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单则材料型(精简版)
审题立意_材料作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单则材料型

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从青蛙的角度思考: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 全面理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五、查原因 (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 的原因;辨析人、事、物 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小结:
(一)抓对象(抓材料涉及的对象) (二)分主次(分清对象的主次) (三)抓关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
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四)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 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五)查原因(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 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 系等)
三、抓关键 (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 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例4: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 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天使可怜农夫 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 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 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 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 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 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 地。最后,他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 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 去了一切。
例3: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 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 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 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分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 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 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 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 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 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 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单则材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
单则材料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 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 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 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 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 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 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 的鸟。 进一步思考: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 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周有光先生一直觉得自己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不 合适,他说:“汉语拼音很早就出现苗头,有一个发展过程, 不要把功劳都归在我一个人身上。”周有光先生去世之后,大 家都说:“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一生追光一生有光》 材料二:其实你并不内向,只是不擅长对不亲密的人开朗。 ——许灵 材料三: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 都是特别的日子,每天早晨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 是特别的一天。 ——莫言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谦逊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 成功,也能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我们与人交往要敞开心扉, 主动交流,善于沟通;人生不能重来,我们过的每—天,都是 唯一的,特别的……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 / 7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一)把握关键词句法:有的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典例](2017·天津高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二)多向辐射择一而定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多个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选择一个主体或主体间关系立意。
[典例](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三)由果溯因法: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
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从而确定主旨。
也就是概2 / 7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单则及多则材料)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
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
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 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
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
‚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 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 做客了……。‛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关键句:
1.一心想早日成名 2.嫌太长 3. ①勤学苦练——十年 ②全力以赴——三十年 ③不惜一切代价——七十年 立意:①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 ②欲速则不达。 急功近利
欲速则不达
—人物:少年(主要人物)、师父(可忽略)
—结果:心情越急切,所需时间越长 —原因:①急功近利;②欲速则不达。
③找出不同点。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 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 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 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 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 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 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 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 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鲁迅——强调时间; 歌德——强调价值; 历史学教授——强调数量。 积累。
——治学要注意积累。
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第二单元
学生作文中运用较好的事例
1.来自云南山村的清华学子 (张棋) 2.刘禹锡的《陋室铭》 3.海伦•凯勒 (朱浩玮) 4.钟扬 (朱浩玮) 5.王继才夫妇守岛33年 6.陶渊明 7.霍金 (李诞杨) 8.来自寒门的清华毕业生张薇(刘雅婷) 9.杨绛的事例(刘雅婷) 10.宋濂求学 (曾芝霖、周沁颖) 11.邰丽华的事例 (刘佳陇)
第二单元
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第二单元
为文之前,义理为先。 审题立意,重于泰山。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教材P268页
第二单元
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 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 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 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有拎出这些关键,才可以说是审 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 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例如:
(柳雅雪)
还可用的名句: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
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
第二单元
作文较好的标题
《修于内,方能形于外》(周静) 《踏遍荆棘无悔,笑与幸福为伍》(李颖) 《幸福源自精神,精神源自信仰》(廖海宇) 《充内心之实,获幸福之感》(陈星汝) 《以精神为梁,筑幸福之塔》(吴玉婷) 《以心中清流,对惨淡人生》(肖超睿)
第二单元
(3)细读要求 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 (可以圈出)在任务性要求中有一个核心关键词,请找出来。
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第二单元
总结: 1.有几个关联对象,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2.材料的综合角度,往往是最佳立意角度
。 3.揣摩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能体现命题者
第二单元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 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 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 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 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二单元
真题示例: (2018·全国Ⅱ) 【教材P267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 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 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 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单元
例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 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分析 “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 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凡人”与“天才” 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 的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
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整理精校版)

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辅导1108 0640::高考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提炼中心法:通过……(事),表达……(看法、想法、道理、情感、态度等)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2、【材料】《华尔街》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新材料作文之单则材料审题、立意

单材提炼
■叙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
对象
事件
例2: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 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 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 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 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 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 结果 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字。
2、文本范式:
——
——
对象 —— 事件 ——
——
——
——
启示 ——
(立意) ——
—— 结果 ——
——
—— 归因 ——
——
单材提炼
■叙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
❖3、示例剖析
❖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 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 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单材提炼
■叙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
对象: 贝利。事件: 两答记者“下一个”球最好;
结果:成著名球王;
归因:永不满足进取精神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目标高远等;
启示(立意、命题):艺无止境生命不息,追 求不止创新,豪迈人生的原动力固步自封,人 生大敌目标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等。
对象:小孩;事件:问父;结果:赞鸟;归因:不甘平庸 超越自我敢于挑战勇气可嘉;启示(立意、命题): 人生莫可甘平庸挑战自我难能可贵莫以成败论英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写作指导: • [立意分析]这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故事中有三种动物: 旁观者、其他青蛙、聋的青蛙。旁观者说了一些消极的话, 其他青蛙听了旁观者消极的话而放弃攀爬,结果没成功; 聋的青蛙没听到消极的话而不受影响,经过努力,结果到 达顶峰,取得胜利。失败与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听信旁 人的话,得出的一个启示:如何看待旁人的话。 • 我们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 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总是记住你听 到的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 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而且, 最重要的是: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 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 做到!
审题分析:
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 生——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 师——设喻开导:目的是喝水(此为本),却刻意选精美 的杯子(此为末)老师说的话为关键。 【立意示例】 从老师说的话的意思,便可确定观点。注意:一定要从材 料引发思考! 本末不能倒置/要分清主次;内容重于形式;不要被生活 “绑架”;坚守本心,不为物质所累/让生活还原本质/摒 弃外物,固守本真/固守精神家园
例4:一群大学生向教授抱怨生活的压力和
功课的负荷。教授取出了许多个不同质地、 不同形状的杯子,让他们自己倒水喝。精美 的杯子被取一空。这时,教授说:“你们选 杯子的目的是喝水,为什么还要刻意选精美 的?你们喝的是水,却执意要选美的杯子, 甚至在选不上好的杯子时,心生怨意。”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 (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பைடு நூலகம்
过程分析 材料中的人、事、物: ①中国留学生 ②老板汉斯③从逃 票找不到工作到模范市民
• 从涉及到的人、事、物得出的立意: ①中国留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去(过失)
细节有时可以决定成败 机会靠争取 ②老板汉斯:以宽容对待他人的过失 人尽其才,不求全责备;给有才者一个机会
③事件:信誉(信用)很重要;人生(信誉)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 单则材料型
一、抓对象 (抓材料涉及的对象)
•
例1:有一名毕业成绩优异的在德中国留学生,在德 国求职时却屡屡被拒绝。后来他选了一家较小的公司, 面试时老板汉斯对他很欣赏,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他。这 位留学生很纳闷。汉斯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 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发现3次逃票,留下 了不光彩的记录。 • 一个月后,找不到工作的这位留学生,想起这家公司, 老板是对他态度最好的一个,于是鼓起勇气再一次來到 时汉斯的公司,希望能争取到一个机会。他表明来意, 汉斯就爽快地说:“我知道你的过去,但你还有勇气来 找我,这不容易;你也有才能,我相信你,给你一个机 会!”心怀感激的这位留学生在汉斯的公司工作9年, 不仅业绩突出,为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成了公司 的研发部经理,还评上了城市的模范市民。
试一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作文。
• 一篇隽永的文章不能没有停顿,一幅杰出 的画作不能没有留白,一首优美的交响乐 不能没有休止符。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 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停顿”“留 白”“休止符”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就 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 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 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 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 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 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 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三、抓关键 (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 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无小事;做人要有诚信;勿以恶小而为之
试一试:
•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 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 • 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 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 塔太高了!” • 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来。那些步伐稳健的的青 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 • 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 动。 • 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 努力,到达了塔项。 • 原来,那只登顶的青蛙是个聋子。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材料提到的不只一个人 或一件事,而往往牵涉到不少的 人和事。那我们应该通过些什么 方法去审题呢?
二、分主次 (分清对象的主次)
郑重提醒:主要人物、事件常是立意 的最佳角度。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 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 主旨归纳:题目的第一段是材料,它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列举了“停顿”“留 白”“休止符”出现的情形,第二句话是文题的核心,是对材料的总结和引申:一个 人的生命历程中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呢!我们由此得出文 题——我们的生命历程中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 立意导引: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 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要“停顿”“留白”“休止”,从这个意义上讲,“停 顿”“留白”“休止”就是调整,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由此我们可以从“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四方面来进行思考: (1)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是什么? 是不一样的坚持/是一种潜伏/是另一种踏实/是充满希望的等待/是充满智慧的低 调…… (2)为什么需要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 是为了爆发 /厚积薄发/孕育成功/方能超越/创造机遇/令人明智…… (3)针对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我们要如何去做? 要进行反思/需要广阔的胸怀/需要忍受得住寂寞…… (4)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会使我们如何? 会令梦想更近/能成就辉煌/能超越自我……
审题分析:这则材料出现了记者、学生、 班主任、校服等“人物”,但贯穿材料 始终的只有学生,事件是涂画校服,是 立意的最佳角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可 以从正面立意:在校服上涂画以表达个 性,是不恰当、不理智的表现、尊重校 服也就是尊重校园文化、尊重青春
例3: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 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 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 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