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剂申报资料
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1.申请表格:医疗机构需要填写并签署正式的申请表格,该表格通常
由药品监管部门提供。
2.药品注册证明文件: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原药品注册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以证明曾经获得过药品注册批准。
3.产品质量文件:医疗机构需要提交产品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量
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的合格证明等。
4.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医疗机构需要提供药物安全性和有
效性的临床试验数据、实验室研究报告等证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
5.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实施文件:医疗机构需要提供生产制剂所需的
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记录等。
6.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相关资质证明:医疗机构需要
提交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证明
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文件。
7.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文件: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详细描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8.注册产品的样品:医疗机构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注册产品样品,供
监管部门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测。
10.其他相关资料:根据具体要求,医疗机构可能需要提供其他相关
资料,如药品销售渠道、广告宣传材料等。
以上是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一般要点,具体要求可能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法规而稍有差异。
医疗机构在提交申请前应仔细阅读相关要求,并确保申请资料的准确、完整和合规性。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申报资料项目1.制剂名称及命名依据。
2.立题目的以及该品种的市场供应情况。
3.证明性文件。
4.标签及说明书设计样稿。
5.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以及使用背景情况。
6.配制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7.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8.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9.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
10.样品的自检报告书。
11.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12.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13.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4.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6.临床研究方案。
17.临床研究总结。
二、说明1.资料项目3证明性文件包括:(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复印件;(2)医疗机构制剂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的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3)提供化学原料药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包括: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性文件、销售发票、检验报告书、药品标准等资料复印件;(4)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注册证书复印件;(5)《医疗机构制剂临床研究批件》复印件。
(6)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相应制剂剂型的“医院”类别的医疗机构申请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还应当提供以下资料: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双方签订的委托配制合同、制剂配制单位《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复印件。
2.中药制剂的功能主治的表述必须使用中医术语、中医病名。
3.中药制剂应当与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进行比较,内容包括:(1)处方组成;(2)理法特色;(3)功能主治。
4.资料项目7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是指针对质量控制所研究的全部试验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5.资料项目8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是指纳入质量标准正文的研究资料。
6.资料项目10样品的自检报告书,是指由医疗机构对制剂及原料/饮片及辅料进行检验并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其中原料/饮片及辅料可以是申报单位自检,也可以是其他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
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申报材料

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申报材料篇一: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管理制度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管理制度制(修)订人:制(修)订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执行日期:分发部门:仓储部、营销部、市场部、采供部、质管部、人事行政部、财务部1、目的:为确保所储存药品数量准确和质量完好,杜绝差错,制定本管理制度。
加强特殊管理监管,确保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合法性,规范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杜绝含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从药用渠道流失和滥用。
2、依据: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经营的全过程。
4、责任:企业负责人是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药品经营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在公司经营全过程中,凡是与“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相关工作有关的人员均为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管理人员。
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仓库管理员、验收员、养护员、复核员、司机、质量管理员等,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相关人员与工作进行监督。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及各部门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5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采购5.1 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种与供应商的资格审核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供应商必须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并且是经本公司质管部审核合格的合格供货方,不得从任何非法渠道购进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
5.2、当供应商为首营企业时,按《首营企业审批程序》进行审核,采供部负责向供货方索取《营业执照》及其上一年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情况、《药品经营/生产许可证》、《GSP/GMP》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5.3当购进的药品为首营品种时,按《首营品种审批程序》进行审核,向供货单位索取合法性证明材料:生产批文、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物价批文等资料以及样品、说明书等。
医院制剂申报资料

皮、山药、茯苓、泽泻 十全大补丸——党参等十味,温补气血。
ppt课件
11
(5)采用方内药物剂量比例或剂量限 度加剂型命名。
例如:六一散——滑石粉600g 甘草100g。
(6)采用象形比喻结合剂型命名。 例如:五子衍宗丸
(7)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 命名。
要求:
1、药材名称一定要使用药典(或药 材标准)名称,不得使用习用名或简写 名称。
例如 熟地→熟地黄
丹皮→牡丹皮
寄生→桑寄生?槲寄生?
枣仁→酸枣仁
ppt课件
16
2、炮制品一定要注明,注明方法要规范。 例如:山萸肉→山茱萸(制) 炒白术→白术(炒) 黄连(制)→黄连(吴茱萸制) 另有酒制、姜制等
有些特殊炮制方法药典未收载的应 在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中详细列出炮制方 法。
2. 批号 投料量 半成品量 成品量 成品率
3.
4.
5.
6.
7.
8.
9.
10.
ppt课件
31
11.
四、近一年配制制剂批次和数量 品名 批号 规格 数量 自检结果
ppt课件
32
五、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 来源及质量标准
ppt课件
33
1、处方中药材的法定质量标准复印件
中国药典2000年版、95年版、90 年版…以最新版为准。
应以某种代表性成分或出膏率等 为指标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生产 工艺。
ppt课件
27
(3)纯化工艺
提供纯化工艺的考察数据,说明选 择有关参数的依据。
以醇沉工艺为例:需考察:提 取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说明测定温 度)或体积,加入乙醇的浓度,加入 乙醇的量或加入乙醇后的溶液含醇量, 操作温度及醇沉时间等。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程序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程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程序申报临床研究的新制剂由省局的市局受理点受理,市局对申报资料初步审查,省局审批。
(一)新制剂初审市局初审程序:1、市局受理点受理(5日)(1)申报资料包括:《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见《办法》附件一);电子文档(申请表、质量标准、说明书、综述资料)。
(2)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
2、市局初审查(30日)(1)对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2)10日内组织对现场核查:核查与申报资料相关的实验原始记录真实性及与申报资料是否一致;核查试制样品的研究条件和检验条件,三批试制样品的批生产记录和检验原始记录,并出具现场核查报告。
(3)抽取三批试制样品并通知省药检所检验。
抽取样品的数量为检验的3倍量,填写抽样记录单和送检通知单,贴封后送省药品检验所进行制剂标准复核和检验。
(4)市局完成资料审核、现场核查和样品抽样后,出具审核意见,将两套完整的资料上报省局受理大厅。
上报资料包括:(1)《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请表》;(2)申报资料;(3)现场核查报告表;(4)市局综合审查意见;(5)抽样记录单和送检验通知单各1份;(6)市局《行政许可内部流转单》。
(二)新制剂的审批省局审批程序:1、省局受理大厅。
(1)对市局上报的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进行核对并签收登记。
(2)对药品检验所报送的检验报告书和标准复核意见进行查收并登记。
(3)将受理申报资料一套送交药品注册处,一套送交省局药品审评中心。
2、省局药审中心在40日内组织完成技术审评,并将审评意见报药品注册处。
技术审评需要补充资料的,发补充资料通知函。
申请人应在3个月内将补充资料报药审中心(由于实验周期原因导致延期除外)。
逾期未补的,药审中心将退审意见报省局注册处。
3、药品注册处审核后符合规定的,10日内发给《医疗机构制剂临床研究批件》;不符合规定的,10日内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逾期未补资料的,发给《退审通知件》予以退审。
医院制剂中药品种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1)处方组成: 按君、臣、佐、使顺序列出全部药味
及用量
(2)组方原则
①处方组方的理论基础──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
处方组方是以辩证论治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 “ 法以证立,方从法出”。和临床处方的过程相 反,组方的研制过程是“由方而法,由法而证” 的逆过程,推导这一逆过程的原则就是辩证论治。 辩证是关键环节,组方的研制针对中医证,固然 要辩证,就是针对中医病或西医病,也都离不开 辩证。
候适应面过宽; Ⅳ、选药欠妥当:乱用作用峻烈之品或作用不
确切的药; Ⅴ、药量不合理: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 Ⅵ、毒副作用大: Ⅶ、药味过多: Ⅷ、重复现有处方:
② 处方组方的原则──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原被称为方剂的组成原则,也曾被改为 主、辅、佐、使。其实只是方药组成配伍的一种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模式。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这一原则,并作了解释。在《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进一步指出“ 主病之君,兼 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 份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相与宣摄,是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何 柏斋又提出:“ 大抵药之治病,各其所主。主治者,君 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此 外,金人张洁古也有“ 力大者为君”之说。
(4)、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材名或药味 数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命名。
例如: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牡丹
皮、山药、茯苓、泽泻
要求: 药品名称应符合药品命名原则 不得使用容易混淆或暗示功能疗效的名称 不得使用人名、代码等命名 不得与已上市国家药品标准中的药品名称 重复
55_医疗机构制剂注册要求

经批准委托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
当
· 提供制剂配制单位的《医疗机构制剂许
可证》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
证证书复印件;
·
·
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2.3年内制剂临床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 况总结;
·临床使用总结报告和不良反应情况 ··
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 3.提供制剂处方、工艺、标准; · 标准不是内控标准,是正式标的复印件 · 4.制剂所用原料药的来源。 · 比如: 《企业营业执照》、《药品生产
医疗机构新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4 需特别关注“有关物质”与“含量”值 的变化,两者若不能平衡,表明“方法学 研究”有隐患! 或者操作中有问题。
5 试验药物必须与包装充分接触,根据 剂型 与包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放置方式。
医疗机构新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 10. 样品的自检报告书。 · (1)是指由医疗机构对制剂进行检验并出具的
· 6.配制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 (1)工艺流程(文字+流程图) · (2)原辅料的作用及其辅料用量的依据 · (3)工艺参数的确立依据(包括工艺条件) · (4)工艺验证 · 包括: 起始物料、处方筛选、生产工艺、设备
等验证资料 · 注: 中医药管理局和药监局共同发的一个文
医疗机构新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 7. 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1)包括理化性质、纯度检查、溶出度、
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及阶段性的数据积 累结果等。 · (2)如是要上临床品种,在上完临床报生 产配制时有修改完善之处,逐一阐述,注 意前后的衔接性,别自相矛盾 ··
医疗机构新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及说明
· 8.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1)质量标准应当符合《 中国药典》 现行版的 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 。有不同的,应 详细说明;在新旧版即将交替前,尽量提前参照新 版药典的格式。 · (2)起草说明还应包括,在执行此标准时, 需注意的细节。既不是7号资料相关内容的粘帖, 也不能简单加简化。 这一环节,也是生产现场检查的重点! !
医疗机构新制剂的申报及审评要求简介

忌;
3 处方中 药味用量超出药品标准要求 。
二、说明
· 6.申请配制 化学制剂属已经有同品种取得 制剂同意文号 , 能够免报资料项目13-17。
7. 临床前申报资料项目为1-16项。
8. 完成临床研究后报送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应同时报送按复核后 质量标准所作 制剂 注册免报资
二、说明
· 5.依据中医药理论组方, 利用传统工艺配制
(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诊疗疾病 物
质基础发生改变 ), 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含
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 中药制剂, 可免
报资料项13-17。不过, 假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需报送资料项目14、15:
1
处方组成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
及现代毒理学证实有毒性 药材; 2 处方组成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
究(急毒、长毒) · (3)临床研究
制剂 申报、审评与审批
· (1)由申请人向当地市州局申报, 市州局受理后 安排现场核查、抽样, 通知注册检验。进行初审 (形式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省局。
· (2)省局签收后转入审评中心组织教授进行技 术评审, 提出审评意见及质量标准和说明书。中 心关键对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进行评 审。
无对应制剂剂型 “医院”类别 医疗机构申请配制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 还应该按委托配制申请 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委托配制申请 表》、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双方签署 委托配制协议、制剂配制单位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
印件。
二、说明
· 2.中药制剂 功效主治 表述必需使用中医术语、 中医病名。 3. 中药制剂应该与国家药品标准收载 品种进 行比较, 内容包含: 1 处方组成; 2 理法特色; 3 功效主治。 4. 资料项目10样品 自检汇报书, 是指由医疗机 构对制剂进行检验并出具 检验汇报书。报送临 床研究前资料时应提供连续3批样品 自检汇报。 申请委托配制 , 应该提供受委托配制单位出具 连续3批制剂样品 自检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浓缩与干燥工艺
考察或说明浓缩与干燥所采用的 设备、方法、温度、压力等,含有 挥发性成分或遇热不稳定成分的药 液浓缩与干燥时,应考察其存留情 况。
3、剂型选择依据 (1)辅料选择依据及来源 (2)制剂成型工艺条件考察
1. (四)提供三批中试产品生产记录(一 般为处方量扩大十倍投料)
批号 投料量 半成品量 成品量 成品率
【制法】 以上八味,除冰片外,草乌、三七,雪上一 枝蒿等三味粉碎成细粉;冰片研细;其余骨碎补等四味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80~90℃),静置, 吸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80~90℃)的清膏; 加入草乌、三七、雪上一枝蒿细粉,制成颗粒,干燥, 加入冰片细粉,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②绘制显微墨线图
③空白试验证明显微特征的专属性
(2)薄层色谱鉴别法
薄层色谱法是目前国家中药制剂 标准中最常见的鉴别方法,它具有 简便且专属性强的特点,是中药鉴 别的首选方法。应选择合适的薄层 板、展开剂及显色方法等色谱条件, 使达到图谱清晰、分离度好、斑点 明显、重现性好的要求。
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时应注意:
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气味。
不宜以不规范用词对颜色进行描。 如:米黄色、豆青色、土黄色等。一 般不宜用某中药材的气味作为药品气 味的描述。
5、鉴别
(1)要求采用专属性强的鉴别方 法(首选薄层色谱法)。
(2)首选君药、臣药、毒性药及 贵细药进行鉴别。
(3)一般处方十味以下选2~3味药 进行鉴别,十味以上选3~4味药进行鉴 别。
应以3~5批制剂样品为依据描述, 列出批号及每个批号样品的性状。
5、鉴别
每一项鉴别均应说明鉴别方法选 择的依据,方法的全部验证试验等。
下面以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鉴 别法为例分别介绍其方法验证有关 要求。
(1)显微鉴别法
①显微特征选择的依据
一个药材粉末在显微镜下有多个显微特征,比 如当归,显微特征有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油室、 导管、木栓细胞、淀粉粒等。收入标准时要选择 有专属性且易观察到的特征收入标准。药典标准 中当归一般收载其“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另 外显微特征的描述语言要规范,建议参照中国药 典用语。
申请换发医疗机构中药制 剂批准文号的技术资料要求
河北省药品检验所 冯丽
需要报送的资料
1、名称及命名依据 2、处方来及方解 3、制备工艺研究
4、近一年配制制剂批次和数量 5、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6、制剂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7、室温留样的稳定性考察数据 8、有关该品种安全性评价 9、临床总结
(2)提取工艺
提供工艺考察的数据,说明选 择有关参数的依据及所采用的设备 等。
以水煎煮为例:需考察:加水量、 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
应以某种代表性成分或出膏率等 为指标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生产 工艺。
(3)纯化工艺
提供纯化工艺的考察数据,说明选 择有关参数的依据。
以醇沉工艺为例:需考察:提 取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说明测定温 度)或体积,加入乙醇的浓度,加入 乙醇的量或加入乙醇后的溶液含醇量, 操作温度及醇沉时间等。
3、辅料的药用或食用标准复印件 4、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质量标准和
药包材注册证复印件。
六、制剂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
(一)质量标准正文格式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2000年版) 格式书写
例如:
三七伤药片 Sanqi Shangyao Pian
【处方】 三七 52.5g 草乌(蒸)52.5g 雪上一枝蒿23g 冰片1.05g 骨碎补492.2g 红花157.5g 接骨木787.5g 赤芍87.5g
①供试品一般均需提取纯化,以 提高色谱质量及可鉴别性;
②采用对照药材作对照时,对照 药材溶液的制备应参照品种的处方 量,制成适宜浓度的溶液,以使色 谱具有可比性;
③操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对色 谱结果有一定影响,必要时应予以 说明。
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需考察的项目
①论述选择该药味进行鉴别的理由。
②供试品溶液制备中提取溶媒、提取方 法、提取时间等条件考察的结果。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 微苦。
【鉴别】 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 15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g1、三七 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 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2:1: 4: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应的紫红色斑 点。
析处方配伍。用中医理论阐述功能 与主治。
三、制备工艺研究
(一)制备工艺 详细列出全部制备工艺过程。
要求: 各步工艺的参数要明确。
(二)工艺流程图
(三)工艺研究
1、说明所选工艺的依据。 应查阅有关文献,针对各味药材
所含有效成分来确定生产工艺。
2、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
(1)原粉工艺
粉碎细度,出粉率,贵细药、毒 性药材的加入方法,成品率,灭菌 方法等均需考察。
1、名称 需要说明命名的依据。
例如“当归养血丸”:采用处方中 主要药味“当归”名与功能结合并 加剂型命名。
2、处方
需要说明处方来源,并说明原临 床处方的用量与制剂处方的一致。 临床处方多为一日剂量,应按倍数 扩大为制成1000个单位的量(分别 列出)。
3、制法 “详见制备工艺研究资料”
4、性状
例如:六一散——滑石粉600g 甘草100g。
(6)采用象形比喻结合剂型命名。 例如:五子衍宗丸
(7)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 命名。
。
例如: 川芎茶调散——川芎等,
服用:茶水冲服
注意:名称中必须有剂型名
2、不得使用容易混淆或暗示功能疗 效的名称
3、不得使用人名、代码等命名 4、不得与已上市国家药品标准中的
一、名称及命名依据
(一)名称 中文名: 汉语拼音:
(二)命名依据:
例如: 名称:复方丹参片 汉语拼音:Fufang Danshen Pian 命名依据:采用主要药材名加剂型名, 因为是复方制剂,故加“复 方”二字。
要求: 1、药品名称应符合药品命名原则
中药制剂命名原则
单味药制剂命名原则: 药材名加剂型命名。 例如三七片、益母草膏
四、近一年配制制剂批次和数量 品名 批号 规格 数量 自检结果
五、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 来源及质量标准
1、处方中药材的法定质量标准复印件
中国药典2000年版、95年版、90 年版…以最新版为准。
卫生部药品标准 省级药材标准
2、无法定质量标准的药材应制定质 量标准送省药品检验所复核
质量标准参照药典格式书写
【贮藏】 密封。
(二)质量标准内容
1、名称 要求同资料一。 2、处方 要求同资料二。 3、制法 文字要简练,关键
的工艺参数要明确。
4、性状
性状项内容应依次描述制剂的颜色、 外观形状以及气味。颜色和外观形状的描 述与气味的描述之间用分号隔开。包衣丸 应首先描述其包衣的颜色,然后对其除去 包衣后的丸芯进行描述;包衣片应首先说 明属何种包衣片,再对其除去包衣后的片 芯颜色进行描述;胶囊剂品种应先说明其 为硬胶囊、软胶囊或胶丸,再对其内容物 进行描述;气雾剂、喷雾剂品种应先说明 其剂型,再对内装药液进行描述;栓剂为 外用制剂,只描述其颜色和形状。
例如:生川乌
生草乌
5、处方量要求为制成1000个单位的量 片剂——1000片 胶囊——1000粒 颗粒剂——1000g 口服液——1000ml 糖浆剂——1000ml 丸剂(浓缩丸)——1000g
注:全药粉的丸剂不必调成1000个单位
(二)处方来源 医院制剂多为临床经验方,说明
临床使用情况。
(三)方解 按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分
有些特殊炮制方法药典未收载的应 在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中详细列出炮制方 法。
3、有些药典已单列的炮制品,要使 用药典收载的名称 例如:川乌(制)→制川乌 甘草(蜜炙) →炙甘草 石膏(煅)→煅石膏 何首乌(制)→制何首乌 栀子(炒焦)→焦栀子 黄芪(蜜炙)→炙黄芪
4、某些毒性较大未经炮制的 药材直接入药时,应在品名前冠 以“生”字,以免误用。
附录有些剂型项下还指定了一 些检查项目,但未标鱼尾号,也无 限度,例如糖浆剂规定:“糖浆剂 一般应制定相对密度、PH值等检查 项目”。
因此如果是糖浆剂,在制定质 量标准时应制定“相对密 度”“PH值”检查项,自定限度。 在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中需说明制定 该限度的依据。
一般根据5批样品的实测数据 来确定限度。列出5批样品的实测 数据。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D)。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 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急慢性 扭挫伤,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或遵医嘱。
【注意】 本品药性强烈,应按规定量服用; 孕妇忌用;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由于药材来源、产地、采收季节 不同,以及产品批次、贮藏时间不 同等原因,往往会造成药材及提取 物的颜色出现差异,从而使成品的 颜色不尽相同,因此颜色的描述通 常为一个范围。描述顺序为先浅色 后深色。例如:棕黄色至棕褐色。 复合颜色描述则以辅色在前,主色 在后。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 主、黄色为辅。
7.说明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 格、贮藏等项目制定的依据。
(四)药检所对质量标准的复核意见及 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