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P区元素3共31页

合集下载

第13章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13章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光谱分析 核外电子的概率
一原子轨道
占不同的轨道 特规则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2个电子
自旋方向
能量相同的轨道
泡利原理
第十三章


第 1讲
自旋方向
能量最低原理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二、 1.8 5 4 3 2 ns2np1~ns2np6
8
18
18 减少
32 金属
2
3
14
15
30
2
6
增多
2.ⅠA ~ⅡA ⅠB~ⅡB 越大
进பைடு நூலகம்导航
第十三章
第 1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三章
第 1讲
系列丛书
考纲解读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
表示常见元素 (1 ~ 36 号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 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
非金属元素数目 __
随着周期序号的递增,金属元素数目逐渐 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数目逐渐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三章
第 1讲
系列丛书
2.各区元素性质及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点
分区 元素分布及特点 外围电子排布
s区 p区 ________ ________
进入导航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第十三章
第 1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十三章

高三化学总复习之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高三化学总复习之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5
6
7
8
9
1 0
L K
8 2
3
11
1 2
III
B
IV B
VB
VI B
VII B
VIII
IB
II 1 B3
1 4
1 5
1 6
1 7
1 8
M L k
18 8 2
最4 外
1 9
2 0
2 1
2 2
2 3
24
25
26
2 7
2 8
2 9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层5 电
3
71
3
82
3 9
4 0
4 1
增 强
Rb Sr In Sn Sb Te I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Cs Ba Tl Pb Bi Po At
碱性逐渐增强
第20页/共31页
3.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增强
热 稳 定 性 减 弱
B CNO F

Si P S Cl


As Se Br

Te I
增 强
At
热稳定性减弱
第21页/共31页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
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周期 (2)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p区元素(三))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p区元素(三))

15.1 复习笔记一、卤素的概述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其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碘有微弱的金属性,砹是放射性元素。

1.卤素的性质卤素的许多性质有规律的递变。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卤素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电离能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减小。

其单质的氧化性按F 2,Cl 2,Br 2,I 2的次序减弱,卤素负离子的还原性按F -,Cl -,Br -,I -的次序增强。

2.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 s 2n p 5,除氟只形成-1氧化值的化合物外,氯、溴、碘都能形成多种氧化值(-1,+1,+3,+5,+7)的化合物。

3.卤素形成的单质氯水,溴水,碘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在碱存在下,促进X 2在H 2O 中的溶解、歧化。

2222X 2H O 4HX O +−−→+,激烈程度:222F Cl Br >>>I 222X H O HXO HX −−−→++←−−−,激烈程度:222Cl Br I >>二、卤化物1.卤化物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1)活泼金属和较活泼金属的低氧化态卤化物是离子型的。

它们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与晶格能大小有密切联系。

金属卤化物大多易溶于水,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通常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2)非金属卤化物和p 区元素的多数金属卤化物都是共价型的。

p 区元素中的一些卤化物也属于共价型卤化物。

非金属卤化物为共价型卤化物,易水解,产物通常为两种酸。

3233BX 3H O H BO 3HX (X Cl,Br,I)+−−→+=4223SiCl 3H O H SiO 4HCl+→+(3)卤化物的键型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熔沸点下降。

同一金属不同卤素:①AlX 3随着X 半径的增大,极化率增大,共价成分增多;Na 的卤化物均为离子键型,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晶格能增大,熔沸点增大。

第十三章P区元素

第十三章P区元素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氟和氯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氟的电子亲和势(绝对值)比氯小B. 氟的离解能比氯高C. 氟的电负性比氯大D. F-的水合能(绝对值)比Cl-小E. 氟的电子亲和势(绝对值)比氯大2.按F--Cl--Br--I顺序,下列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X-离子半径:F-<Cl-<Br-<I-B. 电负性:F>Cl>Br>IC. 电子亲和能:F>Cl>Br>ID. X-离子水和热(绝对值):F->Cl->Br->I-3.下列物质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A. 液氯B. 氯水C. 干燥的氯气D. 氯酸钙4.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A. 消毒B. 漂白C. 保温D. 吸收紫外线5. O3分子中,中心氧原子的杂化态为A. spB. sp2C. sp3D. sp2d或dsp26. H2O2分子中,氧原子用下列哪一种杂化轨道成键A. spB.sp2C. sp3D. dsp2(sp2d)7.由于多硫化物中有过硫链,因此多硫化物具有A. 还原性B. 氧化性C. 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8.下列各组硫化物中,可以在稀盐酸中溶解的是A. MnS,FeSB. ZnS,CuSC. SnS,PbSD. FeS,Ag2S9.对大气污染危害较大工业废气中含有SO2,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的消除SO2污染的是A. 用氨水吸收SO2B. 用NaHSO3吸收SO2C. 用石灰乳吸收SO2D. 用Na2CO3吸收SO210.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2O32-的方法为A. 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B. 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C. 该溶液能使AgBr沉淀溶解D. 加入AgNO3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颜色由白变黄变棕最后变黑E. 能吸收少量氯气11. 关于离域π键形成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用σ键联结起来的原子间有可能形成离域π键B. P电子数小于P轨道的两倍C. 成键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 第三周期及其以后的元素不形成离域π键,因为很难发生P—π重叠12.下列单质中与CO是等电子体的是A. NOB. O2C, N2 D. NaH13.下列哪种物质沸点最低A. AsH3B, PH3 C. NH3 D. SbH314.下列哪一组的两种金属遇到冷,浓硝酸都不发生反应(包括钝态)A. Au AgB. Ag CuC. Cu FeD. Fe Al 15.在实验室中,如何存放白磷A. 放在水中B. 放在CS2中C. 放入棕色玻璃瓶D. 放入棕色塑料瓶16.在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析出白色AgH2PO4B. 析出黄色Ag2HPO4沉淀C. 析出黄色Ag3PO4沉淀D. 不析出沉淀17.下列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 H3PO2B. H3PO4C. H3PO3D. H4P2O718.黑火药的主要成份A. KNO3S CB. NaNO3S CC. KNO3P CD. KNO3S P19.下列物质按氧化性增强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H3PO4HNO3H4AsO4HNO2B. H3PO4H4AsO4HNO2HNO3C. H3PO4H4AsO4HNO3HNO2D. H4AsO4H3PO4HNO3HNO220.硼的成键特征是A. 共价性B. 缺电子性C. 多面体性D. 前三者均是21.乙硼烷A. 是强氧化剂B. 是强还原剂C. 很稳定D. 不水解22.下列对硼酸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硼酸是三元酸 B. 硼酸是一元路易斯酸C. 硼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配合物,使酸性增强D. 硼酸的溶解度小23.硼酸可缩合成A. 链状或环状多硼酸B. 笼状多硼酸C. 蛛网状多硼酸D. 片层状多硼酸24.下列关于硼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硼酸为白色片状晶体,其结构单元为B(OH)3三角形B. 硼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C. 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接近于六角形的对称层状结构D. 层与层间以范德华力联系25.硼族元素最重要的特征是A. 共价性特征B. 缺电子性特征C. 共价性和缺电子性特征D. 易形成配合物和自身聚合的特征26.从碳到铅,当原子序数增加时,+2氧化态的稳定性A. 增强B. 减弱C. 无变化D. 无法确定27.CO对人体的毒性,源于它的A. 氧化性B. 还原性C. 加合性D. 极性28.CO通过PdCl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此法可检出CO,此时CO的作用是A. 氧化剂B. 还原剂C. 配位剂D. 催化剂29.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主要决定于A. 阳离子的极化力B. 阴离子的变形性C. 晶格能D. 离子键能二.问答题1.写出从海水提取Br2的过程及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2.试讨论氢卤酸的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3.某一金属盐溶液,加入适量Na2CO3生成灰绿色沉淀,再加入H2O2并煮沸,此时溶液呈黄色,冷却并酸化此溶液,再加入H2O2溶液呈蓝色,此蓝色化合物在水中不稳定,在乙醚中较稳定,写出上述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在钢铁分析中常用过二硫酸钾的强氧化性来测定钢铁中锰的含量,请写出这一氧化还原方程式.5.为什么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常用Na2S2O3消除其中的残余氯,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6.如何鉴别正磷酸,偏磷酸,焦磷酸7.氟的电子亲合能比氯小,但F2却比Cl2活泼,请解释原因。

无机化学习题库(湖北大学)参考答案(1)

无机化学习题库(湖北大学)参考答案(1)

第一章 气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 (A)3. (C)二、填空题 ( 共10题 20分 )1. 1/4 ; 1/2 。

2. 3NH p :3.9 MPa 2N p : 1.5 MPa 2H p :4.6 MPa3. 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的体积三、计算题 ( 共 3题 15分 )22. 5 分 (0152)0152设经过 t 秒 后白环在距离氨棉塞一端 x cm 处出现 , 根据气体扩散定律, 有:(97.1 -x )/t 3NH M 17.0──── = ( ──── )1/2 = ( ─── )1/2 ∴ x = 57x/t M HCl 36.5即白环在距离润湿的氨棉塞一端 57.8 cm 处出现。

第二章 溶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二、填空题1. 174 g ·mol -12. 54.23. 0.299三、问答题答:用乙二醇较好。

因为它的沸点高, 难挥发。

而乙醇的沸点比水低, 在汽车行驶时,当散热器水箱受热后, 溶液中的乙醇先挥发, 容易着火。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A)二、填空题4. ΔG < 0 为 -ΔS > 0 为 +5. 435.76. -241.8 kJ ·mol -1三、计算题7. 待求的反应 = 反应(1) - 反应(2) - 反应(3) -12反应(4) 按Hess 定律,有:m r H ∆= m r H ∆(1) – m r H ∆(2) – m r H ∆(3) -12m r H ∆(4)= 25.9 - 218 - 75.7 - 62.3 ⨯12= -299 (kJ ·mol -1) 四、问答题8. Q p = Q V +ΔnRT ,第(1)种情况放热量为Q p ,第(2)种情况为Q V ,因为变化过程有气体产生,Δn 为正值。

P区元素性质小结

P区元素性质小结

04 p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性
总结词
p区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多样,它们在化 学反应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氧化态。
VS
详细描述
p区元素包括第15和第16族的元素,如氮 、磷、砷、锑、铋、硒和碲等。这些元素 具有多种氧化态,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 构型允许它们形成多种价态的化合物。例 如,氮元素可以形成+5价的硝酸盐和+3 价的亚硝酸盐。
详细描述
在p区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填入,电子之间 的排斥力逐渐增大,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熔点、沸点、硬度
总结词
熔点、沸点和硬度是衡量元素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在p区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熔点、沸点和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加,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导致熔点、沸点和硬度升高。但当原子序数继续增 加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导致熔点、沸点和硬度降低。
高性能器件
通过p区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组合,可以开发出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如晶体管、 太阳能电池、LED等。
新能源开发
燃料电池
利用p区元素作为催化剂,可以提 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推 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转换
p区元素在太阳能转换中具有重要 作用,如铜基材料在太阳能热电 转换方面的应用。
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成像
利用p区元素的特性,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的生物成像,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药物研发
p区元素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或辅助成分,用于 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p区元素(一)【圣才出品】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p区元素(一)【圣才出品】

第13章 p 区元素(一)一、选择题1.下列酸中属于一元酸的是( )。

【答案】A【解析】H 3BO 3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H 3BO 3 + H 2O = B (OH )4- + H +,而B (OH )4-不再电离,所以H 3BO 3为一元酸。

2.有三种氧化物,其中能与浓盐酸反应放出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在硫酸介质中与溶液反应,使溶液变成紫红色,则该氧化物是( )。

【答案】D【解析】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为Cl 2;在硫酸介质中与溶液反应,使溶液变成紫红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MnO 7-。

上述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PbO 2+4HCl (浓)=PbCl 2+Cl 2+2H 2O5PbO 2+2Mn 2++4H +=5Pb 2++2MnO 4-+2H 2O 3.下列氧化物酸性强弱次序中,错误的是( )。

【解析】氧化物的酸性强弱与电负性有关,电负性越大,酸性越弱。

4. ()不是CO的等电子体。

A.NOB.NO+C.N2一【答案】A【解析】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

5.下列无机酸中能溶解的是()。

A.HClC.HF【答案】C【解析】SiO2能与HF酸发生反应,反应方程为SiO2+4HF→SiF4+2H2O。

6.配SnCl2溶液,常在溶液中放入少量固体Sn粒。

其理由是()。

A.防止Sn2+被氧化B.防止Sn2+水解C.防止SnCl2溶液产生沉淀D.防止Sn2+溶液挥发【解析】加入Sn 粒,溶液中即使有Sn 4+生成,也能被Sn 还原。

反应式为Sn 4++ Sn = 2Sn 2+。

7.下列化合物不属子缺电子化合物的是( )。

A .BCl 3B .HBF 4C .B 2H 6D .Al (OH )3【答案】B【解析】缺电子化合物是由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的缺电子原子形成的化合物。

A 项和D 项是由缺电子原子与多电子原子化合物形成的配键化合物;C 项为缺电子原子与等电子原子化合形成的缺电子分子。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的又一特点是易形成非整比(或称非化 合计量)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化学组成不定,可在一 个较小范围内变动,但基本结构不变。 (六)离子的颜色
过渡元素在水溶液中形成的水合配离子,大都显色 (与s区、p区不同),主要是因为此时过渡元素离子 的d轨道未填满电子,可能在吸收不同波长可见光,d 电子跃迁显示出互补可见光的颜色出来。第Leabharlann 过渡元 素低氧化数离子的颜色见书。
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
通过 钛 性渡 族
元、 素钒 慨族 述元

铬锰铁铜锌基 族族系族族本 元元和元元要 素素铂素素求
系 元 素
通性
第一过渡 系元素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21 Sc 22 Ti 23 V 24 Cr 25 Mn 26 Fe 27 Co 28 Ni
钪钛 钒 铬锰铁钴镍
过渡元素概述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但第五、 六周期(ⅢB除外),同族元素原子半径接近,这是 由于La系收缩的影响,从而导致第二、三过渡系同族 元素在性质上的差异,比第一和第二过渡系相应的元 素要小。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 由于过渡元素最外层一般为1~2个电子,容易失
去,所以它们的单质均为金属,单质的外观多为银白 色或灰白色,有光泽。 (三)金属活泼性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除ⅢB外)活泼性减弱,原因:
过渡元素概述
(十)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过渡元素金属原子间有直接的键合作用, 即可形成含有金属—金属键的簇状化合物, (一般三个或三个以上金属原子直接键合组成 的化合物为金属簇状化合物),尤其是第二、 三过渡系元素。由于(n-1)d轨道伸展较远,原 子实之间斥力较小,低氧化态离子的半径又较 大,可形成较稳定的金属—金属(M-M)键, 如[Re2Cl8]2-配离子,其中含有Re-Re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4 H 2 H 4 2 g 4 O I H O H H N g g 2 I H s 7 I 3 H 2 O
✓固体铵盐受热易分解,分解的情况因组成铵盐的酸的性质 不同而不同。
酸易挥发且无氧化性
N 4 2 C H 3 O 2 N 3 H H 2 O C 2 O
酸不挥发且无氧化性
2 N 2 2 K a 2 H 2 S 4 N I 2 N O I 2 O N 2 S O 4 K 2 S a O 4 2 H 2 O
✓在与强氧化剂作用时,NO2-又表现出其还原性。
2 K 4 5 K M 2 3 H 2 N S n 4 2 O M O O 4 5 K n 3 K 2 S N S 4 3 H O 2 O O O
二、特征
❖氮族元素性质的变化是不规则的。
❖氮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s2np3,电负性不是 很大,所以形成氧化值为正的化合物的趋势比较明 显。
❖氮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主要是共价型的,而 且原子愈小,形成共价键的趋势也愈大。
❖氮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从NH3到BiH3依次 减弱,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结 构 分 区
s 区—ns1-2
p 区—ns2np1-6(He无p电子)
d 区—(n-1)d1-10ns1-2 (Pd无 s 电子)
f 区—(n-2)f1-14(n-1)d0-2ns2
第一节 氮族元素概述
一、包括的元素
周期系第ⅤA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铋5种 元素,称为氮族元素。氮和磷是非金属元素,砷 和锑是准金属,铋是金属元素。
氧化态 化学式 颜色
性质
+1
N2O 无
稳定
+2
NO 无 反应性能适中
+3
N2O3 蓝
不稳定,易分解为N2O和NO
+4
NO2 综
强氧化性
+4
N2O4 无
分解为NO2
+5
N2O5 无
不稳定,易分解为NO2和O2
A. 一氧化氮
✓NO分子中的价电子数之和为11,为奇数,被称为奇电子 分子,具有顺磁性。 ✓通常奇电子分子是有颜色的,但气态NO是无色的,液态 和固态NO中有双聚分子N2O2,它有时呈蓝色是由于含有微 量的N2O3。 ✓反应性能:氧化还原性
配位性
B. 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
2 N 2 g O N 2 O 4 g
NO2是红棕色气体,具有特殊的臭味并有毒 T<-11.2℃ 固态,完全以N2O4它 T> 熔点 N2O4部分离解(0.01% NO2) 淡黄色 T=沸点(21.15oC) N2O4部分离解(0.1%),深棕红色 T>140℃ N2O4完全离解
N 4 3 P H 4 O 3 N 3 H H 3 P 4O
N 4 2 H S4 O N 3 H N 4 H H 4SO
酸有氧化性
N 4 2 C H 2 O 7 r N 2 C 2 O 3 4 r H 2 O
N4N H 3 O N 2O 2 H 2O
❖ 2. 氮的氧化物
✓NO2-具有一定的配位能力,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NO2-与Co3+生成六亚硝酸根合钴(Ⅲ)配离子[Co(NO2)6]3-,可 用来鉴定K+。
B. 硝酸及其盐
✓硝酸的制备普遍采用氨催化氧化法。得到的稀硝酸用硝酸 镁作脱水剂进行蒸馏可制得浓硝酸。
❖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与任何元素化合, 升高温度能增进氮气的化学活性。
❖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以叁键结合。
❖N2和CO都含有14个电子,它们是等电子体,具有相似 的结构和性质。
二、氮的化合物
❖ 1. 氮的氢化物
A. 氨
✓氨分子的构型为三角锥形,它是极性分子。 ✓氨是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大。 ✓氨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其熔点、沸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同族元素 磷的氢化物PH3。 ✓氨容易被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实验室用铵盐和强碱共热来制取氨,工业上采用合成的方 法。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与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混合物。
✓NO2是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比硝酸强。
O
O
134o

N
O
O
134o
N
N
NO2的分子构型(V性)
O
O
N2O4的分子构型(平面形)
❖ 3.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A. 亚硝酸及其盐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极不稳定,智能存在于很稀的冷溶液 中,溶液浓缩或加热时,分解为水和三氧化二氮,后者又分 解为一氧化二氮(棕色气体)和一氧化氮。
✓氨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a. 加合反应
2N3 H AgAN g 3 H 2 4N3 H C2u Cu N3 H 42
b.取代反应
2Na 2N3H 3 5 oC 0 2Na2N H 2H
c. 氧化还原反应
4 N 3 H 3 O 2 6 H 2 O 2 N 2
2 H 2 N H 2 O O N 2 O 3 H 2 O N N O 2 O
(淡蓝色)
(棕色)
H 2O 冷 水 N O N2O 2HN 2 O
Na2N H 2S O4 O NaH 4H SN O 2 O
✓亚硝酸盐大多是无色的,除淡黄色的AgNO2外,一般都易 溶于水。所有亚硝酸盐都是剧毒的,还是致癌物质。 ✓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氧化性,还原产物为NO,这 一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测定NO2-的含量。
B. 铵盐
✓氨与酸作用可以得到各种相应的铵盐。铵盐与碱金属,特 别是钾盐非常相似,原因在于二者的离子半径相近。 ✓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皆溶于水,但酒石酸氢铵与高氯酸 铵等少数铵盐的溶解度较小。 ✓铵盐在水中都有一定程度的水解。 ✓用Nessler试剂(K2[HgI4]的KOH溶液)可以鉴定试液中的 NH4+,生成沉淀的颜色从红棕到深褐色有所不同。
❖氮族元素氧化物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递增。
❖氮族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除N原子最大配位 数一般为4外,其他元素的原子的最大配位数为6。
第二节 氮元素
一、氮的单质
❖氮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主要以单质存在于大气中,约 占空气体积的78%。
❖工业上以空气为主要原料大量生产氮气,实验室制备时 可用NH4Cl与NaNO2浓的混合溶液加热。 ❖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