,单位是秒,符号为s ;I ——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

在实际生活中,安培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所以,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 )和微安(A μ):(国际单位制)A mA A μ6310101==二、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运动方向相同。

注意:在电路计算时,我们通常无法事先确定电路中电流的真实方向,为了计算方便,常常事先假定一个电流方向(假想的电流方向)。

用箭头在电路图中标明电流的参考方向,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的符号判断电流真实方向。

结果为正,则电流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一致;结果为负,则电流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电流方向只表明电荷的定向运动方向。

按照电流的大小、方向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电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如图1-4教材)所示;(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电流叫直流电流或稳恒电流,如图1-4a 所示;(2) 如果电流的大小随时间变化,但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脉动电流,如图1-4b 所示;(3) 如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时间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交流电流,如图1-4c 所示。

III.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例题:在5min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6C ,求电流是多少安,合多少毫安?解:根据电流的定义式mA A t q I 12012.06056.3==⨯==解题点要:(1)注意带入数值的单位必须是国际标准单位;(2)注意电流强度单位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换算关系。

IV .小结(1)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表征。

电流强度的量值根据电流强度定义式t q I计算可得。

其单位使用国际标准单位。

(2)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带电粒子运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在电场力作用下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正离子运动方向一致。

(3)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一般的电路计算中,我们无法事先确定电流的流向,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先假定一个电流参考方向。

得到计算结果后,可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来判定实际电流方向。

V . 作业 教学后记:1. 3电阻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的含义。

2、了解电阻定律。

3、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 电阻定律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Ⅰ.导入 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质中,有的可以导电,有的不能导电。

根据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