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7—情绪情感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如何巧妙区分情绪和情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如何巧妙区分情绪和情感

如何巧妙区分情绪和情感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必考知识点,情绪情感属于心理学里的心理特征,主要以客观题以及低频次的简答题来进行备考,客观题常考察例子反选以及概念反选。

很多同学对于情绪情感傻傻分不清楚,因此在这里帮大家做了以下梳理,便于大家在考试中能够百战百胜!1、什么是情绪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情绪是一种身体需要、先天就有的,所以情绪的特点是外在的、不稳定的、多变的。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些事物或对象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出一种开心高兴的心情,而当我们的需要没有达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引起我们不满甚至忧愁的一个情绪。

2、什么是情感情感一般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所以情感一般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

3、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的状态一般分为三种,分别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①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比如我们常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都是属于心境。

②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比如“范进中举”时的拍案叫绝;奥运健儿在运动会场上表现的出奋勇激战,这都是属于一种激情。

③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比如说我们的新老师在上讲台时,他的一种慌乱中急中生智的一种行为就属于应激。

情感的分类也分为三类,分别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①道德感:是借用一定的道德品标准去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最美女教师”,这都是一种道德感。

包括我们的一些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责任感、正义感,这都是属于道德感。

②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索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血管反应
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心率、血压和其他心血管参数。例如, 当人们感到害怕或生气时,心率和血压可能会升高。
内分泌系统在情绪中的作用
激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情绪体 验。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在应对压力时释放,引发战斗或逃跑 反应。
皮质醇
催产素
催产素是一种与亲密关系和信任相关 的激素,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交行为 和情感体验。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CONTENCT

•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 情绪和情感的理论解释 •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情绪和情感的调节与控制
01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பைடு நூலகம்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情绪通常指个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 感则指个体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交织,情感往往基于情绪,情绪的表达也能反映 出情感。
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们是人类行为和心 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认知、动机、行为和社会互动 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 理机制至关重要。
02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分类
快乐
悲伤
愤怒
恐惧
厌恶
指个体感到满足和愉悦时 所体验到的情绪,通常与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 足有关。
指个体失去某种重要事物 或遭遇不幸时所体验到的 情绪,通常伴随着失落感 和痛苦。
指个体受到威胁或感到不 满时所体验到的情绪,通 常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 和行为冲动。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第七章_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_情绪和情感

2019/6/16
心理学
钱伟
32
(二)情绪的状态种类
心境
1、什么是心境? 心境是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019/6/16
心理学
钱伟
33
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 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
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骄傲是个体在了解到自己的行为符合 理想自我要求时产生满足感、自我肯 定的情绪体验。
自罪是个体了解到自己达不到理想要 求时所产生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骄傲还是自罪,取决于现实自我是否
满足于理想自我。
心理学
钱伟
31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钱伟
50
四、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1、爱 爱是对他人肯定的情感,它与喜欢相联系。 一般来说,爱具有积极的意义。
2、恨
恨是对他人否定的情感,它与愤怒 这一基本情绪相联系。
恨这种情感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力求摧 毁所恨的对象。
恨的消极作用在于它的破坏性。
恨也有积极的作用。
不喜欢或厌恶等否定情感与恨不同,它们只是导致个体远离对象。
2019/6/16
心理学
钱伟
42
计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 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 16、17、18、20。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 值越小越好,分界值为50。
2019/6/16

第七章 情绪情感 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情绪情感 心理学课件

第三节 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包括挫折的情境、 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二、引起挫折的原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三、如何应对挫折 (一)正确认识挫折(普遍性和两重性) (二)改善或消除挫折情境
(二)激情 概念: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特点:一是激动性,二是冲动性;三是是短暂性 原因:一般说与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关,对立的意向 冲突(自己这么想,偏偏那么来)和过度的抑制都会引起 。
(三)应激 概念: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出乎预料的 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发 生比激情更突然、更剧烈、对机体的激发程度更大。 应激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积极的状态,它使人精力 旺盛,活动激化,思维特别清晰,动作机敏、准确,从而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时摆脱困境;另一种是消极的状 态,它使人出现不必要的动作,语无伦次,情绪紧张,同 时意识的自觉性降低,会出现思维混乱,分析判断力减弱 ,感知和记忆出现错误,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困难等情况
(三)调节抱负水平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讨论: 作为家长和教师,是该处处保护孩子免 受挫折?还是该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的 能力?
随着个体的发展,社会化进程到一定阶段后, 有了社会性需要,才可能有情感体验的出现。
再次,从情绪与情感的表现来看,情 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暂时性和冲动性,而 情感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比如,幼儿会因为饥饿而哭泣,但当得到食物后, 哭泣就会停止。 情感并不会随着情境的消失而消失,比如,母亲对 于儿女的爱,不论儿女在不在身边都不会消失。
1.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
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
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
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 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 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 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 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 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 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 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 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 (2)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受已形成的情感所 制约,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 得以表现。
12
情绪、情感与认知过程 (1)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有所知,
才有所感。” “知之深,爱之切” 。 (2)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12
(二)情绪与情感两极性
12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 性,情绪状态主要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 热情等基本状态。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 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具有 弥散性的特点。
12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
绪状态。激情常常是由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的强 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所引起。如狂喜, 暴怒,绝望,惊厥等。
(2)情绪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 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 验的形式存在,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3)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性 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12
联系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
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心理体验, 在具体人身上它们互相依存密切联系。
8
6.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7. 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人类一般思维的基本
特征以外,还具独特性、科学性、独立性等特 征。
8.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 所、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基本阶段。影 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知觉情境、动机强度、 原型启发、心理定势、功能固着与变通、个性 特征等。
10
伊本•西拿的公羊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 医学家伊本•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 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 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呆的 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 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 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 一直生活得很好。西拿做的这个实验表明了情绪对 动物有很大的影响。
要点复习 1.思维是人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 的、概括的反映。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 个基本特征。 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 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创新程度、独创性 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应激状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状态, 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有利于主体调动身心各个 部分力量去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
15
另一种是消极的状态,应激所造成的高度 紧张情绪阻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意识 的自学性降低,知觉、狭隘,注意的分配,转 移出现困难,思维迟钝,混乱,
10
第三编 人的行为的控制、调节及教育
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教育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概念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 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生 理唤醒、外部表现。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
12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EQ(Emotional Quotient)的主要因素包括 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 折承受力。
12
三、基本情绪状态
原始情绪(人类最基本的情绪) 1、快乐。快乐是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2、愤怒。愤怒是由于他人或他事妨碍目的达到,致 使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时产 生的情绪体验。 4、悲哀。悲哀是在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 或在自己达到理想愿望破坏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6
3.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 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与 。 A·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创造思维 D·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4.思维过程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是(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
5.想象是人们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 进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形成方式有粘合、 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
12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 (1)面部表情:通过眼部、颜面和嘴部肌肉的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眉开眼笑” 、“目 瞪口呆” 等。 (2)身段表情:躯干、四肢及头部的身体运动 所表示的情绪状态。 “手舞足蹈” ,“捧腹大 笑” ;“捶胸顿足” ,“咬牙切齿” 等。 (3)言语表情:言语的语音、语调、节奏、速 度等也可以表现情绪和情感。“语无伦次” , “抑扬顿挫” 等。
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它使人体 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 现。
13
例如, 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盛怒时横眉竖目,握拳顿足,暴跳如雷。
14
(三)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
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 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人类的表情具有先天性和社会性。
12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与调节 (一)情绪与情感功能 情感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具有多种功能:
1、具有交流思想感情的信号功能。 2、具有影响行为或活动的调节功能。 3、由情感共鸣而产生的感染功能。
12
(二)情绪与情感调节 情绪的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 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情商与造就高EQ现代人
情绪与情感具有两极性的基本特征。 所谓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都具有肯定和否 定的对立性质。例如,快乐—悲伤,热爱—憎恨, 尊敬—轻蔑,振奋—消沉等都有对立的意义。
12
(三)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1、情绪、情感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活动的变化; 内外分泌腺活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