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友善相待教学设计一等奖

友善相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生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提出处理人际交往要善解人意。
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的明显缺陷,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体验他人情感世界的意识培养,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是学生必备的为人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关于友善交往品质的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谅解、关爱、欣赏他人。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教学目标]情态与价值:通过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友善交往的意义,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具备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搜集与人为善、理解他人的相关典型实例或视频,在课堂展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友善交往感受内化为实际行为。
知识与能力: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对人善良,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依据分析]三维目标对应着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知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我们以人为本,就该体现教学的实质性东西。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友善交往。
教学难点:学生情感体验——感受“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内化道德认知。
重难点把握及突破:友善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要把准教学方法,根据教材,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成课堂生成。
“理解、体谅他人”的道德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
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师课前准备:①了解学生思想认识;②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①准备讨论有关的资料;②相关学生排练小品,备好故事或事例,准备好道具。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PPT课件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请思考:
5、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
6、“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什么?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你的心情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与人为善
请 问: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2)要求: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 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 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 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 待别人。
管鲍之交 (P107)
《史记·管晏列传》 (1)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
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知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 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 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1)含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 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 展。
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 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 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 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 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这故事给我们什么事这启示?
1、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 为什么?
2、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要强加于人 吗?为什么?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含义:
(2)要求: (3)实质:
与人为善(八年级)

2.3与人为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要点: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善良是多种美德的的基础和体现善良是无私的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善良要见诸行动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1、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4、将心比心情就是不伤害别人第一课时故事导入: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
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
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位老奶奶是我们家的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
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三人中只有小云是真的为老奶奶着想,不图回报的,这是一种无私的表现,而小军和小欣,一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是为了老奶奶家里的图书,都是在一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如果没有这种利益,他们也许就不会去做了,因此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是要无私的。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检测题及答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01知识管理02基础过关1.最近,中央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提醒大家:别只顾自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这提醒我们要学会()A.换位思考B.悦纳自己C.宽容他人D.欣赏他人2.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正确的是()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不能原谅对方的任何过失③想人所想、理解至上④对别人的所有错误都要谅解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3.一位老大爷进某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
老大爷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年纪和您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在这种时候,也有人能为他开门。
”听了这话,人们肃然起敬。
这位女士令人肃然起敬的主要原因是她()A.平等待人,真诚待人B.换位思考,为人着想C.尊重他人,诚实守信D.心胸坦荡,宽以待人4.对下图漫画中开车人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①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②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③既违背了道德,又触犯了法律④缺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这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①学会欣赏赞美他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④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6.简答题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吧!哎哟,锅歪了!”“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得,太太。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看了上面的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03能力提升7.《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②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③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④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八年级政治上册_第九课_心有他人天地宽_第二框_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课件_

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 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 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从中你 又明白了什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 解至上。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八年级政治教案-《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
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
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
指赞成人学好。
现指善意帮助人。
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美”,在开始之前,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你觉得你眼里什么是美的?第一环节:最美的撑伞女孩视频剪辑《最美的撑伞女孩》设计提问:1、为什么她会感动一座城市,而被称为最美? 2、她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到她的善良? 3、什么是善良?善良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第二环节:最美的生活瞬间生活中,美丽总是与我们相伴随,小组讨论下,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生活片段与细节,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我们大家。
【换位思考作文】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

【换位思考作文】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
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角度也不同。
为此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有时候我们是否也试试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呢?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首先我们应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沟通的好,我们就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就能从事情的根
源解决问题,比如我与父母之间,争吵时总是发觉自己是对的。
又比如我与同学之间,讨论时总是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其实我们就是缺乏沟通。
当我们不理解他人,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
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是中的一句话。
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自己比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法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中对待,如果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我们都有别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爱心,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换位思考,理解至上,与人为善。
初一政治学会换位思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学会换位思考试题答案及解析1.以下能够体现换位思考的是()A.他的确太辛苦啦,让他多睡一会B.讲了那么多,你还不明白,真是太笨了C.等了那么久,他还不来,真不守信用D.只批评几句,他就哭个不停,真是没用【答案】A【解析】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因而A符合题意。
BCD都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
【考点】换位思考2.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同学交往要A.封闭自己B.保持积极开发的态度C.保护好个人的利益D.只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交往【答案】B【解析】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同学交往要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积极主动地与朋友、同学交往,要广泛的和同学交往,因此正确答案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与同学交往。
3.在新的班集体里面,我得表现得凶些、厉害些,否则他们会欺负我。
()【答案】错【解析】在新的班集体里面,要积极融入新的班集体,需要团结同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想着与同学为敌,所以题干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与同学相处。
4.“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这歌词告诉我们,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就要()A.尊重邻居的隐私B.主动关心和帮助邻居C.与邻居建立哥们儿关系D.主动向邻居赠送礼物【答案】B【解析】题文中歌词说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说明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要主动关心和帮助邻居,所以答案选B。
ACD说法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5.下列想法或做法不符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是A.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B.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待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C.谁要是冒犯我,我就不再与他来往D.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差的同学【答案】C【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账时,管 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 而不是贪心; 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而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 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 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 不是管仲无才。 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 念老母,而不是怕死; 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兵败被杀,别的臣子都自杀 殉主了,管仲却宁可躲进囚笼受辱,鲍叔牙说他不 是无耻偷生,而是忍辱负重以成就宏图大略。
小结
•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 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 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 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 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 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 的?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 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 解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 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请 问: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 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 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 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 待别人。
目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 为什么? 答: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2、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吗? 为什么?
答:不能。你喜欢,不等于别人也喜 欢,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 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就管鲍之交说说你的看法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 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 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 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 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 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 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 至上。
•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 错事的事例, •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 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 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为了节省他的 外出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 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 还怨我管得太多……”) •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 使心爱的仙人掌“快高长大”,每天把自 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 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 …… )
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 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 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 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 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 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 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 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 邦。 这个事例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出谋划策──她该怎么办?
小乔是父母的“掌 上明珠”,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住进学校的集体 宿舍后,小乔得到同学的 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 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 渐疏远了她。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想得到别人的关 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因为她对他人漠不关心,只顾自己
• 设疑—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 带着这样的疑惑看一张图片,也许会有些启示
你看到的是什么?
• 为什么两次看到的会不一样? • 这对我们思考“为什么好心没好报”有什么启示? • 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一个角度, 就多一种理解。 • 换个角度再来看自己的“好心”,也许会发现对 别人来说,那并不是好心,那么,也就能理解为 什么对方“不领情”了。 • 看来,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 他人。我们应时时处处都站 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 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融洽、 友善地与人相处。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 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 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 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 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梁 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 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 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 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 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 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 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 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 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首先应该关心帮助他人,多考虑 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 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才能赢得别 人的友谊,获得真诚的帮助
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
别人生存与发展。象对待自己那样对待
他人
请 问: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 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 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生活大课堂
小组讨论: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老师点评:
(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 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 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 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 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 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 思考,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